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有林場經營歷程探究
      ——以浙江省國有林場為例

      2015-01-25 15:34:21胡衛(wèi)國徐高福
      中國林業(yè)經濟 2015年6期
      關鍵詞:林場浙江省全省

      胡衛(wèi)國,徐高福

      (1.浙江省林業(yè)廳 國有林場和森林公園保護總站,杭州 310020;2.淳安縣新安江開發(fā)總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3.武義縣林場,浙江 武義 321200)

      國有林場經營歷程探究
      ——以浙江省國有林場為例

      胡衛(wèi)國1,3,徐高福2

      (1.浙江省林業(yè)廳 國有林場和森林公園保護總站,杭州 310020;2.淳安縣新安江開發(fā)總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3.武義縣林場,浙江 武義 3212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余年來,浙江省國有林場堅持以林為本,從種苗生產、造林綠化到保育森林建設,從經濟林等多種經營到發(fā)展森林旅游等產業(yè),取得了顯著成效,國有林場科學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獨特的國有林場森林文化。開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的浙江,邁入了全面推進林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新階段。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生態(tài)建設;產業(yè)發(fā)展;林業(yè)現(xiàn)代化

      1 浙江省國有林場基本情況

      1.1數(shù)量規(guī)模

      2013年浙江省共有108個國有林場,分布在全省11個地市,浙北平原少,浙南山區(qū)多。其中,省屬林場1個(省林科院試驗林場),市屬林場5個,縣屬林場102個,以縣屬為主。經營面積0.67萬hm2以上的大型林場6個,經營面積0.33萬~0.67萬hm2的中型林場15個,經營面積0.33萬hm2以下的小型林場87個,平均每個林場經營面積0.22萬hm2,經營規(guī)模普遍較小,經營范圍分散。

      1.2森林資源

      截至2013年底,全省國有林場經營面積24萬hm2。其中林業(yè)用地面積22.98萬hm2,占全省林業(yè)用地總面積的3.47%;有林地面積21.84萬hm2;森林覆蓋率91%;經濟林面積0.5萬hm2,占林場經營總面積2%;竹林面積為1.59萬hm2,占林場經營總面積6.6%;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18.34萬hm2,占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的79.8%,占全省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的6.7%;活立木蓄積量1 860萬m3,占全省活立木蓄積量的6.6%。森林植被多為杉、松為主的針葉林,且人工林居多,成過熟林占比大;少量針闊混交林、天然闊葉林及灌木林。

      1.3基礎設施

      浙江省大多數(shù)國有林場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債較多。近年來,在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國有林場面貌發(fā)生很大變化:通場道路全部硬化,萬畝以上林區(qū)公路均已通達;一部分林區(qū)管護用房得到改建或重建,職工保障用房得到基本解決。但全省國有林場802個林區(qū)中仍有221個林區(qū)不通路、245個林區(qū)不通電、20萬m2危舊管護用房需要改建、林區(qū)職工基本飲用自流水,建設需要資金4.5億元左右。

      1.4職工隊伍

      2013年底,全省國有林場職工總人數(shù)11 836人,其中在職職工4 176人,離退休職工7 075人,長期聘用職工585人。在職在崗3 410名職工中,專業(y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占20%;30歲以下的僅有136人,占4%,50歲以上則有1 131人,占33%;初中及以下學歷占到總人數(shù)的1/3以上。職工隊伍整體文化程度偏低,繼續(xù)教育機會少,年齡老化,青黃不接,跟不上現(xiàn)代林場建設對人員素質的要求。

      2 浙江省國有林場經營歷程

      2.1注重良種壯苗生產,大力開展造林綠化

      2.1.1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

      20世紀50年代浙江省劃分了林木采種區(qū),初期各地主要依靠國營林場組織采收。60年代建立了多處林木采種母樹林,1963年余杭市長樂林場與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合作開展國外松引種,從世界各地引種松類樹種60余種。

      20世紀70年代浙江省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良種選育,并開始建立多樹種多類型的林木良種基地。1976年,龍泉縣林科所和臨安縣橫畈林場兩個杉木初級種子園建成投產,結束了浙江省用材樹種無良種的歷史。

