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彩艷
(延安大學馬列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論生命教育視野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賀彩艷
(延安大學馬列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已經(jīng)成為人們飯后茶余的熱點話題。尤其是近年來,關于大學生自殺、他殺等暴力事件屢屢見諸報端和雜志。太多令人傷心的現(xiàn)實告誡人們:當前大學生生命意義的現(xiàn)狀并不容人樂觀,怎樣推動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fā)展,是引發(fā)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討的緊迫課題。而生命教育的崛起,已經(jīng)成為心理健康教育適應新形勢走向縱深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領域。
高校;生命意義;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中國正在處于一個急劇發(fā)展變革的時代,各類群體事件此起彼伏,大學生生活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氛圍中,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諸多的心理壓力,如考研考公務員壓力、找工作壓力、貧困學生經(jīng)濟和精神壓力、人際交往壓力、情緒情感壓力等等,以此,心理障礙也會更加嚴重。從生命教育視野中,反思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在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尊重生命意義、培養(yǎng)強化生命意識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而生命教育的崛起,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始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趨勢,二者的有機結合,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縱深的一個重要領域。
90年代初期,著名的教育學家黃克劍在和張文質談話時,曾經(jīng)談到教育的三個理想追求向度:傳授知識、開啟智慧、點化生命。[1]從此,用生命理念治理學問、研究現(xiàn)實,用生命理念引領教育,用生命理念成就一個個現(xiàn)實的、鮮活的個體為終極目的的嶄新的教育理念,走進我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領域中。讓生命自由而和諧的成長是其核心的表達,也是最高的境界和追求。生命教育是“點化和潤澤”生命的教育,它把生命的本質、特征和需要,體現(xiàn)在各個教育過程之中,為生命的不斷發(fā)展和進一步完善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這種教育不以生命本身為研究對象,也并非一種具體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面向新世紀的適應時代潮流發(fā)展的教育新理念,其中“生命”是這一理念的核心內容。目前,生命教育已經(jīng)在理論和實踐領域中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工作中,尚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本文擬在這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生命是人類教育的起點,人的存在是教育存在的載體和根據(jù)。生命是人的一切活動的載體,沒有生命,一切活動都將無法進行,也就無法對人實行教育。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心向善”的活動,它以人的生命個體為依據(jù),生命的存在是教育開展的前提。不以人的生命為起點,教育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就是虛幻的和不真實的。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經(jīng)倡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人的生命力的健康成長?!盵2]教育是人自身發(fā)展的內在需要,缺少了人,缺少了對人的個體生命的關注與尊重,“以人為本”就是一句空話、廢話。同樣,缺乏對學生個體生命的關注與尊重,教育就變成了脫離學生主體的抽象意義的存在,而失去它自身存在的必要性。“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人的本性、人的存在及人的發(fā)展出發(fā),把“人”看做是一切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從而關注人的生命發(fā)展和完善人的自由人格。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注生命、尊重生命、激發(fā)人的潛能,既是生命本質的回歸,更是人類教育的永恒主題。
生命與健康密不可分,同樣,生命教育與健康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健康教育的宗旨立足于推動人類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的健康而和諧的發(fā)展,人類追求健康的目的在于提升人自身生存的生命價值與社會意義。所以,生命教育必將成為新世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適應時代潮流發(fā)展而深入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領域,關懷生命健康的理念,也終將成為新時期引領人類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他們的相互結合已經(jīng)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走向縱深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立足于關注生命價值的角度,積極引導學生生命個體的健康成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尊重生命、關愛生命,以期達到學生對自身、他人乃至他類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并給予深刻的人道主義關懷;要引導學生尊重自身生存的狀態(tài),喚醒其“人心向善”的原始生命意識,追尋生命存在的社會價值與終極意義,促進自我身心健康而和諧的發(fā)展。
當前,大學生生命意義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關于大學生的自殺事件屢屢見諸報端。學者李旭的調查報告表明:大一新生中,52.1%的學生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34%的學生深深陷于生命無意義的消極狀態(tài)。[3]如何通過人性化健康教育、生命化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討的緊迫課題。生命教育致力于解決學生自身的生命困境,解決當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困境,不僅是現(xiàn)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轉型的要求,也是改變當前大學生生命意義缺失現(xiàn)狀的迫切需要。
