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高耀美
我一直以為,擇校這件事不會是我需要面對的問題。當初,我和老公考慮買房子時,特意選了學區(qū)房?,F(xiàn)在,不僅這套房的價格翻了幾番,而且免去了為孩子擇校的煩惱,從幼兒園開始,兒子就在家附近讀書。我一廂情愿地以為,兒子要讀的高中必定是我家附近那所市一中。要知道,那可是全市的重點中學呀,每年都有不少人千方百計想把孩子送進去。
我萬萬沒想到,剛進入初三,兒子就強調決不去市一中。在驚愕與憤慨之后,我耐心地聽完了兒子的陳述,發(fā)現(xiàn)他說的也不無道理。我們小區(qū)里幾個在那里讀書的孩子都在抱怨,他們的成績是題海戰(zhàn)術的結果,他們每天五點多就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一點才睡覺,天天都有做不完的習題,感覺乏味極了,但又不敢停下,因為稍一松懈,他們的名次就會在班里下滑。那所高中雖然升學率穩(wěn)居全市第一,學生卻像套上了枷鎖的木頭人,毫無生氣。
兒子說,他不愿像那些孩子一樣接受大量的習題訓練,他也不愿因為讀了高中就放棄業(yè)余愛好。所以,他要選擇離家相對遠一些的市二中。舍近求遠,我對兒子的選擇很不理解。但本著尊重兒子意愿的想法,我沒有即刻反對,而是決定深入調查一番,以免選錯學校誤了兒子的前程。
我拜訪了小區(qū)里幾位有孩子在市一中讀書的家長,幾位家長對這所學校的評價都是一樣的,升學率高、老師負責、時間抓得緊。而這些,在我看來也確實不足以視為一所學校的突出優(yōu)勢。因為,他們的孩子即使能考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shù),但每天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這種情況下,自然很難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我又跑到市二中,了解學校的環(huán)境,并趁周末放學時間,在學校大門外觀察學生的表情,還和一些學生攀談。經(jīng)過多方面了解,我發(fā)現(xiàn),二中的學生普遍比一中的學生活躍,學校的課外活動比較豐富,學生每天都有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二中的學生人數(shù)少于一中,班級不超員,老師管理起來也更有精力。而且二中的升學率雖然不比一中,但近幾年來一直持續(xù)上升。
綜合比較,我覺得好動的兒子很難接受一中的管理方式,倒是比較適合課時適當、課外活動豐富的二中。既然兩所學校都面對兒子所在的中學招生,那么就同意他的選擇吧。
一年后,原本成績中上等的兒子以班級第八名的成績升入二中,一中學生那種極度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未在兒子身上出現(xiàn)過,他學習時專心,學習任務完成后玩得也很盡興。兒子驕傲地說,學好就能玩好,玩好就能學好,學好與玩好是相輔相成的。
我知道,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兒子就讀的那所高中,但兒子是適合的。對于孩子來說,在適合其發(fā)展的學校就讀,選擇壓力適度、環(huán)境良好的學校,更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擇校是個技術活,從孩子發(fā)展的角度看,我覺得選“對”學校比選“好”學校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