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玲
境外學前教育機構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徐麗玲
境外學前教育機構類型豐富。多數國家和地區(qū)都采取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學前教育辦學體制,公辦學前教育比例逐漸提高,少數發(fā)達國家開展了免費的學前教育。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的服務對象已經從主流社會群體的兒童拓展到弱勢群體或家庭的兒童,年齡上向低齡延伸,還有一些國家設置了專門的學前教育機構服務于農村偏遠地區(qū)。大部分國家注重學前教育機構辦學條件建設,并出臺了比較嚴格的學前教育機構注冊標準。我們應借鑒先進經驗,豐富學前教育類型,提高公辦比例,延伸服務范圍,嚴格學前機構標準,改善園所辦學條件,推動學前教育普及。
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境外學前教育機構
普及學前教育需要加強學前教育機構建設,進一步豐富學前教育機構類型,擴展學前教育服務對象,滿足廣大幼兒家長接受優(yōu)質保教服務的需要。國外學前教育發(fā)展歷程比較長,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促進了學前教育機構類型的不斷豐富和保教條件的不斷完善,也使得學前教育普及率得到有效增長,發(fā)達國家甚至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政府主辦學前教育的熱情顯著提升,這為我國學前教育機構建設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學前教育發(fā)展時間較長,學前教育機構的類型不斷擴展,為幼兒家長提供了多樣化的保教服務。在美國,幼兒園被稱為學前班,主要由地方政府主辦,一般為5歲以上的幼兒提供免費的服務;托兒所類型比較豐富,如家庭日托之家、中心式托嬰服務機構,主要為0—3歲的嬰幼兒提供服務;為3—4歲幼兒提供服務的機構稱為學前幼兒園。由于美國公立的3歲以下嬰幼兒保育機構普遍缺乏,因而私立保教機構大量涌現,包括托兒和早期學習連鎖集團、小型私人托兒所、家庭式托兒所、由雇主出資的托兒所、教會附屬學前班和托兒所、父母合作式托兒所等。[1]芬蘭學前教育機構包括不同類型的學前學校(如幼兒園、托兒所)、兒童照看中心、家庭型日托機構和家庭支持方案(為殘疾幼兒提供短期服務)。[2]我國香港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包括幼兒中心、幼稚園和學前教育特殊機構3類,其幼兒中心是“白天部分時間或較長期間,向超過5名未滿6歲兒童的場所提供照顧與監(jiān)管”,旨在幫助因缺乏人力及場地照顧幼兒的家庭進行管教服務,多為全日制;幼稚園由教育署管轄,接受3—6歲的幼兒入園,多為半日制;而學前特殊教育是專門為弱能幼兒提供的教育項目,多數在上述機構中進行,也有少量的專門機構。[3]法律完善,政府推動,民間參與,財政支持,確保了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的完善。
有些國家學前教育機構主體是幼兒園。如在韓國,只有幼兒園屬于最正規(guī)的學前教育機構。除此之外,韓國還有附設在小學的免費學前班或兒童之家等。作為韓國兒童福利設施的托兒所,設立主體主要有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法人等,目前韓國家庭托兒所多,國立托兒所少。[4]有的國家學前教育并非義務教育,但逐步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如在韓國許多地區(qū),那些附設在小學的學前教育形式包括免費學前班、兒童之家和兒童美術班、外語班、音樂班、計算機班,而設在宗教機構中的學前教育形式主要有學前班、巡回教育等,此外還包括天才兒童教育學校。[5]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服務需要為學前教育機構類型的豐富奠定了基礎。
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學前教育機構類型與我國更為相像,主要由托兒所、幼兒園和學前班組成。如德國托兒所主要對雙職工家庭0—3歲兒童實行保育服務;幼兒園有全日制和半日制兩種,包括普通幼兒園、教育機構附設幼兒園、特殊幼兒園及“林間幼兒園”等形式;而學前班主要職能是幫助5歲兒童順利過渡到小學。[6]英國學前教育機構包括保育學校、保育班、學前游戲小組和日托中心。日本學前教育機構基本是“二元制”,主要由幼兒園和保育所組成。由于以上國家學前教育機構保教條件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因而促進了其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
