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成果
      ——論馮憲光的“人民文學論”研究①

      2015-02-12 20:47:42胡言會王小娟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馮先生文藝理論中國化

      胡言會王小娟

      (1.川北醫(yī)學院管理學院,四川南充637000;2.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南充637009)

      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成果
      ——論馮憲光的“人民文學論”研究①

      胡言會1王小娟2

      (1.川北醫(yī)學院管理學院,四川南充637000;2.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南充637009)

      馮憲光;人民文學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人民本位;審美維度

      作為中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馮憲光為建構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人民文學論”研究,展現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勇于吸納多元文化理論的有益養(yǎng)分,進而將黨性、人民性和文學審美統一起來的理論思想。他創(chuàng)新“人民文學論”的經驗對今后建構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多元思潮的交匯和激蕩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和發(fā)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文藝理論研究打破蘇聯馬克思主義的單一模式,將視野轉向西方馬克思主義,突破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牢籠”,重建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新范式,經過千錘百煉,浴火重生,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馮憲光作為當代中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成為這一歷程的重要參與者、助推者、建設者,并為此作出重要貢獻。馮憲光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涵蓋人類學文藝理論、意識形態(tài)文藝理論、藝術生產理論、政治學文藝理論等多個領域,研究對象橫跨中外,思考主題統攝古今,其落腳點都在于“文藝為什么人服務和如何服務”,馮憲光的“人民文學論”研究就是這樣的創(chuàng)新成果,它在建構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以人民為中心”是馮憲光建構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維度 馮憲光先生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充滿著人民本位的情懷。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研究的開拓性著述——馮先生的《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四種模式》②馮憲光.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四種模式[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2):38-46.和《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③馮憲光.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8.,盡管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問題,但飽含了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深沉關切。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思想是他思考中國問題的一個窗口,例如他對盧卡奇的文學人民性思想的研究,揭示盧卡奇文學人民性思想及其一生致力于人民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追求,意在關注中國當下的文藝狀況,從而吸取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教訓,將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得更好。馮先生關注中國文藝狀況的現實主義情懷,關心中國人民文化生活的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可見一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理論的了解、借鑒,有利于中國文藝理論的發(fā)展,進而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因而,馮先生在著力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同時,寫下了大量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學術論文。進而言之,當他將中國文藝美學研究的視角轉向西方馬克思主義之時,也是他更加關心和解決國內“人民文學”發(fā)展問題之時,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闡釋和建構是馮先生一生的學術情懷。1991年他發(fā)表了《人民的需要是藝術價值的基礎》一文,高度肯定毛澤東“始終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藝術價值的本質,把人民群眾的判斷作為藝術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雹偬普?馮憲光.人民的需要是藝術價值的基礎[J].當代文壇,1991(3):4.進而提出“人民的需要是藝術價值的基礎”這一重要結論,體現了高度自覺的藝術為人民服務的藝術觀,這也是他從中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的世界性視野出發(fā),在經過細致的學理辨析和尊重社會發(fā)展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的重要結論。在1992年發(fā)表的《堅持與新的時代的群眾結合》一文中,馮先生說:“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20年代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者,就已經提出了‘文藝大眾化’的口號,就已經具有文藝應當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比較明確的認識。這說明文藝為人民服務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一道種植入進步文藝工作者的心田的。”②馮憲光.堅持與新的時代的群眾結合[J].四川大學學報,1992(4):48.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馮先生高度肯定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文藝工作者必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因此,世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狀況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特殊情況,更加堅定了馮先生的馬克思主義信念,也使他更加重視“人民文學”的發(fā)展?!耙匀嗣駷橹行摹币恢笔瞧漶R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重要維度。為此,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文藝現象,馮先生發(fā)表了許多高水準、高立意、結論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相關論文,主要有:《人民的需要是藝術價值的基礎》、《堅持與新的時代的群眾結合》、《確立和強化人民主體身份》、《人民美學與現代性問題》、《毛澤東與人民美學》、《人民文學論》、《人的文學與人民文學》、《論盧卡奇的文學人民性思想》、《論人民文學的主體基礎》、《文學以人民為本:70年后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從列舉的部分成果來看,馮先生對“人民文學”的研究傾注了大量心血,為我們及時發(fā)現和解決“人民文學”發(fā)展中的問題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馮憲光的“人民文學論”研究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chuàng)新 馮先生在教學過程中,常強調以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直面現實的過程中發(fā)現新的問題、獲得新的體悟,進而帶著問題意識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強調理論創(chuàng)新就是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基本原理運用于社會主義文藝的新實踐,并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勇于創(chuàng)新。馮先生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人民文學論”研究,是他實事求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成果,是其身體力行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結晶。

