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是蘇聯(lián)十月革命勝利紀念日,莫斯科紅場上盛大的閱兵活動,喚醒筆者對這個神圣日子的再思考: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看待全世界共產主義者的“勝利日”,如何對待送給中國馬克思主義“火種”的那場革命,是今日之華夏大地每名共產黨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97年前,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信號,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走近那段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的光芒,使一向孤單的中國革命斗爭不再孤立無援;十月革命的成功探索,讓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國家命運的曙光。
時隔97年后的今天,盡管伴隨蘇聯(lián)這幢社會主義大廈轟然倒塌,俄國人圍繞如何評價十月革命的爭論一直在繼續(xù);盡管“無害化”處理讓一些標志性“遺跡”面目全非,“十月革命節(jié)”難現(xiàn)蘇聯(lián)時期那樣的隆重和盛大。不過我們欣喜地看到,114歲的“阿芙樂爾”號進船廠保養(yǎng)準備參加百年慶典,原計劃拆除的“舒霍夫”廣播電視塔得到修繕保護,前幾天,俄羅斯共產黨舉行紀念活動,領導人久加諾夫向位于紅場的列寧墓獻花……
歷史不可隔斷,功績不應忽視。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心里,十月革命應該是永遠的“精神城堡”“思想故鄉(xiāng)”。記住了十月革命,就擎起了社會主義的“原火”,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深刻的傳承、一棒偉大的接力。
(摘自《環(huán)球時報》安衛(wèi)平/文)endprint
黨建文匯·上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