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內(nèi)容體系構建的四重維度

      2015-02-21 21:57:43
      關鍵詞:共產(chǎn)主義信仰理想

      曾 杰

      (遵義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內(nèi)容體系構建的四重維度

      曾 杰

      (遵義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構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內(nèi)容體系是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基礎工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生命觀、道德觀、理想觀、宗教觀的有機統(tǒng)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內(nèi)容體系。生命教育是邏輯的起點,理想觀教育是其核心,道德觀教育是現(xiàn)實支撐,樹立科學的宗教觀將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合理參照。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四重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chǎn)主義信仰,腳踏實地為實現(xiàn)黨在現(xiàn)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取得接力賽中我們這一棒的優(yōu)異成績?!盵1]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就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對生命、道德、理想、宗教等對象物進行科學審視,因此,馬克思主義生命觀、道德觀、理想觀、宗教觀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就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內(nèi)容的系統(tǒng)結構。

      一、生命觀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邏輯起點

      “作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確立生命尊嚴的意識,高揚生命的價值,使他們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2]識讀生命是所有信仰教育的價值原點,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盵3](P146)因此,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地認識生命的本質與價值,樹立科學的生命觀,正確地經(jīng)營生命,圓融生命也就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邏輯起點。生命觀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如何認識”。

      第一,如何認識生命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首先,人的生命存在是獨特性的存在,任何個體生命都是地球上唯一、獨特的存在,每個人的生命存在都不同于其他任何生命個體的存在,生命存在不僅對自身而言是重要的,對于他人而言也是極其重要的。每個人都應該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唯一性,理解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學會珍重生命。其次,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其存在的價值,而需要人本身去創(chuàng)造,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在于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比它本身更大的意義,人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每個人都不應該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自我天地,只關心生命的自然存在,而應該融入社會,在為社會貢獻的過程中積極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再次,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人們可以憑借實踐活動實現(xiàn)對客觀世界、自身生命有限性超越。

      第二,如何正確認識死亡。生與死是生命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生與死構成了生命的完整過程。如果沒有死亡,也就無所謂生存;如果沒有死亡,生命不會作為過程而存在;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有生命存在的意義。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死是生命的必然性,是不可逆轉的歷史過程,但死的意義卻有所不同,只有獻身于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為絕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死,才能實現(xiàn)生命本身最偉大的價值。只有通過認識死亡的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才能理解人類生命的完整歷程,才能不畏懼死亡,在直面死亡的過程中認識到生命的有限性和人生的價值,從而激發(fā)出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從而在現(xiàn)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第三,如何正確認識生命中的挫折。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不存著超自然的精神信念或力量,也不存在著超自然的精神和力量可以主宰人的生活,決定人的命運。馬克思主義信仰充分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類能夠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性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從而不斷克服困難和挫折,推動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馬克思主義信仰蘊含著自信、樂觀奮斗的人生態(tài)度。這就要求對人生歷程、社會發(fā)展的復雜性有充分的認識,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樂觀積極的面對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自信奮斗。

      第四,如何正確認識理想人格的追求。理想人格是一定社會或群體認為的完美的人格典型,它具有極強的感召力,被一定的個人或群體所推崇,是現(xiàn)實人格追求目標的具體化。在理想人格中,它通過完美的人格形象指引著個體或者群體不斷地向理想人格靠近,個人或群體通過對理想人格的不斷追求實現(xiàn)自身或群體的發(fā)展。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理想的人格是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這種理想人格是人類發(fā)展的最高境界,是和人類發(fā)展的最高理想境界-共產(chǎn)主義社會分不開的。每一個生命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理想人格的指引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人格的超越。

      第五,如何正確認識對幸福追尋。追求幸福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幸??鞓肥侨藗冏非蟮淖罡吣繕撕妥罱K價值追求。費爾巴哈指出:“生活和幸福原來就是一個東西。一切的追求, 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4]追求幸福是人的根本需要,不同的幸福觀對人們信仰的選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幸福是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統(tǒng)一,是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統(tǒng)一。只有形成對幸福的科學理解,才能正確看待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的關系,正確把自我幸福和社會幸福緊密結合起來,投身于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

