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巧
(四川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浸入式雙語教育:困境,抑或轉機
屈巧
(四川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浸入式雙語教育于20世紀60年代初興起于加拿大,它以語言為教學媒介,在學校里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語(主要是英語)進行其他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在我國,由于不同層次院校專業(yè)資源不平衡、雙語教師匱乏、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材教法相對落后等原因,短期內(nèi)在高校全面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還有相當難度。但是,這種教育模式能夠開拓大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跨文化交流;利于母語發(fā)展和民族情操的培養(yǎng);發(fā)展大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它將是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對我國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的一次革新。
浸入式雙語教育;高等教育;困境;趨勢
“雙語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在我國實際是指“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但兩者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而教學主要指課堂上的教學活動[1]。浸入式雙語教育(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在我國的實施也主要指課堂教學層面上的雙語教學。它是指學習者被“浸泡”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在課堂上只用第二語言教授課程,語言是教學的媒介而不是教學的目標[2],這種教育模式最早起源于加拿大。按起始時間,浸入式教育可以分為早期(從幼兒階段開始實施)、中期(從9歲或10歲開始實施)和晚期(從中學階段開始實施)浸入式。加拿大的法語浸入式教育就在中小學推廣得比較多,也有大學階段的浸入式教育,叫做“晚晚期浸入式(late late immersion)”[3]。
加拿大是浸入式雙語教育的發(fā)源地,在這個英國文化與法蘭西文化并存的國家,80%左右的人口使用英語,20%左右的人口使用法語并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長期以來,魁北克唯有英語被作為官方語言,許多講法語的小孩要到英語學校上學,這種狀況遭到了魁北克居民的反對。于是,20世紀60年代初,魁北克省掀起了民族主義運動的高潮,其目的就是為法語家庭的子女爭取接受法語教育的權利。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迫于壓力,于1969年制定了《官方語言法》(The Official Language Act),確立了法語和英語在加拿大的平等地位。隨著這項法律的制定,許多文化交流與語言課程的資助也逐步展開[4]。第一個法語浸入式班級由魁北克省講英語孩子的家長發(fā)起,他們勸說社區(qū)開辦一個雙語教學班,小孩從入學開始就接受法語授課,在浸入法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能夠掌握英、法兩種語言。此后,加拿大所有省和地區(qū)都有浸入式教育項目。浸入式雙語教育在加拿大迅速發(fā)展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先后建立了2 000多所浸入式雙語學校,加拿大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是基于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加拿大的浸入式教育獲得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政府政策規(guī)定能熟練運用英語和法語的雙語人才有進入聯(lián)邦政府部門工作的優(yōu)先權。因此,浸入式雙語教育在加拿大以雙語制度為基礎,鼓勵學生同時掌握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第二,在加拿大,接受雙語教育是自愿而不是強制的,家長自愿把他們的小孩送到雙語學校并積極推廣浸入式教育,家長、教師和學生的投入有助于雙語教育的發(fā)展。第三,加拿大規(guī)定當法語作為教學語言時,必須由本族語是法語的教師或法語水平相當于本族語的教師施教;當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時,必須由本族語是英語的教師或英語水平相當于本族語的教師施教,因此,法語浸入式教育的教師大部分來自魁北克和其他講法語的地區(qū)。此外,在課堂上最好用一種語言而不是兩種語言授課,學生不會總是等著老師用他們的母語來解釋問題。第四,接受浸入式教育的學生語言水平和語言背景相近,學生的自尊和學習動機都不會受到影響,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第五,加拿大的浸入式教育是一種添加式雙語教育,尊重學生的母語和文化,接受學生的母語有利于為學生營造基本的社會和心理氛圍[4]。
(一)我國高校開展浸入式雙語教育的現(xiàn)狀
我國的雙語教學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是保持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文化的雙語教育,二是提高學生外語水平的雙語教學。自2001年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后,盛行于我國的雙語教學熱潮正是指第二種雙語教學[5],即在學校里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語(主要是英語)進行數(shù)學、歷史、化學等非語言學科的教學。我國開展雙語教學是適應國際化趨勢的需要,能夠提高綜合國力,克服傳統(tǒng)外語教學的弊端,培養(yǎng)出國家需要的雙語人才[6]。
2001年以來,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雙語教學的政策,大部分高校也相應地制定了本校的雙語教學規(guī)定,一些高校還對雙語課程的數(shù)量和質量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比如系統(tǒng)整合了雙語教學資源、規(guī)范了雙語教學課程、建立了雙語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等。雙語教學在取得成果的同時在不同層次的院校、專業(yè)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不平衡:重點大學由于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資源豐富,雙語教學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而地方院校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才剛剛起步;綜合性大學以及涉外型大學開設雙語課程的數(shù)量比單科性院校更多;從專業(yè)上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jīng)濟學、醫(yī)學這些學科在國外研究成果多,因此開設的雙語課程也相對較多;雙語課程主要在專業(yè)課中開設,公共課很少[6]。
(二)我國高校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面臨的困難
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者都在不斷探索更為合理的雙語教學模式,那么,加拿大的浸入式雙語教育在我國高等院校是否可行呢?