      1982年淳安縣姥山林場開始馬尾松良種選育和良種基地建設工作,現(xiàn)已收集保存來自全國10個?。▍^(qū))的馬尾松優(yōu)良種質資源2 266份,建有馬尾松1代、2代無性系種子園,馬尾松優(yōu)樹子代測定林,馬尾松全同胞子代測定林,馬尾松種子園單系子代測定林,篩選出110多個優(yōu)良家系、雜交組合和無性系。2009年國家林業(yè)局確定姥山林場馬尾松基地為“國家馬尾松種質資源庫”[1]。

      1988年龍游溪口林場建立省內第一個杉木2代種子園,成為國內最早生產杉木2代良種的省份。

      20世紀90年代,建成林業(yè)部與浙江省聯(lián)合經營的金華縣林場油桐良種基地、龍游縣林場油茶良種基地、天臺縣寶華林場杉木良種基地等九大國有林場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總面積1 464 hm2。

      2001年,經國家林業(yè)局批準浙江林木良種基地進行改建、擴建,總投資2 170萬元,包括衢縣林場、余杭長樂林場、淳安縣姥山林場、慶元縣林場、慶元縣實驗林場、臨安橫畈林場、安吉縣靈峰寺林場、龍山林場、天臺縣華頂林場等,建設面積988 hm2。

      2010年國家林業(yè)局批復浙江六處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發(fā)展規(guī)劃,包括余杭長樂林場國家杉木、火炬松良種基地、淳安縣姥山林場國家馬尾松良種基地、金華市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開化縣林場國家杉木良種基地等。建設總面積1 594 hm(2含種子園,母樹林、采穗園,種質資源收集區(qū),子代測定林,良種示范林)。年可產種子4 300 kg,穗條3 030萬條,苗木1 900萬株。

      2.1.2改進育苗方式,培育優(yōu)質壯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省林木育苗主要由國營場(圃)負責。1954年麗水林場率先在省內進行杉木育苗造林試驗,結束了浙江省杉木以扦插造林、松樹以飛籽成林、雜木以封山育林為主的造林模式。

      1960年,國營瑞安縣福泉林場,研制成功壓縮式6噴頭噴霧車、大粒種子聯(lián)合播種機、細粒萬能種子播種機、幼苗施肥機等10余種機具,實現(xiàn)了育苗作業(yè)半機械化和機械化。

      1972—1977年,開化縣林場率先進行杉木秋播育苗。

      1984,由開化縣林場承擔杉木優(yōu)良無性系育苗與造林。至1994年,已營建無性系示范林0.27萬hm2。

      1988—1992年,開化縣林場采用矮桿采穗圃營建技術、采穗母株促萌保幼技術、插穗催根技術等配套繁殖技術,營造濕地松、火炬松、馬尾松采穗圃,平均每公頃可產穗條430萬條,扦插成活率、成苗率達90%以上,造林成活率比播種苗提高10%,新梢生長量增加20%以上。

      2000年以來,國家安排大量的國債資金投入到林木種苗工程建設。許多的國有林場加入到育苗行列,開始運用容器育苗、組培育苗等現(xiàn)代育苗技術,并著手繁育珍貴樹種。同時還先后建立昌化林場山核桃基地、義烏市林場獼猴桃基地、三門縣林場梨基地等經濟林苗圃。大部分國有林場改善了基礎設施建設,采用溫室大棚、自控蔭棚、噴滴灌等現(xiàn)代化育苗設施。

      2001—2011年,淳安縣姥山林場、開化縣林場、淳安縣富溪林場、慶元實驗林場參與針對占浙江省珍貴樹種量70%的紅豆樹、木荷、柏木、楠木、南方紅豆杉和南酸棗6種主栽樹種的良種篩選,營建良種生產基地90.6 hm2,已產良種5 000 kg以上,培育容器苗3 690萬株。

      2007—2009年,淳安縣林業(yè)總場對千島湖彩葉植物資源進行調查與分類,建立彩葉植物苗木培育基地89.85 hm2,培育彩葉植物苗木33種30.36萬株。

