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東 (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 110034)
京劇打擊樂漫談
南海東 (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 110034)
京劇打擊樂與京劇的表現(xiàn)密不可分,幾件樂器在經過巧妙搭配組合之后,能夠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各種氣氛、場景和情緒,將京劇的藝術魅力最大化。本文從京劇打擊樂的淵源入手,對京劇打擊樂的重要作用展開論述,并深入探討了其在京劇中的具體運用以及未來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希望能為廣大京劇藝術表演者及愛好者提供參考,促進舞臺表演效果的提升。
京劇打擊樂;氣氛;場景;情緒;藝術魅力;運用
長久以來,在我國的戲曲伴奏音樂中,打擊樂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豐富多彩的節(jié)奏變化、相對完整的組織方法、高水平的樂器性能,在不同的戲曲演出中有著不同的價值效用,遠非其他樂器所能比。尤其在京劇藝術表演中,打擊樂的作用更加明顯,無論是在配合演員身段、動作上,還是在配合念白、唱腔上,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氣氛、豐富了表演、提升了效果。以下將對此作深入探究。
溯其淵源,大約在“擊石拊石”的時代,打擊樂就已經悄然出現(xiàn)。一開始,打擊樂起到的是共振的媒介作用,后逐漸發(fā)展到編鐘編磬的敲擊。京劇打擊樂最初也只是為了給京劇伴奏,慢慢地,隨著劇情和演員動作的需要,京劇打擊樂逐漸成為了京劇表演中的固定存在,并逐步具備了自身的程式?,F(xiàn)在,京劇人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創(chuàng)新、完善京劇打擊樂的技術與手法,已然將其演變?yōu)橐环N新的樂種,那鮮明的節(jié)奏變化配合人物的表演以及曲折的劇情,將京劇這一藝術形式塑造得更加豐滿,演出效果更加美輪美奐。毫不夸張地說,京劇打擊樂是京劇藝術的寶貴財富,更是世界藝術寶庫的瑰寶。
(一)彰顯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
打擊樂在京劇中不僅僅是伴奏的作用,在彰顯京劇藝術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上同樣不容小覷。在京劇表演中,打擊樂為舞臺與現(xiàn)實之間豎起了一道擋板,鑼鼓一響,戲就開演,鑼鼓不響,戲就不能開演。在整個過程中,打擊樂始終掌控著舞臺的表演節(jié)奏,同時也為京劇表演融入了更多感情的積淀,使得京劇表演更有活力。設想一下:如果京劇表演中完全沒有打擊樂的配合,結果會怎樣?就好比一個武將在臺上來一個“亮相”,動作干凈利落,但缺少了鑼鼓伴奏,其表演便會不倫不類,沒全沒有了應有的氣勢??梢姡x開了打擊樂的伴奏,京劇表演便會大打折扣。
(二)起、承、轉、合
一出戲的起、承、轉、合,靠的是打擊樂,京劇也不例外。在京劇表演中,打擊樂與演員的唱、念、做、打相互配合,像一條紐帶,統(tǒng)一、制約、協(xié)調著整個演出節(jié)律,尤其以鮮明的節(jié)奏音響、規(guī)范的伴奏形式、獨特的京劇語匯,將演員的唱、念、做、打全部統(tǒng)一固定在它的節(jié)奏里,完美地承接了表演。比如,一段唱起唱之前的鑼鼓,意在告訴演員做好準備,同時暗示觀眾,即將開唱;一段唱結束時的鑼鼓,表示已經唱完。又如,在一段念白開始與結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間,常用鑼鼓穿插,用以承上啟下。
京劇打擊樂作為一種程式,有各式各樣的鑼鼓點。首先,人物的身段。以京劇《林沖夜奔》中的“走邊鑼鼓”為例,這套鑼鼓多用于展現(xiàn)英雄豪俠行走場面,將林沖這一人物敏捷、矯健的體態(tài)塑造了出來,同時還帶有一種夜間行動的隱蔽、神秘氣氛。其次,人物的上下場。京劇人物走的是什么步伐,是何等的身份或性格,打擊樂伴奏同樣能將其表現(xiàn)出來。例如,京劇《彩樓配》中用“慢長錘”配合王寶釧上場,其緩慢的節(jié)奏完美地塑造了莊嚴的氛圍,展現(xiàn)了王寶釧的端莊舉止。再次,武打的場面。驚險的武打場面,更加需要打擊樂來渲染環(huán)境氣氛。在京劇《挑華車》中“大戰(zhàn)”一折,為了烘托氣勢,就使用了節(jié)奏急促、音響強烈的“急急風”。第四,配合京劇中的念白。京劇的念白本身帶有一定的韻律和節(jié)奏,這時若能將打擊樂伴奏適時穿插,效果更加明顯。例如,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一折,楊子榮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質問欒平“是共軍把你放了,還是共軍派你來的”。話音剛落,打擊樂“嗆”的一聲“冷錘”,不僅刻畫了楊子榮的臨危不懼,更有力地表現(xiàn)了欒平內心的驚恐。第五,配合音樂唱腔。在“唱、念、做、打”四功之中,“唱”居于首位,但“唱”同樣離不開鑼鼓的伴奏。唱腔音樂中的鑼鼓常常作為開唱的入頭或收尾,或唱與唱之間的銜接,同時嚴謹?shù)嘏浜蟿幼骼谘輪T開唱,這樣京劇的節(jié)奏變化才會更加自然和協(xié)調。