首先,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來看,在加拿大,英語和法語都是官方語言,其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民族和諧相處,維護國家統(tǒng)一。因此,加拿大的教師和學生都會積極、自覺地參與到雙語教育的過程中,期望掌握好英法兩種語言以獲得社會文化的認同。在中國,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滿足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國實施雙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培養(yǎng)雙語人才[4]。然而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有應試的傾向,再加上沒有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少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仍然是被動地學習英語。浸入式教育的實施要求學生完全或部分被“浸泡”在英語環(huán)境中,這樣學生有可能走入一種誤區(qū),即花很多的時間去聽懂英語、學習英語詞匯,學科知識的學習反而成了次要的,如此一來,學生接受雙語教學方式的興趣就會降低[6]。
其次,從社會背景來看,加拿大的浸入式雙語教育最初并不是政府提倡的,而是由學生家長發(fā)起的民間的自發(fā)行為,隨著教學效果的顯現(xiàn),逐漸得到政府的認可,成為國家的基本政策,得到國家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國的雙語教學實驗已經(jīng)開始,雖然一些學者認為教育部有關雙語教育的政策還存在一些問題,但自2001年以來,教育部門在高校推行雙語教學的政策是不變的。應該注意的是,加拿大的浸入式教育即英語/法語雙語教育,是屬于同一語系之間的雙語教育,而我國的漢語/英語雙語教學是屬于不同語系之間的雙語教學,這兩種語言在發(fā)音規(guī)則、書寫規(guī)范、語法體系、句型結構、思維習慣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這無疑給我國的浸入式教育增加了難度[4]。加拿大的雙語教育是在學習本國的官方語言,而我國的雙語教學是要學習一門外語,缺乏必要的語言環(huán)境,在教師、教材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要“浸入”更是難上加難。
再次,從雙語教學的教情與學情來看,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雙語教學的關鍵是師資,雙語教師既要向學生教授學科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所以他們必須是有能力、有敬業(yè)精神的雙語人才,熱愛雙語教育,并且自己本身是雙語者。在加拿大,浸入式雙語學校要求雙語教師必須由學科教師擔任,并規(guī)定必須由教學語言的本族語教師施教。這符合加拿大的國情,因為在加拿大有20%左右的人母語是法語,而在中國要有這樣的師資就很難。目前,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師主要有三類:一是各學科中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二是英語教師跨學科擔任其他課程教師;三是國外聘請的教師。第一類教師熟悉專業(yè)知識,但英語水平不高,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并且沒有在國外生活的背景,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不甚了解;第二類教師有較好的英語水平,卻缺乏專業(yè)學科知識;第三類教師不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另外,雙語教師的工作量遠遠超過用母語進行教學的教師,他們既要準備要教授的學科知識,又要準備英文講義,而我國高?,F(xiàn)階段的激勵機制、薪酬待遇等很難留住優(yōu)秀的雙語教師,師資的匱乏是我國高校實現(xiàn)浸入式雙語教育的瓶頸[6]。教材的使用直接影響著雙語教學的質量。由于引進國外原版教材價格高,并且涉及到版權、文化沖突等問題,有的高校采用改編或自編教材,也有的高校將中文教材翻譯成英文,或者教師將自己的英文講義以活頁復印的形式分發(fā)給學生,這樣做可以使國外教材本土化,內(nèi)容更符合中國教育背景,學生更容易理解,但信息落后,質量得不到保證,所以我國的雙語教材建設仍有待提高[7]。當然,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會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加拿大的浸入式雙語教育是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到了大學階段,學生經(jīng)過多年的“浸泡”,已經(jīng)能熟練運用兩種語言,并且第二語言水平相差不大。目前我國中小學的雙語教育還沒有很大的成效,還在不斷探索之中,所以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參差不齊的,這又會讓浸入式教育在高校的實施陷入困境。
最后,從教學理論和方法來看,加拿大的浸入式雙語教育開始于1965年,相關的研究也從那個時候就有了,這幾十年間,加拿大學者反復總結經(jīng)驗、吸取教訓,其浸入式教育在實踐中得到了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套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并推廣到全世界的許多國家。我國的雙語教學實驗晚于加拿大,盡管我國的專家和學者正在努力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雙語教學理論體系,但是社會各界人士仍然對雙語教學充滿了懷疑和擔憂。加拿大的浸入式雙語教育是自愿的,家長有權決定子女是否接受雙語教育,這樣就能確保家長的支持和學生的興趣,并且杜絕出于功利、為爭奪生源強迫性的雙語教育[4]。我國高校的雙語教育還很難做到完全讓學生自己選擇,而且教學方法大多還是傳統(tǒng)的講授型教學,由于師資和教學資源的缺乏,每個班的學生較多,學生的參與度不夠,要用國外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的可能性不大。
(一)我國高校開展浸入式雙語教育的意義
對高校而言,雙語教學不僅能對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還能夠提高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擺脫應試型的教學。
首先,在我國高校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能夠開拓大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跨文化交流。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是具有國際視野與創(chuàng)新意識,熟悉國際慣例,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重要的國際會議和國際交流都是英文的,只有具備較高的英語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國際學術動態(tài),掌握先進的科技成果。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大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英語專業(yè)知識,形成英語思維方式,還可以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增長見識,開闊國際視野,提高綜合素質[6]。
其次,在我國高校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有利于母語發(fā)展和民族情操的培養(yǎng)。我國多數(shù)人的語言是漢語,整個社會語言環(huán)境也是漢語,因此,在我國實施晚期浸入式雙語教育(即大學階段的雙語教育)不僅不會威脅到母語的地位,在方法得當?shù)那闆r下,還會促進母語的發(fā)展。加拿大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民族團結,建立一個多元文化共同發(fā)展的和諧社會,我國培養(yǎng)高校雙語人才也是為了適應經(jīng)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需要,雙語教育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不僅精通外語,熱愛本國文化,還能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發(fā)揚光大[3]。
