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曉娟
(綿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李白詩在西方》英文部分補遺及匡正
詹曉娟
(綿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原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員王麗娜對李白詩歌英語譯介歷史情況有過較為全面的梳理。她在《李白詩在西方》一文中,分英語、德語、俄語等多種語種,主要按時間順序依次簡要介紹了自唐代到20世紀80年代李白詩歌海外譯介的主要譯者和譯作情況,英語譯介部分是研究李白詩歌在英語國家傳播非常有價值的文獻。但《李白詩在西方》存在譯者的生卒時間不齊全并有錯誤、譯作篇目信息不完整和文中存有錯漏的現(xiàn)象,給李白英譯的研究造成了一些混亂,有必要對原文進行甄別和補充。
王麗娜;《李白詩在西方》;英文部分;補遺;匡正
由國家圖書館王麗娜撰寫的《李白詩在西方》一文,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中)分別載于《文獻》1985年3期、4期,(下)載于《文獻》1986年1期,分英語、德語、俄語等多種語種,主要按時間順序依次簡要介紹了自唐代到20世紀80年代李白詩歌海外譯介的主要譯者和譯作情況。其中,(上)全部是李白詩歌英譯作者及其譯作情況的概述。到目前為止,該書仍然是李白詩歌英譯情況相對最完整全面的概述,是李白詩歌在英語世界傳播研究非常有價值的文獻。但文章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譯者的生卒時間、國籍、身份不齊全并存在錯誤,譯作的篇目信息不完整,文中存在錯漏現(xiàn)象,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李白詩歌英譯的歷史線索顯得不夠清晰或出現(xiàn)偏離。本文將在原文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獲得的資料,對原文進行甄別和補充,以利研究者參考使用。①[1]
關(guān)于英國著名漢學家德庇時(Davis John Francis,1795-1890),文中提到:“他所撰《關(guān)于中國的詩》(On 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譯有兩首李白的詩,一首題為《桃花潭》(The Inlet of Peach Blossoms,原題《贈汪倫》),一首題為《春天的一場夜雨》(An Evening Shower in Spring,原題《曉晴》)”。[1]此處所言《關(guān)于中國的詩》一文的英語原題是Poeseossinensis commentarii,on 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1829年以論文形式在澳門出版,封面頂端有楷體“漢文詩解”四字,下有同義之拉丁文書名和英文名。[2]
文中介紹的第三個譯者理雅各,全名是詹姆斯·萊格·理雅各(James Legge 1814-1897),英國著名漢學家。他是第一個系統(tǒng)翻譯介紹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翻譯家,在合作伙伴中國學者王韜的幫助下,翻譯了中國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經(jīng)典作品,譯著包括《易》《詩》《尚》《禮》《春秋》《左傳》《公羊傳》《轂梁傳》《禮記》《孝經(jīng)》《論語》《孟子》《道德經(jīng)》《莊子文集》《佛國記》等。這些譯著不僅包括嚴謹簡潔的譯稿,還包括長篇的序言和翔實的注釋,這樣規(guī)模宏大的中國典籍翻譯工程迄今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理氏的譯本一出,旋即轟動了當時的西方漢學界,一時無人能出其右。理雅各因此于1875年獲得了西方漢學研究的最高榮譽獎——儒蓮漢籍國際翻譯獎,并與法國的顧賽芬(Serephin Couvreur,1839-1919)、德國的衛(wèi)禮賢(Richard Wilhelm,1873-1930)并稱為漢籍歐譯三大師。[3]而在他的譯作中,涉及到李白詩歌的,僅在他的《中國經(jīng)典》(The Chinese Classics,1870年)第四卷第一部分的序言中引有一首李白的詩。[4]
