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翔
她叫何無憂,從小圍繞在她身邊的只有嘲諷與冷眼,因為,她患有小兒麻痹癥。
三歲那年,她高燒不退,全身上下疼痛不已。后來,她被確診為小兒麻痹癥。原本和睦溫馨的家一下子變得壓抑、冷清起來。更不幸的是,八歲那年,她的父親在工地出了事故。父親去世后,搖搖欲墜的家變得更加不堪一擊,僅僅靠著母親每月微薄的工資和父親逝世后的賠償金勉強度日,生活過得十分窘迫。
學習成績極差,以及面對母親時深深的愧疚感,讓她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摔東西。有一次,她聽到母親小聲地抽泣著,看到母親邊流淚邊收拾著一地碎瓷片,她安靜了下來,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癱軟在床上,她不由自主地問自己:“我是累贅嗎?是這個世界上的異類嗎?”不經意間,眼淚滑過臉頰,她呆呆地望著窗外。
第二天,在母親以為她又要發(fā)火的時候,她卻說了一句:“媽媽對不起?!眱H僅因為這一句話,讓這個四十多歲的女人號啕大哭。此后,何無憂會在母親勞作完之后,用自己不利索的手輕輕捶打母親酸痛的腰;會在吃完飯后,拖著自己不便的身體幫母親拖地。何無憂現在心里歡喜極了,因為她覺得,她是可以幫母親挑起家庭擔子的人了。
成績是何無憂的硬傷,她每次看到試卷上的分數時,便會忍不住嘆息。坐在課桌旁,她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何無憂,你是笨蛋嗎?你是這個世界上的異類嗎?”
此后,在校園里,同學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行動不便的女生扶著墻,邁著踉蹌的腳步穿梭于各科老師的辦公室間,經常會看到一個女生拿著書孜孜不倦地讀背。期末考試,她進入全班前五名。巨大的變化讓老師和同學們咋舌??粗煽儐?,她的嘴角不由勾起了一個幸福的弧度。
然而,成績上的巨大進步并沒有為何無憂帶來好人緣,同學們還是疏遠她,她自然而然地成為班里的“獨行俠”。夜色漸晚,淚水滑過臉頰,柔和的月光灑落在窗前,此起彼伏的蟬鳴敲擊她的耳膜,微風吹過,樹葉搖曳,沙沙作響。思考許久后,她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她再一次問自己:“你是‘煞星嗎?你是這個世界的異類嗎?”她望著窗外,眼神堅定而執(zhí)著。
第二天清晨,她帶來自己準備好的糖果分發(fā)給同學們,看到同學們接過禮物時詫異的表情,她很淡定,這是她意料之中的。此后,當同學需要一支筆時,她會積極主動遞過去,當同學們有不會解決的難題時,她會主動幫助。不久,她有了許多朋友,她走路時,會有同學來攙扶她;她值日時,會有同學主動幫助她。
她終于笑了,笑得那么開懷,仿佛她并未患有什么病癥,她是一個健康的正常人。
幾年后,她被一所名牌大學錄取。偶爾,她還會問自己到底是不是異類。其實,每一次詢問時,她的心中早有答案,只是未說。每一次的拷問,每一次的調整,每一次的提升,都讓自己和母親欣慰。
答自己問,做自己事,行自己路,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所做的,只是確認自己的答案并為之堅持,為之奮斗,直至證明這個答案是正確的。正如何無憂一般,她用行動證明了她這個小兒麻痹癥患者不是世上的異類,只要努力,自己和正常人一樣,同樣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
(山東省微山一中2014級2班)
(薦評人:郭仁玲)
推薦理由
小作者語言樸實,敘事生動,通過何無憂勵志成長的故事,揭示了一個人生哲理:拷問心錄,付諸行動,殘疾人同樣可以擁有和其它健康人一樣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