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曲靖 655000
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臨床分析
張麗梅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曲靖 655000
目的分析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臨床特點以及高危因素。方法比較該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13例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和25例兒童青少年發(fā)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診療情況。結果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兒胰島素,C肽水平,體重指數(shù)明顯高于1型糖尿病患兒。結論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兒肥胖發(fā)生率明顯高于1型糖尿病,減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已成為預防和治療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2型糖尿??;肥胖;青少年
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糖尿病患病率逐漸升高,尤其是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增長趨勢迅速[1]。該科室從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病人共38例,其中1型糖尿病25例,2型糖尿病13例,就其臨床特點做了一定比較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內分泌科收治的38例糖年病患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25例, 2型糖尿病患者13例。25例1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9例,性別比(女:男1.78:1), 發(fā)病年齡2~20歲(13.48±4.14);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8例,性別比(女:男0.625:1),發(fā)病年齡14~20歲(17.15±1.82)。
1.2 糖尿病診斷標準
該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OGTT服糖2 h后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并有明顯的癥狀。糖尿病確立后,進行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鑒別,包括:年齡、BMI、三多一少癥狀、合并酮癥酸中毒、家族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島素釋放試驗和糖尿病相關抗體。其中重點有2點:①空腹血中胰島素及C肽水平,1型糖尿病C肽水平低下,2型糖尿病C肽表現(xiàn)為胰島素釋放延遲。②細胞免疫介導的細胞損傷的標志物檢測中,1型糖尿病為陽性,2型糖尿病常陰性[2]。
1.3 查閱并記錄患者的臨床資料
包括性別、身高、體重、患病史、血壓、血脂、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數(shù)據(jù)均要記錄清晰,通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檢測數(shù)據(jù)將患者分為1型糖尿病組即N1組和2型糖尿病組即N2組。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該次研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均數(shù)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檢驗。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兩組患者發(fā)病年齡、體重指數(shù)(BMI)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家族史比較: 9% 的1 型糖尿病患者其一級或二級親屬患糖尿病,14.3% 的2 型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實驗室資料的比較
兩組就診時的FPG、HbA1c、空腹血漿C肽(FC肽)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偰懝檀?TC)、甘油三酯(TG)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種族,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黑棘皮病,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癥,低出生體重及宮內營養(yǎng)不良,青春期,性別,藥物,激素,微量元素不平衡多種因素有關[2]。該研究中1型糖尿病(T1DM)和T2DM組的BMI分別為:3.4 kg/m2和5.6 kg/m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資料結果一致[3]。肥胖是引起胰島素不敏感的最常見原因,胰島素抵抗(IR)是患者高血糖的重要因素,而脂肪細胞釋放的游離脂肪酸(FFA)和脂肪細胞因子(如Leptin和resistin等)在IR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肥胖與T2DM發(fā)病相關,所以兒童T2DM患病率增加的一種可能原因是兒童肥胖人數(shù)增加。國內一些研究還表明,肥胖兒童存在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但同時不排除胰島β細胞功能也受到一定影響[4]。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兒童青少年T2DM的高發(fā)年齡在青春期,而且以男孩居多。該研究中T2DM患者中男性占61.54%,T1DM患者中男性占36%,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而T2DM患者的BMI指數(shù)明顯大于T1DM患者的BM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 T2DM發(fā)病因素中中環(huán)境因素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日本和加拿大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T2DM發(fā)病率與動物脂肪以及蛋白的攝入量較大有密切關系。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導致兒童肥胖癥的發(fā)生,而肥胖癥是兒童T2DM 的高發(fā)因素之一,肥胖兒童同時存在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5],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更具危險性。
因此,對于糖尿病高發(fā)人群,如有低出生體重、糖尿病家族史, 多囊卵巢綜合征,肥胖或超重、黑棘皮病等患者,應盡早在學齡期進行糖尿病篩查和干預,可以有效的降低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并對改善其預后有重要意義。
R4
A
1672-4062(2015)04(a)-0074-02
張麗梅(1972-),女,山東濱州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甲狀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