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研讀經典
      ——《脾胃論》心得

      2015-01-30 15:09:33魏曉光吳興全王健
      關鍵詞:東垣脾胃論胃氣

      魏曉光,吳興全,王健*

      ?

      研讀經典
      ——《脾胃論》心得

      魏曉光1,吳興全2,王健2*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117;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脾胃論》是李杲晚年撰寫的總結其一生學術經驗的著作,其中的醫(yī)學思想、醫(yī)療經驗、方藥運用對當今臨床仍有重要的學習和參考價值。本文通過系統(tǒng)研究《脾胃論》,探討《脾胃論》與臟腑生理、臟腑病理、臨床用藥、臨床疾病的關系,及其對中醫(yī)經典著作學習的啟發(fā)。

      《脾胃論》;中醫(yī)經典;李杲

      近年來,中醫(yī)藥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經典著作與中醫(yī)臨床之間的關系,強調要“讀經典、嚴臨床、做明醫(yī)、成大師”。無數(shù)案例告訴我們,要學中醫(yī)、信中醫(yī)、用中醫(yī)就必須要熟讀經典,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

      李杲(1180-1251年),晚年自號東垣老人,《脾胃論》是其熟讀經典與臨床實踐結合的心得體會。全書依《內經》理論闡發(fā)了脾胃在人體生理、病理方面的重要性及用藥法度。在臨證中,東垣善用甘溫補脾法,但并不排斥使用他法,而是綜臟腑辨證之長,立論于脾胃,形成其鮮明的學術思想。

      1 東垣思想之傳承

      朱丹溪對東垣著作評價甚高,在《格致余論?序》中提到,“夫假說問答,仲景之書也,而詳于外感;明著性味,東垣之書也,而詳于內傷。醫(yī)之為書,至是始備;醫(yī)之為道,至是始明?!彼岢鲋尾〔豢煞肝?,言“大凡攻擊之藥,有病則病受之。病邪輕而藥力重,則胃氣受傷”[1]。羅天益潛心苦學于東垣門下10余年,授學于東垣,經過長期臨床驗證了東垣醫(yī)學理論。認為“東垣先生之學,醫(yī)之王道也”。并且法東垣“治病必求其本,一歸脾胃”之說,著《衛(wèi)生寶鑒》,對東垣學術思想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張景岳在東垣的理論基礎上提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為土臟,灌溉四傍,是以五臟中皆有脾氣,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臟之氣,此其互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者,能調五臟,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進胃強,即所以安五臟也”[2],強調脾胃在五臟中的作用。繼而提出治法“如肝邪之犯脾者,肝脾俱實,單平肝氣可也;肝強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心邪之犯脾者,心火熾盛,清火可也;心火不足,補火以生脾可也;肺邪之犯脾者,肺氣壅塞,當泄肺以蘇脾之滯;肺氣不足,當補肺以防脾之虛;腎邪之犯脾者,脾虛則水能反克,救脾為主,腎虛則啟閉無權,壯腎為先”。同時強調通過后天之力可補先天,指出“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養(yǎng)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于人者不小”。李中梓提出脾功能的重要性,認為“后天之本在脾,脾應中宮之土,土為萬物之母……經曰:安谷則昌,絕谷則亡。猶兵家之餉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3]。吳崐指出脾胃為百骸之母,言“脾胃,人身之坤元也。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故脾胃為百骸之母”[4]。周慎齋認為“傷寒證中,須知有內傷;雜病證中,須知重脾胃;胃氣不傷,百病皆易痊”[5]。喻嘉言提出胃氣主導五臟功能,曰“蓋藥食之入,必先脾胃,而后五藏得稟其氣,胃氣強則五藏俱盛,胃氣弱則五藏俱衰”[6]。

      《脾胃論》一書雖以脾胃立論,但其涵蓋了生理、病理、方藥等諸多方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F(xiàn)代研究表明,對《脾胃論》的應用,已不局限于脾胃疾病本身,其所涉及的學術理念已廣泛應用于全身多種疾病[7]。

      2 《脾胃論》與臟腑生理

      東垣根據(jù)《內經》《難經》對元氣的論述,闡釋發(fā)揮為無論內傷或外感發(fā)病,都是由于人體氣虛的結果,即重視內因在病變中的作用[8]。如《脾胃論·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曰:“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币虼酥匾暺⑽甘瞧浠菊擖c之一,即首先強調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為元氣之本。根據(jù)《內經》天人相應之理,脾胃為精氣升降的樞紐,即“蓋胃為水谷之海,飲食入胃,而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養(yǎng)周身,乃清氣為天者也;升已而下輸膀胱,行秋冬之令,為傳化糟粕,轉味而出,乃濁陰為地者也”。

      3 《脾胃論》與臟腑病理

      東垣大量運用《內經》原文論述脾胃對人身整體功能的重要作用,認為脾胃是元氣之本,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疾病生[9]。如《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有“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的論述,進而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常見原因有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七情所傷等,三者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互為因果,相互交錯。

