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紅杏出墻”意象考釋——再論古典文學(xué)中“墻喻”的阻隔功能

      2015-02-12 03:16:32紀(jì)永貴
      閱江學(xué)刊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紅杏出墻婚外情

      紀(jì)永貴

      (池州學(xué)院,安徽 池州 247000)

      ?

      “紅杏出墻”意象考釋——再論古典文學(xué)中“墻喻”的阻隔功能

      紀(jì)永貴

      (池州學(xué)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摘要:“紅杏出墻”是當(dāng)今世俗生活中一個廣為人知的俗語,它的意義指向非常明確,即已婚女子婚外情的象征。這個意象首先出現(xiàn)于中晚唐詩歌,詩人先是發(fā)現(xiàn)各種事物都有沖破圍墻的跡象,后將視角集中到杏花之上。“紅杏出墻”經(jīng)歷了“紅杏”突破“自然之墻”、“禮教之墻”、“法律之墻”三個階段。從唐至宋,有許多詩人都描寫過“紅杏出墻”的意象,到南宋,葉紹翁的詩“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成為一個經(jīng)典,影響了后來人們對此意象的理解。在唐宋詩詞與元明戲曲中,雖然杏花意象逐漸有女性化傾向,但“紅杏出墻”仍然只與生命與自由相關(guān),尚未附著已婚女子情感出軌的意義,這一義項的轉(zhuǎn)化是從明清小說的暗示開始的,到了20世紀(jì)才演化為一個有明確所指的俗語。從唐宋詩詞的詩意創(chuàng)設(shè)到近現(xiàn)代的世俗混同,這一意象的意義轉(zhuǎn)換成為傳統(tǒng)文化品格降低的一個例證。

      關(guān)鍵詞:紅杏出墻;阻隔;婚外情;法律之墻;

      “紅杏出墻”是當(dāng)今世俗生活中一個廣為人知的俗語,它的意義指向非常明確,即是已婚女子婚外情的象征。在感情色彩上,它無疑是一個受到道德原則譴責(zé)的行為,對于旁觀者而言,則是一個令人幸災(zāi)樂禍,或者說是頗有八卦和諷刺意味的事件。

      這個俗語與女性情感外溢相對應(yīng),主要來源于元明清時代的戲曲小說,至民國時期,已經(jīng)成通俗之語。女性追求情感自由和婚姻觀念之間的矛盾沖突導(dǎo)致了這一事件的發(fā)酵,同時也為世俗世界帶來新奇的看點。至而今,“紅杏出墻”一詞不用解釋,其義盡人皆知,但是其新奇意義已經(jīng)大打折扣了,因為婚外戀情已成稀松平常之事,所以大多數(shù)情況下,倒不必用上這個文雅的歷史故典了。

      這個創(chuàng)自唐代的詩歌意象之寓意經(jīng)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首先是發(fā)掘其本義,突破“自然之墻”,即展露生命活力不可遏制的特性,同時也是美學(xué)理想的一次閃光,植物的這種努力與成果受到詩人們的廣泛稱贊;第二階段是突破“禮教之墻”,開始附著一層新的象征意義,即未婚男女突破禮教之大防而私結(jié)姻緣,仍然具有正面意義;第三階段是突破“法律之墻”,到了近世,它成為已婚女子情感外泄的代名詞,則其積極意義已經(jīng)消失。因為墻對于茂盛的植物與受到禮教束縛的男女青年而言,是一道苦悶的枷鎖,而對于婚姻與家庭而言,這道“法律之墻”是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責(zé)任的保障,因為婚姻是受法律保護的。

      本文并不糾纏于這個俗語在當(dāng)今時代的意義顯現(xiàn),而是從探源的視覺,來看看它是如何發(fā)生的,并對它的詩歌原義做些分析,甚至對它如何演變?yōu)閷V冈~組作一個巡視,同時,對此組合意象中“墻喻”的阻隔功能作一些補充探索。

      一、“紅杏出墻”意象探源

      一般而言,“紅杏出墻”只不過是對一句宋詩的簡化,即來源于南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一望即知,將第四句剪去首尾三字,便剩下“紅杏出墻”的四字語。大多數(shù)讀者對此詩都是耳熟能詳?shù)?同時也容易誤認(rèn)為這首詩是“紅杏出墻”的原典所出,其實不然。

      錢鐘書《宋詩選注》注《游園不值》:

      這是古今傳誦的詩,其實脫胎于陸游《劍南詩稿》卷十八《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辈贿^第三句寫得比陸游的新警。《南宋群賢小集》第十冊有另一位“江湖派”詩人張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題》說:“誰家池館靜蕭蕭,斜倚朱門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盡,粉墻斜露杏花梢?!钡谌溆虚e字填襯,也不及葉紹翁的來得具體。這種景色,唐人也曾描寫,例如溫庭筠《杏花》:“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吳融《途中見杏花》:“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杏花》:“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李建勛《梅花寄所親》:“云鬢自粘飄處粉,玉鞭誰指出墻頭”;但或則和其他的情景攙雜排列,或則沒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寫得這樣醒豁。*錢鐘書:《宋詩選注》,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第433頁。

      錢鐘書先生以“倒推”的方式追溯了這個意象組合一路發(fā)展的線索:葉紹翁—陸游—張良臣—溫庭筠—吳融—李建勛,一共五個詩人六句詩,錢先生認(rèn)為這些“源頭詩”都比不上葉詩的好處:醒豁!

