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偉
(正陽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河南??正陽??463600)
豇豆煤霉病,又稱葉斑病,是由半知菌亞門尾(霉)屬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除侵染豇豆外,還危害菜豆、毛豆(大豆)、蠶豆、扁豆、綠豆、紅小豆、豌豆及刀豆等多種豆科作物,常常造成較大的損失。
病菌以分生孢子梗下的子座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次年產(chǎn)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次侵染源。豇豆植株感病后,在病斑上下不斷產(chǎn)生分生孢子,在田間進行重復感染。
病菌生長適宜溫度范圍為7~35℃,最適生長溫度為30℃,田間高溫高濕或多雨是發(fā)病的主要條件,連作田塊、播種過晚田塊發(fā)病較嚴重。
病癥表現(xiàn)在葉片上。最初在葉片的上下兩面生紫褐色斑點,以后擴大為直徑1~2cm的近圓形深褐色斑,邊緣不明顯,表面密生煤煙狀霉(葉背面更為顯著)。發(fā)病嚴重時,葉片早期枯死脫落,僅留頂端嫩葉。
3.1.1 選擇抗病品種??根據(jù)氣候條件、土壤條件、栽培季節(jié)、種植方式等,選擇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品種。
3.1.2 精細整地,科學施肥??深耕細耙,確保地面平整;重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配合使用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適當補充鈣、鎂、硫、鐵、鋅、硼、銅、錳、等中微量元素肥料,避免土壤板結,確保各元素肥料平衡施用;底肥和追肥相結合,土壤追肥和葉面追肥相結合,確保前期不徒長,后期不早衰。
3.1.3 合理密植??采用寬窄行、高畦方式種植,根據(jù)所選品種確定適宜的密度,確保田間通風透光,且有利于田間管理和收獲。
3.1.4 適時澆水,旱澆澇排??根據(jù)豇豆需水規(guī)律,適時澆灌關鍵水;遇雨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3.1.5 謹慎搭架引蔓 ?搭人字形架蔓,及時引蔓上架,一般在露水未干或陰天時操作,避免在晴天中午前后引蔓,以防損傷莖蔓。
及時摘除發(fā)病嚴重的病葉,并妥善處理;豇豆拉秧時,徹底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并集中處理。
發(fā)病初期,噴灑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600倍液,每隔10d左右噴一次,連噴2~3次,藥劑應輪換使用。同時注意防治蟲害,避免造成傷口。
[1]??陳丹,宿秀麗,溫海霞,等.豇豆早衰現(xiàn)象的發(fā)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19):98.
[2]??徐耀,潘淑瓏.日光溫室豇豆秋延后高效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6(7):30.
[3]??王珍孝.料大棚豇豆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9):114-115.
[4]??尹守恒,劉宏敏,呂愛芹,等.極早熟豇豆新品種早豇一號及其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