世界多數國家都采取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學前教育辦學體制。美國及歐洲國家如此,亞洲發(fā)達國家也如此。日本幼兒園類型的學前教育機構主辦方式有國立、公立和私立三種。其國立幼兒園由中央政府主辦,一般設在國立大學或其教育系里,主要為學前教育研究提供場所;公立幼兒園由地方政府(市、町、村)設立,基本上附設在公立小學里;私立幼兒園為私人或各種法人開辦。[1]依據管理(公共或私人)和經費來源,智利學前教育機構分為3類:市立教育機構、獲得國家補貼的私立教育機構、需支付費用的私立教育機構。其市立教育機構獲得國家資助,提供免費學前教育服務,主要面向5—6歲兒童,2001年開始逐步擴展到4—5歲兒童;獲得國家補貼的私立教育機構主要由私人實體(私營企業(yè)、個人、教會)進行管理,其獲取政府補貼主要以幼兒家庭教育券的形式兌現;而需支付費用的私立教育機構則完全由私人資金提供經費,絕大部分由幼兒所在家庭以學費承擔。[7]以上這些國家充分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了不同主體投資學前教育的熱情。
近年來,多數國家逐漸提高公辦學前教育比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的幼兒園在公辦學校系統(tǒng)中發(fā)展起來,并成為“幼兒園至12年級”正規(guī)學制的起點。在快速“普及幼兒園”運動進程中,有多達42個州設立了公立學前幼兒園。但在美國學前教育機構類型多元化的同時,公立學前教育資源也無法滿足家長需求。[8]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2010年全日本13392家幼兒園中,國立幼兒園為49家,僅僅占總數的0.36%;而公立幼兒園共有5107家,占總數的38.1%;私立幼兒園數量最多,為8236所,占比達到61.5%,承擔了日本80%的幼兒學前教育職能。[9]79-812011年統(tǒng)計顯示,智利全國29%的適齡兒童就讀于市立幼兒教育機構,23%的適齡兒童就讀于獲得國家補貼的私立教育機構,8%的適齡兒童就讀于完全私立教育機構;其余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方式主要由保育學校國家委員會直接管理的正式和非正式項目涵蓋,或者由英特格拉基金會提供相關教育項目,且這些兒童基本上來自貧困家庭。[10]經濟總量增長與人均GDP提升使得這些國家更有財力投入學前教育中。
少數發(fā)達國家發(fā)展免費的學前教育,如芬蘭、新西蘭等,并將免費的學前教育作為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國民福利進行推行。如新西蘭政府2007年7月出臺了《20小時學前教育》計劃,開始為國內所有3—5歲的幼兒提供每周達20小時的免費學前教育。其政府開始建設大量的兒童教育與保育中心、幼兒園、家庭日托中心、游戲中心、語言所、函授學校、醫(yī)院日托中心等學前教育機構。[10]免費學前教育實施比較好的主要是人口規(guī)模比較小、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國家。但有些國家或地區(qū)盡管經濟非常發(fā)達,卻采取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推進學前教育的普及。中國香港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全部為民辦,分私立獨立和非牟利兩種,主要是私人或志愿團體開辦。2011年11月全香港共951家學前教育機構,其中學前教育中心由社會福利署管轄,帶有社會福利性質。[3]韓國地方自治團體或法人設立的托兒所能夠從民間、福利團體及地方政府得到經費資助。[4]許多國家的政府采取給弱勢家庭兒童資助的方式,而印度、加拿大等國給予弱勢家庭兒童的資助范圍更大。
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的服務對象逐步擴大,年齡上向低齡延伸。如美國學前教育機構服務對象的年齡從5歲逐步向下延伸到了0歲。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各州加強對早期教育的關注和投資,促進了學前幼兒園的發(fā)展。[1]日本幼兒園主要服務對象為3—6歲兒童,保育所主要服務對象為0—6歲幼兒。2004年,日本發(fā)布了《關于幼兒教育與保育一體化的綜合機構》的咨詢報告后,幼兒園與保育所提供的教育內容加快了融合的步伐。英國的保育學校多為獨立設置,一般向2—5歲兒童提供保健和教養(yǎng)服務;而保育班則多附設在當地小學里,主要向3—5歲兒童提供相同內容的服務;兒童游戲小組主要面向2—5歲兒童提供游戲服務,目標在于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在英國,托兒所分為日間托兒所和寄宿托兒所兩種,主要為2—5歲兒童提供保育服務。英國的幼兒學校作為義務教育機構,主要向5—7歲兒童提供服務,擔當了類似我國一二年級的小學教育職能。我國香港地區(qū)幼兒園主要向2歲以下幼兒提供保育服務,幼兒學校向2—6歲兒童提供保育與學前教育服務,而幼稚園主要向3—6歲兒童提供學前教育服務。[3]經濟發(fā)達且人口規(guī)模不大的國家免費的學前教育服務范圍擴展顯著,例如,芬蘭、新西蘭全國有98%的0—7歲幼兒能夠接受5年學前教育。[2][10]
許多國家學前教育機構服務對象已經從主流社會群體的兒童拓展到那些弱勢群體或家庭的兒童。本世紀初開始,美國就實施“開端計劃”這項學前保教項目,主要為比較貧困家庭的兒童實施補償教育。十多年來,其在原有項目基礎上不斷延伸出了新的保教項目,主要有“早期開端計劃”、“流動人口及季節(jié)性開端計劃”、“家庭與社區(qū)合作開端計劃”、“印第安土著居民開端計劃”等,確保了那些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前兒童甚至流浪兒童、印第安土著居民家庭兒童等都能獲得免費的學前教育服務。2008年“開端計劃”服務兒童中約有11.8%為殘疾兒童[8],如“早期開端計劃”,主要向孕期婦女提供健康教育,或者為0—3歲等低齡幼兒提供發(fā)展指導與家庭保育指導。[1]弱勢群體家庭接受學前教育比例的提高體現了學前教育發(fā)展水平。
