曹愛華
懷著各種美好的憧憬,孕媽媽總是盼著快些和寶寶見面,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當寶寶真的沒有按照計劃,而提前來到了這個世上,媽媽一定會感到措手不及,看著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的寶寶,媽媽不禁有些發(fā)愁:對于這個“小不點”我們該如何護理呢?
醫(yī)學上把胎齡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據統(tǒng)計,我國早產兒的發(fā)生率約為5%~10%。由于提前出生,早產兒的體重大多在2500克以下,身長不到47厘米,許多臟器功能還沒有發(fā)育完善,而且胎齡越小,危險越大。因此,早產寶寶出生后將面臨諸多挑戰(zhàn)。
“小不點”的生理危象
1.由于肺發(fā)育不成熟,出生后會表現(xiàn)為呼吸表淺而不規(guī)則,經常出現(xiàn)呼吸暫停現(xiàn)象。
2.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易發(fā)生肺透明膜病,需住院治療。
3.早產兒肺發(fā)育不成熟,易發(fā)生吸入性肺炎。
4.早產兒的心率較快,血壓較低,部分寶寶可伴有動脈導管未閉。
5.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所以容易因嗆奶而發(fā)生乳汁吸入。
6.由于胃容量小等原因,容易發(fā)生溢乳。
7.由于消化酶不足,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差,還容易發(fā)生壞死性小腸炎。
8.由于腸蠕動乏力,易發(fā)生胎糞排出延遲。
9.生理性黃疸較重,持續(xù)時間長,易引起核黃疸(一種黃疸引起的神經系統(tǒng)疾?。?。
10.易出現(xiàn)低血糖、低蛋白血癥和出血癥。
11.由于早產兒體內鐵、維生素D儲存少,還容易患貧血和佝僂病。
12.早產兒易發(fā)生缺氧,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和顱內出血以至遺留智力落后。
13.由于早產兒皮膚嬌嫩、屏障功能弱、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易發(fā)生各種感染,且不易控制。
14.由于體溫調節(jié)功能差,早產兒的體溫易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變化,容易因寒冷而導致硬腫癥的發(fā)生。
出院后的home care
大部分早產兒出生后會在醫(yī)院暖箱里觀察幾天或接受治療,待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能夠適應外界環(huán)境后才能回家,那么回到家后,我們該怎樣護理他呢?
小衣衣,不多不少
因早產兒皮下脂肪薄,散熱快,而且因寒冷容易導致硬腫癥,因此,對早產兒要特別注意保暖問題,穿著要暖和、舒適,使寶寶體溫保持在36℃~37℃。衣服或尿布應選擇淺色、柔軟的純棉織物,寬松且少接縫者為宜,以避免摩擦皮膚。建議選擇連身衣褲或背帶褲,便于穿著,并有利于胸廓發(fā)育。給寶寶保暖的同時,避免穿得過多、過厚以及包裹得太嚴,否則不僅會捂出痱子,而且還會影響四肢循環(huán)和妨礙寶寶的自由活動。
洗刷刷,快快快
給早產寶寶換尿布時,動作要迅速,防止寶寶著涼。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洗臀部,以免發(fā)生紅臀。有些媽媽認為給寶寶洗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但是當早產寶寶體重低于2500千克時,建議最好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當體重到3000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冬天洗澡時室內溫度還是高一點好,洗澡前應做好充足保溫措施,然后用最短的時間盡快地為寶寶洗澡。
母乳長磅,足足足
早產兒仍然提倡母乳喂養(yǎng),因為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營養(yǎng)食品。母乳營養(yǎng)價值高,易被嬰兒利用,且初乳含有多種抗體,這些對早產兒尤為重要。無法母乳喂養(yǎng)者,則用早產兒配方奶為宜,因早產配方奶粉比標準配方奶的熱量高。寶寶的體重達到2000克時,就可以更換普通嬰兒配方奶粉,但需采用漸進式添加奶粉的方法進行換奶。
喂養(yǎng)量應根據早產兒耐受能力而定,以喂奶后安靜、無腹脹、無嘔吐和理想的體重增長(每天增長10~15克/千克)為原則,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養(yǎng)方法。一般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兒可以每2小時喂1次;體重2000~2500克的寶寶每3小時喂1次。不同的寶寶每日的喂奶量差別較大,新生兒期每次可喂奶10~60毫升不等。