      二、道德觀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現(xiàn)實支撐

      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僅是人類在意識和精神領域尋求自我慰籍的工具,更重要的在于通過一定的實踐方式表現(xiàn)出來,在一定道德觀支配下的道德行為正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xiàn)實支撐。因此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必須與道德教育有機的結合,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道德支撐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不斷進取、拼搏奮斗。不斷進取、拼搏奮斗是個體生命對待自身、對待生活的道德精神規(guī)范。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作為生命個體的存在,既不是上帝的旨意,又不是虛幻的精神信念;作為生命個體的過程,既不是個人救贖的過程,也不是歷經(jīng)苦難的過程,而是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確認人的本質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信仰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改變了宗教信仰中對超自然力量的依賴,就必然要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體依靠自身的力量改造客觀世界,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不斷進取,拼搏奮斗。

      第二,關愛他人、助人為樂。關愛他人、助人為樂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交往規(guī)范。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人與人都是平等的,正是由于對階級社會中人與人不平等地位的不滿,馬克思才發(fā)出了改變這個舊世界的最強音。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有著對人類最深沉的愛和對人類平等最真摯的追求,它必然要求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人們都能夠以平等的心相互對待,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樂于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人與人相互關愛的社會氛圍。

      第三,熱愛集體、團結協(xié)作。熱愛集體、團結協(xié)作是處理個人與集體關系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馬克思主義盡管從來不否認個人利益,但同時也認為個人作為社會中的人,不能脫離集體而存在,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私有制社會,由于受階級關系的制約,個人和集體無法真正結合,而社會主義社會為個人和集體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基礎,個人和集體實現(xiàn)了辨證的統(tǒng)一。社會主義道德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它尊重個人利益,同時要求人們相互協(xié)作,熱愛集體,促進集體發(fā)展。

      第四,著眼大局、奉獻社會。以奉獻社會為己任是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道德價值規(guī)范。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一方面?zhèn)€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互關聯(lián),“每個人是手段同時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為他人的手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為他人的手段,——這種相互關聯(lián)是一個必然的事實?!盵5]另一方面,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人的價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個人作為社會成員對社會的貢獻的大小,人生價值以社會價值以核心。因而馬克思主義信仰必然要求當代青年具有以社會貢獻為己任的道德精神,在為社會貢獻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五,全心全意、服務人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馬克思主義信仰中的道德境界規(guī)范,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人民”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追求與道德境界,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道德上的最高要求,是每一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終身奮斗的目標。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離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最高道德要求,就必然成為“空中樓閣”和“假、大、空”的政治口號。

      三、理想觀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

      “人的生活世界,是意義的世界。尋求和獲得意義,是人類生活的肯定;生活失去意義,則是人類生活的否定?!盵6]這里的“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理想”,理想猶如一縷普照之光,照亮和引領著人類的生活世界,任何一種信仰教育都是以一定的社會理想、個人理想追求與向往作為其核心內(nèi)容的。因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也必然以特定的理想觀教育作為其核心元素。馬克思主義立足于唯物史觀的歷史哲學視野,深刻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把共產(chǎn)主義社會作為最高社會理想,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統(tǒng)一論者,因此,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既要以共產(chǎn)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同時,又要立基于中國國情,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第一,共產(chǎn)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終極目標。馬克思主義信仰以徹底的唯物主義的立場,排除了一切超自然的力量,指明我們生存和生活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在物質的運動過程中,事物實現(xiàn)從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人類社會也是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不是神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任何超自然力量的產(chǎn)物,而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結果,人類社會也遵循物質世界由低級向高級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中,以完備的唯物主義觀點對世界的面貌做出了科學的解釋,不僅在自然世界是唯物的,而且把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相結合,改變了以往唯物主義“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一到社會歷史領域就變成唯心主義的”半截子唯物主義的局限,承認了人類社會歷史領域也是物質存在,也歷經(jīng)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在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下,人類社會將從野蠻走向文明,從必然王國向自然王國發(fā)展,共產(chǎn)主義社會將是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社會形態(tài)。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現(xiàn)階段的奮斗目標。作為馬克思主義信仰中的終極目標,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不同于宗教信仰終極目標的虛幻性,它并不是虛幻的存在,而是要在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運動中實現(xiàn),并且它的實現(xiàn)將要經(jīng)過幾個階段、經(jīng)過非常長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我們現(xiàn)階段的目標,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就是堅持共產(chǎn)主義的最高理想。