(一)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真正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生命教育新理念
對教師而言,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很困難。尤其是青年教師,由于自我知識積累相對不足,很可能會面臨一個兩難困境,即: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會在一定范圍內,壓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完全以學生為本,就需要教師具有謙虛誠懇、不恥下問的求實、求真態(tài)度,也可能導致課堂秩序民主而混亂。所以,是否持有“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是否具有博大胸襟、真正踐行“以學生為本”的行動是兩回事。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樹立生命教育這一新的教學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實踐過程中,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大膽引進生命教育的原則、內容、方法和技術,在教育目標、教育模式、運作機制、方式方法等各個方面,改進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真正實現(xiàn)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把生命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融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有課程中
人與生俱來的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一旦缺失,便是一種嚴重的、不容輕視的心理異常狀態(tài)。而現(xiàn)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仍普遍存在著重教師主導、輕學生主體,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養(yǎng)成,重教化、輕內化的現(xiàn)狀。絕大多數(shù)高校尚未推出獨立的、系統(tǒng)的“生命教育”課程,只是在一些公共課程中涉及少量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內容,尚不系統(tǒng)。推進高校的生命教育,應該把生命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融入到現(xiàn)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中,在現(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中,增添一些有關傳授生命起源、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的知識,在現(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增加一些人性化的、生命化的教育方式,力爭從各個環(huán)節(jié)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引導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三)實施探究式教學,讓追尋生命意義的理念深入到學生內心的深刻體驗中
生命教育不是簡單地、純粹地傳授書本知識,而是要深入到學生靈魂深處的價值觀教育。所以,要采取豐富多彩的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吸收——儲存——再現(xiàn)”轉變?yōu)椤疤剿鳌芯俊獎?chuàng)新”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由簡單地傳授知識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傳授的是“關于健康的知識”,這些知識不會自覺地轉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假設現(xiàn)實的心理沖突情境,絕大多數(shù)學生頭腦中有著扎實的“心理健康知識”,而在實踐中很難做到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與不幸,造成知行分離。這在于書本知識是遠離現(xiàn)實實踐體驗的“完美知識”,而沒有經(jīng)過情感真實體驗的知識,很難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深刻的影響。教師作為這種知識活的載體,應該假設具體而形象的教學情境,把生活中最一般、最經(jīng)常、最便于反映學生因社會上的負面現(xiàn)象而導致的不良心理及行為,設置成特定的教學情景提供在課堂上,例如:《周末的宿舍》、《飯?zhí)美锏溺R頭》、《期末考試中的行為》等,讓學生自主地通過這些現(xiàn)象討論、分析自己內心深處的隱含意念,從而激起心理共鳴,產(chǎn)生心靈火花,最后轉化為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實踐證明,只有通過自主體驗,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探究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體驗更深刻、更持久。
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作,在實踐過程中融入相關的生命教育內容、借助和應用一定的生命教育策略,既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增強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針對性的緊迫課題。它不僅需要教師的科學研究來指導,更需要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來具體實施,這就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家庭乃至學生自身等,各個主體相互配合,共同實現(xiàn)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1]張文質.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3.
[2]鄧濤.教育視野里的生命教育[J].教育育人,2002,8.
[3]李旭,盧勤.大學新生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0): 1232-1235.
G643
A
1674-6198(2015)03-0046-02
2015-03-26
本文由延安大學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資助,是延安市社會科學專項資金2014年度規(guī)劃自籌項目“生命教育視野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4JY40Z)的階段性成果。
賀彩艷(1973—),女,陜西延川人,延安大學馬列學院,延安大學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