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霞
河北省涉縣上清涼小學
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設寫作素材
徐彩霞
河北省涉縣上清涼小學
作文本來就應是個性化的產物,它是作者宣泄情感、釋放心靈、外化思想、展示藝術美的結晶。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生活經歷,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因而寫出的文章應該是有個性特色的,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
寫作;感情;真摯
歌德曾經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葉子形狀完全一樣的,一千個人之中也很難找到兩個人在思想感情完全協(xié)調一致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幾乎人人都明白的作文教學原理,我們卻未能很好地去遵循,致使我們學生的作文多的是 “臉譜化”,少的是個性化。我們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評價學生的作文習慣于憑自己的主觀感受來評價,用成人的處世哲學和經驗,從原則和理論的高度提出種種苛求,凡此種種,抹殺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個性,不能不使作文導入低幼化,平俗化,“社會化”的誤區(qū)扼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
新課標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就是說新課標更多地突出了作文教學要抓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周圍環(huán)境的真切體驗,也就是說更加突出學生的個性認識,更加突出學生對生活的獨特體驗,走個性化的發(fā)展的道路。
口頭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和書面作文教學的關系最為密切,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書面作文教學和說話教學的結合。高爾基寫作前,總是先把寫作內容講給別人聽,別人聽后說好,他才寫成書面作品。著名文學大師成功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要說就要聯(lián)系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感來收集材料。在表達過程中說者會獲得語言的積累,情感的熏陶,提高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小學生敏感、天真、活潑又富于幽默。平常嘁嘁喳喳,嘻嘻哈哈地話可多了。我在作文教學中做學生的朋友,每天的語文課開始,讓出3-5分鐘的時間,出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如班級論壇、演講比賽、辯論會、講故事比賽,聯(lián)系生活給學生做口頭作文,同學們看完央視春晚催人淚下的民工子弟的詩朗誦——《心里話》,讓學生進行辯論:明天,農村的孩子比得過(比不過)城里的孩子;學完課文《我的叔叔于勒》后讓學生續(xù)寫等。
這些活動讓學生放心的、隨心所欲的、自由的、大膽的去說,又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去評去改,互相啟發(fā)。應該說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征,口頭作文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學生登臺要征服聽眾,事前要在內容的深度、廣度,結構的新穎,語言的錘煉上下工夫,達到自己演說的效果,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個性化精神。
愛表現(xiàn)自己,參與意識強,是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為強化學生的寫作動機,老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地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設寫作素材,讓他們有東西可寫,從而解決寫什么的問題。課堂路窄,讀書路寬。眾多課內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男女對陣的乒乓球賽、籃球賽、排球賽、野炊、小范圍踏青,短距離的旅游,關溫暖、獻愛心、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磨練意志,鍛煉思想,培養(yǎng)興趣,陶冶情操,創(chuàng)造思維,為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加上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摘報剪報、手抄小報等展評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與審美情趣有很大幫助。
實踐證明,對這些活動,學生參與意識強,興趣濃,積極性高。同時活動又為他們提供了寫作的題材,讓他們有東西可寫,從而根本上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引導和訓練,我所任教的班級同學的作文視野得到了擴展,如一位同學參加完慶元旦“文化藝術周”的系列活動之后,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我總以為上臺表演就那么回事,總以為我可以做得象他們一樣出色,其實不然,它要精心準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基本功,還要全身心投入。在眾多的強手中,我對他們充滿了敬意,更清楚自己的優(yōu)勢與弱點!”
教師包辦作文批改的做法,剝奪了學生參與作文批改的權利,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難以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批改是作文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批改的優(yōu)先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掌握這一終身受用的本領,通過自我批改、互相批改等多種渠道的實踐活動,認識作文的規(guī)律,提高作文的能力。根據(jù)國內外作文教學的理論和經驗,我們理應把作文批改的權利下放給學生,確立學生批改作文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參與批改的實踐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目的,承擔起應負的責任,那種在平時作文訓練中草率應付,不認真寫,不認真改,對老師的批改意見不作仔細思考,只是一看分數(shù)了事的不良現(xiàn)象,也會得到應有的遏制。
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都認為,人都有顯示價值存在的需要,這種高級需要在中學生中尤其強烈,教師把作文批改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批改同學的作文中顯示自己的才能,在評語中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同學之間還會互相爭論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在評改中交流,討論,互補。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個性的發(fā)展。學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進入教師的角色思考問題,增強了表現(xiàn)個性心理特征的能力。
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不止這些。只有在有意識的教學中才能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初生之芽才不會被埋沒。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會出現(xiàn)百家爭鳴,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