      首先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夯實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中的人民主體地位。一方面,馮先生強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的人民身份。他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賦予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人民身份意識,而且將其納入文學本質論之中進行認識,這不僅突破了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知識學推導的單一性限度,而且更加符合文藝創(chuàng)作、傳播、接受、消費的實際過程,是尊重文學存在的理論闡述。他說:“文藝主體論的人民主體身份問題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具有根本性和重要性,它既是中國共產黨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又是現代文藝理論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創(chuàng)作論、欣賞論和批評論的基本出發(fā)點和歸宿點。”③馮憲光.確立和強化人民主體身份[N].文藝報,2002-05-25.從政治實際狀況和文學存在特質兩個層面進行論述,令人信服地揭示文藝批評中的人民身份意識,這與其他學者僅從政治意識形態(tài)層面否認人民文學有著本質區(qū)別。有學者提出,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有自身的歷史邊界和文化邊界,它的發(fā)表和傳播最初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是黨的政治文化和文藝政策的體現,旨在重新制定黨的文藝政策,統一思想認識,促進延安“整風”順利完成。因此,《講話》的核心不是為群眾服務和如何為群眾服務的問題,而是如何使文藝工作者與黨的政治保持一致,在宣傳黨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創(chuàng)作喜聞樂見的作品以改造人民群眾的同時,改造自身的思想①袁盛勇.《講話》的邊界和核心[J].文藝爭鳴,2012(5):19.。這從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單一角度否定了《講話》對文藝的指導作用,而以所謂的“邊界”理論削弱乃至取消文藝的人民主體地位。這些論調之所以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尚未注意到人民文學存在的特質和文學發(fā)展事實,從而將文學的人民性與文學的存在屬性主觀對立起來。

      另一方面,從現代性角度考察文藝的人民性及其人民主體的基礎地位。馮先生的兩篇論文《人民美學與現代性問題》、《毛澤東與人民美學》從審美現代性的角度考察人民美學,從而夯實文學人民性的事實存在。在厘清文藝主體論的人民主體身份之后,馮先生進一步思考文藝主體的人民主體基礎地位問題。馮先生認為,改革開放以后黨對文藝方針的調整,仍然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工農勞動大眾在人民群眾中的主體基礎地位的思想,這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而根本不是自由主義憲政理論的方針。馮先生針對當下中國的經濟商業(yè)浪潮,肯定文學資本化的積極作用,但也警惕其中所蘊含的風險,那就是取消了人民群眾在文學中的主體基礎地位。從這個層面出發(fā),他以開闊的胸襟、平民主義精神歡迎打工文學、底層文學的到來。他說:“歷史在不斷波翻浪涌、興衰演替,人民在社會中的實際生存處境也可能交替反復,但人民在生活中始終有爭取人的地位、自由和尊嚴的愿望,人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成為社會和生活的主人的歷史創(chuàng)造精神是永遠都不會泯滅的,這些精神人格、情感意愿、理想追求總是要在文學藝術中表現出來的?!雹隈T憲光.論人民文學的主體基礎[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2):21-24.馮先生始終將人民作為文藝批評的主體基礎,體現了關注現實、心系群眾的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從而使文藝真正成為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對象化和情感載體。

      需要指出的是,從強化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中的人民身份到考察人民主體的基礎地位,這種系統性研究“人民文學”的主體問題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中尚屬首次,從而拓展了“人民文學”的新內涵。馮先生之所以能夠創(chuàng)新“人民文學論”的理論內涵,重要的前提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同時尊重文學主體性,從“人民文學”的存在事實出發(f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進行分析、批評和建構。堅持馬克思主義是馮先生創(chuàng)新文藝理論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創(chuàng)新的前提。

