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吟
一條漢水是歌,它從陜南的秦嶺山中發(fā)源,歡吟高唱三千里,在湖北漢口匯入長江,流進東海。
一條漢水是畫,它描繪著兩岸人民多彩的生活,報道著時代發(fā)展的痕跡,呈現(xiàn)出人類文明進步的圖景。
天上有天漢,地上有漢水。漢族漢王朝,漢語漢文化,與這條江有著說不清的關(guān)系。
可如今,水流不斷,江山易改。隨著大型水電站的崛起,江畔古老的城鎮(zhèn)有的被淹沒,有的遷址新建。盡管比舊地氣派多了,整齊多了,可那煙火味,陳舊感,土瓦綠苔,生活氣息卻難以喚回。
這時候,要回觀漢水的身影,觸摸歷史的細節(jié),就得到蜀河古鎮(zhèn)。
一
古鎮(zhèn)已經(jīng)1700年了。
盡管曾經(jīng)多次整容、修面、瘦身,但它的骨骼依舊很結(jié)實。
它的繁盛景象出現(xiàn)在明清時期。
那時,交通靠水運,這里是大碼頭,從漢口到長安,蜀河鎮(zhèn)是中轉(zhuǎn)站。一船一船的洋貨從漢口起航,運到這兒上岸,然后騾馬隊再把貨物運到長安去?;睾降臅r候,則是滿船的北方土特產(chǎn)。
江邊有一條石板街道,沿坡而上,進入西城門,穿過千米長的中街,出東城門,山路蜿蜒伸向秦嶺深處。
當時縣里最大的騾馬隊,是商人張舟平的,擁有萬只騾馬駱駝。每次他們一上路,尾在江邊,頭已到鄰縣山陽。鈴鐺徹夜響,山歌不斷唱,比過節(jié)還熱鬧。
我在蜀河鎮(zhèn)聽到一首名為《城里的大嫂下鄉(xiāng)來》的民歌:
城里的大嫂下鄉(xiāng)來,
看見了麥子說古怪:
鄉(xiāng)下人真呆,
這么好的韭菜咋不割了賣?
城里的大嫂下鄉(xiāng)來,
看見了駱駝?wù)f古怪:
架子那么大,頸脖子那么長,
兩個奶頭長在脊梁上。
? ?城里的大嫂下鄉(xiāng)來,
? ?看見了小伙說古怪:
頭戴紅纓帽,腳穿鑲邊鞋,
這么好的小伙咋能不摟在懷。
?我相信,這是一位城里的少婦,偶然來到鄉(xiāng)下,看到古鎮(zhèn)周邊的場景,隨口即興而唱出來的歌聲。歌里面有植物、動物、人物、生理氣息及內(nèi)在的感情。
?那時節(jié),中街是通道,后街是旅店,有多少青年男女在這兒留宿,又發(fā)生了多少隱秘的情事。
?一條石板街,疊印著數(shù)不清的痕跡。但越磨越光滑,越青亮。石頭是古時最耐磨的材料,也是最具靈性的載體。要么,《紅樓夢》怎么叫“石頭記”呢,那個齊天大圣孫悟空也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
?據(jù)說地球有磁場,能將發(fā)生的場景記錄下來,若遇到某種合適的環(huán)境,有可能就會重映。
?我們期待在某一雨夜,能夠邂逅奇跡。假若石板街道是一條長長的磁帶,它播放出當時的錄音,那該是多么嘈雜混亂、澎湃激越的交響曲?。?/p>
二
?除了腳下的石板街,地面上的建筑,也是人類活動的最好見證。
?街頭的楊泗廟,是船工們集資修建起來的。當年,廟下的漢江河道里桅桿林立,百帆競流,纖夫號子震天響,燈火徹夜明。為了保佑航行安全,船工們便把自己信奉敬仰的神楊泗從南方搬到了這兒。每個船隊經(jīng)過,都會上岸來燒香磕頭,以祭天靈,以壯我膽,然后繼續(xù)前行。
?楊泗廟是船幫會館,典型的南方古建筑群落,門上一副對聯(lián)這樣寫道:
福德庇洵州,看廟宇巍峨,云飛雨卷巋屹立;
威靈昭漢水,喜梯航順利,浪靜波平任遨游。
?這副對聯(lián)表明了筑廟人的心愿。廟后有朝陽古洞,廟前是歷代洪水水文石刻。
?楊泗廟中還有一塊石碑,刻著清除船霸的告示,可見當年在民間,自有約束的機制。
?街中間的黃州館,是清代黃州客商們修造。外地人把蜀河稱為“錢窩”,商人也一窩一窩地集中到這里來。為了溝通信息,相互幫襯,需要有個喝茶議事的地方,黃州人便建起了這個會館。大院里有唱戲的舞臺,聚餐的廂房,為傳統(tǒng)的宮殿式建筑。門上的一副對聯(lián)是:
帝德興和,想當年楚江聲遠,萬古神功昭日月;
幫歷盛極,信此際秦西威鎮(zhèn),千秋俎豆祀馨香。
?黃州館的墻上,有琉璃彩繪、游魚形的鐵釘、鑲字的灰色大磚,建筑的細心和精致處處能體現(xiàn)出來。
?街尾的清真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它高高居于半山上,依巖就勢而雄立。爬上百步石臺階,抬頭便見飛檐雕壁的寺門。進入院內(nèi),是正方形天井,前面三間對廳,后面是禮拜堂。最神奇的是寺后幾棵古檀,濃蔭如蓋,樹下有間小房子,是禁區(qū),從未開過門,也不知里邊有什么秘密?
