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歡, 易佳麗
教學研究
淺淡現代教學方法在中醫(yī)藥院校兒科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井歡, 易佳麗
總結中醫(yī)院校兒科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所運用到的現代教學方法,從“帶著問題學習”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課堂互動教學法、比喻式教學法、其他輔助教學法等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并分別舉例說明。其中實踐信息化教學設計、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學情感目標等幾種其他輔助教學法應當在現代高校綜合素質教育中提起重視。通過在高校教育中實踐多種現代教學方法及手段,以達到教師提升自我、學生增長知識及提高綜合素質的雙贏目標。
兒科病理學; 中醫(yī)藥院校; 教學方法; 實踐及應用
病理學作為現代醫(yī)學基礎理論學科之一,在醫(yī)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溝通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在基礎醫(yī)學中,病理學與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等多個學科密切相關;在臨床醫(yī)學實踐中,病理學又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臨床醫(yī)學也能促進病理學的深入發(fā)展。兒科病理學是兒科學的基礎課之一,中醫(yī)藥院校學習病理學,在使學生從現代醫(yī)學角度對患病機體的病理變化有一個完整認識的同時,也能使學生適當聯系中醫(yī)學的有關理論知識,為更好地實踐臨床、促進中西醫(yī)結合事業(yè)以及進一步研究和發(fā)展中醫(yī)藥學儲備必要的病理學知識和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1]。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發(fā)展,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也取得了迅猛發(fā)展,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及教學改革的形勢,更好地培養(yǎng)高質量的中醫(yī)和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人才,本文總結了中醫(yī)藥院校兒科病理教學中幾種主要的現代教學方法,現分述如下。
帶著問題學習是新時代學習方式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是近年來教育工作者一直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PBL強調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同時也能增強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2]。在病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模式有所體現。如在講授“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章節(jié)中“兒科性心瓣膜病”部分時,由于各種瓣膜病形成的病理機制復雜難懂,教師會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預習任務,方法是將班級學生按學號順序或者以寢室為單位分成人數平均的若干學習小組,課下學生針對“病變心瓣膜的形成機制”開展學習??梢酝ㄟ^查閱相關教材、書籍、專業(yè)文獻或網絡資源形成個人意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組員討論交流,整理形成小組意見,可在課上派遣小組代表站上講臺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本組討論研究結果進行展示,也可以將討論情況記錄建檔,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參考資料。
如何能夠讓醫(yī)學生尤其是中醫(yī)院校的學生將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融合,成為一名真正的醫(yī)生,是醫(yī)學教育面臨的恒古不變主題。因為兒科病理是連接基礎與臨床的主干課程,所以在對教與學的過程中必須時刻強調基礎與臨床的銜接。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可采取以教學病例為中心的案例式教學方法,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相關基本知識和理論。在病例的選擇上,應注意選擇多發(fā)病、病種相對單一的臨床病例,不僅病例大小適宜,也易于學生進行討論、便于掌握。病例的大小及難易度應該與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深度相匹配。同時,一份合格的教學病例,應該與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相符合。在基礎階段和臨床階段應各有側重。原始病例都必須經過加工、調整之后才能應用于教學[3]。案例式教學法也可以與PBL教學模式相結合,PBL強調以問題為基礎,在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啟發(fā),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時病例就成為了問題的發(fā)源地。本校在病理學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對案例式教學方法有所實踐。通過對惡性腫瘤患者臨床病例的分析以及小組討論,使學生基本理解掌握了該病的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指標等與病理學課程相關的內容。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完成的科學、復雜的雙向教學活動。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4]。課堂互動教學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有意識的精心策劃、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個體與個體之間或者小組與小組之間積極主動的雙向信息交流,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的信息單向傳遞的教學方式相比[5],課堂互動教學重視師生關系的民主性與平等性、提倡學習方式的參與性與合作性、講究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多樣性、注意學生發(fā)展的全面性與和諧性?;咏虒W模式不僅使能教師竭盡全力地注重知識輸出的有效性,而且能夠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激發(fā)參與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促使學生逐步摒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所形成的那種僵化的、機械的學習方式,又可以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6]。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是最常見且應用次數最多的教學方法。它的基本模式就是問與答。