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彬
河北省灤平縣虎什哈中心校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淺析
曹桂彬
河北省灤平縣虎什哈中心校
為適應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學設計者要適應時代要求,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本文主要從新大綱中體現的語文教學改革思路,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教學設計。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對語文教學的改革提出了許多的新思路,如,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能力,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等等。教學設計者必須在自己的設計中體現這些思想,以“彈性設計”為主,把這些思想變?yōu)楝F實的可操作的教學過程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在教學設計中體現這些新思想呢?筆者就新大綱中體現的語文教學改革思路,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還是以課本為本,以傳授知識為本,這是語文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新大綱里就突出講了人的發(fā)展問題。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講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边@里就明確提出了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體現人文主義精神。這里的學生的發(fā)展是要學生得到全面性的、終身性的、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所有發(fā)展又都是基礎的,充分體現了小學語文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學設計者要擺脫過去以課本為本,以傳授知識為本,變?yōu)橐詫W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把教學過程變成一個“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行探索、自行發(fā)現的過程,而不要只給學生一個現成的結論?!?/p>
一段時間里,人們把語文的訓練理解為純知識純技術的訓練。教師大量時間用在串講、串問上;學生的精力用在做大量的機械、重復、毫無思維價值的作業(yè)和習題上。這樣既淡化了人文教育,也不利于語文基本能力的形成。人們把語文學科性質定為“工具性與思想性辨證統(tǒng)一”,而對它的綜合性、審美性、情感性、文學性、基礎性等沒有很好地整合。這既不能全面地表述語文學科的性質,也不符合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對語文學科的要求,也大大削弱了語文教育的功能。
新大綱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毙麓缶V在教學目的中,除了講到進行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外,還講到:“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這里講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科學方法的教育,還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都屬于人文主義的內容,極大地擴展了語文學科在人的發(fā)展方面多功能的作用,比較全面地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性質。而且這些都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也就是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的訓練中進行的,是通過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來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愛美情趣。因此,教學設計者在教學內容上要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加強人文教育,在人才的培養(yǎng)上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功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一篇文章要靠自己去讀,而不能依耐老師的講解。學生只有依靠自己去認真地讀,自己去領悟、體驗、揣摩,才能發(fā)現課文的真諦。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生從被動從“學答”的地位提升到主動“學問”的地位,激發(fā)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潛移默化地誘導學生走向主體控制的自主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選準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留出應變的余地,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3)充分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注意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
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自學能力。所以,教學設計者,要改革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唱主角,教師當好導演,組織、引導、點撥、調控,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言文字的積累是“感悟”的結晶,是“運用”的前提。這里的“運用”是指聽、說、讀、寫廣義的運用。如果沒有足夠的積累,沒有較強的感悟能力,語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樓閣。積累和運用是新大綱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靠積累,積累語言材料,積累生活材料。學生積累的材料多了,就會產生新的語言,發(fā)生質的變化。積累是為了運用,運用中又擴大了積累,加深了對語言的理解、感悟。新大綱中突出了閱讀和背誦,而且規(guī)定了閱讀的量和背誦的篇數,列出了課外閱讀推薦材料和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其意義重大。因此,教學設計者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認知和情感的統(tǒng)一,情感和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充分發(fā)揮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無論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還是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都要求我們教學設計者,應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教學改革,進行設計,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