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星 趙 鷗 崔金貴
1)江蘇大學雜志社《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編輯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夢溪園巷30號 212003
2)江蘇大學雜志社《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夢溪園巷30號 212003
3)江蘇大學雜志社,江蘇省鎮(zhèn)江市夢溪園巷30號 212003
隨著信息科技的高速發(fā)展,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混媒”的時代、Web 3.0的時代、4G的時代,流媒體技術日臻完善、移動和互聯網緊密結合的時代。目前,我國已成為手機用戶大國,手機閱讀已經成為主流趨勢,“開卷有益”逐漸演變成“開機有益”[1]。由此可見,廣大“動眾”(移動中的受眾)[2]閱讀習慣發(fā)生了明顯改變??萍计诳鳛榭茖W技術和文化知識的記載、傳承和交流的主要載體,科技信息的傳遞窗口,先進知識文化的傳播工具,必然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因此,科技期刊的出版必然也要與時俱進,并做出相應的改變與調整,才能在同質化競爭者中勝出,適者生存。
目前,手機出版的形態(tài)主要有手機報、手機小說、手機圖書、手機游戲、手機音樂等,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將手機出版單純地等同于數字出版,內容缺乏深度(多為紙質版的簡單復制),原創(chuàng)性不足(同質化嚴重)。關于科技期刊手機出版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太多,主要集中于手機出版的特征、必要性、優(yōu)勢所在、營銷模式及著作權等[1,3-4],且關于科技期刊出版模式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運營還不夠成熟,實現手機出版的科技期刊種類偏少[5],采用真正意義上的手機出版的科技期刊具體實例并沒有。
科技期刊手機出版目前處于“有市無價”、“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境地,屬于一種“營養(yǎng)快線”,結合了期刊的“營養(yǎng)”(內容)與手機的“快”(5W、Who、When、Where、Which、What,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任何內容)??萍计诳鳛橐环N學術類或者技術類或者科普類等期刊,有其特殊性所在,該怎么樣搭乘手機這條“快線”做到有“營養(yǎng)”呢?
為此,本研究借鑒手機小說、手機報、手機圖書等在出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討科技期刊手機出版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初步明確科技期刊的手機出版流程。
科技期刊手機出版尚無確切定義,通過綜合相關文獻,筆者暫且定義為內容提供商(編輯部、雜志社、期刊社等)將科技期刊信息內容(包括文字、圖像、視頻和動畫等)進行加工編輯,以無線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為技術手段,向手機用戶發(fā)布和傳播的一種出版活動??萍计诳氖謾C出版應使期刊獲取更大的收益,期刊內容得到更廣泛、更有價值的傳播,從而實現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這才是科技期刊實施手機出版的核心價值所在。
傳統(tǒng)的期刊出版流程主要為選題策劃、編輯出版、發(fā)行等環(huán)節(jié)。手機作為一種新興的、流動的媒介傳播工具,其出版更強調編輯的策劃意識[6],有其特殊性所在??萍计诳謾C出版與傳統(tǒng)出版主要區(qū)別在于以往傳統(tǒng)的科技期刊出版并未考慮到受眾的“同質性需求”中存在的“異質性需求”。
在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時,出版單位的基本任務是發(fā)現、了解并抓住市場機會。市場細分是出版單位發(fā)現、了解市場機會的關鍵[7]。故科技期刊手機出版應首先對科技期刊動眾進行市場細分,可更好地確定期刊發(fā)展的方向,有利于提高競爭能力,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為下一步選題策劃和組稿約稿做準備;其次,注重原創(chuàng),對科技期刊出版內容進行二次深度加工或重新編輯(原創(chuàng)),尤其是視頻、動畫、圖片等;然后,明確手機出版的形式;最后,推廣期刊手機出版內容。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述探討科技期刊的手機出版流程:動眾細分、選題策劃、組稿約稿、內容加工、出版?zhèn)鞑?、宣傳推廣。