      其次是“蒸餾”和吸納多元理論資源,創(chuàng)新“人民文學論”。馮先生的“人民文學論”研究,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能夠“蒸餾”中外古今的理論資源;既勇于吸納人類一切有益的理論養(yǎng)分,又不離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這種實事求是、靈活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態(tài)度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中非常難得。

      一方面,重視馬克思主義對啟蒙現代性思想的吸納。例如,在“人的文學”與“人民文學”的關系研究中,馮先生高度肯定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對啟蒙現代性思想的吸納。他從歷史文本和多元理論資源的融合出發(fā),將李大釗的新文學思想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馮先生深刻指出:“李大釗在建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時,他的新文學觀包含著推動社會進步發(fā)展的文學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吸納啟蒙現代性、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文學的審美特性的本位立場這三個‘愛真愛美的素質’。這一個起點,這一個創(chuàng)造,對于我們今天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歷史的梳理以及進行新世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建構,都有十分重要的啟示?!雹垴T憲光.李大釗“五四”時期的新文學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構的歷史起點[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2):1.他以開闊的學術視野打破傳統舊論,既肯定李大釗強調文學的意識形態(tài)觀念,又重視李大釗的文學人道主義關懷,這一結論揭示了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被遮蔽的人學主題。

      這種靈活的實事求是的研究態(tài)度讓多元理論資源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這一條主線之下得以多維存在和融合,不同理論資源之間的復雜關系得以清晰化,不同文學事件得以呈現新的聯系。馮先生指出:“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學運動與1928年以后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關系,吸收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兩個主要理論與實踐的資源中的有益的東西,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解決好人的文學與人民文學的關系?!雹亳T憲光.人的文學與人民文學[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6):12.多元理論資源的吸納有利于我們重新思考很多歷史論題,有利于解決“人民文學”的發(fā)展問題。馮先生強調理論資源之間的相互激蕩、碰撞和“蒸餾”,重視馬克思主義對啟蒙現代性的吸納,并未忽視其中的本質差異。他在談到盧卡奇的人民性思想時說:“馬克思主義繼承了啟蒙理性的人本主義思想中的合理要素,把個人以及人類的自由、解放設定為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而拋棄了啟蒙理性抽象地談論人的自由,忽視勞動人民的自由的階級和歷史局限性,高揚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對根本利益為標志的人民性,是對啟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也是真正的超越。”②馮憲光.論盧卡奇的文學人民性思想[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4):27.。可以說,馮先生是在多元理論資源的聯系和差異中強調“人民文學”對啟蒙現代性有益養(yǎng)分的吸納,體現了理性而科學的研究精神,以及巨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勇氣,從而不斷將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引向深入。

      另一方面,馮先生吸納多元理論資源,不是取消“人民文學”的主體地位,而是增強其人民性。這和其他很多以西方理論解構“人民文學”的做法存在本質區(qū)別,這體現了馮先生理論創(chuàng)新的原則和智慧。在2005年前后的“人民文學”爭論中,很多學者淺層次借鑒西方的理論資源尤其是自由主義思想來解釋和建構“人民文學”,但實際上是削弱“人民文學”的影響,甚至否認其合法存在。馮先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則理解文學人民性,這就保證了“人民文學”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道路及其為人民服務的文藝功能。又如,有學者從西方的民粹主義理論出發(fā)將民粹主義與以人民為本位相混淆,這在事實上否認毛澤東《講話》的人民性,“馬克思和列寧在使用人民概念時,就是指的工人、農民和其他‘能夠把革命進行到底的一定的成分’,指的是以工農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把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與民粹主義的人民觀等同起來是根本錯誤的?!雹垴T憲光.文學以人民為本:70年后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J].當代文壇,2012(3):29.馮先生經過細致的學理研究之后對此類不良思潮予以批判、否定,結論擲地有聲。