      在理論層面上,共產(chǎn)主義理想在中國的具體化就表現(xiàn)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xiàn)又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這一理論體系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基本精神,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共產(chǎn)主義的不懈追求;它旨在通過積極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為人的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仍然以人的自由發(fā)展為根本目的;它努力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把實現(xiàn)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它圍繞著“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實現(xiàn)發(fā)展”這樣一系列時代的主題,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chuàng)新而形成的理論結晶。

      從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來看,“摸著石頭過河”所形成的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被證明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發(fā)展道路。自從鴉片戰(zhàn)爭以來,在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人民逐步淪為帝國主義與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奴隸,中國社會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軌道上越陷越深。從火燒圓明園到八國聯(lián)軍侵華,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從“九·一八”戰(zhàn)火到南京大屠殺,中華民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無數(shù)的愛國人士為了國家的救亡,民族的圖存進行著艱難的探索。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相繼而起,卻只能抱憾而終。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開辟了新的救國救民的道路,經(jīng)過28年的浴血奮戰(zhàn)和頑強奮斗,實現(xiàn)了近代中國所面臨的“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兩大歷史使命,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又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經(jīng)濟、政治制度。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獨樹一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實效;中國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碩果累累;全面推進了黨的建設,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黨的凝聚力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的民族復興,中國人民正在逐步實現(xiàn)人民的富裕。

      進行理想觀教育,就是要把共產(chǎn)主義終極目標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階段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共產(chǎn)主義理想是人類社會最美好的社會理想,共產(chǎn)主義社會是社會發(fā)展的高級形態(tài)。我們正是有了對共產(chǎn)主義終極目標的向往,才有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斷超越,共產(chǎn)主義社會作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核心,絕不能削弱和動搖。然而,我們在追求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時,我們不應該忘記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幾十代人長期的艱苦奮斗,共產(chǎn)主義的實現(xiàn)必須經(jīng)過相當長的路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我們現(xiàn)階段的目標,是我們通往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橋梁。進行理想觀教育,既要宣傳現(xiàn)實的奮斗目標,也要明確最終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同時,理想觀教育要把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結合起來。一方面,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個人的理想盡管是個人奮斗的直接動力,但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卻和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緊密相關,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離不開整個社會的環(huán)境的條件;另一方面,共同理想的實現(xiàn)也離不開全體公民的努力。每個人都應當認識到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自覺地把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結合起來,努力尋找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結合點,在實現(xiàn)個人理想的過程中推動社會共同理想的實現(xiàn)。

      四、宗教觀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合理參照

      在西方,談及信仰似乎就是指宗教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顯然與之有著天壤之別。但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科學認識宗教現(xiàn)象及宗教信仰,樹立起科學的宗教觀,卻可以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樹立起一個合理的參照。