編輯部、雜志社、期刊社等內容提供商根據科技期刊手機出版物市場需求的層次性與多樣化等特征和動眾閱讀行為的差異性,把整個手機出版物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具有某種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子市場,從而有利于確立目標市場、提高競爭力、滿足受眾需求,實現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
(1)了解目標群體的特征與需求
目前,手機出版動眾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數量多且年輕化;角色具有自主性[8];因此,科技期刊出版者應該根據自身專業(yè)的特殊性、學術性,在眾多的受眾群體中進行選擇,確定對自身刊物最有關系的一個或若干個局部市場,開發(fā)相關產品,以充分發(fā)揮手機出版的優(yōu)勢。同時,要考慮到動眾“同質性需求”中存在的“異質性需求”。
《1984》中的監(jiān)控無孔不入。首先是“老大哥”,這個象征著大洋國最高權力的面相粗獷的男人,他的貼畫貼在每一個關鍵的地方,每幅畫的下部都印著“老大哥在看著你”的文字,他的那張留著黑胡子的臉隨時凝視著路過的每一個人。其次是電子屏幕,黨內的辦公室、食堂、黨員的住所等都有這么一塊金屬板,只要你處在它的視野之內,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知道。再次是警察,大街上隨時都有警衛(wèi)在巡邏,還有各種密探、特務等??傊?,監(jiān)控滲透在了大洋國的每一個角落,權力關系像毛細血管一樣遍布了整個社會。
首先,應考慮到動眾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以及所處環(huán)境等諸多影響因素。動眾只要在這幾個方面中有一個方面不同,對期刊內容的需求就會不同。需求的多樣性必然使期刊內容的形式具有很多特殊性。其次,科技期刊的受眾主要是科技工作者、高校學生以及渴求科學知識的公眾。由于他們文化知識水平的不同,所在環(huán)境的不同,形成了他們價值觀的差異及精神追求目標的不同。即使對于同一類知識內容,其需求也有不同:有的需要有一定的學術探討深度,有的只需要一般的普及性介紹;有的需要系統(tǒng)性的闡述,有的只需要提要性的簡介;有的需要聲圖并茂的表達形式,有的僅需要有文字表述即可,等等[7]。當然,科普類的期刊受眾更為廣泛,如醫(yī)學科普期刊,其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且與社會大眾的健康生活密切相連,也是每個社會個體期待接受的信息來源[9]。
(2)對采編人員提出的要求
手機出版為傳統(tǒng)出版向智能數字出版轉型的一個重要階段,結合了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流媒體、云存儲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向用戶呈現的主要方式為App(application,應用軟件)。這就要求編輯工作者需要懂得相應的流媒體的原理、格式、制作、傳輸、播放等,以及云存儲的模型、架構、選擇及存在的隱患等。
全媒體出版時代編輯的社會角色雖然未有大的改變,但工作角色也較以往大有不同[10]。采編人員需針對手機閱讀終端的特點建立策劃理念,不僅要能夠辨析文化熱點,而且要善于選題策劃,同時,編輯的策劃意識也應轉變??萍计诳氖謾C出版物最終必然會是全媒體出版呈現的結果,需要期刊編輯人員以動眾為本位,滿足其現實需求,實現媒介形式的兼容和全媒體的融合。
例如,手機出版的生物醫(yī)學類期刊中,有關實驗和(或)試驗及手術的操作過程、發(fā)生的變化和產生的現象等如果配有相應的動畫演示,或者動態(tài)操作過程的視頻,受眾就可以更直觀地理解實(試)驗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這就要求編輯對實(試)驗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能夠將動畫或視頻與網頁內容很好地嵌合在一起,同時還可以與受眾及時交流互動,強調其交互性。同時,還需要編輯必須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相互間積極配合,才能做出好的手機出版刊物。
(1)選題策劃
選題策劃的主要依據是讀者的閱讀需求與出版媒介的特性[11]??萍计诳謾C出版的選題策劃基于手機這一新興媒介,而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時代的到來,將手機的應用又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4G是集3G與WLAN于一體,具有通信速度快、網絡頻譜寬、通信靈活、智能性能高、兼容性好、高質量通信、頻率效率高、費用便宜等一些優(yōu)點,并能夠快速傳輸數據(能夠以100 Mbps以上的速度下載)、高質量音頻、視頻和圖像等。故與科技期刊傳統(tǒng)出版選題策劃區(qū)別的是,科技期刊手機出版的選題策劃更應注重于跨媒體策劃,即因“材”(手機)制宜,掌握多媒體制作技術,熟練地完成文字、圖像、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的加工處理工作,做好網頁的設計工作;然后將傳播內容進行最簡練的濃縮,使之適應手機出版在字數、讀者閱讀習慣方面的要求[4],從而適應新的出版環(huán)境。
(2)組稿約稿