      再次是肯定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造性彰顯“人民文學”的審美維度。彰顯“人民文學”的審美維度是馮先生“人民文學論”研究的創(chuàng)新。審美不僅是文學的本質規(guī)定,也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內容,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國共產黨人的文藝思想從未忽視這一點,但都未引起其他研究者的注意和深入闡述。馮先生根據文學的客觀規(guī)律和本質屬性,發(fā)表諸如《人民美學與現代性問題》、《毛澤東與人民美學》等專論文章闡述“人民文學”的美學維度。他從現代化、審美現代性的視域中考量《講話》中蘊含的美學思想,認為毛澤東提出的人民美學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現代性思想,是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根本思想。只有在其指引下,才有可能建設聯系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文藝④馮憲光.毛澤東與人民美學[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6):5.。因此,馮先生與其他單純考慮“人民文學”的政治話語維度不同,重視文學審美。他說:“考慮到文學的審美維度研究,不能簡單地視“人民文學”為一種“政治學的理論話語”⑤馮憲光.人民文學論[J].當代文壇,2005(6):6.。他在對文學的多維考量中將“人民文學”的審美維度揭示出來了,這樣的觀點不可謂不深刻、不可謂不獨到。

      特別在近年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爭論中,馮先生一如既往腳踏實地、耐心細致進行學理分析,贊同和支持文學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界定,寫下了《“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與人在文學活動中的存在》、《“以人為本”與審美意識形態(tài)》等學術論文,將馬克思主義的人學與社會學統一起來,認為審美是人在文學世界中自由活動的品格的價值要素和價值追求⑥馮憲光.“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與人在文學活動中的存在[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168.。同樣,他也從人的活動和文學存在的特質出發(fā),提出了“人民文學”的審美維度問題,從而正確處理了“人民文學”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與文學審美的關系。他認為,“人民文學論”如果不加強對“人民文學”實踐的審美研究,就可能成為簡單的政治教條;在研究文學本質、文學問題時,只講審美,是一切非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特征,而只講意識形態(tài),則是僵化的、教條的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特征,辨證的、具有活力的馬克思主義必須講審美意識形態(tài)。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文學論”,始終是在研究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本質中前進的①馮憲光.人民文學論[J].當代文壇,2005(6):7.。由此可見,馮先生從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角度統一了文學審美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進而從審美意識形態(tài)維度觀照“人民文學”,肯定其意識形態(tài)功能,同時又彰顯它的審美特質。這不僅創(chuàng)新了“人民文學論”的內涵,而且為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供了極佳的研究理路。

      馮憲光的“人民文學論”研究對建構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啟示 馮先生的“人民文學論”研究顯示,他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又勇于吸納多元文化養(yǎng)分、堅持“人民文學”的人民主體地位又避免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機械解讀、堅持“人民文學”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又彰顯文學審美維度。這種三位一體的綜合審視“人民文學”的研究成果不僅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為今后建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打開新的視野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一,不斷夯實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人民主體基礎。習近平在2014年10月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時代優(yōu)秀作品》的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zhàn)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yè)前途命運的關鍵。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雹诹暯剑簣猿忠匀嗣駷橹行牡膭?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時代優(yōu)秀作品[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xinwen/ 2014-10/15/content_2765747.htm.習近平的講話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一脈相承,都將人民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位置,只有堅持人民本位的基礎地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的發(fā)展才能得到健康發(fā)展,這個基點和關鍵方向不能動搖。馮先生“人民文學論”研究堅持了這一點,突出體現在他數年如一日研究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有關“人民文學”的相關論述,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人民主體地位,從而將黨性、人民性統一起來,尤其將政治維度和文學的審美維度統一起來,這對今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建構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第二,加強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知識學研究。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的理論體系,不能夠被分割和割裂開來,只有采用綜合的系統的研究方法,將歷史的審美的維度有機聯系起來,將文學心理層面、意識形態(tài)層面和文學語言層面整合起來,將文學創(chuàng)作、傳播、接受和消費結合起來,才能夠有利于解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不會被各種眼花繚亂的思潮迷惑雙眼,偏離正確的方向,這需要對中外馬克思主義進行知識學研究,即在不同思潮之間進行細致的學理辨析、甄別,探求其間的聯系和差異,避免機械理解、肢解馬克思主義。這需要我們尊重文本,以科學的精神進行知識學研究。事實上,在早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開創(chuàng)者李大釗那里,這種學理研究傳統已經形成。李大釗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系統性、有機性,在知識學層面將馬克思主義與孔多賽、圣西門、普魯東的唯物史觀進行比較,從而更加堅信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③胡言會.論李大釗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的基點和路徑[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4):107.。當下學界已經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然而尊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知識學研究傳統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正如有學者所言,馮先生非常注重對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進行細致、扎實的文本研究,這是他全部研究的出發(fā)點,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④侯斌英.馮憲光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批判性借鑒[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112.。馮先生為當下文藝理論研究起到了扶正祛邪、建立優(yōu)良學風的榜樣作用。