      因為當(dāng)時電子版本還沒有出現(xiàn),錢鐘書先生憑借自己廣泛閱讀與非凡記憶,為我們提供了這一條極富學(xué)術(shù)意味的線索,現(xiàn)在看來,他的搜羅還不太全面,還有些細(xì)節(jié)可待補充。比如,陸游《小園花盛開》:“鴨頭綠漲池平岸,猩血紅深杏出墻”,就是一個被忽視的例子。

      唐代詩詞中還可找到如下類似的例句。魏夫人《菩薩蠻》:“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又如唐白居易《府中夜賞》“白粉墻頭花半出”,聶夷中《公子行二首》“花樹出墻頭”,但未言明即是杏花。《樂府歌詩》卷八十“近代曲辭”中有《墻頭花》,可見“花出墻頭”之典其來有自。

      從宋代開始,“紅粉出墻頭”已是一個常用的意象。因過去相關(guān)詩作不太被注意,筆者特在此將類似的詩句作一個臚列。王禹偁《杏花》:“日暮墻頭試回首,不施朱粉是東鄰?!睔W陽修《梁州令》:“紅杏墻頭樹,紫萼香心初吐?!庇帧稘O家傲二十首》之五:“紅粉墻頭花幾樹,落花片片和驚絮。墻外有樓花有主,尋花去,隔墻遙見秋千侶?!蓖醢彩缎踊ā?“獨有杏花如喚客,倚墻斜日數(shù)枝紅?!蓖醢彩督鹆辍?“最憶春風(fēng)石城塢,家家桃杏過墻開?!碧K軾《浪淘沙·探春》:“昨日出東城,試探春情,墻頭紅杏暗如傾?!庇帧队曛谢?“空悵望處,一株紅杏,斜倚低墻?!睆堮纭痘搓幾栌辍?“曉天暖日生波光,桃杏家家半出墻?!睆堮纭秱核氖住?“紅杏墻頭最可憐,膩紅嬌粉兩娟娟?!睆垱v《題黃碧酒肆》:“行役不知春早暮,墻頭紅杏欲飛花。”韓維《和杜孝錫展江亭三首》:“買家園里花應(yīng)謝,綠遍墻頭野杏梢?!睆堥c《春日汎舟南湖》:“園亭西畔晴尤好,一色墻頭見杏花?!标愊濉逗橙粘V菅绱簣@》:“洞里桃花青葉嫩,墻頭杏火綠煙新?!本恕洞喝仗飯@雜興》:“白粉墻頭紅杏花,竹槍籬下種絲瓜。”宋無《墻頭杏花》:“紅杏西婁樹,過墻無數(shù)花。”王同祖《春日雜興》:“粉墻紅杏半離披,春滿人間花自知?!比~茵《香奩體五首》:“綠揚紅杏鬧墻頭,畫出眉山卻帶秋?!庇輧墶逗完惖抡麓喝账涂汀?“過墻紅杏雨,低戶綠楊煙?!笔窂泴帯都t雪》:“金衣花里亸春寒,桃杏墻頭正耐看?!彼吴浴冻厣嫌赀^》:“墻頭早杏青丸小,水面新蒲紺尾長?!彪m說是墻頭杏果,那也一定是墻頭杏花之結(jié)果。

      有的詩未必提到杏花,但是從清明、寒食節(jié)令等語境來看,過墻者仍與杏花有關(guān)。穆修《城南五題其五·玉津園》:“金鎖不開春寂寂,落花飛出粉墻頭?!泵穲虺肌兑理嵑陀朗宥纪ゐ^伴戲寄》:“去年鎖宿得聯(lián)華,二月墻頭始見花?!倍聣︻^之花也一定是杏花。李復(fù)《惜花謠》:“搖搖墻頭花,淺深爭灼灼。”釋紹嵩《安吉道中》:“墻頭花吐舊枝出,原上人侵落照耕?!边@就是所謂杏花時節(jié)春耕到。趙孟堅《墻頭花》:“墻頭花,紅且白。一百五日過寒日,寒食過了好風(fēng)日?!倍林笠话傥迦照乔迕鞴?jié),則此花非杏花莫屬。

      唐宋詩中還有些詩歌雖然沒有直接點出紅杏出墻的意象,但其實寫的也是這層意思,不過主要是表達出墻杏花的凋落景象。如韓偓《殘花》:“余霞?xì)堁锥嘣?蔫香冶態(tài)猶無窮。黃昏月下惆悵白,清明雨后寥梢紅。樹底草齊千片凈,墻頭風(fēng)急數(shù)枝空。”這首詩是說出墻杏花被急風(fēng)吹落了。

      宋之后,杏花被吟詠的頻率增高,金代的元好問對杏花情有獨鐘,有數(shù)十首專題作品,如《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之十二自言“一生心事杏花詩”,也留意于“紅杏出墻“意象。又如:《杏花雜詩十三首》:“杏花墻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薄蹲在w莊歸冠氏二首》:“誰識杏花墻外客?舊曾家近麗川亭!”《梅花引》“墻頭紅杏粉光勻”等等。

      這些詩詞都表達了“紅杏出墻”的意象組合,誠如錢鐘書先生所言,對“紅杏出墻”的動機提出新警視點的正是“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這句頗有哲理的創(chuàng)意??梢哉f,“紅杏出墻”的創(chuàng)設(shè),在唐宋時代已是一個信手拈來之典,只是到了葉紹翁手中,它才展露出生命不可遏制的盎然生機。他的這首詩雖然不是首創(chuàng),但確是占領(lǐng)了這個意象意蘊發(fā)掘的制高點,成為千百年來最受稱道的名篇。

      二、“紅杏”意象的寓意轉(zhuǎn)移

      (一)杏花轉(zhuǎn)紅

      文學(xué)史上首先提到的杏是指杏樹或杏樹之材,比如“杏壇”、“杏梁”、“杏堂”、”杏林”等。后來才開始關(guān)注其花色,因為杏花顏色比較淺淡,與其他色澤鮮艷的花朵相比,幾乎沒有色彩上的優(yōu)勢,比如桃花就以紅艷著稱,而杏花與之相比要淺淡得多,一般稱之為“杏花白”。但它又不是如李花、梨花那樣的純白,而在紅與白之間。即使是栽在一起的幾株杏花,花色濃淡也有不同。韓愈《杏花》:“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楊萬里《甲子初春即事》其三:“徑李渾秾白,山桃半淡紅。杏花紅又白,非淡亦非秾?!痹诮鸫脝栄壑?杏花有時純白如雪,如《浣溪紗》之十三:“川下杏花渾欲雪?!薄饵c降唇》之十五:“杏花開過雪成團?!庇袝r又紅艷欲滴,如《清平樂·杏花》之一:“生紅鬧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庇袝r在紅白之間,如《清平樂·杏花》之十三:“杏花白白紅紅?!彼卫罟凇肚锶f歲》:“杏花好,子細(xì)君須辨。比早梅深、夭桃淺?!焙迷谛踊ㄩ_放之時,一般的紅桃還在準(zhǔn)備之中,很少有同時競艷的機會,這就讓杏花可以獨自陶醉一番。

