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喪服》經(jīng)文的編排和傳文的闡釋看兩周五服制度的改變

      2015-01-21 17:40:17何丹
      關(guān)鍵詞:長子經(jīng)文天子

      何丹

      (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海南??冢?71158)

      從《喪服》經(jīng)文的編排和傳文的闡釋看兩周五服制度的改變

      何丹

      (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海南海口,571158)

      五服制度自周代形成以來,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引起了古今不少學(xué)者的關(guān)注,但由于資料的缺乏,使得目前的研究仍停留于《喪服》的文字層面,然而這種制度在周代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通過分析《喪服》經(jīng)文的編排之義和傳文的闡釋之義來看,二者在對待“親親”與“尊尊”兩大制服原則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正是禮制變化的印記,體現(xiàn)了從西周到東周,隨著等級制的逐漸強化,“尊尊”原則逐漸超越了“親親”原則,喪服內(nèi)在的宗法背景逐漸內(nèi)隱,而外在的君臣表象逐漸外顯。

      《喪服》;西周;東周;親親;尊尊

      喪服制度受到古代學(xué)者的廣泛重視,在近現(xiàn)代卻遭到冷遇。這種冷落一方面源于喪禮不能獲得足夠多的新資料,研究者所能依靠的依然主要是《儀禮·喪服》本身。另一方面,五服制度自西周形成以來,并非一成不變,成書于春秋末期的《儀禮·喪服》所記就不全是西周服制,文獻(xiàn)關(guān)于為母、妻服喪期限的不同記載,便是最好的說明。這為分辨《喪服》所內(nèi)涵的時代意義制造了難度,但也并非完全無跡可尋。文獻(xiàn)記載顯示,喪服制度早在春秋以前,就已遭到了破壞,如《詩經(jīng)·檜風(fēng)·素冠》云:“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慱慱兮!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庶見素韠兮,我心蘊結(jié)兮!聊與子如一兮?!盵1](462?463)對于此詩,小序云:“《素冠》,刺不能三年也。”[1](461)根據(jù)《禮記·曲禮上》所云“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2](31),可知詩中所謂的“素冠”“素衣”“素韠”,顯然是服喪時所穿戴的冠、上衣和下衣。檜國乃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春秋前就為鄭國所滅[3],從春秋以前就存在不行三年之喪者會受到輿論的非議來看,喪服制度在西周應(yīng)當(dāng)是得以普遍實行的。但到東周時期不行三年之喪便逐漸變?yōu)橹髁鳎鄳?yīng)地,五服制度也在逐漸發(fā)生改變。

      一、《喪服》經(jīng)文的編排之義

      細(xì)審《喪服》經(jīng)文所列各等服制的服喪對象,可以發(fā)現(xiàn)各類對象在整體排序上是存在著一定的章法的。鑒于三年與期年之喪為重服,故在此僅以斬衰三年、齊衰三年和齊衰杖期這三個等級服喪對象的編排為例說明。

      (一) 斬衰三年

      根據(jù)《喪服》經(jīng)文的記載,服斬衰之服者有十類,分別為:子為父;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父為長子;為人后者為所后者;妻為夫;妾為君;女子子在室為父;子嫁反在父之室為父;公卿大夫之眾臣為其君。[4](553?561)細(xì)加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對象的排序,是遵循著一定的原則的。

      如先講子為父所服,再講諸侯為天子、臣為君所服,可見遵從的是先有父子、再有君臣的觀念。

      又如先講諸侯為天子所服,再講臣為君所服,可見遵從的是天子為先、諸侯為次的觀念。此處既然諸侯與天子本就是一種君臣關(guān)系,為何又要特意從臣為君的服例中提取出來,胡培翚解釋為:“嫌諸侯有君國之體,或不為天子服斬,故特著之?!盵5]胡氏以為作者對諸侯是否為天子服斬衰存有疑慮,才特別標(biāo)出。但筆者認(rèn)為此處特別標(biāo)出的原因有二:一為諸侯也有“君”之名,若將諸侯為天子所服列于臣為君服之列,則勢必掩沒諸侯的國君之名;二為如同天無二日,天子至高無上的君位自然應(yīng)當(dāng)予以特別強調(diào),而不能與眾君一起列出。且由“臣為君”斬衰,可知不僅諸侯(指畿外諸侯),且供職于王室的諸臣,包括畿內(nèi)諸侯、卿、大夫、士,皆要為天子服斬衰三年,《周禮·春官宗伯·司服》亦云:“凡喪,為天王斬衰,為王后齊衰”[6],此“天王”就是王死告喪于諸侯之稱。因為周代大體講究臣之臣不是君之臣,所以為天子服斬衰之眾臣并不包括諸侯之臣。且除天子、諸侯之外,稱“君”者,還包括卿大夫之有地者。

