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觀音是大乘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薩,觀音造像是佛教造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柳觀音又是觀音造像中的重要一類。楊柳觀音造像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手中所持的楊柳。楊柳在佛經(jīng)中是一種具有神奇法力的植物,觀世音菩薩與楊柳枝本身有很深的淵源。
關(guān)鍵詞:楊柳觀音;造像;佛教
Abstract: The most famous Bodhisattva is Guanyin in Mahayana Buddhism. Guanyin statu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ddhist statues, and the Willow Guanyin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Guanyin statues.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Willow Guanyin statue is the willow leaves in her hand. Willow is a kind of magical plants in Buddhist texts. There is a deep roots between Guanyin and willow.
Key Words:Willow Guanyin, Statues, Buddhism
觀音是大乘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薩,觀音造像是佛教造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佛教造像中,觀音造像的數(shù)量,可能僅次于佛的造像。在中國佛教史上,這位菩薩曾被漢譯為“廬樓亙”“光世音”“窺音”“觀音”“觀世音”“現(xiàn)音聲”“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觀世自在者”等不同的名稱,此外還出現(xiàn)過救世菩薩、圓通大士、白衣大士、蓮花大士、蓮花生、大悲菩薩、救世凈圣、普門、蓮華手、施無畏者、大悲圣者等名稱。
觀音的名稱眾多,其造像儀軌也非常多。唐代以后,觀音由男性逐漸變?yōu)榕?,形成了三十三觀音之說。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觀音院西側(cè),仍保留著建于明代的三十三觀音靈場長廊。三十三觀音是根據(jù)觀音造像中的姿態(tài)、場景與所持法器的不同來定義的。盡管觀音形象眾多如此,但是在民間最為常見的還是楊柳觀音。當(dāng)代各種影視作品中的觀音造型,基本上都是來源于此。浙江普陀山現(xiàn)在還存有一塊明代的楊柳觀音碑,據(jù)傳其母本來源于唐代閻立本的繪畫。碑中所刻觀音,面龐圓潤豐滿,端莊妙麗,左手托凈瓶,右手持楊枝,身披錦袍,跣足,線條柔和流暢。
楊柳觀音又稱藥王觀音,據(jù)說她瓶中的楊柳枝可消除身上之眾病,故名?!镀呔汶辗鹉杆f準(zhǔn)提陀羅尼經(jīng)》云:“若人患鬼魅病,取楊柳枝或茅草,誦真言拂患者身,即得除愈?!?《毘沙門儀軌》云:“又法若患虐病者嘆楊柳枝二十一遍,令打病人即差?!?
楊柳觀音的造型源遠(yuǎn)流長。早在北魏時期就出現(xiàn)了這種造型的雛形,東魏繼續(xù)發(fā)展,北齊、北周時期得以確立。早期觀音造像中最早出現(xiàn)凈瓶的,是現(xiàn)藏于博興博物館的北魏太和二年(478)的一尊觀音像。該像高16cm,右手持蓮花,左手持凈瓶,站立于覆蓮臺之上,下為四足方臺座,上刻銘文為:“太和二年□□□落陵委為亡父母造觀世音像一軀……”美國弗利爾博物館收藏的劉遺通兄弟造觀音立像,造型也與此類似。像高 15.5cm,觀音右手持蓮蕾,左手持凈瓶,光背后素面無紋,臺座上刻發(fā)愿文:“太和六年歲在□戌二月十二日饒陽縣人劉遺通、遺利兄弟二人為亡伯母造光世音像一軀,□愿居家大小常與彌勒佛會?!?
