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輝 馬金艷
(1.青海省同仁縣獸醫(yī)站,青海同仁 811300;
2.青海省同仁縣雙朋西獸醫(yī)站,青海同仁 811300)
綿羊多頭蚴病的治療
唐文輝1馬金艷2
(1.青海省同仁縣獸醫(yī)站,青海同仁811300;
2.青海省同仁縣雙朋西獸醫(yī)站,青海同仁811300)
綿羊多頭蚴病一般常見于羊腦補,也叫腦包蟲病、屬于常見的寄生蟲病,多由帶狀絳蟲的幼蟲寄生所導致。筆者經過大量的實踐調研和臨床研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之上,對診斷和治療綿羊蚴病提出了較為可行的一種方法,并從中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手術方案用來根治綿羊多頭蚴病。
羊腦包蟲病發(fā)生的背景與現(xiàn)在的養(yǎng)殖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F(xiàn)今的羊養(yǎng)殖大多是放牧散養(yǎng),而且畜主都有養(yǎng)狗的習慣,因此導致了羊腦包蟲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感染嚴重的地區(qū)發(fā)病率在育成羊中占10%以上,而且死亡率是100%),加重了羊腦包蟲病的惡性循環(huán)。當狼、狗等肉食獸寄生多頭絳蟲時,它的幼卵節(jié)片和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了牧草和水源等,當羊采食或吞食了被污染的飼草或飲水而被感染。蟲卵在羊胃中孵化,卵內的六鉤蚴逸出,鉆進血管,隨血液流到全身各部,最終在腦中找到最適宜生存和活動的溫床。經2~3個月的時間發(fā)育成多頭蚴。流到其他部位的六鉤蚴相繼死亡,極少數能夠存活下來。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但多數集中在9~12月份,約占發(fā)病率的70%~80%。主要侵害2歲或2歲以下的育成羊,成年羊發(fā)病率不高。本病不分品種和性別。
這種病有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前者和腦炎十分類似,一般發(fā)生后的一兩天內就會誘發(fā)死亡,如果不及時救治,有些也會出現(xiàn)慢性的可能。對于急性而言,目前條件下治愈率很低。而慢性則有較為顯著的療效和治療方法。慢性腦包蟲病的初期,基本上病羊不會有較大反應,只是會出現(xiàn)遲鈍、行動緩慢、容易迷失、容易有歪脖、晃腦、轉圈等反常情況的出現(xiàn)。但是,從外表上看不出異樣,飲食和體溫也都非常正常。到了慢性的后期,病羊就會不停地轉圈圈,走幾步就會轉一個圈,而且還會越來越瘦,最后臟器衰竭而亡。因此,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些都是由于這是由于腦包蟲病對大腦造成了侵害,使得腦細胞受到阻礙所引發(fā)的,要嚴加重視。
手術療法可大大提高治愈率,本手術方法簡單易行,減少出血,安全有效,減少獸藥支出,而且節(jié)省時間,最長用30min,最短用10min,包括麻醉、縫合時間。
4.1器械的準備
自制手鉆2把(粗細各一根的木螺絲2個,焊上手柄即可),止血鉗2把,帶針頭的一次性注射器1支,人用一次性輸液器1根(用時將針頭剪斷,斷端須剪平),帶線縫合針1枚,剪毛剪子1把,80IU青霉素鉀1支,鹽酸普魯卡因1支,1500單位精制破傷風抗毒素1支。
4.2手術
(1)首先判斷手術部位,病羊向哪側轉圈則部位就在哪側部位,具體部位是患側頭部羊角基后的1.0 cm偏下0.5 cm左右,用拇指按壓,能夠感覺到有一小的凹陷,個別病羊由于患病時間長,頭骨已經軟化,很容易確定準確部位,找到位置后,用剪毛剪子徹底打毛,面積可適當放寬些,隨后用普通白酒洗凈部位及周圍的污染物。多點注射鹽酸普魯卡因局部麻醉,再涂碘酊進行消毒,1~2 min后用酒精脫碘即可手術。對準手術部位后用細的手鉆,稍加壓力,旋轉手柄就能鉆入,如果鉆透頭骨時,即可感覺到阻力明顯減輕,隨即用粗的手鉆在原來的創(chuàng)口處加以拓粗。如果部位準確,此時可見有液體自創(chuàng)口流出,拔下鉆頭,將剪斷的輸液器細管套上注射器插入創(chuàng)口中,用左手持注射器吸取液體,將乳白色的囊膜吸到細管之中,見到囊膜后立即用右手持止血鉗將其用細管一齊夾住,防止縮回,松開左手的注射器活塞,將注射器拔掉,接過右手的止血鉗一點慢慢向外扯,千萬要扯住,但不要扯斷。如果有阻力不易拉出,是因為囊膜內的液體沒有被吸干的緣故,可用右手拿注射器套上16號針頭,順著囊膜的方向,謹慎地探入羊腦中吸取殘余的液體。切勿粗魯,此時須將羊徹底綁定,尤其是頭部,防止因羊掙扎,傷及腦實部,造成意外。左手的阻力減輕后,就可以停止吸液,繼續(xù)向外扯囊膜,直至將其整個拿出。腦包蟲為一囊孢,取出后因液體已被吸干,成一層薄膜,膜上附著許多白色顆粒狀的頭節(jié),數目有100~200個之多。蟲體被拿出后,還要將輸液器細管伸入創(chuàng)口中吸取殘留在腦中的液體(腦包蟲內的液體有多有少,多的100~200 ml,少的也有幾十毫升)。液體吸干后,將青霉素粉撒在創(chuàng)口上,待溶解后就可以縫合。如果創(chuàng)口打開后,沒有見到液體流出來,可將輸液器細管伸入創(chuàng)口內去尋找。當輸液器吸管伸入創(chuàng)口后,感覺到腦中有很大一片空間,可前后左右的尋找囊體。因囊體內有液體存在,所以比較容易判斷,找到后,用注射器的吸力將其帶到創(chuàng)口處,繼續(xù)按以上步驟進行操作。
(2)手術結束后,注射精制破傷風抗毒素1支,創(chuàng)口處縫合后用白酒洗凈血漬后,涂以適量碘酒即可,無須再做特殊處理。解除綁定后,多數病羊被扶起后與手術前相比并無多大異常,但能表現(xiàn)疼痛癥狀,個別的病羊可能表現(xiàn)出運動不協(xié)調或背脖、瞎走的癥狀,也無須過多的擔心,一般一兩天即可消失,恢復正常。一周后,其他癥狀完全消失就能同健康羊一同放牧。值得注意的冬夏兩季的創(chuàng)口須精心護理,以防蚊蠅和凍傷。
這種方法避免了傳統(tǒng)手術中的失血過多,減少創(chuàng)口難以愈合以及手術感染的機會,便于術后護理,減輕經濟支出負擔,而且從手術時間上看明顯少于傳統(tǒng)方法,對病羊的傷害較輕。對于養(yǎng)殖戶來說,應“防患于未然”,除切斷或消滅終末宿主的狗、狼等肉食獸外,每年的7月下旬和10月下旬應用吡喹酮進行預防性驅蟲,劑量為70~80 mg/kg體會,肌肉注射為40~50 mg/kg體重,減少或杜絕本病的發(fā)生。
[1] 孔繁瑤.家畜寄生蟲學[M].農業(yè)出版社,1981.
[2] 黃國發(fā).應用吡喹酮藥物進行綿羊多頭蚴病的治療實驗[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 2006,(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