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積累-體驗-整合-達標”漢語教學模式是延邊州教育學院推廣的一種教學模式。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在實施“學習-積累-體驗-整合-達標”漢語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力求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漢語課程的基本理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一、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
要想使學生具備漢語基本素養(yǎng),顯而易見就要通過學習來實現(xiàn)。只有通過學習,學生的多種能力才能得以提高,也才能使學生具備所謂的漢語基本素養(yǎng)。
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我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的。如:在講字詞課時,提前留學習內(nèi)容。學習內(nèi)容包括:通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活用重點詞語,(以動詞、形容詞、四字格、俗語等為重點)、查找詞語表中常用的同義詞、反義詞等。通過學習,使學生對要學習的課文有個整體感知的過程,并對要學習的字詞提前有個認知的過程。在講讀課文時,設計幾道和課文內(nèi)容緊密相關(guān)的、難易度適當?shù)膯栴},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自己的思能夠解決。這樣不僅降低了課堂上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難度,還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通過積累,夯實學生的能力
《漢語課程標準》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基本素養(yǎng)中強調(diào)“要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促進漢語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我為學生推薦好書,引導他們博覽群書,如《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苦兒流浪記》、《魯濱孫漂流記》等,讓他們品讀并寫下讀書筆記。
教材中要求背誦的或我認為非常好的段落也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如《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有很多經(jīng)典的語句:“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人生之旅?!薄疤炜沾?,比天空還大的是人心。”“這個世界上沒有打不倒的敵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這些句子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積累這些好句子對學生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教材中有關(guān)古詩詞的誦讀積累,雖然不是中考范圍,我也要求學生篇篇背誦。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展示,進行古詩朗誦、古詩背誦大賽。還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學習與積累是一對孿生姐妹,沒有學習就談不上積累,沒有積累,學習也只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而已。
三、通過體驗,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漢語教學中的體驗無非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課內(nèi)外學習積累的各種知識巧妙運用于漢語實踐的過程。
如:在學完《第一場雪》這篇課文以后,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積累的詞語,模仿課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寫法,寫一段有關(guān)雪的片段,對學生而言就是很好的體驗的過程。
生(1):“剛下雪時,雪花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隨風輕飄。隨著風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來越大,像織成了一面白色的巨大的網(wǎng),丈把遠就什么也看不見了。
生(2):“風越來越大了。烏云漸漸遮滿了天空。不一會就只見稀稀落落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落來了。陡然間,變成了鵝毛般大。
為了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在學習《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課文時,組織學生觀看97年香港回歸時的視頻,學習《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后,介紹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使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感受失去世界瑰寶的痛惜之情。
四、通過整合,強化學生的能力
《漢語課程標準》要求密切漢語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漢語、用漢語,把漢語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漢語教學中的整合,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將零碎的漢語知識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由單一的應用漢語能力發(fā)展到綜合應用漢語能力的實踐過程。
如教《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就“圓明園該不該重建”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生(1):到北京除了能看到圓明園舊址的廢墟,什么都看不到。希望通過重建,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圓明園。
生(2):圓明園遺址是永遠的國恥紀念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地方,如果重建,就失去了它的教育意義。
生(3):圓明園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的損失,也是全世界、全人類的損失,應該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修建。
生(4):圓明園的重建只是勞民傷財,有重建的錢還不如去保護現(xiàn)在原有的文物。
對于這兩種觀點,我都給予了支持。因為就“圓明園該不該重建”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重在整合,重在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不是討論誰的觀點對與否。
再如:學習完《背影》這篇文章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學完這篇課文的感悟。
生:(1)朱自清的《背影》,讓我感受到了深沉的父愛。以后我要和不善言談的父親多溝通、多交流。
生:(2)學了《背影》這篇課文后,我感受到了血濃于水的親情。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以后我要把對父母的愛勇敢地說出來,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
生(3):媽媽出國掙錢去了,父親對我的關(guān)愛無微不至,而我一直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學了這一課,我懂得了要學會感恩。
五、通過達標,提升學生的能力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而達標是師生教學活動的歸宿。一堂課中,達標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中,我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實際來定達標內(nèi)容。
如在講《父母的心》第三課時,達標安排了兩個內(nèi)容。
1.朗讀展示。
2.為父母擬一條情真意切的短信,表達你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受時間的限制,朗讀展示不可能人人展示,盡量選擇每組的中下等學生來讀,如果他們達標了,大多數(shù)的學生也就達標了。
而擬短信相比第一個達標內(nèi)容稍有些難度,就盡量選擇中、優(yōu)等生來回答。
生(1):感謝爸爸媽媽,是你們讓我來到這個充滿愛的世界。感謝你們陪伴在我身邊,感謝你們對我細心的呵護。
生(2):感謝您,我親愛的爸爸,工作那么忙,您也會擠出時間來陪我。
生(3):媽媽在國外,爸爸您一個人在家,又當?shù)之斈?。您總是怕照顧不好我,其實您為我做的已?jīng)夠多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研究和探索“學習-積累-體驗-整合-達標”漢語教學模式,為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竭盡全力。
作者簡介:韓順姬(1974-1-21),女,吉林省琿春市 ,琿春市第五中學校,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