      又如先講子為父所服,再講父為長子所服,可見遵從的是父為尊、子為卑的主從觀念。

      又如先講子為父所服,再講為人后者為所后者所服,可見雖同為父親的后繼人,嫡親之子還是比過繼之子更為親近。后者與“子為父”相類,卻單獨列出,即在于此“子”乃過繼之子,此父子之間并無直接的血緣關(guān)系。

      又如先講妻為夫所服,再講妾為君所服,可見遵從的是妻為尊、妾為卑的嫡庶觀念。因為在周代的男女關(guān)系中,只有夫妻才為一體,妾賤于妻,故不能如妻般稱婚配者為“夫”,而只能稱“君”,以己之賤而加夫之尊也。所以,妾與其夫的關(guān)系,不似夫妻,倒似君臣,由此可見女性地位的卑下。

      又如先講妻為夫、妾為君所服,再講女子子在室為父、子嫁反在父之室為父所服,可見遵從的是母為尊、女為卑的主從觀念。

      又如先講在室女子為父所服,再講反室女子為父所服,可見雖同在父宗,未嫁女子還是比嫁過歸宗的女子要親近些,遵從的是宗族內(nèi)外的觀念。

      又如先講男子所服,再講女子所服,可見遵從的是男尊女卑的主從觀念以及男內(nèi)女外的宗法觀念。

      又如先講完眾服,最后講公卿大夫之眾臣為其君之服,可見遵從的是尊卑與親疏的觀念。《喪服》載:“公士、大夫之眾臣,為其君布帶、繩屨。傳曰:公卿大夫室老、士,貴臣,其余皆眾臣也。君,謂有地者也。眾臣杖,不以即位?!盵4](561)此條也是“臣為君”類,但卻單獨列出,大致有如下兩點原因:一是此“臣”指家臣,與前所列具有社會等級身份之臣不同。二是此服雖同為斬衰,卻較之多有不同,即公卿大夫的眾家臣為他們的君所服,不用絞帶,而用布帶;不穿菅屨,而穿繩屨,而“布帶”本是齊衰之帶;“繩屨”本是大功之屨,可見這些“眾臣”因身份卑微且無血緣關(guān)系,并不為其君服純斬衰,且雖然扶杖,卻不設(shè)哭位,因此他們也就不即哭位。

      (二) 齊衰三年

      按《喪服》經(jīng)文的記載,服齊衰三年者有四類,分別為父卒之子為母、父卒之子為繼母、父卒之子為慈母、母為長子[4](564?567),可見服齊衰三年者均為母子關(guān)系。這四類的排序,同樣有著內(nèi)在的原則。如前三類先講子為母所服,再講母為長子所服,可見遵循著母尊子卑的觀念。又如在前三類子為母所服中,先講為母,再講為繼母,可見遵循著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母重于名位相同的繼母的觀念;先講為繼母所服,再講為慈母所服,則遵循著嫡尊庶卑的觀念,因慈母于己既無血肉之親,又無配父之尊,故列于親母與繼母之后。

      (三) 齊衰杖期

      據(jù)《喪服》經(jīng)文載,此服的服喪對象也包括四類,分別為:父在之子為母、夫為妻、出妻之子為母、從嫁之子為改嫁之繼母。[4](569?571)這四類包含了母子關(guān)系和夫妻關(guān)系,其內(nèi)在的排序也有一定的原則。如就子為母服的三類中,母、出母、改嫁之繼母,明顯存在著由親到疏的關(guān)系,故也按從先到后的順序排列。又如先講父在之子為母,再講夫為妻,明顯遵循著母尊妻卑的觀念。再如先講父在之子為母、夫為妻,再講出妻之子為母、從嫁之子為改嫁之繼母,明顯遵循著宗族內(nèi)外的觀念,因為服喪者與服喪對象在前兩類中屬于同宗,在后兩類中不屬同宗。

