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山
(黑龍江省二龍山農(nóng)場畜牧獸醫(yī)科,黑龍江黑河 164131)
山羊常見寄生蟲病的診斷與治療
趙玉山
(黑龍江省二龍山農(nóng)場畜牧獸醫(yī)科,黑龍江黑河 164131)
山羊常見的體內(nèi)外寄生蟲主要有腸道絳蟲、肝片吸蟲、捻轉胃蟲、腸結節(jié)蟲、鉤蟲、鞭蟲、肺絲蟲、疥癬、羊鼻蠅、羊虱、蜱及腦包蟲等。筆者根據(jù)多年獸醫(yī)臨床經(jīng)驗對山羊常見寄生蟲病的診治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山羊 寄生蟲病 診治
1.1 絳蟲病
莫尼茨絳蟲主要寄生于山羊小腸內(nèi),是山羊體內(nèi)外寄生蟲病種最常見的,蟲體為細長白色狀,一般長為1~5m,該病最嚴重的情況是蟲體堵塞腸管。山羊感染絳蟲病后,體型會迅速消瘦,羊皮毛粗亂無光,食欲減退,反之飲水欲望增加,同時,病羊還有腹瀉、貧血和水腫癥狀,部分羊只神經(jīng)會出現(xiàn)問題。
治療:可用硫氯酚(硫酸二氯酚),按100mg/kg,加水溶解灌服,效果很好。也可用 1%硫酸銅溶液按2ml/kg灌服。驅絳靈50~75mg/kg口服。預防常用阿苯達唑15mg/kg灌服,效果良好。
1.2 肝片吸蟲病
肝片吸蟲病又稱肝蛭蟲,蟲體一般情況下寄生在羊肝臟和膽管中,為扁平狀,形似樹葉,稍微大于南瓜子,羊只感染率達20%~30%。山羊患病后,會出現(xiàn)消瘦、貧血和頜下水腫癥狀,后期還會伴有腹瀉,最終會因肝中毒而導致羊只死亡。
治療:使用4~5mg/kg的硝氯酚驅蟲,用法為口服。使用時間為秋末冬初一次和冬末春初一次;也可以按照口服10mg/kg的5%肝蛭凈懸;或者使用100mg/kg的硫氯酚,驅蟲效果非常不錯。還有諸如廣譜抗蟲阿苯達唑等藥物也是比較常用的。
1.3 消化道線蟲病
捻轉胃蟲、腸結節(jié)蟲、鉤蟲、鞭蟲等疾病是消化道線蟲病最常見疾病,羊只感染率高達100%。該病在春、夏、秋為高發(fā)季節(jié),病羊有時有腹瀉癥狀,同時還會出現(xiàn)機體消瘦,食欲下降,貧血的癥狀。
捻轉胃蟲蟲體長為10~30cm,主要寄生于真胃中并對其胃黏膜和腺體產(chǎn)生危害,捻轉胃蟲還會分泌毒素。病羊精神不振,瘦弱貧血,生長發(fā)育停止,腹瀉,常和前胃疾病并發(fā)死亡。
腸結節(jié)蟲主要寄生在大腸。蟲體長10~20cm,在腸壁上形成米粒到蠶豆粒大小不等的無數(shù)結節(jié)。結節(jié)大量增生后,使腸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嚴重受損,病羊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體重下降等明顯的癥狀,并且病羊還會伴有腹瀉,排帶血的稀糞,嚴重時候還會導致后致癱瘓。
鉤蟲是一種以羊血為營養(yǎng),引起腸黏膜潰瘍的寄生蟲病,主要存在于小腸內(nèi)。感染后的羊只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極度貧血,消瘦,頜下水腫和長期腹瀉,會使養(yǎng)只大批量死亡。
鞭蟲主要寄生于大腸和盲腸內(nèi)。蟲體長35~70mm,羊體感染后,一般癥狀不明顯,嚴重時引起腹瀉,因吸收毒素而引起貧血和食欲下降等中毒癥狀。
治療:內(nèi)服8mg的左旋咪唑;或者內(nèi)服15mg/kg的阿苯達唑或甲苯達唑的混懸液。此外,還可以對患病的羊只皮下注射或者口服伊維菌素、阿維菌素等廣譜抗蟲藥;還有一種治療效果不錯的是四氯乙烯,可按照0.1~0.2 ml/kg進行口服。
1.4 肺絲蟲病