原文介紹的第六位譯者梅里爾(Stuart Merrill),未注明國籍。梅里爾是美國翻譯家,也是美國較早涉足李白詩歌翻譯的人,他的翻譯是從法國龔古爾學院女院士柔迪特·戈蒂埃(J.Gautier)所著《玉書》(Le Livre de jade,1867)法文本選譯的,從19世紀末起,梅里爾開始將《玉書》轉(zhuǎn)譯成英文。[5]
文中介紹的第七位譯者艾約瑟,沒有標出譯者的英文全名和生卒年代,譯者的身份情況也未作介紹。[1]艾約瑟的英文全名是Joseph Edkins,生于1823年,卒于1905年,艾約瑟是他的中文名字。他是英國傳教士、漢學家,是第一個撰寫李白詩歌研究學術(shù)論文的人。[6]除1890年發(fā)表了譯著《論李白及其代表作》外,在1888年,他就撰寫了《詩人李白》一文,登載于《中國觀察》創(chuàng)刊號第十七卷。[5]
對翟理斯的介紹在原文第二十條,沒有給出譯者中英文的全名。[1]翟理斯的中譯全名是赫伯特·艾倫·翟理思,英文全名是Herbert Allen Giles,英國前駐華大使,著名漢學家。[3]其作品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的中文譯名為《古今詩選》,該書的中文名還譯為《中詩英譯》。文中還提到翟氏另一部重要著作《中國文學史》(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1901年),這部著作在翟理斯所有的論著中是最為著名的,翟理斯在書中以朝代作為劃分文學時期的標準,將中國文學的歷史分為八個時期,其中第四個時期是唐代。這一部分以“詩”為介紹的重點,先對中國詩歌及其聲律作了一些介紹,然后逐一談及陳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司空圖等著名詩人,并翻譯有不少他們的詩作。[5]
蔡廷干是較早對李白詩歌進行英譯的中國人,《李白詩在西方》一文中沒有標明他的生卒時間。[1]蔡廷干的英文譯名是TSai,T.K。1861年3月6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是清政府第一次向西方選派幼童留學生中的一員,曾長期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政治、軍事、外交等領(lǐng)域扮演重要角色,卒于1935年。[7]
原文中論及的第十位譯者格蘭梅爾-賓,一般譯作克萊默-賓,漢譯全名是朗西洛特·阿爾弗雷德·克萊默-賓,英文全名是Launcelot Alfred Cranmer-Byng。文中也沒有標明他的生卒時間:1872-1945年。他是英國著名的漢學家、翻譯家。[8]《李白詩在西方》一文將其編譯的A Lute of Jade:Selections from the Classical Poets of China的中文書名譯為《翠玉琵琶》,[1]此作一般譯為《玉琵琶:中國古詩選》,1909年倫敦John Murray初版,1911年出第二版,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迄今已再版、重印達30余次,是他有代表性的漢詩選譯本?!队衽谩返姆饷鏄祟}下面題有: With lutes of gold and lutes of jade:Li Po(李白:琵琶金鑲玉飾成),聯(lián)系李白的詩句“玉簫金管坐兩頭”(《江上吟》)、“玉簫金管喧四筵”(《江夏贈韋南凌冰》等)?!独畎自娫谖鞣健穼⒖巳R默-賓的A Feast of the Lanterns譯作《燈宴》,此作一般譯為《燈籠節(jié)》,1916年由倫敦John Murray出版后曾被Elkin Mathews于1918年,John Murray于1924年、1936年、1949年再版、重印多次。[9]
對懷履光的介紹也沒有標明他的生卒年代,[1]此譯者的中譯全名是威廉·查爾斯·懷特,英文全名是William.C.White,懷履光是他的中文名,生于1873年,卒于1960年,是加拿大圣公會教士。[10]
“艾斯庫編譯的《松花箋》(Fir-Flower Tablets)一書,收有艾斯庫和阿梅·洛維爾所譯八十三首李白詩作)。”[1]原文中的這一陳述沒有標明艾斯庫的性別和生卒年,人名翻譯也需要統(tǒng)一。艾斯庫實則是艾斯柯夫人,英文全名是Florence Ayscough,生于1878年,卒于1942年。阿梅·洛維爾一般譯作艾米·洛威爾(Amy Lowell),生于1874年,卒于1925年,就是美國著名女詩人洛威爾?!端苫ü{》(Fir-Flower Tablets)是他們合作編譯的一本書,是由長期生活在中國的艾斯柯夫人把李白詩的意思講述給洛威爾,再由諾威爾寫成英語詩的。[11]
咖啡屋我是第一次來,挺新鮮。優(yōu)雅的座位,橘黃的燈光,低緩的音樂,垂瀉的窗簾,別有一番恍恍惚惚的意境。還好,我不是一個人來的,否則,來這種情調(diào)浪漫的地方,看人家一桌桌柔情蜜意,一對對纏纏綿綿,還不惆悵得窒息而亡?