      關(guān)于杏花的顏色,程杰先生對之有過專題論述:

      杏花“未開色純紅,開時色白微帶紅,至落則純白矣”?;ɡ俪蹙`呈紅色,所謂“紅杏枝頭春意鬧”,“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初開景象,漸開漸淡,盛開轉(zhuǎn)為白色,這種姣容三變的過程展現(xiàn)出豐富的觀賞性。紅杏初綻,大片杏林,如火如荼,人們多以“紅霞”喻之。而逶迤開放中,同一樹花朵有先后,顏色也就有紅有白,大片林景中更是紅白夾雜,絢麗斑爛,人們常形容為“碎錦”,而微開半吐之時,花色介于紅白之間、淡注胭脂之色,可以說是花色最富特色的階段,古人詩稱“絕憐欲白仍紅處,正是微開半吐時”,“海棠秾麗梅花淡,匹似渠儂別樣奇”。*程杰、紀(jì)永貴、丁小兵:《中國杏花審美文化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5年。

      無論南方還北方,無論顏色是深是淺,杏花的色澤都比較淺淡,沒有海棠那樣的鮮紅欲滴,沒有牡丹那樣的大紅大紫,它只是春天里萬紫千紅的一個引領(lǐng),一個季節(jié)的信使。杏花的花期也很短,這更證明了它的使者身份,它不能代表一個季節(jié),而只是冷暖天氣轉(zhuǎn)換之間的一個過渡,一次短暫的爆發(fā)。

      顏色淡白的杏花最后為什么被稱為“紅杏”呢?杏花含苞時,是有些深紅的。白居易《二月一日作,贈韋七庶子》:“園杏紅萼坼,庭蘭紫芽出。不覺春已深,今朝二月一。”一旦破萼,便越開越白了。劉兼《春夜》:“薄薄春云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钡谠娙搜壑?這種“白杏”卻一日一日地被涂紅了色,也許是沒有其他芳菲參照的季節(jié),詩人們就權(quán)當(dāng)它是最紅之物了,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倒是詩人心目中的那份紅色的理想,反過來染紅了白色的文杏。

      唯美之紅。最早定義杏花之紅的可見南朝樂府《西洲曲》“單衫杏子紅”,這是說少女所穿的單衣是淺紅色的。因為是單衫,淺紅的顏色可以襯托出少女潔白的皮膚、婀娜的身姿以及嬌紅的面容,大有“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美學(xué)烘托效果。所以,用杏子紅來定色,令人感到親切唯美。也就是說,在這個層面上,主要是因為紅色是惹眼的,是暖色,是純美的一種象征。

      唐詩中的紅杏意象并不多見,但其意味卻非常明確,多以碧桃對紅杏。所謂碧桃即千葉桃,并不是綠色的花,而是重瓣秾艷的紅色,開花較早,將二者比并,更襯托出杏花之紅。許渾《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南郭煙光異世間,碧桃紅杏水潺潺?!饼R己《楊柳枝》:“爭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紅杏對搖搖?!北烫覍t杏,主要著意于其色澤的混同和秾麗,因為出塵脫俗,甚至比擬為仙境之芳物了。

      春意之紅。紅色代表春天的到來,花開草長,總是紅綠相映,一派生機,如姚合《詠貴游》:“貴游多愛向深春,到處香凝數(shù)里塵。紅杏花開連錦障,綠楊陰合拂朱輪?!迸镀兴_蠻》:“玉釵風(fēng)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

      理想之紅。唐代長安城里曲江邊的園中有杏花,致使這種花演變?yōu)檎卫硐胫?。中進士者可享受“杏園賜宴”的待遇,下第落魄之士則望園花而傷感,而此時他們眼中的杏花因失之交臂,因而更加紅艷朦朧。鄭谷《曲江紅杏》:“遮莫江頭柳色遮,日濃鶯睡一枝斜。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fēng)及第花?!眳侨凇抖苫醋鳌?“紅杏花時辭漢苑,黃梅雨里上淮船。雨迎花送長如此,辜負(fù)東風(fēng)十四年。”溫庭筠《下第寄司馬札》:“幾年辛苦與君同,得喪悲歡盡是空。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開一夜風(fēng)。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边@幾首詩都是將紅杏與及第相聯(lián)系的,曲江紅杏變成了“春風(fēng)及第花”,溫庭筠的詩更是表達了下第后的失落心情“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淺白的杏花在唐代被詩人的筆觸染紅之后,在宋代之后更是大放艷彩,詩人已不再關(guān)注杏花其實只是一種短暫開放的粉白之花,而是一味地展示其紅艷無比的色澤,就像畫家筆下,凡是“杏花春雨江南”之類作品中的杏花均是紅艷成團,畫筆已只顧調(diào)色,所詠的紅杏真正成為詩人心中的重植之花,與現(xiàn)實中淺白凋零的杏花已相去甚遠(yuǎn)了?!凹t杏枝頭春意鬧”、“一枝紅杏出墻來”都是極其爛漫的寫照。歐陽修《玉樓春二十九首》之五:“杏花紅處青山缺?!标懹巍督芬娦踊ā?“我行浣花村,紅杏紅于染。”又如金元好問《冠氏趙莊賦杏花四首》:“文杏堂前千樹紅,云舒霞卷漲春風(fēng)?!壁w蕃《正月二十四日雨霰交作》:“杏花燒空紅欲然?!泵鞔F池沈昌《杏花村》:“杏花枝上著春風(fēng),十里煙村一色紅”,清人金夢先《杏花村歌》“花時爛若朱霞屯,”紅樓夢第十七回:“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筑就矮墻,墻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边@種種紅得可以燃燒的感覺大多是詩人的錯覺,是對連片杏花色澤的視覺差,更是詩人內(nèi)心激情燃燒的象征。

