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尼是澳大利亞一名藝術(shù)家。她離開人口稠密的悉尼,來到郊區(qū)生活。她在10英畝地上蓋起了簡易房,并建了一個室外廁所。因為周圍人煙稀少,因此她并不擔(dān)心如廁時被人看到
蘇庫爾巴努今年65歲。她生活在孟加拉達(dá)卡市的貧民窟。自兒時起,她就使用“空中廁所”,即建在河道上的簡易平臺。她有時會在如廁時掉下去。 她經(jīng)常生病,她說就是因為使用這種廁所造成的。她和三個女兒生活在一起, 她們每天早上上班前先要排好長的隊上廁所
來自厄瓜多爾的法比奧拉今年69歲。在她年輕時,她曾與公寓樓內(nèi)的20人共用一個廁所?,F(xiàn)在她有5個浴室,而她的浴室是最大的房間,她引以為豪
33歲的伊莎貝拉,住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的一個頂層風(fēng)景公寓。她也是一位藝術(shù)家。她說,廁所對她來說意味著舒適。她知道淋浴和沖廁所都浪費干凈水。她覺得自己能夠有熱水、淋浴以及干凈的廁所是一種“特權(quán)階級”的享受
莫瑟萊特是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一家飯店經(jīng)理。她與兩個孩子、兩個姐妹以及母親住在政府分給的一個一居室的公寓里。她的丈夫在9年前遭遇槍擊身亡。 公用廁所離她家很遠(yuǎn),因此為了安全她和家人使用家旁邊的廁院
47歲的伊瑪來自加納。她的工作就是看管公廁。她與丈夫和4個孩子住在一間租來的公寓里。她工作努力,賺錢養(yǎng)家,但她家里沒有衛(wèi)生間。工作的時候,她可以使用公共廁所,但是晚上為了安全她只能使用塑料袋來解決
27歲的馬提納是海地人。她的家在一條河附近。她沒有隱蔽的廁所。她的廁所就是家旁邊地上挖個坑。她說,由于坑已經(jīng)太滿,因此非常危險。她只在晚上沒人的時候才使用這個廁所。而在白天,她則行走15分鐘到公共廁所
35歲的珊吉塔10年前搬到印度首都德里。之前,她生活在農(nóng)村,上廁所就在田地里解決。因此,她到了德里后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廁所
61歲的榮子住在東京。她說,這個百貨商店離家很近,因此經(jīng)常來這里購物。而當(dāng)她小時候,公共廁所又臟又臭。但現(xiàn)在每次在這里上廁所,就會覺得很放松。廁所里還放音樂,有加熱的椅子等。而在廁所旁邊的化妝間,人們還可以為手機(jī)充電、看電視、進(jìn)行足底按摩等,可以充分放松
尤尼斯生活在肯尼亞。她所在的學(xué)校之前才有兩個廁所,但有250名學(xué)生。住在附近的人也來使用這里的廁所,而且弄得一團(tuán)糟。正因為如此,孩子們寧愿露天大小便。尤尼斯和丈夫投資建了專供兒童使用的小門廁所,成人根本進(jìn)不去。很多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這所學(xué)校就是因為這里有兒童友善的廁所
南非的諾姆比尼有兩個便攜式廁所,但要和家里的12個人共用。而以前她就到樹林里解決大小便,還要橫穿公路,非常危險。2009年他們有了便攜式廁所,雖然有了便攜式廁所后情況好了很多,但諾姆比尼的夢想就是能擁有一個沖水廁所
蘇珊今年46歲,來自贊比亞的盧薩卡。她創(chuàng)辦了一個社區(qū)學(xué)校,專門收留身體和精神上都有殘障的兒童就學(xué)。蘇珊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因此,她希望這些孩子長大后能有更美好的未來和生活。但上廁所對一個殘障人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尤其是在雨季,她不得不用雙手爬著上廁所(編輯/唐馨)endprint
海外星云 2014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