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陽 劉鵬
利拉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郭陽 劉鵬
目的觀察利拉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利拉魯肽治療組和甘精胰島素治療組, 每組40例, 甘精胰島素治療組應用二甲雙胍+甘精胰島素治療, 利拉魯肽治療組應用二甲雙胍+利拉魯肽治療。8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體質量變化、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8周后FBG、2 h PG、HbA1c均有所改善, 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在體質量方面, 甘精胰島素治療組患者的體質量明顯高于利拉魯肽治療組, 利拉魯肽治療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甘精胰島素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拉魯肽和甘精胰島素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FBG、HbA1c、2 h PG水平, 但利拉魯肽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體質量, 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安全性高。
甘精胰島素;利拉魯肽;2型糖尿病
當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約有9700萬, 而2型糖尿病占90%以上。為了達到更好的降糖效果, 近些年對于新型降糖藥的研究不斷深入[1]。當前常用的藥物有胰島素、磺脲類藥物、二甲雙胍等, 但效果不夠理想, 臨床研究表明, 經(jīng)過標準治療后, 僅有4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達到正常, 而且心血管疾病和低血糖的風險增加[2]。因此探索新的聯(lián)合降糖方案是內分泌工作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利拉魯肽是胰高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 本院應用利拉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初次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利拉魯肽治療組和甘精胰島素治療組, 每組40例。利拉魯肽治療組男21例,女19例, 平均年齡(56.82±11.43)歲, HbA1c(8.22±0.45)%,FBG(12.89±3.23)mmol/L,2 h PG(15.11±3.12)mmol/L, 體質量(68.23±12.12)kg;甘精胰島素治療組男18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57.54±10.55)歲, HbA1c(8.43±0.41)%, FBG (12.44±3.52)mmol/L,2 h PG(14.58±2.31)mmol/L, 體質量(69.56±12.43)kg,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運動、控制飲食等的治療基礎上, 甘精胰島素治療組應用二甲雙胍+甘精胰島素治療, 利拉魯肽治療組應用二甲雙胍+利拉魯肽治療。治療周期為8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HbA1c、2 h PG、FBG、體質量水平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周后甘精胰島素治療組患者的HbA1c、FBG、2 h PG、體質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6.72±1.04)%、(5.77±0.38)mmol/L、(7.11±0.42)mmol/L、(67.74±1.21)kg、22.48%, 利拉魯肽治療組患者HbA1c、FBG、2 h PG、體質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 (6.79±1.12)%、(5.83±0.52)mmol/L、(7.15±0.43)mmol/L、(65.19±10.89)kg、8.28%。兩組患者在FBG、HbA1c、2 h PG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在體質量方面, 甘精胰島素治療組患者的體質量明顯高于利拉魯肽治療組, 利拉魯肽治療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甘精胰島素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些年, 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有逐步升高趨勢, 且發(fā)病年齡年輕化。研究表明, 初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還處于發(fā)病的早期, 如能夠早期促進胰島分泌胰島素, B細胞的功能是部分可逆的。GLP-1可保護B細胞, 恢復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第一時相分泌。多數(shù)亞洲人的肥胖屬于腹型肥胖, 其內臟的脂肪大量沉積, 增加了血脂代謝紊亂、高血壓和高粘血癥的風險性, 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一危險因素。薈萃分析表明,腹圍增加1 cm, 心血管事件可增加2%。
甘精胰島素屬于長效胰島素類似物, 具有較好的依從性,可模擬基礎胰島素的分泌, 降糖作用可持續(xù)24 h, 無峰值[3]。利拉魯肽在天然GLP-1結構上通過裝飾, 精氨酸替換第34位賴氨酸和谷氨?;g隔子在第26位賴氨酸上連接一個16碳棕櫚酰側鏈, 其與天然GLP-1有97%的同源性, 可結合并且激活胰島素GPL-1受體, 作用于胰腺B和A細胞, 在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模式下刺激胰島B細胞進行分泌胰島素, 并且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同時促進胰島B細胞增殖, 所以具有和天然GLP-1相似的生物學功能, 例如增加胰島B細胞總量, 促進胰島素合成和分泌, 抑制胰升糖素的分泌[4]。研究發(fā)現(xiàn), GLP-1還可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臟和胃腸道等部位, 作用于胃腸道時可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排空等, 誘發(fā)飽腹反應, 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時可減少攝食、抑制食欲, 降低體重。另外, 利拉魯肽還可以與多種降糖口服藥聯(lián)合使用, 調節(jié)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 進而延緩病情的發(fā)展[5,6]。多國參加的多中心大型利拉魯肽Ⅲ期臨床實驗表明, 利拉魯肽可顯著降低各階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其降糖能力不差于基礎胰島素、磺脲類降糖藥等。有研究表明, 利拉魯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應用二甲雙胍治療的2型糖尿病加用利拉魯肽后, 患者的HbA1c顯著降低。有學者研究表明, 利拉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 即可改善HbA1c又可改善體重, 其研究中約有86%的患者體重的下降是由于脂肪組織的減少,特別是腹部內臟的脂肪。本研究也表明, 兩組患者在二甲雙胍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甘精胰島素和利拉魯肽之后, 患者的HbA1c和FBG、2 h PG降低, 另外本研究也表明, 應用利拉魯肽治療的患者其體質量有顯著降低, 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應用甘精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表明利拉魯肽更適用于體質量較高的患者, 并且安全。利拉魯肽的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 但多在用藥初期出現(xiàn), 一般為一過性, 程度輕,患者可耐受, 本文中利拉魯肽治療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惡心、便秘等情況, 但隨著治療的進展癥狀消失。
綜上所述, 利拉魯肽和甘精胰島素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FBG、HbA1c、2 h PG水平, 但利拉魯肽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體質量、安全性高。本研究的不足是隨訪時間短, 樣本量少,計劃進一步加大樣本量和增加隨訪時間, 進而更加細致的評價利拉魯肽的臨床應用效果。
[1]馬艷紅, 劉濤, 劉景晶, 等.胰高血糖素樣肽-1及其類似物的研究進展.西北藥學雜志,2011,26(12):482-484.
[2]鄭驕陽, 石勇銓, 馮曉云, 等.艾塞那肽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上海醫(yī)學,2010,33(12):1141-1142.
[3]周巖, 吳大方, 邵英, 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島素圍手術期應用的臨床療效.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6):988-989.
[4]李敬華, 劉麗楠, 王素莉, 等.甘精胰島素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評價.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2):124-125.
[5]郭南京, 孫嘉, 陳宏, 等.利拉魯肽對糖耐量異常OLETF大鼠胰島白細胞介素-1β表達的影響.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2(6):878-881.
[6]周巖, 姬秋和.多重獲益——利拉魯肽聯(lián)合口服藥的臨床研究.藥品評價,2010,7(11):22-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07
2014-12-15]
110042 沈陽二四五醫(yī)院 (郭陽);遼寧省人民醫(yī)院 (劉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