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吉伍果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41)
試析涼山彝族家譜的誤傳現(xiàn)象——以蘇呷、阿候、吉吉等家支為例
吉吉伍果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家譜對涼山彝族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年來興起了一股興修家譜的熱潮。然而,因各種原因,家譜書中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誤差記錄,導致誤傳。本文從家譜的誤傳現(xiàn)象入手,究其原因,試圖對此現(xiàn)象提供解決的意見和建議。
【關(guān)鍵詞】彝族家譜;誤傳現(xiàn)象;家譜例子
家譜在涼山彝族的生活中有極重要的作用,在傳統(tǒng)社會,背誦家譜(包括父親家:舅舅家的家譜)是每個彝族人從小必修的“課程”。正因為對家譜的重視,近年來,人們以各種形式興修家譜,包括個人編寫、家族編寫等,如《涼山彝族譜系》編寫委員會編寫的《涼山彝族譜系》和阿石尼古著的《彝族譜牒源流考》等,然而,在家譜書中記錄的內(nèi)容,與現(xiàn)行的家譜出入大的也不少,這對后世學習家譜者很不利。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的沖擊下,年青一代有只知家門,不知家譜的傾向。從家譜書中習得家譜成為一大手段,若家譜書中記錄有誤勢必會以訛傳訛影響傳承。本文試圖從家譜書中的錯誤記錄入手,討論造成家譜誤傳現(xiàn)象的原因,提供解決建議。
討論家譜誤傳現(xiàn)象前,有必要對家譜作個解釋。何為家譜?家譜是“記述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4]p4涼山彝族的家譜,是以古候、曲涅兩大部落為雛形,在部落名稱下以各家族姓氏為單位,以父子聯(lián)名制的形式,且女性不錄其中形成。
涼山彝族家譜的編寫方法,多數(shù)是組織人員到民間收集資料,再纂寫成文。在民間選擇一些代表性的人物,讓其口述,然后記錄成文,最后匯總資料編寫。如曲木車和等編寫的《中國彝族譜牒選編·四川卷》 和《涼山彝族譜系》編寫委員會編寫的《涼山彝族譜系》等。
阿候家支、蘇呷家支和吉吉家支是現(xiàn)居住于涼山州越西縣的家支。在已出版的家譜書中,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家譜與實際運用中不符合的情況,如曲木車和等編寫的《中國彝族譜牒選編·四川卷》,《涼山彝族譜系》編寫委員會編寫的《涼山彝族譜系》和阿石尼古著的《彝族譜牒源流考》中記載的那樣。筆者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誤傳現(xiàn)象?,F(xiàn)將例子羅列如下:
阿候家支的家譜例子。
1.ap ho cyt1:……mie yip,jji bbo,jjip nip,syr duo,pux sse,pup hxo,yi lyx,
yi ji,yyx o,ap ho,dep nzy,dap lo,o qu。[2]p34
2.ap ho cyt:mix yip,mi nyie,map ka,jji bbox,jji nie,syr duo,put sse,pop hxo,
yy lux,yy ji,yy vu,ap ho,dep nzyp,dep lo……[3]p91
3.ap ho cyt:mit yip,jji bbo,jji nip,jjip nyop,syr duo,pus se,pop hxop,yo ly,
yo ji,yy o,ap hop,dep nzyp,dep lop……[1]p2131
以上是從三本(卷)家譜中節(jié)錄的阿候家家譜出現(xiàn)“阿候”這個名字出現(xiàn)的一段。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首先是同一段的代數(shù)不同,mit yip到ap ho材料1是10代,材料2是12代,材料3是11代。其次,人名出入很大,材料1用;材料2用mix yip,mi nyie,map kap,jji bbox,jji nie,syr duo,put sse;材料3用mit yip,jji bbo,jji nip,jjip nyop,syr duo,pus se.
4.考證
上例子中,我們拿沒有爭議部分分析,用圣乍話2正確的寫法是:……syr duo,pux sse,pop hxo,yy lux,yy ji,yy vu,ap ho,dep nzyp,dep lop……
(二)蘇呷家支家譜的例子
1. ……pup hxo,yi po,a nyop,jji mo,su ggat……[2]p25
2.……pop hxo,yi pi,at nyop,jji mi,su ggat……[3]p104
3.……pop hxop,jip o,at nyop,jji mu,sur ggat……[1]p2101
眾所周知,蘇呷家支和上文的阿候家支,還有海來家支的先祖是三弟兄,是pop hxo sse suo(普伙三子),是舉行了分家儀式后分為三家的。家譜書中對蘇呷家支的錯誤記載是在人名上。
4.考證
筆者拜訪過現(xiàn)(2014年)居住涼山越西縣古二鄉(xiāng)的蘇呷克古(60多歲)老人,即《涼山彝族譜牒系》第26頁中記載的蘇呷“jji te,ke ggu”[2]p26口述,應該是:……pop hxo,jji po,at nyop,jji mu,sur ggat……其中的jji mu不是人名,是蘇呷家支古時居住地,位于現(xiàn)今涼山州美姑縣境內(nèi),蘇呷家住在“jji mu”這個地方,人們習慣叫jji mu sur ggat,后來數(shù)家譜時也就成為一代了。