      總結(jié)經(jīng)文對以上服喪對象的編排順序,可看出經(jīng)文對待各類關(guān)系重要性的排序為父子、君臣、男女、父女、母子,各類關(guān)系中,均以前者為尊,后者為卑。且父子關(guān)系中,嫡長子重于所后之子;君臣關(guān)系中,天子重于諸侯和其他有地之君,臣重于家臣,家臣之貴臣重于眾臣;男女關(guān)系中,妻重于妾;父女關(guān)系中,在室的女子重于歸宗的女子,更重于出嫁的女子;母子關(guān)系中,母重于繼母,更重于慈母,更重于出母,更重于改嫁之繼母。由父子、父女和母子關(guān)系的服例,可看出《喪服》經(jīng)文是以先天血緣關(guān)系為基礎(chǔ),并結(jié)合后天的宗法制度而設(shè),故最終以宗族內(nèi)的血緣之親為尊。

      至于經(jīng)文所體現(xiàn)的父子關(guān)系重于君臣關(guān)系的觀點,也與其他許多文獻(xiàn)記載相符合。如《周易·序卦》曰:“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盵7]又如《禮記·昏義》曰:“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盵2](1620)又曰:“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順,母道也。故曰:‘天子之與后,猶父之與母也?!蕿樘焱醴厮ィ钢x也;為后服資(齊)衰,服母之義也?!盵2](1625)可見周人認(rèn)為先有父子之親,而后才有君臣之義,有了君臣之義又才有上下之序,禮儀也才因此得以施行。天子完善對男子的教化,是做父親的職責(zé);王后完善對婦女柔順德行的教化,是做母親的職責(zé)。因此,天子和王后如同父親和母親,為天子服斬衰喪,體現(xiàn)的是為父服喪之意;為王后服齊衰喪,體現(xiàn)的是為母服喪之意。所以父子有親,君臣關(guān)系才能得以端正。但是這種觀點在東周時期卻開始發(fā)生改變,故《喪服》經(jīng)文對服喪對象的順序排列體現(xiàn)的是西周時期的服制之義。

      到東周時期,對于父喪重于君喪的傳統(tǒng),出現(xiàn)質(zhì)疑?!墩f苑·修文》載:“齊宣王謂田過曰:‘吾聞儒者喪親三年,喪君三年,君與父孰重?’田過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怒曰:‘然則何為去親而事君?’田過對曰:‘非君之土地,無以處吾親;非君之祿,無以養(yǎng)吾親;非君之爵位,無以尊顯吾親。受之君,致之親。凡事君,所以為親也。’”[8]齊宣王對傳統(tǒng)喪制的質(zhì)疑,說明了隨著君權(quán)的加強,國君也欲以改變喪制來進(jìn)一步鞏固君權(quán)。田過對父喪重于君喪的堅持,則說明東周時期仍有人堅守著傳統(tǒng)喪制。但這種觀念至遲到戰(zhàn)國晚期即已普遍發(fā)生轉(zhuǎn)變。如《荀子·禮論》云:“君之喪所以取三年何也?曰: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盡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可乎?《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司诱撸逃袨槊窀改钢f焉。父能生之,不能養(yǎng)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誨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誨之者也,三年畢矣哉!……得之則治,失之則亂,文之至也;得之則安,失之則危,情之至也。兩至者俱積焉,以三年事之猶未足也,直無由進(jìn)之耳?!盵9]即認(rèn)為君主是治理國家的主宰,是禮法文理的根本,是忠誠恭敬的楷模,且本就有為民父母之說,既能給臣下衣食,又善于教誨臣下,所以臣下才要為他服喪三年以示推崇。因此荀子認(rèn)為臣下為君主服喪三年,是最完備的禮法和最充分的情感表達(dá),且只有這樣做,國家才能得以治理而安定;反之,就會混亂而危險。荀子對于此條禮法的這種推崇意識應(yīng)當(dāng)也代表了戰(zhàn)國晚期儒家學(xué)派的觀點。

      對比前文的敘述,可明顯看到對于臣為君服的解釋,有了一個從側(cè)重“君如父”到側(cè)重“君為主”的轉(zhuǎn)變,這應(yīng)當(dāng)是對宗權(quán)下降和君權(quán)上升的反映。所以,在分封諸宗親和姻親的西周社會大背景下,政治關(guān)系內(nèi)在的即是血緣關(guān)系,父權(quán)與君權(quán)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融合的,所以周人視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的起點,而尊崇父子之親也就是維護君臣之義,血緣關(guān)系雖重于政治關(guān)系,二者卻更多的是一種融合。到東周時期,則逐漸變?yōu)檎侮P(guān)系重于血緣關(guān)系,二者也更多的呈現(xiàn)出一種對抗?fàn)顟B(tài)。