      第三,心懷建構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理想信念。馮先生在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之初就樹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目標,圍繞這個目標,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借鑒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內的多元理論資源,這恰恰反映了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信。他在接受《文藝報》的訪談中說:“我在閱讀國外資料時,看到不少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對毛澤東、鄧小平的文藝思想十分肯定。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應該有自己理論的自覺和自信。”①熊元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藝理論家馮憲光訪談[N].文藝報,2013-05-31.在他的內心,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自信不僅成為其研究的強大動力,而且成為他心系人民,始終將人民的文化需求作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基本問題和落腳點,從而批判各種形形色色的偏離人民本位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的有力武器。在他看來,社會主義必須真正實現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的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就是要堅持人民的人道主義,不僅使大多數工農群眾有受教育的權利,有勞動的權利,還有直接參與和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②馮憲光.論盧卡奇的文學人民性思想[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4):28.?!叭嗣裎膶W”同樣要保障人民文化權益,這是他多年來研究“人民文學論”的重要原因。當有人試圖憑借西方的審美主義思潮質疑和否定“人民文學”時,馮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18世紀鮑姆加通給美學的命名,不是一個簡單的學術事件,而是一個政治意識形態(tài)事件……康德的‘純粹美’的論斷,在打破封建貴族意識形態(tài)的功利枷鎖的同時,又制造了掩蓋市場經濟血腥原始積累的超功利的審美幻象,超功利的風花雪月、喜慶吉祥掩飾著的是資產階級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殘酷剝奪和貧富分化的冷酷無情?!雹垴T憲光.人民美學與現代性問題[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6):13.由此看出,馮先生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自信的基礎在于,始終著眼于最廣大人民的文化利益,從而樹立建構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理想目標。我們從這個層面也可以解釋馮先生為何一邊大膽借鑒人類有益的文化養(yǎng)分,一邊卻堅決批判各種僵化理解和照搬西方文化理論的錯誤做法。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 Modern China’s Marxist Theory of Art and Litera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 Discussion on Feng Guangxian’s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People’s Literature

      HU Yanhui1WANG Xiaoju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2.College of Literatur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

      Feng Guangxian;the theory of people’s literature;Marxist literary theory;people-based;aesthetic dimension

      As a well-known writer of literary theory,Feng Guangxian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a’s Marxist theory of art and litera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is studies in“the theory of people’s literature”fully reveal his firmness in the Marxist basic doctrine,his courage to take nourishment from multi-cultural theories,and his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bringing into one the nature of the party,the nature of the people,and the nature of literary aesthetics.His experience in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will be enlightening to our future effor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Marxist theory of art and litera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胡言會,博士后,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傳播學研究。

      l0

      A

      1009-9506(2015)02-0006-06

      2015年1月11日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人的文學與人民文學比較研究”(13CZW082)、四川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李大釗建構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歷史經驗研究”(SC14C009)階段性成果。

      王小娟,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文藝傳媒研究。

      猜你喜歡
      馮先生文藝理論中國化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古地理學報(2022年4期)2023-01-29 13:16:0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寬堂先生(特寫)
      滇池(2019年1期)2019-02-14 02:36:54
      中國文聯出版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著書系”
      藝術評論(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8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晴空一聲霹靂
      愛你(2015年10期)2015-04-19 23:59:48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代下的發(fā)展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什邡市| 涿鹿县| 敦煌市| 清镇市| 赤峰市| 滦南县| 修文县| 洛隆县| 微博| 公安县| 栖霞市| 大丰市| 许昌县| 石河子市| 临西县| 鄂州市| 澎湖县| 历史| 遂溪县| 璧山县| 大方县| 亚东县| 安顺市| 开远市| 株洲市| 甘孜| 民丰县| 旬邑县| 万山特区| 祁东县| 禄劝| 彝良县| 仙桃市| 宁明县| 涪陵区| 彭泽县| 柘城县| 莲花县| 丰镇市| 隆尧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