由于手機出版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較強,十分有利于手機出版的形式創(chuàng)新和內容擴展。因此,科技期刊手機出版的組稿在秉承傳統(tǒng)出版組稿原則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受眾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對各種開放參與的形式和互動的內容都可以有所考慮,尤其是要兼顧相關內容和手機出版物的特點,使其相得益彰,而不能拘泥于內容原來的表現形態(tài)。組稿時,既要考慮到不同受眾的手機媒介的軟、硬件設備條件,也要兼顧手機軟件的升級趨勢和大多數受眾的手機運行環(huán)境。此外,還應考慮到稿件本身最好能夠適宜應用手機多媒體的表現形式。
盡管手機出版以高科技為必備載體,但手機出版核心價值仍在于內容資源,內容才是其生命力之所在[12]。
(1)結合手機出版特征
手機出版具有即時性、互動性、移動性等主要特征。在手機廣泛普及使用的時代,科技期刊的出版也應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潮流,通過采用手機出版做到即時即刻,可借鑒網絡出版中的“優(yōu)先出版”,保證內容的即時性,但又有所差異。
手機出版屬于一種“淺閱讀”,呈“碎片化”模式。手機作為一種流動的媒體,其自身屏幕小,攜帶方便,應該“因材制宜”。采編人員在對科技期刊內容進行編輯時要盡量做到內容的多樣化(視頻、錄像、動畫演示等,尤其適用于醫(yī)學類科普期刊),結構簡易化(精干短?。?,閱讀的輕松化(娛樂式閱讀),讓讀物真正符合手機“讀屏”方式的需要[13]!
手機用戶個體的信息需求呈現出細分化和異質化,其傳播內容可按需獲取并能實現個性化和多樣化[12]。依據動眾不同的需要,進行個性化定制,打破傳統(tǒng)媒體對內容的單向推送。利用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yè)智能)系統(tǒng),根據動眾以往的瀏覽痕跡進行跟蹤[14],開展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及其他增值服務,形成互補互動,為動眾提供完整的個性化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期刊的手機出版雖然更多地提供了短小精悍的快餐式內容,但是,在滿足廣大動眾淺閱讀的同時也造成了部分文化層次較高動眾的流失[15]。
(2)重視原創(chuàng),對內容進行多種形式的加工
手機出版在形式上不等同于期刊的網絡出版或數字出版,在內容上也不等同于紙質出版,所以科技期刊手機出版內容不是對其電子稿或紙質稿進行簡單的平移或復制,而應該是期刊內容的二次深度加工,或重新編輯(原創(chuàng)),即紙質的微縮版、提煉版,網絡的深度版、精華版。在二次加工或原創(chuàng)過程中,引入音頻、視頻、動畫等,達到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此舉,不僅使得期刊內容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而且同時可以平衡人的視、觸、聽等各種感覺。同時,編輯需要對文字、音頻、視頻、超文本等媒體形式做出通盤的考慮[6]。
(3)技術層面的加工
承載手機出版發(fā)展的核心要素是技術,沒有技術的進步,就不會有手機出版諸多產業(yè)鏈及其衍生品的開發(fā)[16]。因此,科技期刊的手機出版同樣要以技術為架構,內容為血肉進行發(fā)展。其中,涉及到的相應的網絡編輯技術主要有視頻、動畫、網頁等編輯和制作。Flash影像是專為網絡而創(chuàng)建的互動的二維矢量圖形和動畫。由于Flash影像屬于緊湊的矢量圖形,所以下載迅速,并且能夠縮放,滿足瀏覽者的屏幕尺寸。在制作Flash影像過程中,還需要利用專業(yè)級的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以及Adobe Premier視頻編輯軟件,制作完成后嵌入HTML中。編輯工作者應熟練使用 Photoshop、Illustrator、PageMaker、Freehand、CorelDRAW等軟件。
以往,手機期刊主要通過在手機內安裝客戶端軟件、按無線應用協(xié)議訪問、發(fā)送彩信等方式傳播,讓手機用戶可在手機上閱讀內容[7]。但是,二維碼的“橫空出世”使得科技期刊突破了傳統(tǒng)發(fā)展的局限轉向立體化發(fā)展,不受版面以及其他條件限制,可以將形式多樣的期刊信息展現給動眾。如今智能手機掃一掃(簡稱313)功能的應用使得二維碼更加普遍。
目前,手機出版內容的傳播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短信或者彩信;二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登陸WAP或WWW網站形式。盡管目前已知的《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已與手機媒體結合,采用短信的形式將最先出版的內容告知動眾[17],但是綜合目前發(fā)展的考慮,后者更適合用于科技期刊手機出版的傳播。