      二、《喪服》傳文的闡釋之義

      《喪服》傳文晚于經(jīng)文而出,多為對經(jīng)文的闡釋。而這些闡釋之文最顯著的特點即是通常以“尊”為解。在此同樣以斬衰三年、齊衰三年和齊衰杖期這三等服例予以說明。

      (一) 斬衰三年

      在斬衰的十類服例中,《喪服》傳文都以“尊”為釋。如子為父之服,《喪服》傳曰“父至尊也”[4](553);諸侯為天子之服,傳曰“天子至尊也”[4](553);臣為君之服,傳曰“君至尊也”[4](553);父為長子之服,傳曰“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4](554);為人后者為所后者之服,傳曰“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4](555);妻為夫之服,傳曰“夫至尊也”[4](556);妾為君之服,傳曰“君至尊也”[4](556);至于女子在室和反歸父室之服,傳文雖未明言因尊而服,但應(yīng)當(dāng)都是比同子為父所服的,所以還是因“父至尊也”。另外,公卿大夫之眾臣為其君之服,傳文也沒有明言是因尊而服,但其雖因身為私臣,而與臣為君之公臣分列開來,但仍然屬于君臣關(guān)系,所以還是因“君至尊也”。由此可見,《喪服》傳文認(rèn)為所為服斬衰者,服喪對象都是因為己尊而得服的。

      與服喪對象為“尊”相應(yīng)地是服喪者往往相對為“卑”,如父尊子(包括“女”)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需要指出的是“父為長子”之例,并非是因父卑子尊,而是為了突出“長子”的特殊身份。此“長子”指宗子的繼承人,通常為嫡長子,之所以不言“嫡子”,是因為嫡妻所生之子均可稱“嫡子”,故言“嫡子”就有指意不明之嫌。再者,“嫡子”之稱只適用于大夫或士之子,諸侯的繼承人稱“世子”;天子的繼承人則稱“太子”或“世子”。且若遇嫡長子死亡的情況,就要在眾嫡子中立第二子,對于在世者而言,此子仍可名“長子”。若遇嫡妻無子的情況,就要從眾庶子中選擇最為年長者為繼承人,而此子也可名“長子”。所以,“長子”之名的適用范圍更為廣泛和準(zhǔn)確。至于父為嫡長子服斬衰的原因可概括為二:一為嫡長子是繼承先祖正體之人,所以如果父親本人是庶子(即嫡長子之外的眾子),那就不得為他的嫡長子服三年之喪,因為他的嫡長子并非繼祖的正體。二為嫡長子將代替自己成為宗廟之主,即“傳重”。這“繼祖”與“繼父”二者,“繼祖”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繼祖”通常即包含“繼父”之義在內(nèi);若單言“繼父”則不包含“繼祖”之義在內(nèi),因為庶子可為小宗,庶子的嫡長子自然也可以承繼為新的小宗之主??梢姡藯l規(guī)定意在突顯嫡長子作為父、祖繼承人的特殊身份和宗法社會賦予他的特殊地位。這種區(qū)別長子與眾子的服制規(guī)定,顯然是為了適應(yīng)周代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設(shè)立的,即大宗之禮的根本就在于立嫡之義。由此看來,“為長子”服以斬衰,同樣是出于長子尊貴的身份,不同于其他諸例的是服喪之“父”不是由于自身的卑下,“長子”之“尊”是與庶子的“卑”相對而言的。

      總之,《喪服》傳文均以尊卑來解釋斬衰的這十類服例。強調(diào)“父”“夫”為一家之尊,體現(xiàn)的是父權(quán)、夫權(quán)的高高在上,這種觀念實際是周代宗法社會的典型體現(xiàn);強調(diào)天子為天下之尊、君為領(lǐng)地之尊,體現(xiàn)的則是王權(quán)、君權(quán)的高高在上。