      (二)杏花的女性化

      在唐代,杏花并沒有人格化為高端女性的代指,在這方面,它不如桃花與女性的關(guān)系那樣密切。*渠紅巖:《中國古代文學(xué)桃花題材與意象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9年,第120-137頁??梢岳斫鉃?唐代婦女以秾麗為美,女子也喜歡以桃花自居,而杏花實在太淡了一點,不能點燃男人的熾熱情懷,不能成為男性追逐陶醉的對象。但是,在文學(xué)意象的發(fā)展平臺上,杏花在某些詩人的筆下漸次與女性相關(guān)聯(lián),因其紅顏易衰,因其短暫的生機爆發(fā),因其不滿圍墻的束縛,終于成為輕薄女子的象征,最后演變成“紅杏出墻”的公案,其間有一個文學(xué)主題的發(fā)展過程。

      唐李洞《贈龐煉師(女人)》:“家住涪江漢語嬌,一聲歌戛玉樓簫。睡融春日柔金縷,妝發(fā)秋霞戰(zhàn)翠翹。兩臉酒醺紅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饒。若能攜手隨仙令,皎皎銀河渡鵲橋?!边@首詩本是贈一個女道士的,但在唐代女道士的美還是非惹眼的。用紅杏喻臉色,用白云喻酥胸,甚至臉色紅潤到令紅杏都要嫉妒了。張泌《所思》:“隔江紅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休向春臺更回望,銷魂自古因惆悵。銀河碧海共無情,兩處悠悠起風(fēng)浪。”詩中也是將紅杏比擬為佳人的。王禹偁《杏花》:“日暮墻頭試回首,不施朱粉是東鄰?!边@里的“東鄰”即宋玉東鄰之美女的代稱。馮延巳的名篇《謁金門》:“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芳徑里,手挪紅杏蕊?!币彩菍懸粋€女子隨手摘下杏花自比,與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詩中杏花有時成為女性情感生活中的一個道具。戴叔倫《新別離》:“手把杏花枝,未曾經(jīng)別離。黃昏掩閨后,寂寞心自知?!崩钯R《馮小憐》:“裙垂竹葉帶,鬢濕杏花煙。”吳融《杏花》:“春物競相妒,杏花應(yīng)最嬌。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銷?!痹谕硖频脑~中,杏花的女性身份進一步明確了。韋莊《思帝鄉(xiāng)》:“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睂O光憲《浣溪沙》:“楊柳只知傷怨別,杏花應(yīng)信損嬌羞,淚沾魂斷軫離憂?!焙湍洞汗夂谩?“蘋葉軟,杏花明,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边@些詩詞中,杏花因為柔弱,因為是報春之花,因為韶光易逝,女性漸漸引為同類。但此杏花的女性身份只體現(xiàn)在其柔媚多愁一端之上,正所謂“杏花凝恨倚東風(fēng)”。

      到了宋詩中,杏花的象征意義復(fù)雜起來,主要指代寒食清明時節(jié),女性象征也很普遍。宋詞中出現(xiàn)詞牌“杏花天”、“杏花天慢”、“杏花天影”等,《全宋詞》收錄了40余首《杏花天》詞。柳永《少年游》十之四:“世間尤物意中人。輕細(xì)好腰身。香幃睡起,發(fā)妝酒釅,紅臉杏花春。嬌多愛把齊紈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fēng)塵。”此類品題不在少數(shù)。

      金代元好問喜歡將杏花比擬女性,如《西江月》:“相思夜夜郁金堂,兩點春山枕上。楊柳宜春別院,杏花宋玉鄰墻?!边@里也是將宋玉家東鄰女子明確比喻為杏花,這朵“杏花”情動于中,“出墻”之欲非常強烈,但宋玉三年都沒有給她任何機會。又《梅花引》:“墻頭紅杏粉光勻,宋東鄰,見郎頻。腸斷城南、消息未全真?!?/p>

      唐宋時代少女多以梅花自擬。李白《長干行》“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白居易“妾弄青梅憑短墻,郎騎白馬伴垂楊”等詩成就了“墻頭馬上”的愛情故事。宋后女子也有以杏花自喻,除了詩詞之外,小說也會湊熱鬧。

      《西游記》第六十四回有一個引誘唐僧的“杏仙”:

      正話間,只見石屋之外,有兩個青衣女童,挑一對絳紗燈籠,后引著一個仙女。那仙女拈著一枝杏花,笑吟吟進門相見?!睦下勗?人人稱賀,都道:“清雅脫塵,句內(nèi)包含春意。好個‘雨潤紅姿嬌且嫩’!‘雨潤紅姿嬌且嫩’!”那女子笑而悄答道:“惶恐!惶恐!適聞圣僧之章,誠然錦心繡口,如不吝珠玉,賜教一闋如何?”唐僧不敢答應(yīng)。那女子漸有見愛之情,挨挨軋軋,漸近坐邊,低聲悄語呼道:“佳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幾何?”*吳承恩:《西游記》,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年,第779-780頁。

      設(shè)置一個美艷嬌嫩的“杏仙”來引誘高僧,其中就包含著杏花女性化的暗示。

      又如《聊齋志異·嬰寧》:

      俄聞墻內(nèi)有女子長呼:“小榮!”其聲嬌細(xì)。方佇聽間,一女郎由東而西,執(zhí)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舉頭見生,遂不復(fù)簪,含笑拈花而入。*蒲松齡:《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63頁。

      這篇小說以花作喻,不止杏花,還有梅花與碧桃。開篇寫公子王子服看見“有女郎攜婢,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女子于是將梅花棄于地上,“生拾花悵然,神魂喪失”。后尋找到一村,見“北向一家,門前皆絲柳,墻內(nèi)桃杏尤繁,間以修竹”,于是“懷梅袖中”,見到正在樹上笑得花枝亂顫的嬰寧,“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以示相愛不忘也?!蔽闹羞€有一處點出碧桃:“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xì)碎連步而出。”女子由“手拈梅花”到“手執(zhí)杏花”,其實只是時序的推進,而杏花的女性化則是無疑的。小說同時將王生喻碧桃,蓋取唐詩碧桃對紅杏之意,但整篇故事依然是在演繹未婚女子的唯美之情。

      將杏花染成紅色,也向杏花的女性化更進了一步,紅色與女性有兩層意義相契合,第一是指青春女子情感正濃時,紅透了的年齡,也即花色正艷時、蜜桃成熟時;第二是指女色偏紅,正所謂紅顏女子,因為女子臉色緋紅、齒白唇紅,紅是女子的獨享的顏色。所以紅杏就離紅顏十分貼近了。