      4 《脾胃論》與臨床用藥

      東垣《脾胃論》以臟腑辨證為旨,從脾胃立論,全書共載醫(yī)論38篇,方論63篇,用藥105味。東垣有感于“內傷不足之病,茍誤認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瀉之,則虛其虛也”;“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矣”。認為只有胃氣上升,脾氣升發(fā),元氣才能充沛,陰火才得以潛降。據(jù)此,他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甘溫除熱法,以甘溫補氣為主,旨在使受損元氣得到恢復,升發(fā)陽氣以瀉陰火,以補中益氣湯為代表方劑。根據(jù)《內經》“必先歲氣,無伐天和”,“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迎之”的理論基礎,東垣強調治療用藥也應根據(jù)四時氣候的變化而加減[10],同時重視服藥時間的選擇。總之,東垣選方用藥師古而不拘泥于古,既強調甘溫除熱,也重視升陽散火,同時根據(jù)季節(jié)、時令、患者稟賦的不同而靈活化裁,創(chuàng)造了許多不朽的臨床方劑。

      5 《脾胃論》與臨床疾病

      學習經典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經典,《脾胃論》是在充分理解并結合臨床實踐基礎上產生的經典著作,隨著對《脾胃論》研究的深入,其對脾胃疾病的指導意義自不必說,對其他全身疾病的指導意義日益顯現(xiàn),這也是我們活用經典的生動體現(xiàn)。

      5.1 《脾胃論》與心系疾病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教授認為,心痹病位在心,但其與五臟相關,尤其與脾胃關系密切,多由飲食不節(jié),損傷中陽,升降失常,氣機逆亂所致,擅長運用調理脾胃法治療心痹[11]。董美玲等[12]也認為脾胃在冠心病發(fā)展中起關鍵性的作用,調理脾胃是冠心病治療與預防的重要大法。徐鳳芹教授從調理脾胃、斡旋中州入手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常獲良效[13]。

      5.2 《脾胃論》與腦系疾病

      國醫(yī)大師李振華教授據(jù)脾胃學說,創(chuàng)立了“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九字治法,他認為中焦脾胃的功能狀態(tài)與中風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治療上重視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和胃通腑之法的應用[14]。路志正教授重視脾胃對五神的影響,以健脾益氣養(yǎng)心、化痰降濁、和胃溫膽寧心等法調理中州,以達到安神的目的[15]。趙恒懿[16]認為原發(fā)性高血壓與脾胃所處的特殊地位、功能及痰濕體質有密切關系,據(jù)此確立了健脾化痰、清熱和胃、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金華等[17]指出氣機升降異常是高血壓的病機關鍵,脾胃是調節(jié)高血壓氣機升降異常的契入點,并分析了高血壓從脾胃論治的機理。

      5.3 《脾胃論》與婦科疾病

      沈仲理[18]認為脾胃的升降氣化作用,與婦女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均有聯(lián)系,補脾和胃是婦科的重要治療手段。劉華一教授認為,“氣血失調、陰常不足、陽常有余”是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病理變化,調補中土不忘疏肝為治療要點[19]。丁超等[20]也強調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除滋陰清火之外,還應注重補氣升陽,健脾益胃。

      5.4 《脾胃論》與血液腫瘤疾病

      奚肇慶教授認為老年急性白血病主要病機為正氣虧虛,臨床上重視后天調養(yǎng),從脾胃論治,常采用益氣養(yǎng)陰、健脾化濕、行氣健胃等治法,對于控制患者病情進展、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21]。周維順教授也認為在治療惡性腫瘤時,首先應從脾胃入手,并貫穿治療始末,使脾胃健運,正氣漸復,適時配以攻邪,臨證中應隨證施治、靈活化裁[22]。

      另外,東垣的從脾胃論治思想還可指導五官、皮膚、骨傷等疾病的診治[23-26],適用于生活節(jié)奏快、精神壓力大、工作強度高、勞逸失度的現(xiàn)代人??傊?,基于“脾胃為后天之本”的理論基礎,東垣的“從脾胃論治”思想使后世醫(yī)家對其應用范圍不斷探索,成為臨床應用典范。

      古代醫(yī)家著書立說,皆有所為而發(fā)。只有那些醫(yī)德高尚、醫(yī)療經驗豐富、具有鮮明學術主張、對后世頗有影響的作者所著之書,方能被奉為醫(yī)家經典?!敖浀洹痹谄鋵W術領域中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不可否認的是,一代名醫(yī)的成長,都獲益于經典著作的學習和研究。著名中醫(yī)學家秦伯未先生亦強調,要做好一名中醫(yī)臨床醫(yī)生,每年應拿出3個月的時間來溫習經典。繼承是為了發(fā)展,繼承也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新。因此,立足基本、學習經典,深入挖掘經典著作中的要義、經驗,才能做到活學活用,事半功倍。

      [1] 朱震亨.格致余論[M].毛俊同,點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4.

      [2] 張介賓.景岳全書(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59:318.

      [3] 李中梓.醫(yī)宗必讀[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59:6.

      [4] 吳昆.醫(yī)方考[M].李飛,校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05.

