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 刊 詞
張效廉
在舉國上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背景下,在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隆重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知與行》這本學術理論期刊在祖國的北疆誕生了!這是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知識界、理論界和期刊界的一大盛事,可喜可賀!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時鮮明提出,“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戰(zhàn)略高度,持續(xù)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發(fā)揮理論的引領作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之中,進而彰顯思想道德培育的價值與功能,《知與行》應運而生!
《知與行》的辦刊宗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正確的理論和學術導向,注重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沿、權威觀點及其運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下的知行統(tǒng)一。具體來講,就是傳播具有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和應用性的學術成果,科學闡述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思想觀念培育和道德實踐養(yǎng)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即實現(xiàn)“知行和諧”,這是《知與行》所肩負的使命!
期刊之所以命名為《知與行》,是因為知與行作為中國哲學、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源遠流長,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且寶貴的思想道德資源,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早在我國先秦時期,樸素的知行觀則已萌生??鬃訌娬{(diào)“學而知之”,并且要求弟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既重視獲取“知”的路徑,更看重實事求是、襟懷坦誠的治學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荀子提出了行重于知的主張:“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在如此層層遞進的關系中,“行”至高無上,也是“學”的歸宿。至南宋,朱熹繼承了儒家哲學和倫理學中“重行不輕知”的道德學說,從序位與主次上闡釋了知行關系:“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即道德認知先于道德踐履;道德踐履重于道德認知。繼朱熹之后,明代王守仁提出“真知必在于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知行合一”說,論述了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關系,呈現(xiàn)鮮明的倫理學意義。至清初,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的“行而知之”,就認識論而言,肯定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源泉。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十分崇尚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更名為“行知”,這10個字也成為他名字的由來。
由此可見,歷代先賢達人根據(jù)各自的生活閱歷、思維方式,從不同的視域?qū)χc行的豐富內(nèi)涵以及相互關系進行了積極探索,無論是從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關系“論知行”,還是旨在正確解決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關系而“重知行”,都較好地突出了知行學說的鮮明特征,使這一哲學、倫理學的基本范疇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光芒!
無疑,知與行豐富的思想內(nèi)蘊,必將為實現(xiàn)“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下的知行和諧”這一期刊創(chuàng)辦的終極目標,提供豐厚的理論滋養(yǎng)!不僅如此,從知與行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意義上說來,也為這本期刊扎根學術沃土、萌新吐綠、茁壯成長,在理論期刊的叢林中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地方學刊同質(zhì)化競爭已經(jīng)成為一大頑疾,業(yè)界形象地稱之為“千刊一面”。為走出同質(zhì)的沼澤,充分彰顯期刊的個性,必須銳意創(chuàng)新、獨辟蹊徑。基于此,期刊立足知與行,就是著眼于認知與踐履、領會與躬行,這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理論之樹常新常青提供了根本保證。這是期刊個性化的前提,也是期刊創(chuàng)新的根基。
在科學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與行這一主旋律的基礎上,作為學術理論期刊,《知與行》還在欄目設計上致力創(chuàng)新,旨在整合資源,覆蓋易被理論成果傳播載體忽略的盲點與盲區(qū)。例如,“國情國策研究”、“國家安全研究”、“軍事科學研究”等欄目的創(chuàng)意與設計,就地方性學術期刊來說,可謂是獨樹一幟的,使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這一欄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知與行》的命名、創(chuàng)辦及其欄目設計,得到了省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從這期創(chuàng)刊號上可以看到,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卓有建樹的大家,肯為邊疆省份創(chuàng)辦的一本新刊賜稿,不僅是對期刊創(chuàng)辦者的極大激勵,也是對繁榮發(fā)展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關心與支持!編輯部的全體同志要把這種關心與支持轉(zhuǎn)化為期刊打造品牌、樹立形象、做強做大的動力之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堅信,有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不懈探索與創(chuàng)新,有編輯部全體同志的默默奉獻與耕耘,《知與行》一定會受到理論工作者與實務工作者的普遍歡迎,成為大家的良師益友,成為期刊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主席)
〔責任編輯:常延廷〕
本刊特稿
[收稿日期]2015-07-26
[作者簡介]張效廉(1964-),男,山東梁山人,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主席,經(jīng)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