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觀波,徐咪咪
(浙江紡織服裝學院,浙江寧波315200)
和諧社會視域下高職生感恩教育實踐路徑探析
戴觀波,徐咪咪
(浙江紡織服裝學院,浙江寧波315200)
感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具有修身塑德、治學立業(yè)和明確道德責任、促進人生環(huán)境和諧的現(xiàn)代價值。然而當前高職的感恩教育卻缺乏實效性,教育流于形式化現(xiàn)象嚴重,本文通過對某學院400名在校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基于數(shù)據(jù)定量分析來探究影響高職生感恩意識和教育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實效性。
高職生;感恩教育;定量分析;路徑探析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4.019
感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具有修身塑德、治學立業(yè)和明確道德責任、促進人生環(huán)境和諧的現(xiàn)代價值。它是道德主體對“他愛”行為的道德認知,是道德主體推已及人、積極互動的道德回饋。然而,在當前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和西方多元化價值觀念的沖擊下,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變得缺乏,人情變得冷漠,感恩意識淡薄,感恩品質(zhì)薄弱等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目前學校的感恩教育的成效有待進一步考究,有些教育者甚至因過分關注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而輕視或忽視了感恩教育的實施,從而導致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化。本文以某學校的在校大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通過問卷調(diào)查為主、訪談調(diào)查為輔的方式,分別進行抽樣調(diào)查。了解當前高職學生感恩意識現(xiàn)狀和感恩教育的實施情況,了解當前學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同時依據(jù)所得到的客觀數(shù)據(jù),客觀、全面地目前高職生感恩相關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提升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實效性。
(一)對父母感恩意識強,但行動跟不上意識
關于大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關于“最想感恩的人是誰”,89.7%的學生選擇了“父母”,僅10.3%的學生選擇了“其他”;關于“是否記得父母生日”,有44.5%的學生選擇了“都記得”,有34.2%的學生選擇了“只記得其中一個”,同時高達21.3%的學生選擇了“都不記得”;關于“是否送過禮物給父母”,有15.2%的學生表明經(jīng)常送生日禮物給父母,53.5%的學生偶爾送禮物給父母,31.3%的學生則從沒有送過禮物給父母;關于“是否幫助父母做過家務”,14.4%的學生表示經(jīng)常幫父母做家務,25.3%的學生則有時候會幫父母做家務,43.4%超過一半的學生很少幫父母做家務,而其中有16.9%的學生選擇了從未幫父母做過家務。根據(jù)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是非常強烈的,但是在行動上不是那么令人滿意,能記得父母生日的學生沒有超過半數(shù),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從沒有送過父母生日,經(jīng)常給父母做家務的學生只占七分之一,因此雖然大學生對父母心存感恩,但是將這種感恩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的人卻不多,存在嚴重的行動跟不上意識的現(xiàn)象。
(二)對母校缺乏感恩概念,形態(tài)趨于功利化
關于大學生對母校及老師的感恩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關于“將來是否會回饋母?!?,有19.1%的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43.5%的學生選擇“現(xiàn)在沒有這個想法”,24.5%的學生選擇“不會,成才是自己的努力的結(jié)果”,而選擇“會”的學生只占12.9%;關于“是否在教師節(jié)或其他節(jié)日對培養(yǎng)你的老師說一聲節(jié)日快樂”,僅19.4%的學生表示會經(jīng)常說,30.5%的學生則偶爾會說,高達49.9%的學生從來沒有對老師說過;關于“上課時是否會玩手機吃東西并閑聊老師的不是”,有75.6%的學生選擇了“會有玩手機”,18.4%的學生選擇了“會吃東西”,有44.7%的學生選擇了“會閑聊老師的不是”。根據(jù)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對母校的感恩意識淡薄,同時絕大多數(shù)對老師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愛戴,師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而在談話訪問中,也有部分學生表明老師曾幫助過自己,所以感覺要感謝下老師,出自于“禮尚往來”的原因,他們將幫助作為了一種商品似得來交換,感恩意識形態(tài)趨于功利化。
(三)對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人懷關愛漸弱化