?河對面還有三義廟和五指柏。
?當年,蜀河鎮(zhèn)上有八大商號,涉及運輸、貨棧、藥材、日雜、旅店等各個行業(yè)。春節(jié)時點門燈,各號會寫出自己的來處,便見江西、廣西、湖南、湖北等地名。
?鄧家?guī)驮齑?,潘家?guī)婉{船,兩股勢力斗爭了好多年,最后都衰敗了。
?還有李逢高的船隊,最大的達40噸,為安康市的老大。
?旬陽縣電報局,1910年建于蜀河,德國設(shè)備,官印型造房,也是安康市第一家現(xiàn)代通訊設(shè)施。
?當年“哈德門”煙的廣告,印在石墻上,還依稀可見。
由私塾發(fā)展起來的城南書院,曾為本地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
?第一輛嘎斯汽車,1954年從船上運到蜀河,于是就修了去雙河鎮(zhèn)的公路。老墻不語,風塵滿面。石頭的紋路就是皺折。
三
?其實,最有意思的,還是陜南老民居。
?蜀河鎮(zhèn)上的幾十條小巷里,坐落著百余個小院子?,F(xiàn)在已標牌需要保護的就有102戶。它們不處在一塊大的平地上,而是建在陡起的半坡上,各自為平臺。巷道是石臺階,上上下下。你彎腰往上爬,眼看到頂了,拐彎處突然會出現(xiàn)一個院子。進門去,房前一塊小平地,房后就靠著巖壁了。還有的前院一個平臺,上幾步臺階,到后院又是一個平臺,遞次升高,各呈方正。這樣的建筑格局,是因山區(qū)坡地所決定的,但也顯現(xiàn)了一種生活的技能和方式。
?院墻是石塊壘起來的,取材于本地,結(jié)實而經(jīng)濟。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凈,大多植有花草,雕著圖案的圓石墩上,沁出綠苔,說明日曬雨淋太久了。
?老屋里的布置雖然很簡陋,但整齊。廚房中光線比較暗,可那些瓢、鏟、毛巾、刷子等用具都一一掛在墻壁上,顯示出女主人的心細愛美。
?年輕人出門闖世界,守院的多是老人。他們都很熱情,只要你進去,就會讓座端茶。聊起本家的舊事,他們神采奕奕,臉上常常泛出自得之意。一看就是從大世面中過來的,沒有小家子的拘泥。
?蜀河鎮(zhèn)上的老人,多與水上生活有關(guān)。他們的祖先,很多是船工、纖夫,從外地來到這兒,娶妻生子,留下不走了。
?有一戶人家,父親撐船運貨,母親在船上做飯,兄弟姐妹七人,都在船艙里出生,來到人世間的第一眼看到的是滾滾江水,聽到的是船工號子。
?蜀河鎮(zhèn)的后代,非常依戀這片故土。有些人在外地工作,老房子空著,可以每年只收2000元便宜租給你,但絕不出售,根要留住。
?這個藏在秦巴山間的小鎮(zhèn),明清之后,隨著公路、鐵路的發(fā)展,水運終止,逐漸冷落下去。多半個世紀后,又突然為外界所關(guān)注?,F(xiàn)在,時有探訪者出現(xiàn)在街上,但它的生活原態(tài)并未受到影響。
?有些小鎮(zhèn)偏僻冷清,人煙漸少,經(jīng)過許多修整和宣傳,才又熱鬧起來。而蜀河鎮(zhèn)內(nèi)在的繁華氣息似乎從未逝去,根本原因是老居民依然戀巢,視它為福地。
?每年正月的元宵節(jié)之夜,居民們會自發(fā)玩起“疙瘩龍”。紅白喜事的酒席宴上,傳統(tǒng)的“八大件”必不可少。
四
?古鎮(zhèn)最為驕傲的,是老樹和老人。
?在蜀河鎮(zhèn)漫步,經(jīng)常能看到千年的皂角樹、櫟子樹、黃檀木……它們隨處生發(fā),有些就長在石頭縫里,生命力很強。
?老樹是屹立的路標,老人是移動的品牌。
?在黃州館門前,我遇到了楊柳青老人。她在人世間已經(jīng)度過了95個春秋,但依然身板硬朗,風姿照人。不高不矮的個頭,不胖不瘦的模樣;手握白手絹,腳穿繡花鞋;穿戴干凈整潔,臉上笑容微露。
?鎮(zhèn)干部介紹說,這是我們鎮(zhèn)上的“老壽星”。
?我上前打招呼:“老人家,你年輕時一定是個美女,萬人迷?!?/p>
?老人搖搖頭,伸出一個小手指,謙虛地說:“不是啊。你夸獎?!?/p>
“聽說你常到鎮(zhèn)政府去,與干部聊天?