原文中沒有給出弗萊徹的英文全名、生卒年和身份。[1]弗萊徹的英文全名是 William John Bainbrigge-Fletcher,生于1879年,卒于1933年,曾任英國駐華外交官,“其編譯的《英譯唐詩選》(Cems of Chinese Verse)一書”的英語全名為Gems of Chinese Poetry,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Verse,又譯作《中國詩歌精華》?!?933年版《英譯唐詩選續(xù)集》”又譯作《中國詩歌精華續(xù)編》,英文書名是More Gems of Chinese Poetry,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Verse。[12]1966年,美國的出版公司還再版發(fā)行了這兩部譯著的合訂本。[13]
原文第十六位譯者亦有許多信息缺失。[1]賓納的中文全名是哈羅德·威特·賓納,英文全名是Harlode Witter Bynner,[8]生于1881年,卒于1968年,曾于1917年、1920年兩次游歷中國。幫助他進行李白詩歌翻譯的中國人江亢虎,英文名為Kiang Kang-hu,生于1883年,卒于1954年。江亢虎是“中國社會黨”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有名的政客。由于政治原因,曾在美國居住七年,并在伯克利加州大學任教。
原文第十一條關(guān)于埃茲拉·龐德的介紹需要作以下補充:龐德的生卒時間是1885-1972年,他是美國著名詩人、翻譯家,美國意象派詩歌的領(lǐng)軍人物;1912年,龐德見到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對其“仰慕不已”,同年創(chuàng)建“意象派”。[14]1913年,正當青年龐德忙于創(chuàng)建并發(fā)展“意象派”之時,在倫敦見到了以研究東方藝術(shù)著稱的學者、翻譯家歐內(nèi)斯特·費諾羅薩(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3-1908)的遺孀瑪麗·費諾羅薩(Mary Francisco),并受其委托整理出版他丈夫的遺稿,龐德因此得以接觸到李白。需要匡正的是“他譯著的《凱撒》(Cathy)一書”這個陳述中的“Cathy”應(yīng)為“Cathay”,[12]其譯名《凱撒》應(yīng)為《華夏集》(又譯《神州集》《中國集》)。
文中對日裔翻譯家小畑薰良的介紹,缺失了其生卒時間:1888-1971年。他的英譯本《李白詩集》(The Works of Li Po,The Chinese Poet)出版情況的介紹也不夠清晰。[1]該作是1922年由紐約E.P.達頓出版社出版,1923年4月同樣由該出版社出第二版,同年,倫敦登特出版社印行,1928年達頓出版社出第三版,1935年日本北星堂書店(The Hokuseido Press)、1965年紐約帕拉貢出版公司(Paragon Book Reprint Corp)、2008年紐約凱辛格出版公司(Kessinger Publishing Company)又都分別印行。當《李白詩集》出了第二版以后,加拿大溫哥華僑報《大漢公報》1923年6月12日刊登一篇新聞《李白書集盛行于歐美》。這是李白個人詩集的第一部英文譯本,也是用西文翻譯的第一部李白個人作品集。[15]
原文對阿瑟·韋利(Arthur Waley)的介紹缺失了其生卒時間:1889-1966年[1],英國著名漢學家,一生著譯甚為豐碩,達40余部,其中涉及李白詩歌的有《漢詩選譯》(More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李白詩在西方》譯作《古今詩賦》)和《漢詩選譯170首》(A Hundred and Seventy Chinese Poems,《李白詩在西方》譯作《漢詩百七十首》)。[13]
原文第五十六條關(guān)于康拉德·波特·艾肯的介紹,應(yīng)添加其英文全名Conrad Aiken,以及生卒時間1889-1973年。[5]
原文第十三條對馬瑟斯(E.P.Mathers)的介紹中有他的譯著《五光十色的星星》(Coloured Stars),此書又譯作《彩星》。[16]
原文第二十五條對貝德福德 -瓊斯(H.Bedford-Jones)的介紹可增加一些信息。[1]貝德福德-瓊斯生于加拿大,1908年移民美國,以寫作為業(yè),從德·莫朗(George Soulié de Morant)那里轉(zhuǎn)譯了一些漢譯法的作品,除了《好逑傳》外,還有《楊貴妃的愛情悲劇》(The Passion of Yang Kwei-Fei:From Ancient Chinese Texts),都由紐約的弗里德出版社(Covici-Friede)出版。[17]
原文第二十六條是對阿瑟·克里斯蒂(A.Christy)的介紹,缺失了譯者的生卒年:1890-1976年。[17]
