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明 胡華明 俞小平
江西省玉山縣農(nóng)業(yè)局
近年來,馬鈴薯已成為玉山縣糧食生產(chǎn)的第三大作物,種植面積常年穩(wěn)定在1.2 萬畝以上,平均單產(chǎn)2000 千克(鮮重)以上,總產(chǎn)在2.4 萬噸以上。 為提升整體栽培水平,進一步促進馬鈴薯的生產(chǎn),現(xiàn)將馬鈴薯的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規(guī)程總結(jié)如下。
根據(jù)本地自然環(huán)境與農(nóng)戶栽培習慣, 選用早、中熟脫毒薯種如東農(nóng)303,費烏瑞它,克新4 號,懷玉山薯等。
選擇質(zhì)地疏松、易灌易排田塊,以帶砂質(zhì)土為佳。整地一般耕深不低于25 厘米; 作畦, 畦寬90~1000厘米,溝寬25 厘米,溝深25 厘米。
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 千克, 起壟作畦前畝施三元復合肥(16-16-16)35~45 千克, 尿素8~10 千克,硫酸鉀10~12 千克,施入溝底作基肥。
選無病傷薯做種,大小以50~150 克為宜,一般畝用種薯125~150 千克。
準備好切刀、消毒的墊板和消毒劑(漂白粉:水=1:100)或75 度酒精。將種薯從頂部縱切成兩至數(shù)塊,保證每塊有1~2 個芽眼,重量25 克左右。 切塊時,用75%的酒精進行刀具消毒,防止病毒(菌)感染。 播種前10~15 天種薯還未通過休眠,需進行催芽處理。
視情況于切塊前后, 分別用25%瑞毒霉800 倍液、0.1%高錳酸鉀消毒20 分鐘; 也可以用25%甲霜靈500 倍液、0.5~1 毫克/千克赤霉素(已破休眠的不可用)噴于用于催芽的河砂上,上下翻動均勻,使之稍微濕潤。 塊莖藥劑處理后放到濕沙床上進行催芽。
多年實踐表明,要獲得高產(chǎn),玉山縣平原地區(qū)一般在1 月旬至2 月上旬播種, 山區(qū)可適當提早到12月。 播種時應選擇溫度較高的晴天進行,采用寬窄行種植,畝播種5000~6000 株。 播種深度7~9 厘米,并保持田間濕潤。
采用單膜或雙膜(地膜加小拱膜)覆蓋栽培,有有利于防凍、提高產(chǎn)量和商品率,大中薯率提高10%~30%,并可提早上市10~15 天,爭取好價錢。
出苗前一般不澆水,雨后土壤板結(jié),應耙破土殼,保證通氣,幼苗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齊苗后結(jié)合松土追施促棵肥,畝用尿素5 千克對水或腐熟人糞尿15~20 擔澆施, 盛花期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 千克, 以促薯塊膨大。
清溝排漬,生長前期結(jié)合中耕淺培土,薯塊膨大期結(jié)合清溝大培土,費烏瑞它等品種應注意用稻草覆蓋,以防青頭;春季要特別防止田間積水,以防誘發(fā)晚疫病造成塊莖腐爛。
若施氮肥過多,則在現(xiàn)蕾期噴一次50 毫克/千克多效唑溶液(15%可濕性多效唑粉劑15 克,對水45千克)以防徒長,促多結(jié)薯塊。
多年種植表明, 玉山縣馬鈴薯主要病害為晚疫病,在雨水偏多和植株花期前后發(fā)生嚴重,用25%瑞毒霉或甲霜靈800 倍液噴霧;主要蟲害有桃蚜、薊馬、葉蟬、 地老虎、 蠐螬等, 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2000 倍液、20%氰戊菊醋乳油2000 倍液、40%樂果乳油1000 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防桃蚜;用40%辛硫磷乳油防薊馬;90%晶體敵百蟲800 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和5%來福靈乳油2000 倍液噴施對防治1~3 齡幼蟲地老虎非常有效; 蠐螬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 毫升加細土25~30 千克, 播種時撒施在種薯旁邊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 薯塊膨大后期及時收獲,收后攤晾2~3 小時。 商品薯可放在低溫陰涼黑暗處進行短期貯藏,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防表皮變綠,龍葵素含量增加,對人畜造成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