      雖然唐宋詩詞中演化出“紅杏出墻”的意象,同時杏花的女性化也在不斷加強,但將紅杏出墻直接指代女子輕薄的意識尚未形成,這二者之間僅僅存在一層非常模糊的比擬。

      三、“出墻”的詩意觀察

      (一)墻的阻隔

      紅杏出墻意象組合中,紅杏雖是一個主體,出墻的指令也是由它發(fā)出的,但是,即使它獨自怒放,也還屬于靜態(tài)的。墻的存在實在是一個重要的引導(dǎo),有壓迫才有反抗。如果沒有這道墻,紅杏可以盡情舒展,也就不必費心費力地去翻墻了,也就不會讓詩人發(fā)現(xiàn)這樣激動人心的事件的。

      關(guān)于古典文學(xué)中墻的阻隔功能,筆者1999年曾發(fā)表論文《古典文學(xué)中“墻喻”意象繹論》,*紀(jì)永貴:《古典文學(xué)中“墻喻”意象繹論》,《池州師專學(xué)報》,1999年第1期,第29-32頁。就“墻喻”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存在與功能提出三個階段的看法。第一,從水喻到墻喻;第二,逾墻及其不幸的下場;第三,突破圍墻的不同方式。該文引用了《詩經(jīng)·將仲子》“無逾我墻”、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東鄰之子登墻窺視、白居易“墻頭馬上”之詩、明清小說等例證,并沒有列舉“紅杏出墻”的意象,現(xiàn)就此意象特作一個補充探討。

      在唐詩中,墻也是一個重要意象,無論是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精神世界里,墻都是無處不在的一道屏障,人們突破的意念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稍作檢索,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全唐詩》墻意象出現(xiàn)不下千次,我們就“出墻”詞組檢索可得20次,“過墻”8例,“墻頭”29例,“墻外”13次。這幾個詞組在《全宋詩》中的數(shù)量都明顯增加,組合的“出墻頭”有6例,“過墻頭”有3例,“墻頭”130余次,“墻外”60余例。《全宋詞》“出墻”9例,“過墻”6例,“墻頭”有40余例,“墻外”20余例。

      墻是里與外、彼和此、上和下、遠(yuǎn)和近、你和我、男和女等對應(yīng)概念間的障礙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在文學(xué)理想中卻涌起超越與突破的大潮,而且,種種突破的方向都是指向墻外的,因為墻內(nèi)代表著空間狹小,心情孤獨、壓抑、無法自由抒發(fā),而墻外空間廣闊,觀者如山,機會無限。有的詩詞雖然沒有明確點明是出墻還是過墻,但其實,只要出現(xiàn)墻頭意象的地方,突破都是在所難免的,只不過突破方式不同,詩人的觀察角度不同而已。

      與墻有類似身份的意象,唐詩中還有籬意象,它比墻意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更多,它也具有阻隔的功能。凡是墻能阻隔的,籬也能做到,所以出籬、過籬也是許多事物的日常功課。不過,籬比墻來得溫和、通透,也不如墻那么高大厚實,所以花朵、蔓藤、蜂蝶之屬輕易就能過去。

      (二)墻外景致

      唐詩中,“墻外”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意象,但“墻里”卻無人言及,“墻內(nèi)”也只是用到“禍起蕭墻”一個義項,如胡曾《詠史詩·長城》:“不知禍起蕭墻內(nèi),虛筑防胡萬里城?!笨梢?詩人們關(guān)注的是墻外的風(fēng)景,為各種事物的出墻提供了思想準(zhǔn)備。因宋詩大多沿襲唐詩詩意,現(xiàn)列舉唐詩數(shù)例。

      1. 墻外花

      郎士元《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元稹《使東川·嘉陵驛二首》:“仍對墻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墻外花枝壓短墻,月明還照半張床?!?/p>

      元稹《代九九》:“昔年桃李月,顏色共花宜?;啬樕彸跗?低蛾柳并垂。……謾擲庭中果,虛攀墻外枝?!?/p>

      李山甫《雨后過華岳廟》:“墻外素錢飄似雪,殿前陰柏吼如雷。

      魚玄機《訪趙煉師不遇》:“殷勤重回首,墻外數(shù)枝花?!?/p>

      2. 墻外道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傷宅》:“誰家起甲第,朱門大道邊。豐屋中櫛比,高墻外回環(huán)?!?/p>

      劉禹錫《令狐相公見示題洋州崔侍郎宅雙木瓜》:“簾前疑小雪,墻外麗行塵。來去皆回首,情深是德鄰。”

      劉禹錫《三月三日與樂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飲》:“塵暗宮墻外,霞明苑樹西?!?/p>

      許渾《白馬寺不出院僧》:“墻外洛陽道,東西無盡時?!?/p>

      3. 墻外行人

      吳融《途中見杏花》:“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p>

      4. 墻外聲

      羅隱《歸夢》:“路傍草色休多事,墻外鶯聲肯有心?!?/p>

      孫光憲《更漏子》:“銀箭落,霜華薄,墻外曉雞咿喔?!?/p>

      5. 墻外山

      李洞《題咸陽樓》:“墻外峰粘漢,冰中日晃原。”

      馮延巳《鵲踏枝》:“墻外遙山,隱隱連天漢?!?/p>

      唐代詩詞中還有一個“隔墻”意象,描寫墻的另一側(cè)景致,表達的也是兩相阻隔的無奈與期盼。又如元稹小說《會真記》:“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半戶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币彩峭荒J?。

      1. 隔墻聲

      元稹《箏》:“莫愁私地愛王昌,夜夜箏聲怨隔墻?!?/p>

      貫休《避地毗陵,寒月上孫徽使君兼寄東陽王使君三首》:“錦繡文章無路達,袴襦歌詠隔墻聽?!?/p>

      齊己《寄歸州馬判官》:“應(yīng)懷舊居處,歌管隔墻聽。”

      齊己《寺居》:“鄰井雙梧上,一蟬鳴隔墻。”

      2. 隔墻花

      白居易《晚春重到集賢院》:“滿砌荊花鋪紫毯,隔墻榆莢撒青錢?!?/p>

      司空圖《偶題》:“水榭花繁處,春晴日午前。鳥窺臨檻鏡,馬過隔墻鞭。”