關于大學生對社會感恩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關于“是否會感恩社會給與大學生充足的資源”,23.2%的學生覺得社會沒有給大學生提供充足的資源,12.5%的學生直接選擇了“不會”,44.6%的學生選擇了“不了解”,僅有19.7%的學生表明自己十分感激社會對大學生種種關愛;關于“是否將來會回報社會,造福大眾”,有28.1%的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33.5%的學生選擇“現(xiàn)在沒有這個想法”,24.5%的學生選擇“不會,成功是自己的努力的結(jié)果”,僅13.9%的學生選擇“會”。根據(jù)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社會的感恩之心很少,在當今拜金主義、功利意識地侵蝕之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嚴重被扭曲,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成了一種口號式的教育,缺乏實際成效,這必須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成為了家庭的核心,父母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一味地溺愛,以為物質(zhì)生活的充裕,就能讓孩子感到生活輕松和幸福,因此也導致了孩子一旦缺什么了只會向父母要,并不能體味到這些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高檔的名牌服裝等等都是父母通過辛苦掙錢換來的,孩子根本不懂生活的艱辛。同時也由于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所有事情都不讓孩子親自去做,在孩子潛意識里就形成了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這不僅僅可能導致孩子的感恩意識會日趨喪失,同時也會導致即使孩子想回報父母,但沒有能力去照顧和感恩于父母。中國式的溺愛教育方式不僅不是“愛”孩子,反而成了“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二)高校教育形式單一
傳統(tǒng)的高校感恩教育一般重視意識教育,而輕情、意、行。在教育形式上一般都停留在說教方面,通過單一的感恩教育講座、感恩主題班會等較為理論化形式化的教育方式來開展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根本沒有把感恩教育落到實處。這種教育帶來的將是直接導致學生養(yǎng)成言行不一的毛病,行動力跟不上意識。感恩不應只是一種形式,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和感恩能力。因此高校必須得認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xiàn),通過怎么樣的教育形式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感恩的真正內(nèi)涵,并將感恩意識付之于行動,讓行動能夠跟得上意識的步調(diào)。
(三)社會環(huán)境不良影響
在經(jīng)濟發(fā)展日益發(fā)達、物欲橫流的今天,各種形形色色的價值觀沖擊著當代大學生。在社會大眾普遍追求權勢、在乎個人利益、凡事急功近利,忽視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漠視社會弱勢群體,缺乏社會人懷關愛,這些都給大學生們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而隨著網(wǎng)絡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上一些偏激的思想和利己主義思想被快速、廣泛、夸大的傳播,不斷侵蝕大學生的思想。同時又因為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嚴峻,進一步引發(fā)了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不滿和抱怨,但對國家和社會給與他們的關心和幫助卻當成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久而久之使大學生逐漸形成了缺乏社會責任感和自立自強的不良習性。
(四)大學生自身的漠視
作為社會轉(zhuǎn)型下的當代大學生較之以前更具有法律意識和自主意識,但他們的自立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強,同時享樂意識和依賴意識較為嚴重。他們從小就沒有接觸過艱苦生活的磨練,把一切的關愛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懂得理解父母的愛、不懂得體會父母的辛苦、不懂得感恩社會的幫助,反而總是抱怨社會的不公、父母能力的有限,自己得到的太少。對學校的感恩教育,他們不會重視,對于父母的教誨,他們覺得嗦,因此他們從內(nèi)心深處就漠視了感恩教育。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陶行知先生曾呼吁“解放小孩子的頭腦,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須從傳統(tǒng)、封閉的家庭教育轉(zhuǎn)向發(fā)散、開放的家庭教育,從家長單一付出型轉(zhuǎn)向家長孩子相互支持型,從應試教育型轉(zhuǎn)向素質(zhì)教育型,在能力上也應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開拓精神。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價值取向、對待生活工作的態(tài)度,將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多多少少會看到相似的影子。假若有些父母經(jīng)常以“當大款、發(fā)大財”作為孩子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勢必導致孩子今后有拜金主義和功利思想的存在,這種片面和不當?shù)募罘绞綍⒆拥某砷L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父母應該做自我檢討,除了給孩子提供充裕的物質(zhì)基礎之外,還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干,引導孩子用頭腦自己去思考,注重言傳身教,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感受何為感恩、如何感恩,最終實現(xiàn)意識與行動同步的目標。
(二)感恩教育創(chuàng)新新形式豐富新內(nèi)容