一些國家設置專門的機構服務于農村偏遠地區(qū)學前教育。加拿大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部分省份就開始積極籌建農村托幼機構,這些機構類型豐富,能有效滿足農村地區(qū)家長的多元化需要。如正規(guī)家庭托兒所,其課程設置、師資配備與正規(guī)幼兒園一樣,有著相同的服務項目與服務質量;而家庭小組保育服務,通常就在舉辦者家里,由2名保教人員對一組孩子進行看護服務;臨時家庭托兒服務主要是家長在照看自身孩子的同時,也為其他家庭提供臨時看管孩子的服務。[11]季節(jié)性的兒童保育服務,主要在收割等農忙季節(jié),為農村地區(qū)的家長和兒童提供工作時間較長的服務。[12]26俄羅斯也積極推動邊遠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的全面普及。
大部分國家注重學前教育機構辦學條件建設,并出臺了比較嚴格的學前教育機構注冊標準,以期能夠保障受教兒童享受安全、公平、優(yōu)質的學前教育機會,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早在上世紀80年代,新西蘭就規(guī)定了學前教育機構均須通過國家教育部審查后才能注冊登記,只對符合《幼兒教育服務條例》規(guī)定的機構頒發(fā)經營執(zhí)照。新西蘭教育部門定期對已注冊的機構進行檢查,邀請其他政府部門、家長、社會公眾等進行監(jiān)督。新西蘭政府財政投入學前教育呈現遞增趨勢。正是如此,確保了新西蘭學前教育機構提供優(yōu)質、多元的教育服務。新西蘭政府還要求,即使是提供補償教育的福利性機構,如語言所、函授學校等專為少數民族或偏遠地區(qū)的兒童服務機構,或為那些身體欠佳的幼兒提供保育服務的醫(yī)院日托中心,也必須符合政府的辦學要求才能正式開展業(yè)務活動。[13]俄羅斯聯邦教育部門對幼兒園居住條件與設備、教育過程的全套裝備、教師與園長素質等提出了較高的標準。只有符合規(guī)定標準,才可能依法按照相應程序獲得辦園(所)許可證。在俄羅斯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也基本上具備了聯邦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辦學條件,如育嬰班游戲室和餐室等人均面積不能少于2.5平方米,其他學前班不能少于2平方米。[11]重視學前教育發(fā)展,使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國外學前教育機構師幼比普遍控制在1∶10,并將其作為重要的辦園條件。在芬蘭,不同年齡班、班級規(guī)模,師幼比率也不同:在1—2歲兒童班中,通常有12名兒童、1名教師和2名保育員,師幼比約為1∶4;在3—6歲兒童班里,通常有20名兒童、2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師幼之比大約為1∶7。俄羅斯農村學前教育機構教師學歷達標率高,而且?guī)熡妆雀?,如伏爾加地區(qū)城市幼兒園師幼比為1∶6.5,農村幼兒園師幼比為1∶11.5,其80%的幼兒教師接受過大學專業(yè)教育。[11]學前高等教育發(fā)展為這些國家學前教育師資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
許多國家為穩(wěn)定學前教育的教師隊伍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新西蘭為吸引高素質人才到學前教育機構任教,已經按照中小學教師標準確定幼兒教師薪資,并設定了豐厚的社會福利待遇,其幼兒教師擁有多次晉升機會,有的還可能發(fā)展成為早期教育專家。在新西蘭,幼兒教師社會地位非常高,普遍受到人們的尊敬。其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具有學前教育資格的教師是2001年的2.5倍左右。[14]正是因為學前教育師資標準的制定,使得學前教育質量得到保證。
1.豐富學前教育類型,滿足群眾學前教育多樣化需求
在我國,無論是在城鎮(zhèn)地區(qū)還是在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主要由幼兒園、托兒所、學前班組成。幼兒園是我國最主要的學前教育機構,占總數的80%以上。留守兒童理應成為廣大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機構服務的重點對象,但常常因為服務人員、服務設施、服務時間以及家庭經濟條件等原因而受到限制。在廣大農村地區(qū),由于小學合并或取消,大部分附設在鄉(xiāng)村小學的學前班被取消。托兒所幾乎很難在農村地區(qū)見到,城鎮(zhèn)地區(qū)托兒所也非常少,0—3歲幼兒多數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特殊兒童很難得到學前教育機構的保教服務。為此,在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和地域大國,應該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家庭人口結構、地域文化特點、民族生活方式等,設立類型更加豐富的學前教育機構,包括服務于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機構,服務于只有季節(jié)性需要的農牧區(qū)家庭的學前教育機構,服務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兒童之家等機構。只有這樣,學前教育機構才能滿足不同類型幼兒家長的選擇,學前教育普及也才能成為有源之水。