肺絲蟲又稱網(wǎng)尾線蟲,該蟲常寄生于肺支氣管的網(wǎng)尾線蟲所引起。病羊表現(xiàn)為持續(xù)咳嗽,機體消瘦,無力,流鼻涕,噴嚏,呼吸困難,往往會因為蟲塊堵塞呼吸道導致病羊窒息死亡。
治療:可采用消化道線蟲病的用藥劑量和用法。另外,可以按照17~18 mg/kg,將氰乙酰肼用水溶解,進行內(nèi)服治療;也可以配成20%的溶液,根據(jù)成羊使用3~5 ml,小羊1~3 ml的比例,微溫時候進行肘后皮下注射,治療效果不錯。
1.5 羊疥癬
羊疥癬又被稱作“螨病”,患病后主要表現(xiàn)為脫毛和瘙癢,多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尤以冬季蔓延最快。奇癢無比,表現(xiàn)為到處擦癢,用嘴啃咬,引起皮膚發(fā)炎、膿腫,皮膚變厚并蓋滿大量痂片,羊毛大片脫落,尤以頭部最為嚴重。病羊常因長期不安、貧血、消瘦死亡。
治療:治療該病的最簡單也是最便捷的方法是藥浴,可以用水將0.05%的辛硫磷乳油稀釋溶解,進行藥浴,也可以用0.1%~0.5%的敵殺死進行藥浴。藥浴選在晴朗無風的天氣,并現(xiàn)場配制,溫度20℃~35℃之間。1 kg的20%雙甲脒乳油可以配成500~600倍稀釋液,對消滅疥螨非常有效,并且疥癬病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此外,還可以將患部的毛減掉,用以上藥液進行擦涂,也可以使用0.2 mg/kg體重的注射用伊維菌素或者使用0.05 mg/ kg體重的20%碘硝酚進行皮下注射,可以治愈90%以上的病羊。而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可以使用2 000~5 000倍低濃度“敵殺死”藥液,針對未感染的健康羊群進行藥浴,用.1%的“敵殺死”噴霧對羊舍和用具等進行消毒。
1.6 羊鼻蠅蛆病
病羊表現(xiàn)為上呼吸道發(fā)炎,有大量鼻涕、膿液,噴嚏,咳嗽,消瘦。侵入氣管及肺部者呼吸困難,侵入鼻竇而累及腦膜者,可引起神經(jīng)癥狀。此病可周期性重復出現(xiàn),直至死亡。
治療:每只羊的每一個鼻孔直接噴入20~30 ml的3%來蘇兒液;當前,很多地區(qū)也會每側鼻孔進行0.3%螨凈水溶液噴注來預防羊鼻蠅蛆病,預防效果不錯。
1.7 羊腦包蟲病
又稱“瘋羊”“轉圈病”,以轉圈為主的腦神經(jīng)癥狀明顯,較易診斷。
治療:每年春季,使用60~80mg/kg的吡喹酮粉劑口服進行預防。治療可采用臂部分點注射吡喹酮注射液(用10%食用油或液狀石蠟稀釋),50~60 mg/kg體重。用藥后10d,經(jīng)觀察治療效果不明顯的病例,可以對其實行第二次用藥治療。
防治寄生蟲病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
2.1 藥物預防
使用驅蟲、藥物進行預防工作。以往驅蟲時間往往是限于春秋兩季,而為了更好地驅蟲,要改變這個習慣,采用全年4次驅蟲、2次藥浴的定期預防方法。
2.2 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
要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對羊舍進行消毒,使用生物發(fā)酵法進行糞便處理,以便于殺滅中間宿主和傳播介體。
2.3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提高山羊的飼養(yǎng)技術,改善飼養(yǎng)條件,提高山羊機體抵抗力。最好采用離地羊床的飼養(yǎng)方式,以此來減少各種寄生蟲病的傳播,降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