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貪官最怕?lián)Q皇帝
明熹宗時,貪官兼宦官魏忠賢無疑是個牛人,此人把握朝政達7年之久?;蕶?quán)時代,只有皇帝才可稱“萬歲”,當(dāng)時的魏忠賢居然敢稱“九千九百歲”,還敢慫恿地方長官為自己修建生祠,一點也不怕皇帝將其腦袋擰個方向。魏忠賢為何有這樣的底氣呢?明熹宗朱由校是他侍候著長大的,朱由校很小的時候,魏忠賢就誘其宴游,使之對自己產(chǎn)生依戀之心。
朱由校即位后熱衷于做木工活,富有心計的魏忠賢常常在皇帝做木工活做得興味盎然,將重要奏章拿給他批閱,此時朱由校一定會說:“我知道了,你們自己好好處理吧?!庇辛诉@句話,魏忠賢取得了對朝政的決策權(quán)。他首先是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打擊政敵。天啟五年(1625年),誣陷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有貪腐之罪,將他們迫害至死。天啟六年(1626年),又借故殺害高攀龍、周宗建、黃尊素、李應(yīng)升等人。他挖空心思培植個人勢力,養(yǎng)了眾多“義子”,這些“義子”有“五虎”“五彪”“十孩”“四十孫”之稱,投靠他的人里有的是總督、巡撫之類。他毫無忌憚地斂財。魏忠賢被抄家后到底被抄出多少財產(chǎn),我沒有找到相關(guān)記載,但我們只要看一個細(xì)節(jié)就夠了。
正月三十日是魏忠賢的生日。每年元宵日一過,達官貴人們就爭先恐后地給魏忠賢送禮。三十日那天,送禮的人更是清早就排成長隊,專等乾清宮開門,宮門外的臺階上堆滿了珍玉珠寶,需要幾十名太監(jiān)搬上大半天。魏忠賢一個生日都要撈這么多財產(chǎn),他把持朝政七年,能弄多少財物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只是生日禮,還有節(jié)禮,還有幫人升官發(fā)財?shù)摹案兄x費”呢!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天啟七年(1627年)8月,明熹宗暴斃,朱由檢即位。就在這年的11月,史稱崇楨帝的朱由檢開始清算閹黨。先是大抓閹黨骨干,然后是將魏忠賢貶到鳳陽守陵,不久又下令將其逮捕。在魏忠賢自縊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間,黨徒二百六十余人或被處死,或被囚禁,或被流放。一句話,換了一個頭兒,貪官魏忠賢就由功臣變成了罪人。
一條白練,灰飛煙滅
比起魏忠賢來,貪官和珅名氣更大。和珅雖是八旗人,卻出身貧賤,從小缺吃少穿。但這個人天資聰慧,他熟讀四書五經(jīng),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語言,又有經(jīng)濟頭腦,加上善于巴結(jié),頗得乾隆帝的歡心。他23歲做管庫大臣,25歲被升為乾清門御前侍衛(wèi)兼副都統(tǒng),26歲做戶部侍郎、軍機大臣、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30歲被提升為戶部尚書。后來又被封為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xué)士、領(lǐng)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啟部三庫,此外,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四庫全書》總裁、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步軍統(tǒng)領(lǐng)等職。
一句話,人、財、物、司法、文化、外交、軍事,他都可插手,簡直就是個“二皇帝”。更有面子的是,乾隆帝還將自己非常鐘愛的十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為妻。得到皇帝如此寵信,手中掌握的權(quán)力這樣巨大,和珅自然要用權(quán)力給自己干些私活。他先是大搞文字獄,設(shè)立“口袋”罪,將曾經(jīng)反對過自己的人一網(wǎng)打盡。然后是大肆斂財。和珅曾行文要求各省把給皇上的奏折先向他把持的軍機處提交副本,這樣他把天下的官吏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誰敢違逆,就堅決將其排擠掉。想升官就得出錢,出多少錢做多大官。做鹽政、河道總督之類大官需要“巨萬納其府庫”。兩淮鹽政征瑞就曾賄賂和珅四十萬兩銀子。他還將自己掌管的國家財物當(dāng)成自己的。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乾隆末年,各省貢品,和珅私吞十之八九,進宮者不過十之一二,和珅家中的珍寶比宮中還要多出好幾倍。和珅有一顆大珍珠比乾隆御用的冠頂還要大。和珅收藏的玉盤也比乾隆的更大,色澤更精美。清仁宗(嘉慶帝)早就對和珅恨得癢癢的了,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一伸腿,清仁宗立即宣布和珅等人“守直殯殿,不得任自出入”。正月五日,清仁宗又授意給事中王念孫、大學(xué)士劉塘等人上疏彈劾和珅貪贓枉法。正月初八日,皇帝下令將和珅逮捕法辦,正月十八日,又賜和珅一條白練,令其自盡。
誅殺貪官新皇立威
皇權(quán)時代的大貪官自然是很精明的,否則,他們的官職就不可能越做越大,錢財越積越多,但這些人也同樣非常愚蠢,他們總認(rèn)為搞定了上級特別是第一帶頭大哥,什么事都沒有了。他們不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皇帝的位子不是絕對固定的,皇帝再長命百歲,也終有一天會死去。而新皇帝的性情、想法、治國理念,未必跟老皇帝一模一樣,老皇帝喜歡的,新皇帝不一樣喜歡;老皇帝看重的,皇帝不一樣看重;老皇帝顧忌的,新皇帝未必會顧忌。
皇位是一種私人財產(chǎn),一個人坐上之后總想子子孫孫傳下去,這就使皇帝必然產(chǎn)生這樣一種心態(tài):他希望別人肝腦涂地地替他打工,但又不希望權(quán)力過于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大臣手里,生怕臣子起反心。而大貪官恰恰是嗜權(quán)如命的人,他們只想著權(quán)力帶來的好處,看中權(quán)力如見爹媽,這也使得新皇帝生出警惕之心,產(chǎn)生清洗他們的愿望。
惡有惡報,這句話用在貪官身上還是蠻適合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