第二十七條關(guān)于伯塞爾的介紹,可增補譯者的英文全名 Victor William Williams Saunders Purcell,生卒時間:1896-1965年。伯塞爾是英國漢學家,在馬來西亞任職,曾任華民政務(wù)司(Protector of Chinese),1949年起任劍橋大學遠東史講師。[18]主要著作除《中國詩的靈魂》(The Spirit of Chinese Poetry)外還有《近代中國的興起》(The Rise of Modern China,1962年)、《義和團起義背景研究》(The Boxer Uprising:A Backgro und Study,1963年)等。[19]
原文第三十四條對林語堂應(yīng)增補其生卒時間:1895-1976年。[20]
原文第六十條譯者劉師舜(Liu,Shih Shun )的生卒時間是:1900-1996年。[21]
原文第四十六條譯者的中譯全名應(yīng)是羅杰·梭米·詹尼斯(Roger Soame.Jenyns)[1],生卒時間是:1904-1976年,《李白詩在西方》一文誤將生卒于1707-1787年的商人詹尼斯當作翻譯過李白的羅杰·梭米·詹尼斯,是該文的一大失誤。前者從沒有接觸過李白的詩,王麗娜本人對李白詩歌英譯起點時間的認識也是在19世紀,而不是商人詹尼斯生活的18世紀。[22]
原文第六十一條是對美國翻譯家肯尼斯·雷克斯羅思(Kenneth Rexroth)的介紹,沒有標明其生卒時間:1905-1982年。雷克斯羅思是賓納的學生,譯作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又翻譯為《漢詩百首》,有李白詩歌選入,但他更側(cè)重于杜甫、白居易和李清照的譯介。雷克斯羅思還著有《愛與流年:續(xù)漢詩百首》(Love and the Turning Year:100 More Poems from the Chinese,1970年),此書又譯《愛與歷史的轉(zhuǎn)折歲月:中國詩百首》;并與臺灣女詩人鐘玲合譯《蘭舟,中國女詩人詩選》(Women Poets of China,1972年)和《李清照詩全集》(Li Ching-cho,Complete Poems,1979年)。[14]
原文第六十七條中譯者柳無忌(Liu,Wu-Chi)的生卒時間是1907-2002年,與他合作的翻譯家是歐文·羅郁正(Irving Yucheng Lo),生于1922年。[5]
原文第五十三條介紹的譯者佩恩,其英文全名是 Robert.Payne,生卒時間是 1911-1981年。[23]
原文第六十六條對阿瑟·庫柏(Arthur CooPer)的介紹,可注明其生卒時間:1916-1988年。第六十八條譯者休·斯廷森的英文全名是Hugh McBirney Stimson,生卒時間是1931-2011年。[24]
原文第七十一條和七十二條介紹的是同一個譯者斯蒂芬·歐文(StePhen Owen),他生于1946,是美國較年輕的漢學家。他的專著《盛唐詩》(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第八節(jié)專論李白。[25]
以上是在《李白詩在西方》一文基礎(chǔ)上對文本進行的匡補,并主要側(cè)重于海外譯者和早期與海外有合作的華人譯者。實際上,英語世界對李白的譯介與研究還有許多成果,如美國成立了中國唐代學會,出版年鑒性質(zhì)的唐詩研究專輯,李白詩歌的譯介研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諾頓美國文學選集》(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收入龐德?lián)畎住堕L干行》譯寫的《河商之妻》(The River Merchant's Wife:A Letter);《新編普林斯頓詩歌與詩學百科全書》(Alex Preminger&T.V.F.Brogan:The New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1993年)增補了“中國詩歌”“中國詩學”等條目,其中唐代詩歌部分選入了李白[26];由耶魯大學梅納德·邁克(Maynard Mack)主編,具有權(quán)威性和崇高學術(shù)地位的《諾頓世界文學杰作選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1997年)將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置于世界文學杰作之列,其中第二部分有一節(jié)專門論述唐詩的發(fā)展與特征,并收入由宇文所安翻譯的李白、杜甫和元稹的若干詩作。
注釋:
① 本文對原文甄別、補充和修改的依據(jù)及方法如下:1.依據(jù)1999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對人名的翻譯及譯者生卒年進行修改;2.依據(jù)權(quán)威版本對文中陳述內(nèi)容加以比對修改,出現(xiàn)分歧的地方,至少參考三個以上相關(guān)論述加以甄別;3.參考歷史學相關(guān)研究,對同名人物是否涉及李白詩歌譯介加以甄別; 4.本文只呈現(xiàn)對原文有所修改的內(nèi)容,未作修改增補的條目則不再列入,譯介者編號也不再依據(jù)原文,而是根據(jù)譯者出生年代的先后加以排序。
[1]王麗娜.李白詩在西方(上)[J].文獻,1985(3):238-255.
