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璁
一橫一豎,寸毫尺鐵之間,布字改銀鉤;一撇一捺,金文小篆慢走,墨香紙上留。
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筆、墨、紙、硯,人們通常稱之為“文房四寶”,大抵是說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這好像就是一種文化,載著古代文人的精氣神,載著他們的自然隨順誠懇,存留至今。
該是佩服曾經的文人們的,能書能畫,或許只是為了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涂鴉幾筆,也定要好好磨墨,待墨汁濃稠,擺袍端坐桌前,一筆一劃,寫那么一張小小的便條。如今看著自己隨意寫出的潦草字體,總覺古代文人未免有些奢侈浪費,可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帶著隨意性的美妙絕倫,像是用承載了千年的墨香,來給我們講了一個熱情從容的故事,久遠卻生動。而現今的文人,筆法間的刻意描摹,總是缺少了一點隨性和靈動。
看文人寫字是種享受,點墨出江山,落筆拋心言,山水丹青遠,千年疊情緣。心中片言難述,卻獨獨可以用筆墨揮毫來表達,是故鄉(xiāng)難夢,是胡曲不休,是硝煙漫天,是夢斷天涯,亦或是舊詞唱新愁,離人白頭。毫端走過,云雨悄遮;筆鋒消瘦,染濃墨色;朱砂浸透,酒燃情熱;墨刻香久,書簡長留。
也曾認為,筆墨紙硯,帶著千年的腐朽氣,那是老古董的玩意兒。但近來卻發(fā)覺,這古老的四寶,卻有著中國人積攢千年的氣度。湖筆,徽墨,宣紙,歙硯,帶著古老的舊香展在案上,黃石雕獸的鎮(zhèn)尺,獸靈微蕩,許有一撇斜陽照進窗欞,初研的墨香微醺繞梁,抽白玉紫毫寫一字“氣”,盡在腦中略有了“詩酒年華,提劍縱馬,追慕飛沙,長眠天涯”的豪氣。
逛上微博,發(fā)現眾人均在推崇漢服文化,我也覺得漢民族傳承了四千多年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真的是絢麗多彩,好看的很。但是,拾起筆墨的人卻慢慢變少,自“五四運動”時 “鋼筆文化”興起之后,筆墨便漸漸被人淡忘了,又慢慢的,出現了其他各式各樣的筆,如今,成了中性筆的時代。筆墨紙硯,這些在現今看來該成為老古董被關進博物館的東西,在我看來,卻是真正該流行起來的東西。
霜透染蘭亭,魏碑亂世引,李歐懷羲卿,篆楷草隸行。
筆是竹桿毛筆,墨由煙膠煉成。濃濃地磨好一硯,用筆一舔,便簌簌地寫出滿紙黑生生的象形文字來。仲將之墨,點漆驚風過。宣紙似破,寸毫已開闊。揮灑潑落,斑駁或滂沱。斗酒聊過,掃燈積硯為墨。息意縱歌,研稠筆墨。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銀鉤造賢圣。一點一頓,一勾一折,金字為天成。墨淡墨濃,墨香墨清,氤氳或混沌。點過走過,畫過灑過,古之瀟灑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