      李中《隔墻花》:“顏色尤難近,馨香不易通?!?/p>

      徐鉉《寒食成判官垂訪因贈》:“遠(yuǎn)巷蹋歌深夜月,隔墻吹管數(shù)枝花?!?/p>

      韋莊《浣溪沙》:“隔墻梨雪又玲瓏,玉容憔悴惹微紅?!?/p>

      牛希濟《生查子》:“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p>

      (三)出墻一族

      墻既然是阻隔之物,墻外景致豐富,突破圍墻就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從唐詩開始,出墻的主體并非只是杏花,凡在詩人眼中有生命的事物常有突破圍墻之舉?,F(xiàn)仍以唐詩為例,至少可以舉出19種出墻的意象,而且還可清晰地看到,出墻的觀察多在中晚唐詩歌中。在宋詩中出墻的事物除了竹、筍、楊柳、梅、桃、蜂蝶較多之外,其他植物也漸次增多,如盧橘、荔枝、木芙蓉、藤蔓、白楊、老樹等等。

      1. 鄰人出墻

      杜甫《羌村》:“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p>

      杜甫《夏日李公見訪》:“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墻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

      2. 美女出墻

      白居易《井底引銀瓶》:“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p>

      于鵠《題美人》:“秦女窺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墻頭?!?/p>

      薛逢《追昔行》:“當(dāng)時妾嫁與征人,幾向墻頭誚夫主?!?/p>

      3. 兒童出墻

      白居易《玩半開花贈皇甫郎中》:“樹杪真珠顆,墻頭小女兒?!?/p>

      4. 楊柳出墻

      丁位《小苑春望宮池柳色》:“依依連水暗,裊裊出墻明。”

      白居易《過裴令公宅二絕句》:“風(fēng)吹楊柳出墻枝,憶得同歡共醉時?!?/p>

      薛能《柳枝詞》:“別有出墻高數(shù)尺,不知搖動是何人?!?/p>

      翁承贊《柳》:“高出營門遠(yuǎn)出墻,朱闌門閉綠成行。”

      姚合《楊柳枝詞》:“黃金絲掛粉墻頭,動似顛狂靜似愁。”

      5. 綠竹出墻

      杜甫《嚴(yán)鄭公宅同詠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p>

      杜甫《送韋郎司直歸成都》:“為問南溪竹,抽梢合過墻?!?/p>

      朱放《竹》:“青林何森然,沈沈獨曙前。出墻同淅瀝,開戶滿嬋娟。”

      王建《原上新居》:“野桑穿井長,荒竹過墻生?!?/p>

      韓偓《冬日》:“愁處雪煙連野起,靜時風(fēng)竹過墻來?!?/p>

      6. 無名花出墻

      元稹《壓墻花》:“春來偏認(rèn)平陽宅,為見墻頭拂面花。”

      白居易《日漸長,贈周、殷二判官》:“墻頭半露紅萼枝,池岸新鋪綠芽草?!?/p>

      劉禹錫《百花行》:“長安百花時,風(fēng)景宜輕薄?!t焰出墻頭,雪光映樓角?!?/p>

      王魯復(fù)《故白巖禪師院》:“花樹不隨人寂寞,數(shù)枝猶自出墻來?!?/p>

      聶夷中《公子行》:“花樹出墻頭,花里誰家樓。一行書不讀,身封萬戶侯?!?/p>

      韋莊《延興門外作》:“綠奔穿內(nèi)水,紅落過墻花。”

      孫光憲《菩薩蠻》:“花冠頻鼓墻頭翼,東方澹白連窗色?!?/p>

      7. 鳥出墻

      易靜《兵要望江南·占鳥》:“攻城次,群鳥出墻頭。”

      8. 山出墻

      白居易《暮歸》:“甕里非無酒,墻頭亦有山?!?/p>

      劉禹錫《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shù)點山?!?/p>

      韋莊《秋霽晚景》:“墻頭山色健,林外鳥聲歡?!?/p>

      9. 聲音過墻

      劉禹錫《和樂天南園試小樂》:“閑步南園煙雨晴,遙聞絲竹出墻聲?!?/p>

      周賀《山居秋思》:“泉流通井脈,蟲響出墻陰。”

      10. 梅花出墻

      李建勛《梅花寄所親》:“雪霜迷素猶嫌早,桃杏雖紅且后時。云鬢自黏飄處粉,玉鞭誰指出墻枝?!?/p>

      11. 桃花出墻

      張籍《新桃行》:“桃生葉婆娑,枝葉四向多。高未出墻顛,蒿莧相凌摩?!?/p>

      元稹《連昌宮詞》:“又有墻頭千葉桃,風(fēng)動落花紅蔌蔌。”

      12. 梨花出墻

      常建《春詞》:“階下草猶短,墻頭梨花白??椗邩巧?停梭顧行客?!?/p>

      13. 海棠出墻

      韓偓《見花》:“褰裳擁鼻正吟詩,日午墻頭獨見時。血染蜀羅山躑躅,肉紅宮錦海棠梨?!?/p>

      14. 櫻桃出墻

      白居易《府中夜賞》:“櫻桃廳院春偏好,石井欄堂夜更幽。白粉墻頭花半出,緋紗燭下水平流。”

      15. 青松出墻

      王建《春日五門西望》:“館松枝重墻頭出,御柳條長水面齊?!?/p>

      16. 樹影過墻

      曹鄴《奉命齊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重門下長鎖,樹影空過墻?!?/p>

      17. 荒草出墻

      姚合《酬任疇協(xié)律夏中苦雨見寄》:“濕煙凝灶額,荒草覆墻頭?!?/p>

      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p>

      18. 月光過墻

      李中《晉陵縣夏日作》:“晚涼安枕簟,海月出墻東。”