      (二) 齊衰三年

      在齊衰三年的四類服例中,《喪服》傳文同樣以“尊”為釋。如父卒之子為繼母之服,是因為“繼母之配父與因母同,故孝子不敢殊也”[4](565),由此可知為母與為繼母所服,都是源于她們是父親的配偶,繼母與己雖無血緣關(guān)系,但出于尊父的緣故,孝子對待繼母之喪不敢有所不同。這是針對自己的親生母親早卒或被出后,父親另娶的情況所設(shè)的條例。又如父卒之子為慈母所服,是因為“貴父之命也”[4](566),即在有妾無子、有妾子無母的情況下,二者奉命以彼此為母子,該子即稱該母為“慈母”,因為尊重父命的緣故,慈母如親母般撫養(yǎng)該子,該子也如對待親母般生時奉養(yǎng)終身,死后服喪三年。再如“母為長子”所服,是因為“父之所不降,母亦不敢降也”[4](567)。此“長子”,同樣指父祖的繼承人;此“母”,則指宗子之妻?!伴L子”有承重之責(zé),故父親不因己之尊而降低為其服喪的等級,母親自然也就不敢降低等級了。宗子為繼承人服斬衰三年,宗子之妻也自當(dāng)從夫而服三年,但因為宗子之妻不能與宗子平起平坐,且母為子服不能過于子為母服,所以宗子之妻為“長子”只能服齊衰三年之服。雖然子為母有屈降之義,但因為“長子”為父祖之正體,所以父母對長子皆無厭降之義,母為長子則不論父在與否,皆服齊衰三年之服。

      總結(jié)來說,《喪服》傳文均以“尊”來解釋齊衰三年的這四類服例。認(rèn)為其中父卒之子為母、繼母、慈母的三類服例,都是因為尊父的緣故;而母為長子之服,則如同“父為長子”之服,是因為長子身份尊貴的緣故。

      (三) 齊衰杖期

      在齊衰杖期的四類服例中,除夫為妻之外,《喪服》傳文同樣以“尊”為釋。如父在之子為母所服,《喪服》傳曰:“屈也。至尊在,不敢伸其私尊也?!盵4](569)“屈”指子為母本當(dāng)服齊衰三年,卻礙于至尊的父尚存,而只能降為齊衰杖期之服。又如出妻之子為母所服,傳曰:“出妻之子為母期,則為外祖母無服。傳曰:‘絕族無施服,親者屬?!銎拗訛楦负笳撸瑒t為出母無服。傳曰:‘與尊者一體,不敢服其私親也。’”[4](570)若依傳文之意,則為出母服期之子,只是指其未被立為繼承人的庶子,若其子為繼承人,則為表示尊父,為出母無服。且庶子為表尊父,也對出母之族無服。再如,從嫁之子為改嫁之繼母所服,《喪服》傳曰“貴終也”[4](571),即因其曾經(jīng)有“母”名,而為之服,但“母”名是因曾與父婚配而得名,故該服同樣是出于尊父的緣故。

      總結(jié)以上三等服例《喪服》傳文對經(jīng)文的闡釋,可以發(fā)現(xiàn)除對于君臣關(guān)系以尊作解之外,《喪服》經(jīng)文所列的這些為血親的服例,也都被傳文以“尊”為釋。這種情況還見于未列舉的其他等級服制,如關(guān)于孫男為祖父母之服,《喪服》傳曰“何以期也?至尊也”[4](572);關(guān)于孫女為祖父母之服,《喪服》傳曰:“何以期也?不敢降其祖也?!盵4](587)即通常情況下,孫男和出嫁、未出嫁的孫女皆為祖父母服齊衰不杖期。又如關(guān)于大夫為祖父母、嫡孫為士者之服,《喪服》傳曰:“何以期也?大夫不敢降其祖與適也。”[4](590)又如關(guān)于侄為世父、叔父之服,《喪服》傳曰:“世父、叔父何以期也?與尊者一體也?!盵4](572)又如關(guān)于曾孫為曾祖父母之服,《喪服》傳曰:“何以齊衰三月也?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4](595);關(guān)于大夫為曾祖父母為士者之服,《喪服》傳曰“何以齊衰三月也?大夫不敢降其祖也”[4](597);關(guān)于“女子子嫁者、未嫁者為曾祖父母”之服,《喪服》傳曰:“嫁者,其嫁于大夫者也。未嫁者,其成人而未嫁者也。何以服齊衰三月?不敢降其祖也?!盵4](597)可見為曾祖父母之服不分身份高低,不分出嫁與否皆服以齊衰三月。又如關(guān)于為外祖父母之服,《喪服》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尊加也?!盵4](620)即認(rèn)為外親之服通常為緦麻三月,而為外祖父母服以小功,則是因為他們都是母所至尊的人,所以為他們加一等喪服。由這些解釋可知,《喪服》傳文或以“至尊”,或以“旁尊”;或以“不敢降其祖”,或以“不敢降其嫡”為解的這些服例,實際上都是因為服喪者與服喪對象之間具有血脈親情。因為按照尊從上的原則,由父到祖等,是越來越尊,則喪服應(yīng)該逐代增重,故《喪服》經(jīng)文的初義應(yīng)當(dāng)是按照由父到祖以上,血緣逐代疏遠(yuǎn)而減輕的,因此為祖、曾祖之服才會不受服喪對象的身份等級和出嫁與否的限制。由此也可看出《喪服》經(jīng)、傳之義的差異,故傳文更多的注入了寫作時代的印記,才會將“親親”服例以“尊尊”為釋。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周代社會里,“尊尊”與“親親”二者雖相互支撐,但也存在彼此較量的一面,當(dāng)宗權(quán)強盛時,更突出親親之義;當(dāng)君權(quán)強盛時,則服從于尊尊之義,《儀禮·喪服》經(jīng)、傳之義的差異,正體現(xiàn)出禮制變化的印記,而與其他文獻(xiàn)相沖突之處,則更是明晰的時代烙印,需要我們認(rèn)真對待,而不能輕易否定,因為在長約八百年的周代歷史中,禮制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當(dāng)君權(quán)強盛時,《喪服》傳文就以“尊尊”之義來解釋本來的“親親”之服,這是用新的時代觀念詮釋舊的時代規(guī)則。也正因為西周的這種五服制度,可以被后人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容而繼續(xù)實行,這種充分體現(xiàn)社會成員血緣關(guān)系的載體才可以流傳千年。所以,僅就其深遠(yuǎn)的影響來看,西周的喪服制度也是歷史學(xué)者所不能忽視的。

