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饒
(哈爾濱市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腹膜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付 饒
(哈爾濱市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目的 探討腹膜透析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0例,采用腹膜透析治療,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60例患者經治療以后,BUN(尿素氮)、Hb(血紅蛋白)、ALB(白蛋白)、Scr(肌酐)等腎功能與血液指標均與治療前比較明顯得到改善(P<0.05);其中2例出現低蛋白血癥,2例出現腹膜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結論 將腹膜透析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治療,應用價值比較高,可以明顯改善病情,安全可靠,值得應用。
腹膜透析;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療效
慢性腎功能衰竭,又稱為尿毒癥,它是由先天性多囊腎、遺傳性疾病等因素誘發(fā)的一種常見疾?。?]。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蛋白質與氨基酸代謝障礙;消化系統等功能障礙是此病的主要臨床表現[2]。當前,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方法有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等方法,但是各具特色,效果不一。我們對我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0例采用腹膜透析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為(49.4±2.5)歲;病程1.5~5.2年,平均病程(2.6±0.8)年;原發(fā)?。禾悄虿∧I病30例,高血壓腎病20例,慢性腎炎10例。
1.2 治療方法:本組60例患者進行腹膜透析治療,采用全自動腹膜透析機(百特公司生產)進行治療,在患者的腹部的正中線并沿著其臍下大概3.0 cm處的位置實施切口置管,將患者的腹膜分層切開,把腹膜透析管緩慢地插入到患者直腸膀胱窩當中,并給予縫合,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腎功能指標、血液指標等改善情況,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60例患者經治療以后,BUN(尿素氮)、Hb(血紅蛋白)、ALB(白蛋白)、Scr(肌酐)等腎功能與血液指標均與治療前比較明顯得到改善(P<0.05)。60例患者腹膜透析后,2例出現低蛋白血癥,2例出現腹膜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隨自身病情不斷發(fā)展及惡化,患者的腎單位就會逐漸受損而逐漸減少,導致殘余的并存在相應功能之腎單位就難以將廢物有效地排出體外,進而破壞患者的內環(huán)境之穩(wěn)定性,誘發(fā)泌尿系統功能障礙,出現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發(fā)生紊亂,并伴隨有其他臨床癥狀及各種并發(fā)癥,最終發(fā)展成為尿毒癥[3-4]。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是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常見的、多發(fā)的泌尿系統疾病。
腹膜透析是目前治療慢性腎衰竭疾病的的重要方法,在許多國家及地區(qū)將腹膜透析方法當作腎臟替代療法,用于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首選的治療方法中。腹膜透析是運用腹膜當作半滲透膜,通過重力的作用,把已經配制好的用于治療的透析溶液,經過導管灌入至人體的腹膜腔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颊呓涍^腹腔透析液的不斷更換,則能夠有效地清除人體的各種代謝產物以及各種毒性物質,進而幫助患者糾正體內水與電解質的平衡紊亂。
本研究顯示,60例患者經腹膜透析治療以后,BUN(尿素氮)、Hb(血紅蛋白)、ALB(白蛋白)、Scr(肌酐)等腎功能與血液指標均與治療前比較明顯得到改善(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其中2例出現低蛋白血癥,2例出現腹膜感染。由此可見,腹膜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效果較佳,并發(fā)癥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腹膜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過程中出現了低蛋白血癥、腹膜感染等并發(fā)癥[5],經過有針對性的治療以后即恢復至正常的腹膜透析治療進程中。我們認為,此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能跟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不足等因素存在密切的關系,而這正是我國基層醫(yī)院在積極開展腹膜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時應該給予高度注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我們發(fā)現經腹膜透析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一般不會存在經血液透析治療后所發(fā)生的精神乏力,具有自主性高與活動度高的特征,對患者的生活與工作的影響比較小。此外,在治療期間,我們也發(fā)現腹膜透析這種治療方法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殘余的腎功能的保護功效比較好,并且容易按照患者的殘余腎功能之實際情況適量增加相應的透析劑量,以更加有效地治療病情[6-7]。
綜上所述,將腹膜透析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治療,應用價值比較高,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腎功能指標與血液指標,并發(fā)癥少,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層醫(yī)院推廣與應用。
[1] 葉瑾,曾國勇,鄒茜萍,等.持續(xù)性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多發(fā)性神經病轉歸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13(1):10-15.
[2] 馬方蘭.血液透析聯合腹膜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0):98-99.
[3] 張博.腹膜透析退出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對策[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22):714-715.
[4] 沈芳媛,包蓓艷.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股溝斜疝術后早期恢復腹透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28):149-153.
[5] 徐芳,賀丹丹,劉昌璇.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4,14(3):160-163.
[6] 全大勇,龔蓉,皮婧靜,等.不同透析模式對初始透析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分析[J].臨床薈萃,2014,29(10):1171-1174.
[7] 金秀名.腹膜透析導管置入術后并發(fā)癥防治對策[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2):123-124.
R692.5
B
1671-8194(2015)15-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