高校感恩教育應從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向現(xiàn)代開放的教育形式轉(zhuǎn)變,從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要加以改進和補充,將感恩教育貫穿于學科教學和各種活動中,發(fā)揮課程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之外,更要發(fā)揮第二課程的作用,通過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感恩活動來引導,力求貼近當代大學生生活學習的特點,避免空洞說教。一是開展感恩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榜樣示范、典型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開展以“感恩父母,感恩校園”為主題的班會,通過討論交流,讓同學們理解父母的艱辛,老師的辛苦,增進同學間的互助關愛、寬容諒解,使同學們常懷感恩之心,懂得感恩身邊的人。二是開展感恩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參觀當?shù)氐拇刃⑽幕z址,聽當?shù)氐拇刃髡f,了解當?shù)氐拇刃⒘曀椎却刃⑽幕瘉碜寣W生感受慈孝的歷史傳承和時代演變,從而鼓勵學生學習古人的重慈孝的品質(zhì),在日常生活當中為父母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女孩子幫父母干些家務活、男孩子幫父母干些力氣活,對父母多說些貼心話,記得父母的生日,為他們做一份自己親手準備的特殊禮物等等,培養(yǎng)出將感恩意識付之于實際行動的習慣。同時可以開展師生互動式的獻真情活動,讓師生之間有更深的了解和接觸,讓各自都走進彼此的內(nèi)心,通過一句話、一封信、一張賀卡、一個盆栽等簡單樸實的方式,來表達對教師辛苦教學和關愛的感激之情。三、開展感恩主題演講活動。開展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主題演講活動,引導同學們圍繞為什么要感恩、感恩的對象有哪些、用什么方式去感恩等內(nèi)容,表達自己的思考與見解,通過這種方法除了展示學生的風采之外,同時也營造出良好的感恩氛圍,激發(fā)大學生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社會的情感。
(三)搭建社會服務平臺推動感恩教育
為了喚醒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高校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志愿服務的方式,搭建“5類一體”社會公益服務平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積極性和責任感,推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所謂“5類一體”即分別從扶貧救災公益活動、教育助學公益活動、社區(qū)服務公益活動、環(huán)保節(jié)能公益活動、心理健康公益活動這5大類出發(fā),大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擇相應的公益活動來參加,從而體會到幫助他人、服務社會過程中被觸動的情感。針對這五大類,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活動來開展,例如扶貧救災公益活動可以開展捐贈型和義賣型的活動,向貧困地區(qū)、孤寡老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教育助學公益活動可以通過暑期實踐活動的支教來幫助落后地區(qū)孩子的教育,給那里孩子們帶去新的知識,給與他們溫暖的關愛,而社區(qū)服務公益活動可以開展探望敬老院老人的活動,陪老人家說說話,表演越劇等節(jié)目給老人家?guī)狒[和開心。通過“5類一體”工程的實施,來增強大學生們的感恩意識和責任感,從他人的故事中學會堅強、珍愛和憧憬,從自己的行動中懂得付出的辛苦并體會到獲得他人感謝時的幸福,從而逐漸形成反哺父母、回報學校和饋贈社會的意識及付之行動的決心。
[1]王爭.感恩教育尋求德育實效[J].思想理論教育,2005(20).
[2]高愛芳,高衛(wèi)松.學校品德教育應首推感恩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5(36).
[3]向康文,呂耀懷.感恩的道德價值與當代大學的感恩教育[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0(1).
[4]金妍妍,李建華.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反思與建構[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0(4).
[5]豐玉梅.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途徑探析[J].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0(3).
On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Gratitude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Horizon of Harm onious Society
Dai Guanbo,Xu Mimi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 315200)
Gratitude is not only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virtues,but also the key factor of pro?moting harmonious life environment.And it helps society members cultivate morality,interaction,learn?ing and responsibility.However,currently the gratitud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lacks efficacy and education becomes a mere formality.Through the status survey on the real gratitude of 400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he essay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gratitude consciousness and education.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creating the good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gratitude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gratitude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gratitude education;quantitative analysis;practical ap?proach analysis
2014-12-16
戴觀波(1981-),男,浙江寧波人,碩士,助理研究員。徐咪咪(1985-),女,浙江寧波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