      李中《酒醒》:“睡覺花陰芳草軟,不知明月出墻東?!?/p>

      王建《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立多地濕舁床坐,看過墻西寸寸遲?!?/p>

      19. 蜂蝶過墻

      姚合《賞春》:“嬌鶯語足方離樹,戲蝶飛高始過墻?!?/p>

      王駕《雨晴》:“蛺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p>

      溫庭筠《苦楝花》:“院里鶯歌歇,墻頭蝶舞孤?!?/p>

      (四)出墻動機

      以上19種事物的出墻,有的是出于主體的主動,如植物與動物;有的是詩人意念的反映,如墻頭山、鄰人。這些事物出墻的動機是什么呢?綜合視之,主要有三。

      1. 主體的張揚

      出墻或者從低處攀爬至墻頭停留的植物,主要展示的是其旺盛的生長力,在它們成長過程中,身旁的圍墻對它們自由舒展的枝條產(chǎn)生阻礙,所以,超越圍墻之舉成為不可阻擋。各種花枝也不例外,都紛紛爬過墻頭,激情綻放,向更空闊的墻外伸展。這些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景象容易被詩人的慧眼捕捉,并被賦予擬人化的色彩,便被理解為主體有意超越束縛的動機。

      有幾例“美人出墻”,已經(jīng)涉及到女子情感的外溢,不過都與已婚女子情感出軌無關(guān)。白居易詩吟的是少女少男的愛情故事;于鵠詩中的秦女雖然對墻外男子投去充滿迷情的眼光,但還未至于行動;薛逢的詩則是已婚女子對丈夫久征不歸的不滿,獨向墻頭望夫呢。從本質(zhì)上而言,這三位美人作為情感主體,也是意在突破圍墻的束縛,而張揚自己的情懷。

      2. 墻外的誘惑

      墻外的誘惑主要體現(xiàn)在空間的拓展上,對于動植物都是如此。對于月光、聲音,溢出則是主體運動的特性所致,并沒有特別的意義,擬人化的出墻只是詩人理解的偏差。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一首,“墻里佳人笑”,笑聲越過圍墻傳到墻外,讓墻外的行人“多情卻被無情惱”,其實那“笑聲出墻”乃是聲音傳播的自然特性,本來就是無情的。而“山色過墻”更純粹是詩人視覺的虛擬。墻外的誘惑從生物學(xué)角度來看,是主體對墻外空間的自然占有,而其他事物的出墻只能歸功于詩人的想象了。

      3. 墻頭的展覽

      古詩中有墻頭花、墻頭草之說,說明墻其實是一處高地,無論花草,只要能越過墻頭,并在墻頭生根,即可享受充足的陽光雨露,同時也能向墻內(nèi)外展示其亮麗的風(fēng)姿,所以凡是墻頭之處,多有花草駐留。但因墻頭孤聳,土層含水不足,更多的情況則是墻根之處的花草植株向上延伸、攀爬,最后附著于墻頭最高處。又因墻頂面積狹窄,蔓延至此的花草生長茂盛,便只好向墻外舒展,形成過墻花、過墻草。

      出墻的審美效果,是符合中國傳統(tǒng)審美原則的,不要向人展示你的全部,而只要一個面容,一個眼神,一縷青絲,甚至一個手勢,便是恰到好處?;ǘ渲灰趬︻^展露幾束艷麗的花枝,墻外行人就會立即想象到圍墻背后的熱情浪漫和如火情懷。

      四、“紅杏出墻”的世俗化

      在唐宋詩詞中,“紅杏出墻”只是眾多事物“出墻”之一種,到南宋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之詩中,雖然“紅杏出墻”成為一個典型,后來在小說戲曲中,還成為未婚青年私相愛戀的見證,但是,在所有“出墻詩”中,出墻主體都沒有引申到已婚女子出軌這一義項之上。歷朝歷代生活中的女子“紅杏出墻”事件是從未間斷的,一些小說戲曲都有展露,但傳統(tǒng)文學(xué)觀念認(rèn)為,未婚男女超越禮教追求愛情的故事是值得稱道的,而已婚婦女的情感出軌是要受到大眾譴責(zé)的,如《水滸傳》中幾個著名的女子出軌案例。然而,古典詩詞中,盡管杏花與女子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呼之欲出,但詩人們終究沒有捅破這層薄紙,而將“紅杏出墻”與女性情感出軌相聯(lián)系的要從小說戲曲說起。

      (一)小說戲曲的創(chuàng)設(shè)

      “紅杏出墻”的象征意義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元稹的小說《會真記》,小說寫張生與崔鶯鶯訂情過程中,有一段張生逾墻與小姐私會的情節(jié):

      崔之東墻,有杏花一樹,攀援可踰。即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踰焉;達于西廂,則戶果半開矣。*王實甫著,王季思點校:《西廂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00頁。

      張生跳墻與崔鶯鶯約會,正是在攀援杏花樹而過。之所以設(shè)置杏花背景,也可以理解為包含“紅杏出墻”的意蘊,但這層意思還比較模糊,而且還只是用于兩個未婚男女之間,墻在這里只是禮教男女之防的象征。

      宋代話本《西山一窟鬼》也以杏花喻不守禮教的女子。該小說開篇《念奴嬌》:“杏花過雨,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边@首集句詞,首句用的也是杏花意象,與全篇女鬼以情誘人相對應(yīng)。文章在形容女鬼的美艷時,專門用到“紅杏出墻”的意象:“意態(tài)幽花未艷,肌膚嫩玉生香。金蓮著弓弓扣繡鞋兒,螺鬢插短短紫金釵子。如捻青梅窺小俊,似騎紅杏出墻頭?!?程毅中等點校:《京本通俗小說》,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1頁。末句即“墻頭馬上”的愛情故事。但是這里的“紅杏出墻”,只是女子多情而奔放的象征,仍然沒有包含已婚女子的婚外情傾向。

      在元曲、明清小說與筆記中,“一枝紅杏出墻來”之句的引用頻率很高,但一般都沒有直接用來描述女子婚外情事,有時只是暗示,未必實有其事。如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三回:

      程嵩淑呵呵大笑道:“是問你要筑墻的工錢?!睆堫惔宓?“方才我從那賤婢院過來,見墻垣如故,不曾見有匠人壘的模樣?”孔耘軒、蘇霖臣笑個不祝程嵩淑道:“墻垣原未壘,是個思患防閑的意思。如今二月已盡,只恐‘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眾錁阋娨话愀笀?zhí)滿口打趣,心內(nèi)想此亦前輩老來輕易難逢之一會。