問與答的形式是多層次的,它可以是學生之間的問答,也可以是學生問、教師答,還可以是教師問、學生答。在教師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還可以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問答的方式將所要傳授的課堂內容表述出來,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比喻式教學法不僅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深奧的理論淺顯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7]。作為一門基礎醫(yī)學課程,有一部分病理學知識的確枯燥難懂,為了使學生能對知識深入理解,教師往往會運用比喻法使病理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例如在講授“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損傷與修復”章節(jié)中“細胞水腫”部分時體現了比喻式教學法的應用,水腫的細胞根據病變程度的不同可以分別稱為“顆粒樣變性”“水樣變性”和“氣球樣變性”。氣球樣變性的細胞胞質異常疏松透亮,細胞腫脹體積超過正常細胞的2~3倍,從而使細胞形態(tài)狀如氣球,所以有氣球樣變性之稱。
為提高醫(yī)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醫(yī)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除了幾種常見的主要教學方法之外,還有多種輔助教學方法。
5.1 實踐信息化教學設計 以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以其強大的信息制造和傳播能力,對全球高等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病理學是醫(yī)學主干課程,它研究的對象是人體疾病狀態(tài)時的器官和組織標本,研究內容是觀察器官和組織的病變,包括病變的類型、特點、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與臨床表現的聯系等,而兒科病理學又有著與成人不同的特點,如發(fā)病容易、轉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等,因此,兒科病理學的課堂教學有必要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來完成。比如Flash動畫、動態(tài)圖等可以方便學生理解病理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對顯微鏡下的組織切片用數碼相機拍攝后可以制作成靜態(tài)切片,以圖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病理變化的記憶,對尸檢過程進行攝像,便于學生在課上觀看,也便于教師結合病理學相關知識配合講解[8]。
5.2 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醫(yī)學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終身學習是醫(yī)生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可以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迫切。而傳統(tǒng)的課堂灌輸式教學不利于該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以適當的科學問題引導醫(yī)學生超越課本,進行拓展學習[9-10]。
5.3 實現教學情感目標 在兒科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實現以下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對病理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學習病理學的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體會病理學的特點,了解病理學的價值,養(yǎng)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11]。
本文總結了中醫(yī)藥院校兒科病理學教學中幾種主要的現代教學方法,包括“帶著問題學習”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課堂互動教學法、比喻式教學法等。還包括其他幾種輔助教學法,如實踐信息化教學設計、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學情感目標等。本文旨在通過對兒科病理學教學方法的總結和歸納,能夠對中醫(yī)院校兒科病理學的教學提供幫助和指導,為培養(yǎng)高端的兒科學人才提供基礎依據。
[1] 黃啟福.病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3-24.
[2] 蔡曉莉.PBL與循證醫(yī)學理念相結合的病理生理學教學法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6):2636-2637.
[3] 郭建紅,劉清華,劉福,等.病理生理學教學病例淺析[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29(10):1901.
[4] 王曉楊.多媒體教學與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的研究[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1):112-114.
[5] 吳瑞霞.對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運作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20(4):33-36.
[6] 朱穎.關于課堂互動教學的理論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09,22(9):21-22.
[7] 徐芳,劉巍,崔勇,等.病理生理教學中比喻式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29(10):1888.
[8] 趙君,李靜,葉菁,等.病理學信息化教學設計[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9,11(3):358-359.
[9] 李揚,李峰,孫連坤,等.構建病理生理學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5,7(2):132-134.
[10] 屈波,程哲,馬忠,等.基于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教學的本科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26(4):85-87.
[11] 劉東波,宋佳.淺析情感滲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30(9):66-67.
(本文編輯:劉穎)
110847 沈陽,遼寧中醫(yī)藥大學病理學教研室(井歡);110101 沈陽,遼寧醫(yī)藥職業(yè)學院教務處(易佳麗)
井歡(1975-),女,醫(yī)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藥免疫調節(jié),E-mail:7812303@qq.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4.041
R36
B
1674-3865(2015)04-0396-03
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