      2012年全省共8家單位確定為第一批浙江省林業(yè)保障性苗圃,其中包括開化縣林場、慶元縣實驗林場、金華市婺城區(qū)東方紅林場的苗圃。

      2.1.3大力植樹造林,培育用材林和經濟林

      造林一直是國有林場的中心任務。1950年,國家提出“普遍護林護山,大力造林育林,合理采伐利用”的林業(yè)工作方針,林場主要營建以杉松為主的用材林。據(jù)統(tǒng)計:1950—1959年,全省國營林場造林4.68萬hm2;1960—1995年,全省國有林場造林總面積27.57萬hm(2含場外造林)[2]。

      20世紀60年代,國營林場造林更新轉向用材與經濟林并舉,以油茶、茶葉、柑桔、胡柚為主的經濟林占比逐年加大。1978年,全省國營林場為國家提供規(guī)格材2.6萬m3、等外材1萬m3、油茶籽1 100 t、茶葉100多萬kg,但經濟上大多虧損,少有結余。到1992年,全省有20 hm2以上茶園的國有林場27個,并在林業(yè)部組織的全國國有林場名茶評比中,奪得11個“名茶”中的8個,18個“優(yōu)質茶”中的11個。

      1995年11月,淳安縣林業(yè)總場首次向朝鮮出口椪柑、蜜橘各25萬kg;1998年6月,與朝鮮訂立長期購銷合同,年出口鮮橘400 t。

      1998年和1999年全省國有林場共營造經濟林623.53 hm2。此時,經濟林已經普遍采取生產費用和生活費用自理的承包方式經營。

      2.2強化森林撫育管理,推進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

      2.2.1加強森林撫育,提升資源品質

      加強撫育管理是鞏固綠化造林成果,確保林木成材和經濟林高產高效的一項重要措施。

      20世紀50年代,浙江省許多國營林場成立了撫育專業(yè)隊,開展包括成林在內的撫育。到70年代初,全省國營林場主要是墾復荒蕪的油茶林,少數(shù)進行砍柴留樹等闊葉林的撫育工作。70年代末,部分用材林基地進入成林撫育期,全省成林撫育規(guī)模擴大。1986年起,浙江人民政府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撫育周轉金,用于中幼林撫育。到了90年代,成林撫育規(guī)模進一步增加,包括殘次林的改造、經濟林和竹林的墾復以及用材林成林的間伐等,1998年和1999年兩年全省國有林場森林撫育面積2.28 萬hm2。2010年,浙江省開展森林撫育試點,到2013年,全省國有林場已有4.53萬hm2的森林進行了撫育。

      2.2.2強化封山育林,加快資源恢復

      60余年來,浙江省國有林場把封山育林作為綠化荒山、發(fā)展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對陡坡、滑坡、巖坡、土壤瘠薄等森林覆蓋率較低的山地以及水庫區(qū)域、江河沿岸之處實行了封山育林。

      2.2.3實施生態(tài)公益林管護,提升生態(tài)服務功能

      從2001年起全省全面啟動實施了200萬hm2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工程,各地國有林場精心組織開展公益林資源調查、區(qū)劃界定。根據(jù)公益林保護管理責任書,林場對公益林采取嚴格保護、精心管理,不再實行商品性采伐,只進行撫育采伐和更新(改造)采伐。

      十幾年來,國有林場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初見成效:公益林比重加大;樹種結構改善,闊葉林比重上升;生物物種更加豐富,最明顯的是鳥類增多,森林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實現(xiàn)雙增。

      2.3堅持森林資源保護,建設生態(tài)安全屏障

      2.3.1建立“三防”體系,保護森林資源

      浙江國有林場大多地處遠山高山,在省際、縣際交界處,且與周邊鄉(xiāng)村相鄰,場村關系比較復雜,人員往來頻繁,亂砍濫伐現(xiàn)象頻繁發(fā)生(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市場經濟興起,周邊村民外出就業(yè)人員增加,加之木材價格疲軟,盜伐濫伐現(xiàn)象有所減少),森林保護任務相當艱巨。林場一直把保護森林資源,預防森林火災及病蟲害作為林場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制訂“三防”制度辦法,堅持不懈做好護林防火宣傳工作,增強群眾的森林保護意識,建立護林防火聯(lián)防組織,加強護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森林火災的發(fā)生,有力地制止和查處了盜伐濫伐等毀林行為。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科學防控措施,重點加強對馬尾松毛蟲、松材線蟲病的防治。