通過期刊紙質版或官方微信等渠道進行相關手機出版的宣傳,編輯技術人員掌握XML(可擴展標記語言)的使用,采用新型QR二維碼(“Quick Response”codes)技術,在期刊官網頁面(通過HTML)或紙質版封面,嵌入相應的二維碼,受眾可通過安裝二維碼識別軟件的手機掃描二維碼或輸入二維碼下面的號碼即可登陸WAP或WWW網站,進入相關的網頁,方便快捷;或者直接進入官網頁面進入下載口將相關App下載到手機上;然后,在手機內安裝客戶端軟件。
(1)前期宣傳
與傳統(tǒng)媒體相協(xié)作,借助科技期刊傳統(tǒng)出版已建立的固定作者群、專家群等,依據已掌握的相應的聯系方式,通過網絡或紙質版刊物進行告知,或者通過短信、彩信,電子郵件、微博、微信等形式予以告知,并發(fā)送相應鏈接,讓受眾可以在手機上閱讀期刊內容。
(2)后期推廣
期刊社或雜志社或編輯部整合各種資源,與通信運營商(或手機刊平臺開發(fā)商)合作經營,開發(fā)手機出版市場,建立獨立的手機網站、手機門戶等實現品牌推廣和內容發(fā)布[1]。基于WAP,將二次深度加工或原創(chuàng)的期刊內容,包括影像連同網頁一起,經過整合后發(fā)布到移動通信網絡上。動眾點擊后或輸入相關的網址即可以在線瀏覽科技期刊的相關內容和最新動態(tài);此外,動眾不僅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下載發(fā)送到自己的郵箱[18],還可以將其分享到自己的各種社交平臺,如朋友圈、微博、微信、QQ空間等,以此增加受眾的黏性與擴大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同時,期刊內容提供者還可通過E-mail推送音頻、錄像視頻及動畫演示等方式傳播。
全媒體出版的時代已經到來,科技期刊手機出版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雖暫未成型,但必將成為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有機延伸,形成全媒體出版的完整體系。值得思考的是,一套完整的科技期刊手機出版流程是必不可少的,科技期刊手機出版需要沿著初步確定的流程方向,即動眾細分、選題策劃、組稿約稿、內容加工、出版?zhèn)鞑?、宣傳推廣,在摸索中前進,不斷地向前走,從而形成具有科技期刊特色的手機出版流程。
[1]鄧履翔.科技期刊數字化之手機出版[J].中國科技信息,2013(12):94-95.
[2]施秀芳.“碎片化”時代的手機出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3]余振剛,謝新洲,張婧.淺談3G互聯時代發(fā)展手機科技期刊的營銷模式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66-169.
[4]劉清海.全媒體出版協(xié)同傳播立體化營銷對科技期刊的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59-862.
[5]王炎龍,黎娟.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運營形態(tài)及新模式探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57-960.
[6]周翼.探討3G時代的手機出版與傳統(tǒng)出版[J].今傳媒,2013(10):99-100.
[7]全國出版專業(yè)職業(yè)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yè)基礎·中級(2011 年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233,238.
[8]李法寶.論醫(yī)學科普期刊的手機出版[J].編輯學報,2011,23(1):72-74.
[9]李林容.手機出版的發(fā)展特點淺析[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4):62-65.
[10]曹海濤.日韓手機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編輯之友,2013(4):72-74.
[11]劉寒娥.數字出版時代圖書選題策劃的全媒體攻略[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1,32(3):130-133.
[12]曹海峰.論手機出版的內容創(chuàng)新與應對策略[J].編輯之友,2012(7):73-75.
[13]黃崇亞,卓選鵬.移動互聯網時代科技期刊手機出版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1022-1025.
[14]王江蓬.手機出版發(fā)展現狀及其內容提供商的版權保護困境[J].新聞世界,2013(8):288-290.
[15]王威.手機出版中編輯的策劃意識[J].中國出版,2011(18):71-72.
[16]韓靜,游蘇寧,孫志謙.手機媒體與紙質科技期刊結合可能性初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0(2):297-299.
[17]李衛(wèi)紅,壽彩華.淺析《分子細胞生物學》(英文版)的數字化出版[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46-448.
[18]劉清海.全媒體出版對科技期刊編輯角色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