2.提高公辦學前教育機構比例,推行普惠制學前教育服務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公辦比例普遍不高。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幼兒園19.86萬所,其中民辦園13.35萬所,占比67.22%;全國在園幼兒達到3895萬人,其中民辦園1990萬人,占比51.09%。[15]這樣的比例不但與發(fā)達國家有明顯的差距,就是與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相比也差距較大。各地要從人口素質提升、教育發(fā)展、民生質量改善的高度,用財政之力發(fā)展學前教育。為此,一是應該繼續(xù)新建公辦幼兒園,擴大公辦幼兒園數量,力爭城鎮(zhèn)地區(qū)公辦幼兒園比例達到總數的40%,農村地區(qū)公辦園比例達到總數的60%;二是要繼續(xù)擴大公辦幼兒園招生范圍,特別是要積極面向貧困家庭幼兒、殘疾兒童招生,力爭城鎮(zhèn)地區(qū)公辦幼兒園在園人數比例達到總數的50%,農村地區(qū)公辦園在園比例達到總數的70%;三是通過給予辦學成本補貼或向家長發(fā)放教育券的方式對民辦幼兒園或就讀民辦幼兒園的家庭進行資助,提高民辦幼兒園的吸引力;四是針對特殊家庭采取財政購買學位或免費進入公辦幼兒園的方式,保證貧困家庭的孩子、殘疾兒童同樣享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
3.延伸保教服務范圍,逐年擴大服務規(guī)模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機構服務首先滿足學前班的教育需要,然后才是3—5歲兒童的保教服務。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早教服務規(guī)模非常有限,發(fā)展?jié)摿Ψ浅4?。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別是學前教育三年普及率的提高,各地要積極拓展早教服務類型和規(guī)?!,F有學前教育機構可適時開展或增加早教項目,擴大低齡幼兒在園比例。有條件的地區(qū)可新增早教服務機構,鼓勵和支持這些早教機構擴大招生規(guī)模,拓展服務范圍,優(yōu)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在我國,偏遠地區(qū)尤其是西部貧困地區(qū)學前教育普及率非常低,國家要將學前教育資助主要拓展到這些地區(qū),依托現有小學附設學前班或幼兒園的方式,提高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除了中央或地方政府給予貧困家庭孩子學前教育學費補貼外,還可以聯系公益機構對貧困家庭孩子或殘疾孩子進行資助。
4.嚴格學前機構準入標準,改善園所的辦學條件
由于學前教育需求日益增長,我國學前教育機構雨后春筍般地涌現。許多機構保教、生活以及安全設施有限,難以達到基本的辦園條件,與發(fā)達國家差距明顯,對接受服務的幼兒身心成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們應根據學前教育發(fā)展需要,特別是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建立有地區(qū)差別的學前教育機構準入標準,并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步提高,確保學前教育有效率的普及,確保廣大家長和幼兒能接受高質量的保教服務。各地要逐年提高財政教育經費在學前教育方面的比重,通過財政補貼、稅費減免、項目資助等方式,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學前教育機構建設或保教項目,不斷改善幼兒園或托兒所等學前教育機構辦園條件。各地要著力提高師幼比,大力加強幼兒教師培養(yǎng)和培訓,政府財政則應對民辦學前教育的幼兒教師進行工資補貼,為其建立養(yǎng)老保險提供保障,穩(wěn)定和吸引幼兒教師從事學前教育。
[1]劉菊華,曹能秀.近十年來美國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特點與趨勢分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5).
[2]劉曉紅,王海波.“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芬蘭學前教育現狀、特征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9).
[3]呂淑青.香港幼教印象[J].學前教育(幼教版),2010,(3).
[4]商承義,孫汀蘭.韓國的幼兒教育現狀及其發(fā)展方向[J].外國教育研究,1995,(1).
[5]李少梅,李娜.中韓兒童學前教育制度比較研究[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4).
[6]邵明雪.德國發(fā)展學前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1,(5).
[7]宋妍萍.智利學前教育的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3,(3).