      2.3.2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維護生物多樣性

      浙江省地處華夏古陸東南沿海,自中生代晚期以來,長期處于相對較穩(wěn)定的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控制下,地形復雜,孕育繁衍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但近半個世紀以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對山地資源的無限制開發(fā),大量采伐森林和對野生動物的亂捕濫獵,使動植物種群和數(shù)量日益減少,分布范圍逐漸縮小,許多珍稀動植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20世紀70年代,隨著保護動植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重視,以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為重要內容的動植物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強。1975年,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批準建立臨安西天目山(天目山林場)、泰順烏巖嶺(烏巖嶺林場)2個自然保護區(qū)。1985年,省人民政府又批準建立慶元百山祖(萬里林場)和臨安龍?zhí)辽剑ìF(xiàn)清涼峰保護區(qū),昌化林場)2個自然保護區(qū)。4個保護區(qū)于1986—1998年分別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景寧望東洋高山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上標林場)。至此,浙江省在國有林場基礎上建立了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為特有、珍稀或具保護價值而瀕臨滅絕的生物種源提供了重要生存繁殖場所。

      2.4培育林工商產業(yè),開展森林旅游

      2.4.1生產經營方式逐步完善,向二、三產業(yè)轉型發(fā)展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浙江省國營林場主要以造林綠化為中心任務,木材生產實行計劃采伐,統(tǒng)購統(tǒng)銷(1981年起國家對木材實行憑證采伐、限額采伐,取消統(tǒng)購,開放木材市場);對林場發(fā)展經濟林和副業(yè)生產則采取批評和限制;林場實行計劃管理,缺乏經營自主權,職工吃“大鍋飯”,生產積極性不高。

      1979年,針對林場荒山綠化已基本完成的實際情況,全省國營林場貫徹“以林為主,多種經營,以短養(yǎng)長,長短結合”的經營方針,開始實行企業(yè)化管理,擁有了獨立的經濟核算權,逐步推行了生產責任制、承包責任制和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普遍開展了種植、養(yǎng)殖、加工、商貿和服務業(yè)等多種經營,木材加工廠、茶葉加工廠、木器廠、磚瓦廠、水電廠、榨油廠等各類場辦企業(yè)逐漸興起,林場實現(xiàn)了從單一林業(yè)生產向林工商綜合經營方向發(fā)展的歷史跨越。

      1985年,全省國營林場第二、第三產業(yè)的收入達到總收入的55%,已超過了種養(yǎng)業(yè),有30%的職工從種養(yǎng)業(yè)轉移到了第二、第三產業(yè)。至此,全省大部分國營林場都不同程度地完成了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即由封閉式的生產型轉變?yōu)殚_放式的生產經營型,由單純依靠國家投資的“輸血型”事業(yè)單位轉變?yōu)椤霸煅汀笔聵I(yè)性生產經營單位。

      1992年,全省國有林場多種經營收入達到1.04億元,占林場當年經營總收入的63%。在全省國有林場中,多種經營、綜合利用項目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有25個,其中500萬元以上的有3個。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由于木材價格滯漲,加之受體制機制束縛,林場普遍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窘境。浙江省因場制宜,深化改革,按照“森林資源增加、經濟實力增強、職工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通過股份合作、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資源優(yōu)化配置和富余人員分流安置。

      2.4.2尋求森林分類經營新路徑,從單純砍樹獲利到賞樹獲益

      2001年,全省國有林場普遍實行森林分類經營,林場經營從“砍樹經濟”向“看樹經濟”轉變。一部分林場利用森林公園,大力發(fā)展森林旅游;一部分林場則發(fā)展林下經濟、花卉苗木,創(chuàng)辦林業(yè)技術服務公司、園林綠化公司。

      自1981年12月,寧波鄞縣天童林場建立省內第一個森林公園——天童森林公園,以森林公園為主陣地的森林旅游業(yè)日漸興起。至2013年底,全省國有林場基礎上興建的省級以上森林公園就有70個,占全省省級以上森林公園數(shù)量的59%。其中,國家級31個(全省38個),省級39個。