“沒事嘛,到處走走。”
“還聽說你常打麻將呢?!?/p>
“你玩嗎?我陪你?!?/p>
?老人風趣的話語、自信的態(tài)度,惹得眾人都喜笑顏開。
?這時,旁邊的街鄰告訴我,老人領(lǐng)養(yǎng)的兒子曹貴喜幾天前去世了。
?可是我們從楊柳青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悲傷。
?提起這事,她說:“喜娃走了,我用自己攢的2萬元,給他辦了個好好的喪事。”
?老人很健談,你提起個話頭,她會告訴你很多。在隨意的交談中,我知道了她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
?楊柳青是個苦命人,從外地嫁到蜀河鎮(zhèn),跟著做木匠的丈夫過日子。自己的親生兒子,在4歲時患了霍亂病,沒有救活。那一年是流行病的大災(zāi)難,傷兵成堆睡在地上,沒法治。第二年,有個討飯的年輕婦女,帶著3歲的兒子來到蜀河,生活無著,極其困難,她看不下去,就將那孩子領(lǐng)養(yǎng)了??伤?0歲時,丈夫也患病離世,此后她便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她女紅手藝非常好,縫制衣服,衲繡花鞋,做床單被罩,供不應(yīng)求,因而除了母子倆吃喝,還能積攢些錢來。如今,養(yǎng)子也走了,她用盡積蓄安葬了孩子,然后繼續(xù)人生路。
?望著楊柳青老人,我不由想起了石縫里那些挺拔的老樹。
?楊柳青是孤寡老人,現(xiàn)在政府給她生活費,有干部常來照看她。
?她說她很滿意了??赡芩娜松泻苌俦г惯^生活的曲折吧。一切都是命,一切逆來順受,總是堅韌不拔,老天也不愿意奪走她的青春。
?老人還要去辦事,我們就此告別。然后,我特意找到了沈家樓巷9號,那是楊柳青的住處。只見老房子前的院壩上,打掃得干干凈凈,并且鮮花盈門。樓上的窗口,一只老花貓安靜地臥在那兒,不驚不詫地注視著匆匆過往的行人。
?在西門外的凍綠碥巷,我看到另一位名叫張達賢的老人,同樣九十出頭了,拿著笤帚掃院子。發(fā)現(xiàn)有人照相,她腿腳麻利地躲進屋里去。
?在乾益巷38號,還有一位叫王新發(fā)的老人,93歲了,與85歲的妻子生活在一起。雖然視力不太好,但精神頭兒不錯。
?我在蜀河鎮(zhèn)上隨意行走,僅半天時間,就遇到了三位年逾九十的老人,可見此地長壽的概率不低。
五
?清晨,在蜀河鎮(zhèn)上,常會看到有老年人用鋁壺從遠處提水回來。
?這水是從鎮(zhèn)外黑溝古井里提來的,他們在家里燒開,然后泡了茶,坐在門口的竹椅上一邊曬太陽,一邊品茗。
?這份悠然自得,讓人羨慕。
?那個古井可是神泉哩。沒通自來水前,全鎮(zhèn)人都吃著黑溝古井里的水。那時,竹扁擔挑水桶忽悠忽悠來來去去,是每天都上演的風景。
?黑溝古井的水從石縫里滲出來,清亮透明,營養(yǎng)豐富。這井很奇怪,天再旱也不受影響,水源不斷。前面排隊的人舀干了,后面稍等片刻,水又出來了。天再澇不渾不漲,平靜如昨。
?盡管現(xiàn)在家家都通自來水,但很多人仍然去黑溝古井提水。
?古井的水好,這是毫無疑義的。
?同時這也是一種習慣,一種需要,一種心態(tài),一種生活節(jié)奏。
?于是我明白了,古風、心態(tài)、節(jié)奏、一方水土,是蜀河古鎮(zhèn)的風韻所在。
?我們在漢水邊的這個老鎮(zhèn)上受到的啟發(fā),應(yīng)該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