[2]Sir John Francis Davis.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M].London:Asher and Co,1870.
[3]何寅,許光華.國外漢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岳峰.架設(shè)東西方的橋梁:英國漢學家理雅各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5]奠東寅.漢學發(fā)達史[M].影印本.上海:上海書店,1989.
[6]吳霞.英國倫敦會傳教士艾約瑟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5.
[7]馬士奎.蔡廷干和《唐詩英韻》[J].名作欣賞,2012 (11):139-157.
[8]秦寰明.中國文化的西傳與李白詩:以英、美及法國為中心[J].中國學術(shù),2003(1).
[9]Cranmer-Byng.A Lute of Jade[M].Albemarle:London John Murray,1917.
[10]熊文華.英國漢學史[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11]邱云.論艾米·洛威爾漢詩英譯集《松花箋》[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12]呂叔湘.中詩英譯比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3]趙毅衡.遠游的詩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4]朱徽.唐詩在美國的翻譯與接收[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7):84-89.
[15]鄔國平,鄔晨云.李白詩歌的第一部英文譯本:小薰良譯《李白詩集》、譯者與馮友蘭等人關(guān)系及其他[J].江海學刊,2009(4):192-198.
[16]Jenyns,Soame.A Further Selection from the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M].London:John Murray,1944.
[17]Jenyns,Soame.Selections from the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M].London:John Murray,1940.
[18]唐靜.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 Bai’s Poetry[D].成都:四川大學,2006.
[19]Barrett,Timothy Hugh.Singular listlessness: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books and British scholars.[M].London:Wellsweep,1989.
[20]林如斯.Flower Shadows 40 Poems from the T,ang Dynasty[M].臺北:中華書局,1970.
[21]劉師舜.One Hundred and One Chinese Poems[M].HongKong:Cathay Press,1968.
[22]江嵐,羅時進.唐詩英譯發(fā)軔期主要文本辨析[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19-125.
[23]伯塞爾,孫軼昊.中國詩歌之精神[J].國際漢學,2011(1):143-157.
[24]Anderson,George Lincoln.Asina Literature in English[J].Gale Research Company.Book Tower,Detoit,Michigan 48226.
[25]Stephen Owen.盛唐詩[M].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1.
[26]蔣寅.20世紀海外唐代文學研究一瞥[J].求索.2001 (10):96-100.
〔責任編輯:李 青〕
Supplements and Rectifications on the English Part of Wang Lina’s Li Bai’s Poetry in the West
ZHAN Xiaojua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th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Mianyang Normal Schoo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Wang Lina,former teacher and researcher at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has combed comprehensively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Li Bai’s poetry.Based on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different languages,i.e.,English,German,Russian and other languages,she introduc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the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s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1980s that had contributed to the overseas spread of Li Bai’s poetry in her article Li Bai’s Poetry in the West,the English part of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spread of Li Bai’s poetry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But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the article:some of the birth dates of the translators are not complete or wrong;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is not fully conveyed in some translations;and errors also exist in some cases,causing confusions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 Bai’s poetry,so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supplements and rectific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work.
Wang Lina;Li Bai’s Poetry in the West;English part;supplement;rectification
H315.9
A
1671-5365(2015)01-0102-06
2014-06-21
四川省教育廳李白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重點研究項目“李白詩歌的海外傳播”(07110832)
詹曉娟(1964-),女,四川綿陽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比較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