TIPS:奶量計算法
最初10天內:每日喂奶量(毫升)=(嬰兒出生實足天數(shù)+10)×體重(千克)/100。
出生后10天以上:每日喂養(yǎng)量(毫升)=1/5~1/4體重(千克)。
哺喂寶寶,慢慢慢
對于吸吮能力差、還不會吸吮的早產兒,可用滴管將奶液滴入早產兒口中。吸吮力正?;蛏圆畹膶殞殻枳⒁馕桂B(yǎng)速度要慢,必要時可適當暫停片刻,以免寶寶嗆奶或發(fā)生窒息。每次哺乳結束后,應抱起寶寶輕輕拍背,使胃內氣體排除;平躺時要將寶寶的頭偏向一側,使溢出的乳汁外流,避免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生長發(fā)育,追追追
由于早產兒體內的維生素、鐵及鈣缺乏以及出生后會有“追趕性生長”,因此,要充分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般而言,出生后要立即給予注射維生素K,連用3天;生后4天加維生素C,每日50~100毫克;出生后10~15天,預防性使用維生素D,每日400~800國際單位;出生4周后加鐵劑,每日2~4毫克/千克,同時加維生素E25單位和葉酸2.5毫克,每周2次。另外,早產兒體內一般都缺乏DHA,因此喂養(yǎng)過程中一定要及時補充DHA,DHA是神經系統(tǒng)和視網膜發(fā)育的重要物質。
居家環(huán)境,暖暖暖
為了保證寶寶體溫的穩(wěn)定,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4℃~28℃(夏季溫室不要超過30℃),相對濕度為55%~65%。如果室內溫度達不到,可以用暖水袋放在寶寶周圍進行保溫,但千萬注意溫度不要過高,暖水袋不能直接接觸寶寶,以免燙傷。早產兒的免疫力比足月兒更低下,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打開窗戶置換新鮮空氣。寶寶睡的搖籃或小床四周應用布做成幔帳,以擋風保暖。
抵抗病菌,no no no
在寶寶出生之后的1~3個月內,最好要嚴格限制訪客數(shù)量,避免患感冒、氣管炎、腹瀉的人來看望寶寶,更應避免讓寶寶吸二手煙。照看寶寶的人,應該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在給寶寶喂奶或做其他事情前,應換上干凈清潔的衣服,洗凈雙手。換完尿布后,要妥善處理好尿布,并及時洗手。早產兒使用的用具,應嚴格消毒或在太陽下暴曬,如食具、衣物、尿布、玩具等。
外出事項,多多多
早產寶寶并不是一直要做溫室里的花朵,在經過精心護理后,體重增長、發(fā)育良好的話,就可以適當外出了。但需注意以下幾點:冬天要穿戴暖和,最好戴頂小帽,因為頭部是寶寶散熱最多的部位;曬太陽的時候可以露出面部和手,但不要暴露得太多;夏天曬太陽時應選在清晨和黃昏時候,以免正午的烈陽灼傷寶寶的皮膚;外出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以免發(fā)生交叉感染。
科學評估發(fā)育水平
生長發(fā)育曲線圖
為了評估寶寶的生長發(fā)育,父母可以通過早產兒生長發(fā)育曲線圖來作出正確評估。定期把寶寶的身高和體重的數(shù)字記錄在生長發(fā)育曲線圖上(橫坐標是實際孕周,縱坐標是寶寶的身高或體重),把描出的點連成一條曲線,以勻速增長為佳。
矯正月齡
矯正月齡=出生后月齡-(40-出生時孕周)/4,適用于24個月以內的早產寶寶。矯正月齡4個月時,寶寶頭部可固定;矯正月齡6個月時,寶寶會翻身;矯正月齡9個月時,寶寶能站立。家長應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注意觀察、了解寶寶的生長、智能發(fā)展情況,以便在問題出現(xiàn)時及時求醫(yī),將傷害減至最輕。
定期體查
家長要樹立定期查體的觀念,由于早產兒會有視網膜病變、慢性肺疾患和智力低下的危險,因此,出生4~6周的寶寶應檢查眼底、進行聽力篩查,檢查呼吸功能。另外,寶寶的行為發(fā)育也是一項重點監(jiān)測的內容。在早產兒1歲以內時,最好每個月都能及時去醫(yī)院兒科保健門診檢查1次,2歲以后可以2~3個月去檢查1次,以便能得到兒科醫(yī)生的指導。家長最好和兒科醫(yī)生建立長期聯(lián)系,一旦寶寶出現(xiàn)異常狀況,要及時溝通,以便及時進行處理。
每天對寶寶進行3次嬰兒撫觸及做嬰兒操,并堅持對寶寶進行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發(fā)育、認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早期干預,才可以促進早產兒的智能發(fā)育,有利于防治早產兒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