最后,在我國高校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能夠發(fā)展大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加拿大、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曾經(jīng)開展了雙語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的相關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精通雙語的人思維更流暢、更靈活且更具獨創(chuàng)性,因為他們在處理兩種語言的過程中,形成了較強的聯(lián)想能力,以及高效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4]。目前,我國評估學生語言水平的手段主要是測試,這就造成了大學英語教學以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目的,形成了嚴重的應試教學。在雙語的環(huán)境下,英語不再是學習的目標,而是學習知識的工具,通過學科學習來帶動英語學習,這樣才能取得學科知識和語言能力的雙豐收。
(二)我國高校開展浸入式雙語教育的實現(xiàn)途徑
在我國高校實施雙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教育部關于在高校推行雙語教學的政策也是始終不變的,然而由于目前我國雙語教師匱乏、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教材和教學方法相對落后等原因,短期內(nèi)在我國高校實施浸入式雙語教育還有相當難度。
我國高校雙語教育的實施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學生、家長以及全社會的理解和配合,也需要良好的校園英語環(huán)境和強大的師資隊伍,并且在教材選擇、課程設置以及課堂教學組織上還要進一步總結和研究。浸入式雙語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就我國現(xiàn)狀來說,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要求我國高校所有教師都具有英語母語者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但為了培養(yǎng)出有較高英語水平同時具有專業(yè)知識的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比如有條件的高??梢詮牧魧W回國的專業(yè)教師中選擇一部分進行重點培養(yǎng),或從國外引進優(yōu)秀師資;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選派雙語教師到國外培訓并進行不定期的學術交流;重視科研,因為科研能帶動教學,通過科研可以不斷完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健全教學激勵機制,這樣才能充分調動雙語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在教材選擇上,學??梢约訌娕c國外出版社的合作,改編或編寫一些原版教材或質量較高的雙語教材。對于原版教材價格偏高的問題,學校應積極采取措施,比如武漢大學就購買了一些原版教材租給學生使用,也有的高校開通了國外網(wǎng)站,使學生能通過網(wǎng)絡共享原版資料[6]。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選擇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學科優(yōu)先實施雙語教學,因為這些學科具有較強的國際性,學生參加國際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多,而人文學科涉及本土文化,有一定的區(qū)域局限性。重視英語教學,因為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不但不沖突,反而能幫助解決雙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語言問題[4]。
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是完美的,浸入式雙語教育也是如此。雖然浸入式雙語教育在我國高校實施目前還存在困難,但雙語教學始終是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實施雙語教學是對我國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的一次改革,是對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一次反思。
[1]Jack C R,Schmidt R.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英語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Baker C.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3.
[3]俞理明,Elizabeth Yeoman,韓建俠.雙語教育論:加拿大浸入式教育對我國高校雙語教育的啟示[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4]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潘章仙.對我國雙語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研究,2003(12).
[6]仲偉合,袁長青,等.中國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張國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材的思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李 青〕
Discuss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QU Qiao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Sichuan,China)
First introduced in Canada in the 1960s,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is an approach of teach-ing which involves the partial or total use of a foreign language(mostly English)in the teaching of non-language subjects.Teachers in China have been exploring ways of bilingual teaching.Given the imbalance of major layout and resource distribution among institutions of different levels,the inadequacy of bilingual teaching staff,the unevenness of students’language proficiency,and the backwardnes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it is out of the question to fully introduce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nationwide in the near future.But this mode of teaching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broadening students’horizon,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ther tongue,nurturing national spirit and spurring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so that it is an inexorable trend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an innovation in China’s current language teaching mode.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predicament; trend
G642
A
1671-5365(2015)01-0120-06
2014-12-28
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華師范大學四川省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資助/立項項目(CJF3010)
屈巧(1982-),女,四川成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