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由泉州市旅游局主辦的“重溫海絲夢——古城古港萬人大騎游啟動儀式暨5·19中國旅游日紀念活動” 在泉州市區(qū)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騎游泉城活動由此拉開序幕。事實上,泉州因千年古港、“海絲起點”而彪炳世界史冊,因獨具閩南韻味的古街古巷名人故居而引來八方游客,更因風味獨具的古早味叫人流連忘返,近年來其生態(tài)城市建設也是日新月異。作為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蘊藏著眾多有待挖掘、值得多次騎行的精品路線。而泉州市旅游局主辦的為期一個月的騎游活動中,更有著泉州自行車旅游線路征集及評選等特色活動。騎友們不妨參與進來,來一場量身定制的泉州騎行,以自行車低碳旅游的新方式,體味泉州的獨特魅力。
本文即以海絲起點史跡之旅、古城古早味美食之旅、古港名人故居之旅、城市綠肺清新之旅等主題,拋磚引玉,為騎行愛好者提供一份“重溫海絲夢”的低碳騎游攻略。
重溫海絲夢 海絲起點史跡之旅
海絲史跡騎行路線 九日山祈風石刻(南安)—開元寺(西街)—清凈寺(東街)—天后宮、德濟門遺址(天后路)—美山碼頭、文興碼頭—草庵石刻(晉江華表山)—石湖碼頭、六勝塔(石獅石湖)—關鎖塔(石獅永寧)
我們重溫海絲夢,沿著南安九日山一路向東南騎行,先是觀摩記錄有12-13世紀泉州府主持航海祈風祭祀活動的祈風石刻,后至西街開元寺體悟大唐佛意,于“古船館”領略海絲起點歷史,往涂門街感受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清凈寺,到天后路瞻仰始建于南宋的天后宮,憑吊德濟門遺址,遙想當年“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東方第一大港”盛況:古泉州城豈止“萬國商”云集,更是多元文化的交匯場。
賞玩“海絲起點史跡”,還可遠涉古渡頭、臨海名山等處。法石古港有美山碼頭和文興碼頭,曾是沿江集群商業(yè)碼頭。石湖古碼頭自唐代始就是商貿重鎮(zhèn)和海防重地。石湖六勝塔、永寧關鎖塔則同為古航標。晉江華表山麓始建于南宋的草庵石刻,更是世界僅存的摩尼教教主摩尼的石刻造像。
走進歷史深處 古港名人故居之旅
名人故居騎行路線 蔡清故居(西街孝感巷)—黃宗漢故居(鎮(zhèn)撫巷)—吳亦飛故居(桂壇巷)—施瑯故居(釋雅山公園)—李贄故居(萬壽路)
“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土樓木樓還有中西合璧。”短短31個字的順口溜,庶幾能概括泉州名人故居的建筑特色與源流。然則,這些散落在泉州各個角落的名人故居,其背后的1300年歷史與文化變遷,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道盡?
騎行中,我們在西街遇見孝感巷深處明代理學家蔡清故居,500年的老宅令人肅穆;在鎮(zhèn)撫巷瞻仰清末著名將領黃宗漢故居,精美的后軒門、屏風雙豎柱透露出古厝風韻。桂壇巷邊恢弘的清代名醫(yī)吳亦飛故居,畢現(xiàn)“出磚入石”的閩南建筑精華。而萬壽路“溫陵居士”李贄故居,則把我們帶進了那個思想開放、文化精雅、文明之光盛熾的晚明世界……
舌尖上的泉州 古城古早味美食之旅
古早味美食騎行路線 潤餅、面線糊(西街)—肉粽(東街)—牛肉羹(涂門街)—蘿卜飯(石獅蚶江)—壺仔飯(晉江深滬)—海蠣煎(晉江東石)—土筍凍(安海)
對于老饕來說,西街最識泉州煙火味,西街的潤餅和面線糊,一餅一湯,一韌一柔,一溫一熱,同樣的內涵豐富而香味雜陳。居住或來往泉州的老饕,說沒去過西街的亞佛潤餅皮、老記面線糊,那簡直難以啟齒。
若說西街美食細膩而圓潤,東街的燒肉粽則分外厚實霸氣。泉州肉粽聞名海內外,東街鐘樓肉粽、侯阿婆肉粽、藍氏鐘樓肉粽尤受熱捧,蘸上蒜泥花生醬之后更是精妙絕倫。
騎行到了涂門街,更覺泉州日月長。香火鼎盛的關岳廟與靜寂安寧的清凈寺,相守已千年。勁道爽口、香味四溢的牛肉羹,也一直靜候涂門街,盛享歲月經(jīng)年的美食客。
如此饕餮仍是意猶未盡,還可南下領略《舌尖2》拍攝的石獅大廈村沙土蘿卜飯,品評晉江深滬最負盛名的壺仔飯。其他如東石海蠣煎、安海土筍凍,無一不是誘人流連的古早味。
生態(tài)騎游 城市綠肺清新之旅
城市綠肺騎行路線 泉州清源山—西湖公園—中山公園—東湖公園—釋雅山公園—刺桐公園—桃花山公園—泉州森林公園
騎游泉州,若能從歷史與古早味中蕩開一筆,來一場清新亮眼的公園騎行,豈不是別添絢麗多姿的色彩和舒心休閑的節(jié)奏?
從清源山森呼吸開始,我們便一路捕捉泉州綠肺清麗而歡快的倩影:行至西湖公園覽浩淼碧波,成蔭綠樹,典雅古樸的閩南建筑造型;抵達東湖公園,憑吊古泉州十大勝景之“星湖荷香”的遺址;到釋雅山公園瞻仰施瑯故居;在刺桐公園騎行九曲十八彎的清幽小石路;到桃花山公園與泉州森林公園,賞玩名花、綠植、奇石、濕地、海鳥、古跡遺址等……出了森林公園,往東便是后渚大橋,后渚古港隱約江邊,彪炳輝煌的千年古港與活力清新的生態(tài)泉城在此交相輝映。似這般騎游城市,怎能不驚嘆著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