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瑞
【摘 要】 目的:探討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頭孢克洛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頭孢克肟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44%,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6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孢克肟對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療效較好,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頭孢克肟;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25.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在小兒高發(fā)疾病中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兒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較差,一旦患有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需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出現(xiàn)脫水、休克等危險情況。我院對36例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采用頭孢克肟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2例患者均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間收治的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齡6個月至5歲,平均年齡(3.11±1.96)歲;女31例,年齡9個月至6歲,平均年齡(3.19±1.88)歲。所有患兒經確診為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采用隨機分組形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基礎性治療,如保持酸堿平衡、補液等,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頭孢克洛治療,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漿;給予觀察組患者頭孢克肟治療,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漿[2]。7d為1個療程。在治療過程中,對于出現(xiàn)高熱的患者進行退熱處理,對于病情較為嚴重者采取電解質液靜脈滴注處理措施。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不進行其它抗生素或止瀉劑等處理措施,并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對于發(fā)現(xiàn)的不良情況進行及時處理[1]。
1.3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消失,大便情況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大便情況沒有出現(xiàn)明顯好轉,甚至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SP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顯效21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患者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是小兒常見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賀菌、耶爾森菌、沙門菌等,空腸彎曲桿菌等[2],其在患兒體內產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兒大便次數(shù)增加,甚至出現(xiàn)脫水、休克等癥狀,特別是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應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對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導致治療效果日益減弱,對患兒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嚴重損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3]。
頭孢克洛是第二代頭孢抗菌藥,由于病菌耐藥性的增強,使得頭孢克洛的治療效果呈逐漸下降趨勢,臨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頭孢克肟是第三代頭孢抗菌藥,可以對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淋球菌等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廣泛,且能夠對患者產生非常顯著的殺菌作用。同時頭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適合小兒服用,并且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兒的不適。總之,采用頭孢克肟治療的觀察組療效較好,且患者在治療期間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惠芳.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417-418.
[2]王樹立.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22):139-140.
[3]韓兆香.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2,3(11):124.
【摘 要】 目的:探討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頭孢克洛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頭孢克肟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44%,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6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孢克肟對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療效較好,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頭孢克肟;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25.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在小兒高發(fā)疾病中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兒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較差,一旦患有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需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出現(xiàn)脫水、休克等危險情況。我院對36例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采用頭孢克肟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2例患者均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間收治的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齡6個月至5歲,平均年齡(3.11±1.96)歲;女31例,年齡9個月至6歲,平均年齡(3.19±1.88)歲。所有患兒經確診為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采用隨機分組形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基礎性治療,如保持酸堿平衡、補液等,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頭孢克洛治療,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漿;給予觀察組患者頭孢克肟治療,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漿[2]。7d為1個療程。在治療過程中,對于出現(xiàn)高熱的患者進行退熱處理,對于病情較為嚴重者采取電解質液靜脈滴注處理措施。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不進行其它抗生素或止瀉劑等處理措施,并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對于發(fā)現(xiàn)的不良情況進行及時處理[1]。
1.3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消失,大便情況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大便情況沒有出現(xiàn)明顯好轉,甚至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SP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顯效21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患者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是小兒常見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賀菌、耶爾森菌、沙門菌等,空腸彎曲桿菌等[2],其在患兒體內產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兒大便次數(shù)增加,甚至出現(xiàn)脫水、休克等癥狀,特別是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應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對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導致治療效果日益減弱,對患兒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嚴重損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3]。
頭孢克洛是第二代頭孢抗菌藥,由于病菌耐藥性的增強,使得頭孢克洛的治療效果呈逐漸下降趨勢,臨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頭孢克肟是第三代頭孢抗菌藥,可以對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淋球菌等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廣泛,且能夠對患者產生非常顯著的殺菌作用。同時頭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適合小兒服用,并且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兒的不適??傊?,采用頭孢克肟治療的觀察組療效較好,且患者在治療期間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惠芳.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417-418.
[2]王樹立.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22):139-140.
[3]韓兆香.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2,3(11):124.
【摘 要】 目的:探討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頭孢克洛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頭孢克肟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44%,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6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孢克肟對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療效較好,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頭孢克肟;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25.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在小兒高發(fā)疾病中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兒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較差,一旦患有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需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出現(xiàn)脫水、休克等危險情況。我院對36例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采用頭孢克肟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2例患者均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間收治的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齡6個月至5歲,平均年齡(3.11±1.96)歲;女31例,年齡9個月至6歲,平均年齡(3.19±1.88)歲。所有患兒經確診為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采用隨機分組形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基礎性治療,如保持酸堿平衡、補液等,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頭孢克洛治療,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漿;給予觀察組患者頭孢克肟治療,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漿[2]。7d為1個療程。在治療過程中,對于出現(xiàn)高熱的患者進行退熱處理,對于病情較為嚴重者采取電解質液靜脈滴注處理措施。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不進行其它抗生素或止瀉劑等處理措施,并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對于發(fā)現(xiàn)的不良情況進行及時處理[1]。
1.3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消失,大便情況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大便情況沒有出現(xiàn)明顯好轉,甚至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SP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顯效21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患者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是小兒常見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賀菌、耶爾森菌、沙門菌等,空腸彎曲桿菌等[2],其在患兒體內產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兒大便次數(shù)增加,甚至出現(xiàn)脫水、休克等癥狀,特別是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應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對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導致治療效果日益減弱,對患兒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嚴重損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3]。
頭孢克洛是第二代頭孢抗菌藥,由于病菌耐藥性的增強,使得頭孢克洛的治療效果呈逐漸下降趨勢,臨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頭孢克肟是第三代頭孢抗菌藥,可以對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淋球菌等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廣泛,且能夠對患者產生非常顯著的殺菌作用。同時頭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適合小兒服用,并且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兒的不適??傊捎妙^孢克肟治療的觀察組療效較好,且患者在治療期間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惠芳.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417-418.
[2]王樹立.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22):139-140.
[3]韓兆香.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2,3(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