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草(山西)
筍 趣
□ 北草(山西)
我的家鄉(xiāng),滿山遍野都生長著毛竹,是名副其實的竹鄉(xiāng)。
每年農(nóng)歷十月下旬左右,人們便開始上山挖冬筍。挖冬筍可是十分有趣的活兒。初挖冬筍,多半是碰運氣,往往挖上半天一日,筋疲力盡,鮮有所獲。慢慢兒,便挖出了條條道道,常能滿載而歸。
新竹的冬筍,就長在竹蔸的近處,毛竹的年齡愈大,冬筍長得離竹蔸愈遠。毛竹的竹鞭,每年都在延伸與分支。新長的竹鞭,亦長筍成竹,成了密密麻麻的竹林,地下的竹鞭則形成了網(wǎng)狀。因此,一棵竹的冬筍,到底長在主竹鞭上還是長在支竹鞭上,到底長在左邊還是右邊,著實讓人捉摸不透。
沒挖過冬筍的人,偶然一下就挖到了冬筍,大伙會說,那是一個瞎了眼的筍兒。
毛竹林分大年與小年。大年的毛竹林枝葉蒼翠茂盛,長筍也多。人們挖呀挖,首先發(fā)現(xiàn)了竹鞭,順著竹鞭挖去,忽然瞥見了冬筍的嫩芽,心里一亮,再砰砰幾镢頭下去,很快便露出了一個筍兒。再向前挖去,竹鞭兩邊居然橫臥著兩個肥大金黃的冬筍。挖筍人并不撒手,沿竹鞭一路挖掘,竟然能挖出七八個甚至十來個冬筍哩。冬筍就是怪,有時似乎也和動物與人類一樣,喜歡“群居”,它們在竹鞭兩旁,個挨著個長出好幾個,較少是單槍匹馬的“孤兒”。一陣透地雨過后,冬筍迅速生長,地面便產(chǎn)生裂縫,挖筍人稱其為“筍泡”。瞧筍泡挖筍,既有趣又輕松,輕輕一鋤頭下去,就瞧見了冬筍??汕乒S泡你得眼尖,因為筍泡往往不是太明顯,常常走在前頭的好幾個人沒瞧見,倒是讓走在后頭的人瞧見了。
挖筍其實是很費勁的活兒,可大家只要挖到了冬筍,都愜意得忘卻了疲勞與饑餓,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勁兒。當然,只要你肯吃苦,不放棄,天長日久,總會積累經(jīng)驗,挖出條條道道,都能成為“挖筍師傅”。
采購員來到村里收購冬筍,挖筍換來的票子,當日就進了衣兜。吃罷晚飯,累了一天的挖筍人,聚集在院子里,伴隨著窗外毛竹林輕微的沙沙聲,各自興奮地述說著挖筍中的失落與驚喜。老三說,咱瞧著山脊上的毛竹特別茂盛,以為一定會長很多筍,可挖了一個上午,才挖到兩個,要不是下午在水潭邊的一根竹鞭一連挖到十一個冬筍,今日三餐飯錢都掙不到。老五道,挖冬筍就是那么回事,晦氣時,挖上半日一日,兩手空空。好運來了,發(fā)財只要半小時。夜深人靜,挖筍人在酣暢淋漓中漸入夢鄉(xiāng),腦海里卻不時閃現(xiàn)著金燦燦的冬筍。
挖完了冬筍,竹山翻出了新土,一陣春風,一陣春雨,漫山遍野的春筍竟相破土。挖春筍比挖冬筍容易得多,因為它瞧得見摸得著,不像冬筍那樣等著讓你破“迷魂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