      宗教是一種古老的社會歷史文化,深刻影響著世界人民的生活。新世紀以來,宗教并未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而日益衰落,反而由于全球化一體化趨勢的加快、網(wǎng)絡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宗教還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升溫,宗教的社會影響還在不斷擴大,不少人表現(xiàn)出了對宗教的濃厚興趣,甚至還皈依了宗教。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只有引導社會成員正確認識宗教信仰的起源、本質、作用,才能幫助消除他們對宗教的神秘感,提升他們的信仰鑒別力, 最終在對各種信仰進行比較、鑒別的基礎上選擇馬克思主義信仰。宗教觀教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深刻理解宗教的本質。宗教是人類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不過宗教并不是對客觀世界正確的認識,而是以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形式扭曲地反映客觀世界,是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虛幻的、顛倒的反映。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nèi)粘I畹耐獠苛α吭谌藗冾^腦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盵7]這段論述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質,包括:首先,宗教是對外部世界的虛幻反映,一切宗教宣揚的神、上帝、真主都是不存在的,都是人幻想出來的,客觀是不存在的;其次,宗教所反映的內(nèi)容又不是人們憑空想象的,宗教有其現(xiàn)實基礎,宗教的根源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宗教的反映對象是人們?nèi)粘I畹淖匀涣α亢蜕鐣α?;再次,宗教信仰是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力量的形式,在宗教信仰中,人們?nèi)粘I畹淖匀涣α亢蜕鐣α坎皇且匀碎g力量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是采取了超人間力量的形式,通過這種超人間力量的形式從而使得這些力量具有了神秘性,宗教獲得了神圣性;最后,能夠獲得這種超力量形式的力量支配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第二,正確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xiàn)象,在人類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社會作用具有兩面性。從積極作用來看,宗教可以加強社會的控制,促進社會的整合。宗教的存在,是以擁有大量的信徒為前提,并且具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往往組成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群體,形成宗教組織,具有較強的凝聚力。美國學者塞雷納·南達說:“宗教信仰實際上就是以超自然的神秘方式實現(xiàn)社會控制?!盵8]除此之外,宗教還通過借助超人間的力量,降低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緩解精神上的緊張情緒,克服恐懼,為信徒提供心理的慰藉。然而,宗教歸根到底是顛倒的世界觀,從消極作用來看,宗教為剝削制度辯護,為現(xiàn)實世界提供合理性說明,瓦解人們對現(xiàn)實苦難根源的變革,宗教對人們有精神麻痹的作用,因而馬克思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3](P2)。

      第三,準確把握宗教的歷史嬗變。宗教的產(chǎn)生有復雜的認識根源、自然根源、社會根源。最初,在原始社會,由于人們的生產(chǎn)力水平很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很差,在面對周圍的自然界現(xiàn)象時無法進行科學的解釋,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因而在強大的自然力面前產(chǎn)生了對自然力的崇拜,通過把自然力的深化,產(chǎn)生了超自然力的力量,形成了最初的宗教。進入到階級社會以后,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是宗教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源,統(tǒng)治者利用宗教鞏固自身的統(tǒng)治,勞動者受到剝削和壓迫卻又無力擺脫,因而只能到宗教中尋找精神寄托和精神解脫。宗教作為一種歷史現(xiàn)象也不會永恒存在,在宗教存在的條件消亡之后,宗教也會隨之消亡。宗教的消亡在于人和自然的關系合理,人與人的關系合理,宗教的消亡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毛澤東同志也指明宗教的消亡不能人為的規(guī)定,他說:“人民的宗教感情是不能傷害的,稍微傷害一點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別人強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險的?!盵9]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肖川,陳黎明.生命教育:內(nèi)涵與旨趣[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4):30-36.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德]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543.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73.

      [6]孫正聿.理想信念的理論支撐[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62.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3.

      [8][美]塞雷納·南達.文化人類學[M] .劉燕鳴,韓養(yǎng)民,編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283.

      [9]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Four Dimens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ramework Content of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System

      ZENGJie

      (SchoolofMarxism,ZunyiNormalUniversity,Zunyi,Guizhou563002,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content of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foundamental work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The organic unity of life view, moral values, ideal view and religious view constitutes the content system of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Life education i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the concept of ideal education the core, moral education the realistic prop while setting up a scientific view of religion will be a reasonable reference frame to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four-dimension

      2015-04-22

      貴州省社科規(guī)劃辦青年課題(14GZQN0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遵義師范學院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研究項目;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遵義師范學院紅色文化研究中心重點支持項目(14KRIZY02)階段性成果

      曾杰(1981-),女,湖南益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2-934X(2015)04-0059-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4.009

      猜你喜歡
      共產(chǎn)主義信仰理想
      黃龍飛: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者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2021款理想ONE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共產(chǎn)主義思想麒當代啟
      湖州市| 玛曲县| 泗阳县| 赫章县| 昭苏县| 全南县| 康保县| 阿城市| 平顺县| 寿阳县| 来安县| 湘阴县| 宜兰县| 惠州市| 娱乐| 郑州市| 屏东市| 沙坪坝区| 盐池县| 新干县| 镇远县| 新余市| 长乐市| 巫溪县| 横山县| 北安市| 彩票| 什邡市| 揭西县| 临夏市| 柳河县| 柘城县| 桦川县| 卢龙县| 托克托县| 辉南县| 志丹县| 项城市| 团风县| 美姑县|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