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鄭昊沫
Pablo Atchugarry is a famous artist in Uruguay, currently, he is working and living both in Italy and Uruguay. He is famous for his sculpture art, his works often appeared in some large art fairs in the world, like Art Basel and Armory, etc. He explored the endless expression of marble through sculptural creation, and then to manifest his understandings in relation to life, he also expressed his explorations and thinkings refinedly, he endowed a kind of sincere and intimate spiritual expression in the traditional vertical sculptures. His works were collected and displayed in many museum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like Montevideo National Visual Art Museum and Bologna Lyle Carol Museum. Meanwhile, his sculpture works were collected in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New York, London, Miami, Montevideo, Buenos Aires,Paris, Brasilia, Madrid , Frankfurt,etc.
Pablo Atchugarry 是烏拉圭著名的藝術(shù)家,目前在意大利與烏拉圭兩地之間工作和生活。他以雕塑作品而聞名,其作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世界大型藝術(shù)博覽會上,如巴塞爾(Art Basel)、軍械庫(Armory)等。在2007年至2008年間,他在巴西與知名策展人Luca Massimo Barbero合作舉行多場題為《El espacio plástico de la luz》(光明的塑料空間)的個人巡回回顧展。他將展覽帶去了圣巴勃羅的巴西利亞雕塑博物館、庫里蒂巴的奧斯卡尼邁耶博物館和巴西利亞的巴西銀行巴西文化中心。著名藝術(shù)評論家Luciano Caprile認為“這位烏拉圭雕塑家探索大理石無盡的表現(xiàn)力,并以此展現(xiàn)他對生命的體認。他將自己的理解與探索極致化,并在創(chuàng)作中將這種傳統(tǒng)的垂直性雕塑作品,演繹為一種誠懇并親密的精神表達”。他的作品被多所博物館以及公共機構(gòu)收藏或展出,諸如:蒙得維的亞國家視覺藝術(shù)博物館、帕克迪波托菲諾的帕克博物館、博洛尼亞的萊爾卡羅博物館等。同時,他的雕塑作品被收藏于世界各地,其中包括紐約、倫敦、邁阿密、蒙得維的亞、布宜諾斯艾利斯、巴黎、巴西利亞、馬德里、法蘭克福等世界各大知名城市。
Pablo Atchugarry 于1954年8月出生于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父親Pedro喜歡藝術(shù),是他的啟蒙老師。Pablo Atchugarry于上世紀70年代末期在藝術(shù)界嶄露頭角,在蒙得維的亞、布宜諾斯艾利斯、阿萊格里、巴西利亞的數(shù)場畫展中參展之后,前往西班牙、法國及意大利求學。1978年,他本人于萊科市(科莫湖)第一次舉辦個展。而他的畫作也在米蘭、哥本哈根、巴黎、科伊拉、貝加莫、斯德哥爾摩等歐洲各大城市頻頻亮相,引起了藝術(shù)界的注目。
在Pablo Atchugarry創(chuàng)作早期,他多選用繪畫形式來表達自我,之后逐漸開始啟用包括水泥、鐵、木頭等其他媒介來進行創(chuàng)作。在1979年,他首次將目光投向大理石并在卡拉拉以大理石為媒介完成了他第一件名為《La Lumière》的雕塑作品,正式開始了他的雕塑創(chuàng)作之路。到了1982年,Pablo Atchugarry仍在卡拉拉堅持著自己對大理石的探索,并決心移居意大利萊科,他在那里歷時一年時間完成了名為《La Pieta》的雕塑。1987年,他在米蘭的布萊曼迪諾地穴舉辦第一次雕塑個展。此后,Atchugarry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著名策展人Agnaldo Farias認為他的作品“寄情于展現(xiàn)大理石材質(zhì)之美,以石為媒,以手作尺,用最原始的方式追溯本源,探索與展現(xiàn)這個表現(xiàn)重于物質(zhì)的世界的本質(zhì)”。
Paulo于2001年在米蘭伊斯巴蒂宮舉辦了回顧展,展出了名為"Las infinitas evoluciones del mármol"(大理石的無限革命)的作品。同年,他受曼薩諾市政府委托完成了名為《Obelisco del tercer milenio》(第三個千禧年的方尖碑)的紀念碑作品,該作品是以6m高的卡拉拉大理石雕刻而成。同時,他也承擔了創(chuàng)作《Civilización y cultura del trabajo de Lecco》(萊科市精神文明象征)的紀念碑工程。同時他也致力于創(chuàng)作不同的藝術(shù)作品,其中包括了其專門為蒙地卡羅蘭尼埃親王加冕50周年所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位于摩納哥格蕾絲公主大道上的名為《Ideales》(理想)的雕塑作品。2002年,Pablo Atchugarry因為其在藝術(shù)上的杰出貢獻而在卡拉拉被授予“米開朗基羅”獎。
在致力于雕塑作品創(chuàng)作的同時,Pablo Atchugarry也在關(guān)注著藝術(shù)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2007年,他在烏拉圭的馬南蒂亞萊斯成立Pablo Atchugarry基金會,旨在促進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為各界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交流會面的平臺。該基金會倡導將自然與藝術(shù)緊密相聯(lián),并為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在湖光山色、鳥語花香的環(huán)境之中“培育”藝術(shù)靈感的環(huán)境。2009至2010年間,他一手創(chuàng)立的Pablo Atchugarry基金會蓬勃發(fā)展,在當?shù)亟⒘藝H雕塑藝術(shù)公園和全新的藝術(shù)教育傳播中心,每年有很多學生在此學習藝術(shù)。
近10年來,Pablo Atchugarry的作品被多個博物館以及公共機構(gòu)邀請展出,如在2005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家美術(shù)館為Atchugarry舉辦了個展。2006年,格羅寧根博物館和比利時布魯日音樂廳攜手為其舉行大型作品回顧展,展出了許多國際私人收藏中的作品。與此同時,葡萄牙的貝拉爾多博物館收藏了Pablo Atchugarry于1999年以卡拉拉大理石為里斯本貝倫文化中心創(chuàng)作的高達483cm的雕塑作品《Camino Vital》(重要途徑)。2008年,蒙得維的亞國家視覺藝術(shù)博物館展出了他在過去15年中的作品。展覽其作品的另外還有蒙得維的亞國家視覺藝術(shù)博物館、帕克迪波托菲諾的帕克博物館、博洛尼亞的萊爾卡羅博物館等。
著名藝術(shù)專欄作家Eric Bryant對Pablo Atchugarry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寄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他在石頭中尋找真諦,并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與探索生命的答案”,同時將其作品稱為“時代雕刻作品的代表”及“值得被鼓勵與珍視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