      如此之類的描述在清代小說中已成通例,作者往往信手拈來,讀者也皆能領(lǐng)會其意。

      清初有一部情色小說《杏花天》,*李時人主編:《中國禁毀小說大全》,合肥:黃山書社,1992年,第153頁。清代古棠天放道人編次,寫男主人公封悅生經(jīng)歷風(fēng)流,坐擁十二釵的故事。一日,封悅生白日夢入仙境,來到一處“杏花洞天”,受仙人指點而醒悟。全書所寫男女性事極直白,杏花洞天應(yīng)當(dāng)是妖冶女子的象征。十二個不守婦道的女子從不同的家庭中紛紛出墻,追隨封悅生,可視為“十二枝紅杏出墻來”的寫照。

      (二)近世的庸俗化

      到了20世紀(jì),我們已很難理清“紅杏出墻”這個意象是如何演變?yōu)榕踊橥馇榈南笳鬟^程了,但我們可以看到一部鴛鴦蝴蝶派小說《紅杏出墻記》,作者劉云若是20世紀(jì)30年代與張恨水齊名的小說家。這部小說描寫已婚女子芷華背叛丈夫林白萍與丈夫好友邊仲膺偷情的故事,經(jīng)過復(fù)雜的多角戀愛的描寫,最后男女主人公復(fù)歸于好。作者對待女主人公情感出軌的態(tài)度是非常寬容與理解的,體現(xiàn)了唯情至上的鴛鴦蝴蝶派的浪漫特征。

      因為有這部小說書名的清晰所指,從此之后,無論語言詞匯中還是生活現(xiàn)實里,“紅杏出墻”便真正成為已婚女子情感外溢的專指。后來,我們還可以見到一部法國著名作家左拉著、李政翻譯的《紅杏出墻》,書名意義也非常明確,體現(xiàn)了我們時代對這一詞匯意義的偏見。

      墻是一種古老的人工工程,幾乎同時也變成束縛人們自由的工具,突破圍墻成為人們思想觀念中的一極。古典小說中的墻意象比比皆是,標(biāo)明題目的如白樸的《東墻記》等。西方文學(xué)也有這個傳統(tǒng),如卡夫卡《城堡》、薩特《墻》都有這層寓意。中國也有錢鐘書《圍城》、莫言《會唱歌的墻》、梁小斌的詩《雪白的墻》等以及山東呂劇《墻頭記》、東北二人轉(zhuǎn)《墻里墻外》等。當(dāng)那堵墻成為婚姻的籓籬之后,對于“出墻”女子而言,也許是出于一種無奈,或者是婚姻之內(nèi)的情感缺失,也許是個人情欲的非道德奔放,也許是權(quán)色、錢色交易的出擊者或受害者,還可能是出于被動的一種假相,總之,原因很多。因為婚姻制度與情感原則的合理性,所以,墻的存在是必要的。不過,當(dāng)今庸俗電視劇將女子“出墻”之舉進行拔高、美化,讓人感覺到婚姻是牢籠,情感如兒戲,其實這只是當(dāng)代人心理浮躁、價值觀扭曲的表征。

      從文化探源的角度來看,“紅杏出墻”意象的原始意義只與生命、自由有關(guān),與婚姻、道德、法律無關(guān),一旦與世俗事件相聯(lián)系,它便失去了詩意內(nèi)涵而變成一個價值判斷的工具。實際上,這只是古典文化向近世文化演變過程中文化符號降格的一縷波痕。

      〔責(zé)任編輯:渠紅巖〕

      ·審美文化研究(植物審美專輯)·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Image of “Red Apricots Stretching

      Outside the Wall”: On the Function of the Metaphor “Wall”

      JI Yong-gui

      (ChizhouUniversity,Chizhou247000,China)

      Abstract:“Red apricots stretching outside the wall” is a well-known common saying in present secular life with clear meaning about signoras’ extramarital affairs. This image first emerged in poetr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Poets first find various things have a sign to break through the fence and later focus their perspectives on apricots. “Red apricots stretching outside the wall” experiences three stages: red apricots stretch through the natural wall, the ethical wall and the legal wall.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many poets have describe this image an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YE Shao-weng’s poem about “spring in garden is full and unveiled, a red apricot stretching outside the wall” became a classic to influence later generations’ understanding about this image. In Tang and Song poetry and Yuan and Ming opera, the image of apricots has a female tendency gradually, but “red apricots stretching outside the wall” still has the only relationship with life and freedom without the meaning of signoras’ extramarital affairs. The transformation begins from the indication of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until the 20thcentury, “red apricots stretching outside the wall” became a clear common saying. However, from poetic creation of Tang and Song poetry to the modern secular mix,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image’s meaning become an exampl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s reduction.

      Key words:red apricots stretching outside the wall; separation; extramarital affairs; legal wall

      作者簡介:紀(jì)永貴,男,博士,池州學(xué)院中文系教授。

      收稿日期:2014-10-01

      中圖分類號:G07;I206.2

      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分類號:1674-7089(2015)01-0123-12

      猜你喜歡
      紅杏出墻婚外情
      歌劇綠洲春色滿 數(shù)枝紅杏出墻來
      ——深切懷念作曲家劉振球
      人民音樂(2020年9期)2020-12-02 01:15:38
      小住蘄春慕義畈山村
      英國婚外情離婚較十年前減半
      春意
      婚外情的解決辦法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7
      丈夫有婚外情,離婚能索賠嗎
      伴侶(2017年1期)2017-01-10 17:36:35
      春色絢爛
      繽紛家居(2015年3期)2015-07-03 12:33:51
      誤讀了千年的“紅杏出墻”
      婚外情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3
      被誤讀千年的『紅杏出墻』
      凤山市| 林西县| 华蓥市| 双桥区| 临湘市| 申扎县| 清苑县| 明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武山县| 浦东新区| 时尚| 大洼县| 庆元县| 封丘县| 长垣县| 福贡县| 天峨县| 望城县| 姚安县| 建始县| 屏南县| 宁武县| 田林县| 咸丰县| 赤水市| 铁岭市| 监利县| 大港区| 红原县| 宝山区| 宝鸡市| 昌宁县| 石楼县| 宁都县| 宜兰县| 东明县| 伊春市| 青冈县| 崇仁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