[8] Head Start Program Fact Sheet Fiscal Year 2010 [EB/OL]. http://eclkc.ohs.acf.hhs. gov/hslc/mr/factsheets/fHeadStartProgr.htm,2010-03-25.
[9] Joseph Tobin,Yeh Hsueh,Mayumi Karasawa.Preschool in Three Cuitures Revisited China,Japan,And the United States[M].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2009.
[10] Mami Umayahara.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olicies in Chile: From pre-Jomtien to post-Dakar[EB/OL]. http://unesdoc.unesco. org/images/0014/001474/147494e.pdf,2012-10-20.
[11]嚴仲連.加拿大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的經驗[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5).
[12] Martha Friendly, Gordon Cleveland, Tricia Willis. Flexible Child Care in Canada[R]. Tornonto : Childcare Resource and Research Unit,1994 .
[13]李政云,匡冬平.新西蘭“政府主導”學前教育發(fā)展的舉措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3,(5).
[14]李英,陳時見.新西蘭初任教師入職教育的實施策略與基本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2011,(1).
[15]王海英.關注學前教育:提高辦公園比例勢在必行[N].中國教育報,2014-07-14.
責任編輯:秦飛
Foreign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XULiling
Foreign preschools are of various types. Most countries have adopted pre- school systems combining public and private, and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pre- schoo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pre- schooling in a few developed countries. Countries and regions serving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expanded from mainstream social groups to the child or family, and age levels have been lowered. Some countries have set up special pre- school institutions serving rural and remote areas. Most countries focus on conditions of pre- school institution building, and have introduced more stringent standard preschool registration. We have to learn from these experiences and diversity of preschool types, an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extension services, install strict standards for pre- school institutions, improve conditions, and promote universal pre- schooling.
pre- school education; pre- schoo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kindergarten; pre- schoo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utside ofthe Chinese mainland
10.13277 /j.cnki.jcwu.2015.02.016
2015-02-01
G619
A
1007-3698(2015)02-0100-05
徐麗玲,女,長沙師范學院教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與學前教育。410100
本研究系湖南哲學社會科學基金2012年課題“湖南農村地區(qū)普及學前教育的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YBB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