和任何文化遺產一樣,京劇打擊樂并不是盡善盡美的,它本身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劇本結構上,表演方法、程序上,常常照搬老戲的套路,不然就是不加選擇地加以使用,主次不分,一套完整的格式在那里,新戲就可以照樣搬用。和這種情況相反地,則是對于打擊樂的濫用,在很多地方,打擊樂是用來配合表演動作的,假如這種使用不加選擇,不分主次,結果就會大大影響演出效果。
面對京劇打擊樂的這些不足,我們并不能一味地全盤否定,而是要在創(chuàng)作和實踐中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首先,承認打擊樂的成就。作為京劇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打擊樂與京劇的表演形式、表現(xiàn)方法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這一點毋庸置疑。在表演動作上,大自開打、亮相,小至整冠、投袖以至瞬間的內心活動,舞蹈性都是很強的,這些舞蹈性的動作需要與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配合,如此才能使這些舞蹈性的動作更夸張、更突出。所以,在對其進行改革時,必須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充分肯定其的價值作用。其次,在實驗中不斷完善。關于打擊樂的改革和改進,是應該允許實驗的。在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打擊樂所營造的氣氛與舞臺上所要求的戲劇效果相一致時,能夠產生協(xié)調的美感,使觀者產生極大的愉悅。而不一致的打擊樂與京劇演員的表演同時出現(xiàn)時,不是因為在某些地方缺少打擊樂的配合,略顯蒼白,就是過多使用打擊樂,完全沒有了主次和美感。所以,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和實踐中,應該根據具體京劇作品的人物、場景、唱腔合理使用打擊樂,在一次次實驗中獲得更新與完善。
總的來說,京劇打擊樂雖然是輔助京劇表演的伴奏樂器,但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整臺戲劇的支柱,具有極大的音樂表現(xiàn)功能。時代的變遷與社會進步以及現(xiàn)代傳媒技術的更新、發(fā)展,使人們欣賞京劇的方式與審美習慣發(fā)生了一定的變革,這些都對京劇打擊樂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形勢下,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京劇打擊樂的重要作用,在具體的運用中靈活掌握,不斷總結經驗,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將其與演員的表演融為一體,增添京劇的藝術感染力,為京劇藝術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1] 馮光鈺.繼承·借鑒·革新·發(fā)展(下)——20世紀中國戲曲音樂回眸[J]. 戲曲藝術,1999(01).
[2] 臧百靈.淺談鑼鼓在戲曲中的重要性[J].音樂大觀,2011(09) .
[3]張建軍.談打擊樂在戲曲表演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1(11).
[4]劉越.京劇唱腔鼓套子(技巧與練習)[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4.
[5]魯華.京劇打擊樂淺談[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11.
[6]葉紅櫻.中國戲曲音樂的藝術特色及其發(fā)展[J].文學界(理論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