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43歲的胡女士,在端午小長假第一天和同事去神農架爬山,游玩歸來后,當晚她用手摸到后腰上有個圓圓的小包,大約有小指甲蓋大小,像個“黑痣”,還是活動的。6月2日一早,胡女士趕到武漢市中心醫(yī)院求治。醫(yī)生檢查確認,這顆活的“黑痣”就是蜱蟲。蜱蟲的頭部和兩只“腳”已經深深埋入她的皮膚,周圍的皮膚組織已經出現(xiàn)感染和紅腫,如果放任不管它,它會越鉆越深。
急診科主任艾芬介紹,在充分考慮了蜱蟲的特點和危害后,當天醫(yī)生花了2個小時為胡女士做了擴創(chuàng)取異物切除術,小心挖除部分感染組織,蜱蟲取下來時還是活的。隨后胡女士接受清創(chuàng)消毒,縫合傷口后才平安回家。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專家熊進峰介紹,蜱蟲咬人一般選擇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撓的部位,如人的頸部、耳后、腋窩、大腿內側等。在叮咬人時,它散發(fā)一種麻醉物質,然后將頭、螯肢埋在人的皮膚內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還可引起繼發(fā)性感染。有些蜱蟲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其唾液還會分泌神經毒素,可導致人的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發(f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蜱蟲咬人后,必須盡快取出,若任其叮咬,輕者數(shù)年內遇陰雨天氣,患處會瘙癢難忍;重者,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起類似流感或登革熱的出血熱及腦炎。
一旦被蜱蟲叮咬,千萬不可生拉硬拽、強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將其捏碎。應該用酒精、煤油、松節(jié)油涂在蜱蟲身上,或在蜱蟲旁點蚊香,把蜱蟲“麻醉”,讓它自行松口;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涂蜱蟲頭部,使其窒息松口。
(湖北 ?怡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