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
說到“淘寶小二”,筆者認為有必要先做一個名詞解釋,其實“淘寶小二”就是淘寶網的客服。而“淘寶小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當賣家和買家在退款、退貨、售后等環(huán)節(jié)有分歧,雙方協商后不能達成一致或未得到解決時,進行介入協調處理。
但對于“淘寶小二”的工作,賣家、買家都有話要說。
賣家:我是一位淘寶賣家,因為妹妹在韓國,所以在4年前,我開始從事韓國化妝品的代購生意。2014年10月的某天,我接到一個大單,一位買家從我的網店自助購買了50套韓國某品牌的氣墊BB霜。發(fā)貨5天后,這位買家與我聯系,表示東西收到了,但她卻一口咬定我賣的是假貨。在與這位買家溝通未果的情況下,我讓買家退貨。數天后,買家將我的真品換成了50套假貨退了回來。無奈之下,我申請了“淘寶小二”介入,并提供了韓國免稅店的購買憑證、海關證明等相關證據。但最后,“淘寶小二”卻以證據不足以為由,判定買家、賣家責任均攤,我無辜蒙受了數千元的損失。我真搞不懂,“淘寶小二”的判定標準是什么?他們的判定到底有沒有法律依據呢?
買家:我是一位雙鉆買家,算是一位資深“淘客”了,但在淘寶購物這幾年來,卻碰到過很多堵心的事兒。記得有一次給孩子買了一輛扭扭車,收到車子后卻發(fā)現有明顯使用過的痕跡,于是與賣家協商退貨,當時賣家同意了,30元運費由我先行墊付。但賣家在收到貨后,就聯系不上了,旺旺不回、電話空號,于是我要求“淘寶小二”介入,并上傳了商品照片、旺旺截圖等證據,但最終“淘寶小二”卻以照片不清晰,不能判定商品被使用過為由,判定買家支付運費。這只是我網購多年來,眾多堵心事兒中的一件,說實話,在淘寶維權非常有難度,很多時候“淘寶小二”的判定都會支持賣家,建議買家向法院起訴。我認為,這是淘寶變相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成本,而使消費者被迫放棄維權。賣家是淘寶的衣食父母,沒有明確的法律制約淘寶,導致淘寶成為經營者偷稅漏稅、坑蒙拐騙消費者的避風港。淘寶水太深,且淘且珍惜。
聽完賣家和賣家的遭遇,筆者不禁想問幾個問題:是國家的法律大呢,還是淘寶規(guī)則大?或者是淘寶小二的權利大呢?“淘寶小二”在淘寶交易出現糾紛的情況下,到底是個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