      2.5重視科技推廣,宣傳國有林場森林文化

      2.5.1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廣林業(yè)實用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林業(yè)科技工作得到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林場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取得豐碩成果。自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至2013年,全省國有林場共獲得國家、部、省及林業(yè)廳成果獎130項。其中,獲國家級獎勵的科技成果項目有:1978年省林科所與蘭溪烏桕良種場的“選桕1號等四個高產無性系”、1989年開化縣林場的“杉木三優(yōu)及矮桿采穗圃”、1995年余杭市南山林場的“中國竹子主要害蟲研究”、1996年安吉縣靈峰寺林場的“毛竹林養(yǎng)循環(huán)規(guī)律及其應用研究”、2006年慶元縣慶元林場的“杉木遺傳改良及定向培育技術研究”等。

      國有林場參與的林木良種選育與繁殖,林木培育、竹林豐產培育及綜合開發(fā)利用,森林病蟲害防治等領域的研究,為全省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利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5.2依托國有林場優(yōu)勢,弘揚森林生態(tài)文化

      國有林場所轄的許多山區(qū)、林區(qū)、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qū)(臨安天目山、建德新安江、富春江、諸暨五泄、樂清雁蕩山、舟山普陀山、寧波天童寺等),風光秀麗,景色怡人,引歷代名人慕名前往,為后人留下了不少文化瑰寶。詩詞歌賦、古剎名寺、遺跡遺址掩映在青山綠水中,與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各地林場(森林公園)依托生態(tài)區(qū)位優(yōu)勢和特色文化底蘊,以舉辦森林旅游節(jié)、攝影節(jié),拍攝影視劇、風光片、紀錄片、專題片等形式深入挖掘生態(tài)文化內涵,完善生態(tài)文化基礎設施,建立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態(tài)文化教育基地,倡導熱愛森林、保護自然,弘揚生態(tài)文化,踐行生態(tài)文化旅游。

      2.6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增強國有林場活力

      國有林場改革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在浙江省的成功實踐。浙江省在改革過程中堅持保護森林資源,堅持綠色發(fā)展,切實維護林場職工利益,不斷探索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加大國有林場改革和發(fā)展力度。

      浙江省于2008年已自行對國有林場進行過一輪改革,職工社會保險、剝離林場辦社會等問題已基本解決。2014年納入國有林場改革試點范圍的為杭州、衢州等7個地市89個國有林場,主要是在原來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隸屬關系、推進資源整合重組,解決國有林場定性、定編、定經費問題,妥善化解歷史債務,改善基礎設施等。

      整合后的80個國有林場中有32個定性為公益一類事業(yè)單位,47個定性為公益二類事業(yè)單位,淳安縣林業(yè)總場成立時即為企業(yè)性質,本次改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給予支持。此次改革共核定國有林場2 428個事業(yè)編制,林場多采用定編不定人的靈活方式,通過自然減員逐步過渡到核定編制數(shù),改革未出現(xiàn)1名新的下崗分流人員。國有林場事業(yè)經費均納入當?shù)刎斦A算管理,職工工資較改革前大幅度提高。

      3 結語與展望

      3.1浙江省國有林場60余年經營歷程,書寫了新中國浙江林業(yè)發(fā)展華麗篇章

      60多年前,國有林場職工奔赴大江大河源頭、農民不要的山地等生態(tài)脆弱區(qū)開始大筆寫綠、造林綠化。一代又一代國有林場人櫛風沐雨,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論是營林生產,還是產業(yè)發(fā)展,無論是資源保護,還是改革創(chuàng)新,身處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浙江省國有林場一直在努力踐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事實證明:國有林場始終是國家培育森林資源的先行者、保障生態(tài)安全的生力軍、發(fā)展林業(yè)產業(yè)的核心力量、實踐科技興林的示范基地、打造生態(tài)文化的有效載體[3]。