目前所見最早最完整的楊枝凈瓶觀音像,是造于東魏興和元年(539)的一尊金銅觀音立像。觀音體型較大,右邊的小臂上舉,手中握有數(shù)枝以陰刻技法刻畫出枝葉外形楊柳。左手下垂,持有一個凈瓶。這尊并非孤例,首都博物館所藏的北周保定元年(561)的青銅觀音菩薩像、北周建德元年(572) “□妻造金銅質(zhì)觀世音立像”,南朝陳太建元年(569)的“徐大智造金銅觀音立像”等,也都是同類造像??梢?,雖然此時并無“楊柳觀音”一說,但是楊柳觀音的造型確實已經(jīng)開始流行了。這為后世楊柳觀音造像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
明清兩代,楊柳觀音的造像最為常見,立像和坐像都有,包括各種材質(zhì),如金屬、石質(zhì)、泥質(zhì)、木質(zhì)、象牙等。如圖為一尊明代的銅鎏金楊柳觀音,頭戴高大華麗的花冠,胸墜多層瓔珞,外披雙領(lǐng)大衣,內(nèi)著裙。一手持凈杯,一手執(zhí)柳枝,是標(biāo)準(zhǔn)的凈土宗觀音形象,面相飽滿,體態(tài)豐臃,穩(wěn)重端正?,F(xiàn)存的各種造型的楊柳觀音造像,多為明清時期的作品。
楊柳觀音造像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手中所持的楊柳。楊柳這種植物在中國文化中早就有所出現(xiàn),如《詩經(jīng)·采薇》中著名的句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钡窃诜鸾虥]有傳入中國之前,楊柳主要是作為送別時留戀的一種象征物。因為“柳”與“留”諧音。佛教中的楊柳,與這個沒有關(guān)系,它的源頭在印度。在早期的譯經(jīng)中,楊枝通常采用梵文音譯,稱為“憚多家瑟詫”。后來意譯,稱為“齒木”。楊柳枝的使用與印度人早期的生活習(xí)慣相關(guān)。古代印度地區(qū)的人們,平時有熟嚼楊柳枝凈齒的習(xí)慣,楊枝是日常生活中的洗漱工具。他們認(rèn)為,這樣能防病祛病。佛教將這種植物納入進(jìn)來,慢慢發(fā)展成為具有不可思議神通之力的法物,將楊柳枝的這一功能不斷強調(diào)、放大,以至神化,最終成為佛經(jīng)中常見的圣物。
不過,這種楊枝或齒木究竟為何物,佛教典籍中有很多記載。如《毗尼日用切要》認(rèn)為:“楊有四種,皆可梳齒也:一白楊,葉圓。二青楊,葉長。三赤楊,霜降葉赤。四黃楊木,性堅致難長。今咸以柳條當(dāng)楊枝,柳條垂下,乃小楊也?!钡蛛S即指出,沒有這種木材的地方,用其他植物也可以清潔牙齒,“但取性和,有苦味者嚼之”。4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就經(jīng)常使用楊柳枝?!顿t劫經(jīng)》記載:“時主載財見佛欣然,以楊柳枝貢上其佛洗口及齒,緣是凈行自致正覺度脫一切。”5楊柳枝也經(jīng)常被用來贈送貴賓、祝福健康,早期經(jīng)典《增一阿含經(jīng)》記載,佛祖告誡其他僧人,施人楊枝有五種功德:“一者除風(fēng),二者除涎唾,三者生藏得消,四者口中不臭,五者眼得清凈?!?
《灌頂經(jīng)》中,講述了一個僧人以楊柳枝沾凈水治病的故事。經(jīng)中說,當(dāng)時印度有一位禪提比丘,他修煉的地方盛行由毒氣引起的各種瘟疫,禪提比丘常常救護(hù)當(dāng)?shù)匕傩?,使毒氣退散,瘟疫消除,受到虔誠的崇奉。禪提比丘圓寂之后,眾人非常感激他的恩德,焚燒其身收取舍利起塔廟供養(yǎng)。但是過后不久,這個地方的毒氣再次蔓延,死傷無數(shù)。眾人惶惶不安,集體來到禪提比丘以前的精舍祈禱。在那里,他們看到禪提比丘示現(xiàn)。禪提比丘將嚼過的楊柳枝擲于地,隨即長出一棵楊柳,并冒出清泉水。眾人欣喜萬分,折楊柳沾了泉水,拂灑病人的身體。病人于是很快康復(fù),百病除愈。7可見,在佛教看來,楊枝是一種具有法力的神物。所以后來楊柳枝逐漸被觀世音菩薩當(dāng)作法器也就不奇怪了。受佛教的影響,在中國,以楊柳枝治病的故事也非常多見。后趙武帝石虎的一個兒子石斌,忽然暴病而亡,已經(jīng)過了兩天。當(dāng)時的高僧佛圖澄用楊枝為他禱告,石斌竟然“須臾能起,有頃平復(fù)”。8晉朝也發(fā)生了一個與高僧耆域法師有關(guān)的故事,他同樣是用楊柳枝為人治病。當(dāng)時衡陽太守滕永文在洛陽時,寄住在滿水寺,得了一場病,兩腳攣屈,不能起行,好幾年都沒有痊愈。耆域法師前往看了看,取凈水一杯,楊柳一枝,以楊柳拂水,邊念咒邊舉手向滕永文撒水。幾次之后,便扶起滕永文讓他起來,滕隨即站起,行步如故。9由此可知,對于楊枝凈水有救苦救難、治療疾病,甚至起死回生功效的信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到了后來這種信仰被廣大國人接受,并成為一種風(fēng)俗:“每至重午等毒節(jié)日,皆以盆盛水,內(nèi)插柳枝,置之門前辟惡?!?0
