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春
(黑龍江省肇源縣超等鄉(xiāng)政府 166500)
奶牛妊娠診斷常用的方法
李 春
(黑龍江省肇源縣超等鄉(xiāng)政府 166500)
奶牛配種后,采取簡便且有效的妊娠診斷,能夠正確區(qū)分空懷奶牛和妊娠奶牛。對于妊娠奶牛,要適當提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對于空懷奶牛,要查找分析未妊娠的具體原因,并于下個發(fā)情期進行補配,從而減少空懷,使產犢間隔縮短,使繁殖率提高。本文簡要介紹奶牛妊娠診斷的常用方法,以供參考。
奶牛妊娠后,在食欲、眼神、行為、運動、被毛、腹圍、泌乳、陰門等方面都會發(fā)生變化。一般情況下,妊娠奶牛采飼量增加,行動穩(wěn)健,被毛光亮,陰門出現(xiàn)皺褶,黏膜呈蒼白色或粉白色,陰蒂顏色變深且增大。陰道有粘稠狀粘液,類似膠皮糖,并有糞便粘夾在陰門最下面的陰毛上。青年母牛的乳房在妊娠4~5個月開始發(fā)育,腹圍逐漸增大,且在妊娠7~9個月時腹壁右側顯著增大。外部觀察法能夠初步斷定奶牛是否妊娠,雖然只能作為輔助手段用在生產中,但對奶牛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對照配種日期適時轉群、干奶、移入產房,做好保胎工作,避免發(fā)生流產,提高營養(yǎng)供給等工作。
直腸檢查一般是檢查員用左手隔著直腸觸摸妊娠子宮、子宮中動脈和胎兒的變化情況,并據(jù)此判斷奶牛是否妊娠和確定妊娠時間。這種方法是奶牛早期最主要的妊娠診斷方法之一,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能夠在奶牛妊娠40~60天確定是否妊娠,準確率高于95%。在保定架內,將待檢奶牛站立保定,如果沒有保定架,也可將牛頭栓系于固定的木樁上,最好有一人站立在牛的右后側進行輔助保定。操作人員將左手伸入直腸,握住骨盆底部的子宮頸,手指向前伸來找尋子宮間溝,然后握住并分別觸摸2個子宮中角,沿子宮角尖端輕柔觸摸卵巢。觸摸子宮中動脈時,用手掌貼著骨盆頂向前滑動,通過岬部,向前則可觸摸到顫動、游離的子宮中動脈。
奶牛未妊娠時,子宮和卵巢均處于骨盆腔內,兩側的子宮角形狀、大小和硬度相同,收縮像綿羊角狀,富有堅實感和彈性。妊娠1個月時,子宮角處于恥骨聯(lián)合前端,妊角變粗,綿羊角狀彎曲度小,質地稍軟,有波動感,妊角卵巢變大,且在表面有妊娠黃體突出。妊娠2個月時,兩側的子宮角大小不對稱,妊角明顯增粗,是空角的1~2倍,角間溝略平坦,角壁變軟變薄,變長而進入腹腔,妊角卵巢向前移動到恥骨前緣,妊娠黃體仍存在。妊娠3個月時,角間溝消失,兩側子宮角大小非常不對稱,妊角明顯變粗,大如人頭,是空角的3~4倍,子宮頸前移,妊角開始沉入腹腔,波動明顯,子宮壁松軟,妊角卵巢移至恥骨前緣下方,仍有妊娠黃體存在。妊娠4~5月時,子宮頸移到恥骨前緣下方,子宮徹底垂入腹腔,觸摸子宮有明顯波動感,且壁薄,有時用力按壓還能觸摸到胎兒和胎盤,妊角側的子宮中動脈顫動明顯。妊娠6~7月時,子宮沉入到腹腔深部,通常觸摸不到胎兒,妊角側的子宮中動脈有特別明顯的顫動。妊娠8~9個月時,子宮頸后退到骨盆里面或入口處,能夠觸摸到胎兒的頭、四肢和其他身體部位,胎盤同雞蛋大,兩側子宮動脈明顯。
陰道檢查法是根據(jù)奶牛陰道黏液分泌、黏膜色澤和子宮頸狀態(tài)判斷其妊娠與否。但在檢查時,由于需要使用陰道開張器,當?;顒踊虿僮鞑恍⌒?有可能造成奶牛生殖道被損傷。這種方法也沒有直腸檢查法準確,尤其是當奶牛陰道、子宮頸有持久黃體存在及發(fā)生病理變化時,容易導致誤判和誤診,所以在生產中的應用較其他方法少。因此,陰道檢查法一般只能作為奶牛妊娠診斷的一種輔助方法。
正常情況,奶牛妊娠3個星期后,陰道黏膜表面干燥,沒有光澤,由粉白色變成蒼白色,同時陰道收縮變緊。妊娠2個月左右,子宮頸口附近有很少量的黏液,且呈黏稠狀,3~4個月后黏液量增多,呈濃稠的灰黃或灰白色。妊娠奶牛緊縮關閉子宮頸,并形成漿糊狀的黏液塊,將子宮頸口堵塞,即子宮頸栓(塞),以免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從而保護胎兒。在分娩或流產前,子宮栓會溶解,呈線狀流出體外。
除上述妊娠診斷方法外,還可以觀察奶牛鞏膜表面是否有明顯的血管粗細或血管暴露、顏色變化,乳或血漿中孕酮含量的變化,以及利用牛奶酒精反應實驗或3%硫酸銅溶液等方法來對奶牛進行妊娠診斷。另外,還可選擇激素反應法判斷奶牛是否妊娠,即利用妊娠奶牛體內孕酮水平高,使其對一定量的外源性雌激素的不敏感性。奶牛配種后18~20 天,肌肉注射2~3 mg合成雌激素,如乙雌酚等,之后5天內不發(fā)情則可判定奶牛妊娠。這種方法準確率高于80%,且比較簡單。一般情況下,妊娠奶牛體內的孕酮含量較高,未妊娠奶牛則較低,因此還可以采用孕酮測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