(三)吉吉家支家譜例子
1.jjie w,o mgo,yy o,a nyi,va sse,jji ggup,jji bop,shy tu,ke bbo,qu o,li op,
bbo cho,shuo sse,qu rre ggo.[1]p4506
2.jjiex jjie,o mgo,vot sse,jji ggu,shyp tup,ke bbo,qu wox,jjy hxa,su ggat,
sho gi,ssyt nuop.[2]p318
3.考證
上述例子是筆者家支,長房支的家譜,其正確的家譜是:jjie w,o mgo,yy o,a hnix,vot sse,si hxix,jji ggux,jji bo,shyp tup,ke bbo,qu wox,lip op,bbo cho,shuo,sse,qux rre ggo.比較例子,且不說記錄的代數(shù),人名就有很大的錯誤。這是因為此家譜的講述人吉吉作洛(他本人提供此資料出自他口述,筆者拜訪時間2014年11月)是操義諾土語,而記錄者操圣乍土語。記錄者不懂義諾土語,用圣乍話記錄義諾語,以及寫書錯誤所致。
(一)歷史因素
1.家譜在同源異流的分流中,“流”時出現(xiàn)異變。在舊社會,奴隸制度的束縛下,同家支的成員會出現(xiàn)分屬于不同茲伙諾伙管轄的情況,甚至親生兄弟都有可能不在同一地,互相來往是受限制的。所以在口傳家譜時,一不小心記錯一祖先名字,或記漏一代,久而久之誤認為是正確的,年輕人又沒有機會與同家支其他支系交流,就造成誤傳。上述所舉的例子中同一家的家譜不一樣,可能就是這種原因。
2.所操的土語不同,造成家譜中使用的人名不同。在家族的發(fā)展中,同家支發(fā)展分散到不同的方言區(qū),造成語言差異。彝語北部方言內(nèi)部主要的三大土語間還是有差異的,土語間的對應規(guī)律掌握不好,就會出現(xiàn)語言錯誤。上文例子“pop hxop”和”pup hxo”,其實就是同一詞,是現(xiàn)代彝語圣乍話中的“pop hxo”一詞。前者是義諾話,后者是圣乍話。
(二)人為因素
1.田野調(diào)查中記錄者書寫錯誤。記錄者需要快速記下講述者的說話內(nèi)容,在匆忙的書寫中,多一筆少一筆,或者豎畫寫成彎畫,事后又沒有進行核實,就出現(xiàn)錯誤記錄。彝文有一些字是多一畫少一筆,就會變成另一個。如,。另外,彝文的次高調(diào)符號“⌒”運用不當造成的錯誤不可忽視,上例(8)組只是次高調(diào)符號的有無,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中間的詞語讀a hnix(男性專用),指姐姐或妹妹;后一個詞讀a hni,指紅色。上文吉吉家譜中,記錄者就把例中第1組后一字多加了一筆少寫了次高調(diào)符號,使a hnix變成了ax nyi(多的意思),這完全是記錄者的誤筆造成的。
2.記錄者與講述人配合不當造成錯誤。講述人與記錄者所操的方言(土語)不同,且記錄者不懂講述人的方言(土語)時,就會造成記錄錯誤,如吉吉家譜中的錯誤。同時記錄者的誤聽也會出錯。彝族人在講述家譜時因太熟練而語速很快,記錄者沒有正確傾聽就造成錯誤。
(一)收集家譜資料要運用錄音工具和書寫記錄相結(jié)合,且要多人進行書面記錄
收集家譜時,至少需要兩個人同時記錄家譜講述者說話,同時配用錄音工具進行錄音。錄音作用在于能減少誤聽和土語不同造成的誤差,也可避免書寫時的誤筆造成的錯誤。
(二)定期修訂家譜書
彝族沒有編寫家譜的習慣,現(xiàn)行的家譜書在現(xiàn)代社會才興起編寫家譜的。這是對家譜的傳承很不利的,所以定期續(xù)寫家譜很重要。如借用漢族社會編寫家譜的方法,30年一修或60年一修。這樣在一世或二世內(nèi)各支的也有所發(fā)展,對過去的情況也清楚。
(三)家譜學習者需要把彝文與漢字相結(jié)合,不能只看漢字
這主要是對只認識漢字,而不認識彝文的學習者的建議。涼山彝族家譜用彝漢雙語書寫,即彝語寫后,再用漢語書寫彝語,不是漢語翻譯彝語。彝語和漢語雖然都是漢藏語系,但彝語與漢語在發(fā)音上的差別還是很大。就輔音方面而言,漢語沒有彝語的清化鼻音hm、hn、ny,沒有濁塞擦音dd、nd、zz、nz、rr、nr 等,因此,漢語沒法記錄上述這些輔音發(fā)出的音,只看漢字,在讀音上就已經(jīng)出錯。
年輕人學習家譜,切不可拿家譜書作為信條,只能做參考,以此為線索結(jié)合實際運用中的家譜來學習,這樣才能糾正以訛傳訛的現(xiàn)象。在已出版的家譜中出現(xiàn)的錯誤記錄是多方面的,其中與收集整理中的記錄失誤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收集整理像涼山彝族家譜這類口傳家譜時,文字記錄和錄音應用是很有必要的。從錄音材料中審查文字記錄,將會大大降低誤差率。
注釋:
1.彝語拼音注音符號,全文同。
2.圣乍話,彝語北部方言一次方言。
參考文獻:
[1]曲木車和.中國彝族譜牒選編.四川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12.
[2]《涼山彝族譜系》編寫委員會.涼山彝族譜系[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11.
作者簡介:吉吉伍果(1989-),男,彝族,四川越西人,西南民族大學彝學學院碩士.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