觀世音菩薩不僅符合楊柳枝神力相同的神通,而且其與楊柳枝本身也有很深的淵源?!肚Ч庋塾^自在菩薩秘密法經(jīng)》中說:“若欲消除身上眾病者,當(dāng)修楊柳枝藥法。其藥王觀自在像,相好莊嚴(yán)如前所說,唯右手執(zhí)楊柳枝?!边@是對楊柳觀音形象的描述,于是楊柳枝成為觀音菩薩救度眾生的工具和修持法門的重要法器。《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jīng)》中記載:“若欲令一切人愛己者,呪楊枝二十一遍,口中嚼之即得愛敬。”11又說:“若為身上種種病者,當(dāng)于楊枝手。”12《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jīng)·觀世音說療一切病壇法》云:“又法凡欲誦呪呪師先禮三寶。于是手把香爐住佛前立,存念空中幽顯。及注想諸天龍八部,若欲覺心力有異香,宜即誦呪,或把楊枝用拂打病人,皆得除差?!?3甚至有佛教徒認(rèn)為,楊柳樹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在放焰口或給餓鬼施食時要注意避開楊柳樹下。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jīng)》中,講述了一個觀音菩薩治病療疾的故事。當(dāng)時毘舍離國一切人民遇到六中大惡病無法治愈,當(dāng)時有一位長者率人來到世尊處所,祈請世尊救濟病苦。佛陀讓他們使得包括觀音在內(nèi)的西方三圣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爾時毘舍離人,即具楊枝凈水,授與觀世音菩薩”。14宋代高僧智圓在《請觀音經(jīng)疏闡義鈔》中,則將中國佛教徒授予觀世音菩薩楊枝凈水的原因進(jìn)行了說明,并指出:“由圣降故授楊枝,由受楊枝故為說呪?!?5可見在宋代開始,觀世音菩薩“左手把楊枝,右手持操瓶”已經(jīng)非常常見了。
在楊柳觀音造像中,楊柳枝一般都是插在凈瓶中。只有做法的時候,觀音才從凈瓶中拔出楊柳枝。凈瓶也是佛教非常重要的常見法器,用來盛水供飲用或洗濯,它是比丘隨身常帶的十八物之一。凈瓶有時候稱為“澡瓶”,有時候又稱為“軍持”。作為佛教的法器,它常常出現(xiàn)在菩薩的手中。凈瓶與觀音的關(guān)系,在佛經(jīng)中有說明?!肚智а塾^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以其為千手觀音四十手持物之一:“若為生梵天者,當(dāng)于軍遲手?!?6佛陀教導(dǎo)人們制作十一面觀音造像時說道:“須用白旃檀作觀世音像……觀世音左手把澡瓶,瓶口出蓮花。展其右手,以串瓔珞施無畏手?!?7
觀世音菩薩手持楊枝凈瓶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仍是觀音造像中最流行的形象。佛教日常課誦的《觀音贊偈》中說:“觀音贊菩薩號圓通,降生七寶林。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宮。楊柳枝頭甘露灑,普滋法界熏蒙。千層浪頭顯神通,光降道場中?!庇^音菩薩已經(jīng)和楊枝凈瓶分不開了??梢?,在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的楊枝凈瓶觀音形象,由于與中國文化、民眾的宗教崇拜以及部分地區(qū)的民俗習(xí)慣息息相關(guān),因而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楊柳觀音崇拜現(xiàn)象。
(宋開柏 雕塑工作室)
注釋:
1 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藏第20冊[C].日本大正一
切經(jīng)刊行會,1934:179
2 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藏第21冊[C].日本大正一
切經(jīng)刊行會,1934:229
3 金申.博興出土的太和年間金銅觀音立像的樣式與
源流[J].中原文物,2005(2): 85-90
4 田慧云,中野達(dá)慧等編.卍續(xù)藏經(jīng)第60冊[C].臺
灣新文豐影印本,159
5 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藏第14冊[C].日本大正一
切經(jīng)刊行會,1934: 59
6 同上大正藏第2冊[C].1934:703
7 同上大正藏第21冊[C].1934:522
8 同上大正藏第50冊[C].1934: 383
9 同上大正藏第50冊[C].1934: 388
10 同上大正藏第54冊[C].1934: 305
11 同上大正藏第20冊[C].1934:87
12 同上大正藏第20冊[C].1934: 111
13 同上大正藏第20冊[C].1934:468
14 同上大正藏第20冊[C].1934: 34
15 同上大正藏第39冊[C].1934:998
16 同上大正藏第20冊[C].1934:111
17 同上大正藏第20冊[C].1934:150
參考書目:
1 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藏[C].日本大正一切經(jīng)刊
行會,1934
2 金申.博興出土的太和年間金銅觀音立像的樣式與
源流[J].中原文物,2005(2): 85-90
3 田慧云,中野達(dá)慧等編.卍續(xù)藏經(jīng)[C].臺灣新文豐
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