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靖雅
玩香人:李立群,臺灣舞臺劇、相聲、影視演員
香齡:十余年
香品:沉香
玩香態(tài)度:沉香再貴,只藏不聞,不是玩香人,是投資客。奇楠價格飛漲,不過是賺一個開心。
很少人知道,從臺灣到大陸內(nèi)地電視戲劇界,人稱“大腕兒”,一口柔軟北京腔的李立群,玩香已經(jīng)十余年。不張揚地日日在香道中,過他美美的小日子。
不裝腔作勢,不充內(nèi)行,點香、品香,就只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有人每天早上都要喝杯咖啡才醒得過來,李立群是一天結(jié)束要點上一爐香,才算是休息到了。上山下海拍戲,下了戲,在劇組臨時宿舍,來上一爐沉香,身心都休息了。
“沉香里,流年換”,這么李清照式的情調(diào),其實是李立群生活的真實寫照。
李立群很妙,年輕時眼神看起來就很老,從眼睛看進去,可以發(fā)現(xiàn)里面住了一個老靈魂;但幾十年后,六十多歲了,看起來樣子卻很年輕,神采活潑,談興極佳。也許就是這么一種又老又年輕的奇妙特質(zhì),在戲劇場景與聚光燈下生活的李立群,演他人,風格鮮明,但仍不離大眾口味;下了戲,演自己,卻是獨愛安靜而且極少人懂的這一味:香道。
“都是那個‘天下第一爐害的!”
說起和香道結(jié)了不解之緣,追究源頭,李立群回憶說:都要從一只老香爐說起。
十多年前,他有位從事古文物收藏、尤精文房的朋友──“翦淞閣”主人黃玄龍,介紹他看了一只“最素、形制最雅、手感最好”的明代銅香爐。
為了彰顯這只氣韻簡雅的老香爐,黃玄龍在爐中點了些沉香。當?shù)崎L的細致香氣靜靜逸開,李立群一聞,當場“岔題”,忘了“本日主題”其實是眼前的“天下第一爐”,問道:“嗯?這是什么?”
那是奇楠,沉香中的極品,人稱香中之王。
而李立群這一問,就開啟了他十幾年的香道之旅。到現(xiàn)在都回不了頭,也不想回頭。
李立群家里,有幾個透明、半透明保鮮盒,盒里大大小小的“枯木段兒”,密密實實挨擠成一盒,沒有錦盒伺候。瞧著并不金貴,誰知道,就這幾個保鮮盒里那幾段“枯木”,“起碼值上千萬!”因為它們多數(shù)是江湖傳說的“眾香之王”:奇楠。
李立群在臺灣的品香界,收藏沉香的時間算早,這些身價而今早就翻了幾番的沉香,當年雖然也不算便宜,但還買得起,他就這么聞著買著,一頭深深地栽進了沉香的世界。
“好沉香自古就不便宜?!崩盍⑷赫f,魏晉南北朝可以“沉香易銅”,有公認的價值,可像貨幣一樣交易,貴者有50兩白銀一錢或一兩金子一錢的,但便宜也有像蔬菜一樣的,像今天也可以在中藥鋪買到平價沉香。
《康熙字典》里也有香譜,記載了印度尼西亞帝汶進口香料,就是沉香,“貴者一片萬錢,尤以黎峒(海南島)產(chǎn)者為佳?!?/p>
也許因為上品沉香價昂,所以唯有吃飽穿暖的社會,才會重視此道。日本一直沒斷過香道的傳統(tǒng),中國則因戰(zhàn)亂頻繁,時斷時續(xù),在太平盛世文人書齋里地位甚高的沉香,它的美好傳統(tǒng),要到下一輪太平盛世,才會被重新憶起。但文化里的沉香記憶只要一蘇醒,那就不得了,物以稀為貴,價格立刻狠狠翻兩番!
李立群收沉香,一開始,太太還念他,買太多,花錢,后來發(fā)現(xiàn)沉香竟然不只保值,還能增值,像他手里的十四五種沉香,就增值了十多倍,太太也就不再念了。
但李立群說,他玩香,從沒想過靠這東西發(fā)財,香界有人抱投資心態(tài),只收不聞,像有價證券一樣擺著增值;但他不是,他幾乎天天聞,還有個隨身香袋,“下了工,天天來一爐。”收藏得早,只意味他現(xiàn)在還聞得起好東西,奇楠價格飛漲,他只“賺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