      [1] 鄭玄,孔穎達(dá). 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M].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2] 鄭玄,孔穎達(dá). 十三經(jīng)注疏·禮記正義[M].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3] 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國爵姓及存滅表[M]. 北京: 中華書局,1993: 589.

      [4] 鄭玄,賈公彥. 十三經(jīng)注疏·儀禮注疏[M].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5] 胡培翚. 儀禮正義[M].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1364.

      [6] 鄭玄,賈公彥. 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M].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555.

      [7] 周振甫. 周易譯注[M]. 北京: 中華書局,1991: 294.

      [8] 劉向. 說苑[M]. 長春: 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2: 459.

      [9] 王先謙. 荀子集解·諸子集成·二[M]. 北京: 中華書局,2006: 248?249.

      The change of mourning clothes in the Zhou Dynasty seen from the arrang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Mourning scripture

      HE Dan
      (Faculty of Art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The mourning apparel system,formed in the Zhou dynasty,has ever since produce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and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many scholars. But owing to the lack of references,researches on Mourning have been still lingering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However,this system was not constant in the Zhou Dynasty.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arrang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Mourning scripture,there can be found such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of “being close to relatives” and “l(fā)ooking up to the upper” as the imprinting of the ritual change. This reflected transition from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when,along with the gradual strengthening of hierarchy,“l(fā)ooking up to the upper” principle went beyond the “being close to relatives”principle so that patriarchal background became implicit,while the monarch gradually became explicit.

      Mourn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be close to relatives; look up to the upper

      K224

      A

      1672-3104(2015)05?0238?05

      [編輯: 顏關(guān)明]

      2014?09?02;

      2015?06?19

      何丹(1986?),女,四川廣元人,歷史學(xué)博士,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古代禮制

      猜你喜歡
      長子經(jīng)文天子
      莫囂張
      “立天子以為天下”——周代“立君為民”學(xué)說的現(xiàn)代性觀照
      經(jīng)文
      寶藏(2021年11期)2021-12-01 22:47:26
      蓋經(jīng)文:一個基層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4
      道光帝皇長子奕緯死因辨析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5:24
      《圣經(jīng)》經(jīng)文中國化
      無字碑隨想
      黑城本《彌勒上生經(jīng)講經(jīng)文》為詞曲作品說
      北京市大興區(qū)長子營鎮(zhèn)水環(huán)境污染源調(diào)查
      【活躍領(lǐng)域】:美食百年手藝撐起深夜食堂
      工友(2016年1期)2016-03-28 07:34:32
      称多县| 石门县| 呼图壁县| 夏津县| 富蕴县| 五莲县| 昌都县| 巴林左旗| 广宗县| 上犹县| 青神县| 和硕县| 镶黄旗| 溆浦县| 洛隆县| 哈密市| 昌吉市| 龙里县| 乐都县| 女性| 内丘县| 都兰县| 河曲县| 吉林省| 鄂托克旗| 黑水县| 桂东县| 高唐县| 澎湖县| 且末县| 宜丰县| 额尔古纳市| 清水河县| 平昌县| 英山县| 武宁县| 黄骅市| 香格里拉县| 尉氏县| 疏勒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