      [5] 周子千.慎齋遺書[M].孟景春,點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62.

      [6] 喻昌.醫(yī)門法律[M].徐復霖,點校.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59: 45.

      [7] 董尚樸.李杲脾胃論病機論點對《內經》理論的繼承與發(fā)揮[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4):965-966.

      [8] 崔永霞,王彩霞.從《脾胃論》的學術思想看李東垣論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藥特點[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2,26(1):21-22.

      [9] 張佩江.《脾胃論》學術思想初探[J].河南中醫(yī),2009,29(9):856-857.

      [10] 宋志萍,穆俊霞.《脾胃論》淺析[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11(6): 1-3.

      [11] 李方潔.路志正從脾胃論治心痹學術思想概要[J].中醫(yī)雜志, 1990(6):12-13.

      [12] 董美玲,徐云生.從脾胃論治冠心病[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 31(6):7-9.

      [13] 姚怡,王海云.徐鳳芹教授從脾胃論治胸痹的臨床經驗[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5):606-608.

      [14] 劉向哲.國醫(yī)大師李振華教授從脾胃論治中風病經驗[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12):2884-2886.

      [15] 盧世秀,蘇鳳哲.路志正從脾胃論治失眠[J].北京中醫(yī)藥,2011, 30(1):15-16.

      [16] 趙恒懿.從脾胃論治原發(fā)性高血壓[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 28(4):319-321.

      [17] 金華,金釗,張蕾蕾,等.高血壓從脾胃論治機理探討[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4,20(3):290-292,318.

      [18] 沈仲理.論脾胃學說對婦科學的理論與臨床應用[J].新中醫(yī), 1982(2):52-53,40.

      [19] 孫自玲.劉華一從脾胃論治更年期綜合征[J].江西中醫(yī)藥,2014, 45(5):23-24.

      [20] 丁超,盧蘇.從脾胃論治更年期綜合征[J].吉林中醫(yī)藥,2011,31(2): 137-138.

      [21] 孔祥圖,張文曦,奚肇慶.奚肇慶從脾胃論治老年急性白血病經驗拾零[J].中醫(yī)藥通報,2014,13(6):21-22.

      [22] 孫志剛,劉振東,劉安家,等.周維順從脾胃論治惡性腫瘤經驗淺析[J].福建中醫(yī)藥,2010,41(6):21-22.

      [23] 孫雅玲,龔東方.從《脾胃論》論點試論過敏性鼻炎的取穴思路[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4,12(21):39-40.

      [24] 蔡玉梅,黃文燕,鄭繼范,等.從脾胃論治膝骨關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3):28-29.

      [25] 劉明偉.從脾胃論治膝骨關節(jié)炎理論探討[J].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16(2):90-91.

      [26] 王新祥,張允嶺,王少杰.關于李東垣《脾胃論》中“骨蝕”病的認識與探討[C]//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老年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世界中聯(lián)第三屆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老年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北京: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老年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2010:2.

      Learning from Reading Pi Wei Lun (Treatise on Spleen and Stomach)

      WEI Xiao-guang1, WU Xing-quan2, WANG Jian2*

      (1. Library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was written by Li Gao in his later life, which accumulated his academic TCM experience in his whole life. It contains medical thoughts, medical expertise, and formula application, which still have significant learning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oday’s clinic.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and physiology of Zang-fu organs, pathology of Zang-fu organs, clinical medication, clinical diseases, and expounded its enlightenment for the learning of TCM classics.

      ; TCM classics; Li Gao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3.018

      (2015-03-10;編輯:魏民)

      魏曉光,館員,研究方向為中醫(yī)醫(yī)史文獻,中醫(yī)藥防治腦病。E-mail: weixiaoguang129@163.com

      王健,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藥防治腦病。E-mail: jian-w222@163.com

      猜你喜歡
      東垣脾胃論胃氣
      張景岳對《黃帝內經》脈中胃氣的闡發(fā)與運用
      從脾胃論治喉源性咳嗽
      也來談談“胃氣”
      胃氣痛片質量標準的研究
      中成藥(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02
      劉邦東垣是與非
      當代人(2017年1期)2018-03-05 18:59:10
      胃氣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及其臨床意義
      基于文獻的從脾胃論治失眠用藥規(guī)律研究
      從后天脾胃論治更年期血崩
      國醫(yī)大師張琪教授臨證運用東垣代表方劑經驗
      從脾胃論桂枝湯的解肌思想
      芮城县| 牙克石市| 绵竹市| 和平县| 全椒县| 香格里拉县| 巴林左旗| 赤城县| 古交市| 中卫市| 北川| 庆云县| 肥城市| 南丰县| 临夏市| 镇江市| 姚安县| 宜川县| 凉山| 长治县| 莒南县| 西乡县| 延川县| 新竹县| 阳泉市| 红原县| 玉溪市| 屏山县| 西华县| 开封县| 漠河县| 宁化县| 长沙县| 成都市| 西平县| 汝阳县| 巩义市| 卢氏县| 沂水县| 马鞍山市|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