      3.2浙江省國有林場經過60余年經營,仍有諸多潛力需要挖掘

      目前,浙江省國有林場經營規(guī)模普遍較小,經營范圍分散,森林經營科學化程度不高,森林資源結構不是十分合理;內部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法人自主權受限;職工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年齡結構老化;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不高,森林資源監(jiān)管不完善。國有林場經營存在這些問題,表明國有林場還有潛力需要釋放:一要深化改革,積極推進內部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健全權責統(tǒng)一、運轉協(xié)調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符合國有林場實際的內部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二要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科學經營,建立健全國有林場森林資源檔案信息化管理,加強森林資源監(jiān)管體系建設,確保森林資源不破壞、國有資產不流失;科學制訂森林經營方案,積極調整林種、樹種結構,開展大徑級林木培育、珍貴彩色健康森林培養(yǎng),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tài)服務功能。三要完善保障國有林場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政策支持體系,改善林場基礎設施和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四要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增加新鮮血液,優(yōu)化隊伍結構,加強對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培訓,促進國有林場人才隊伍素質提升。

      3.3建設現(xiàn)代國有林場,是新時期浙江省國有林場發(fā)展方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浙江省國有林場要與時俱進,踐行“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發(fā)展理念,努力建設森林優(yōu)質高效、資源持續(xù)利用、基礎設施完善、社會保障有力、職工生活富裕、林區(qū)社會和諧的現(xiàn)代國有林場,實現(xiàn)國有林場的綠色發(fā)展和科學跨越,發(fā)揮現(xiàn)代林業(yè)建設的窗口和示范效應。

      [1]徐高福.千島湖森林健康經營實證研究[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浙江省林業(yè)志編纂委員會.浙江省林業(yè)志[M].北京:中華書局,2001.

      [3]章德三,徐高福,毛顯鋒,等.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相關問題探析:以浙江省淳安縣國有林場為例[J].中國林業(yè)經濟,2014(4):34-37.

      [責任編輯:付佳]

      Research on theM anagem ent Process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Take the State-owned ForestFarm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an Example

      HUWei-guo1,3,XUGao-fu2
      (1.State-owned Forest Farms and Forest Park Protection S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Forestry Department,Hangzhou Zhejiang 310020,China;2.Xin’anjiang DevelopmentCorpor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Chun’an Zhejiang311700,China;3.WuyiCounty ForestFarm of Zhejiang Province,WuyiZhejiang321200,China)

      Since new China has been founded over 60 years,state-owned forest farm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sist on forest-oriented,from seedlings production to forestation green turn and conservation forest construction,from the economic forests and diversified ope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es,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cience management level of state-owned forestry enhances unceasingly,formed the unique forest culture in state-owned forest farms.Conduct of the pilot reform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in Zhejiang province ushered in the new stage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forestry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tate-owned forest farms;forestmanagement;ecological construction;industry development;forestrymodernization

      F326.2

      A

      1673-5919(2015)06-0045-05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5.06.019

      2015-10-17

      浙江省重點研發(fā)項目(2015C02SA1F03)

      胡衛(wèi)國(1977-),男,浙江武義人,經濟師,從事林業(yè)生產和管理工作。

      徐高福(1963-),男,浙江淳安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森林經營工作。

      猜你喜歡
      林場浙江省全省
      《初心》
      直播帶貨 全省第一
      山西省兩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八步沙林場人的新愿望
      綠色中國(2019年17期)2019-11-26 07:04:38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表
      山西財稅(2019年1期)2019-03-01 05:31:04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競賽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競賽
      林場住宅
      全省齊心協(xié)力共打抗洪搶險救災攻堅戰(zhàn)
      河北水利(2016年8期)2017-01-13 12:39:00
      庄河市| 深水埗区| 甘德县| 锡林郭勒盟| 海原县| 台前县| 铜陵市| 同心县| 松阳县| 石柱| 大渡口区| 余干县| 丁青县| 上高县| 施甸县| 出国| 阿拉善盟| 文成县| 青神县| 大化| 托克逊县| 土默特左旗| 天长市| 汕尾市| 新兴县| 宝丰县| 高唐县| 漳平市| 齐河县| 邵武市| 莲花县| 嘉荫县| 喀喇| 买车| 镇沅| 壤塘县| 昌都县| 鹿泉市| 栖霞市| 汶川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