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xiàn)代漢語研究的西化與本土化

      2015-02-26 06:31:30
      學術論壇 2015年4期
      關鍵詞:語法語音漢語

      周 莉

      目前漢語研究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傾向:本土化傾向和西化傾向。 本土化主張漢語研究應該立足于自身特點, 充分發(fā)掘漢語傳統(tǒng)研究的內在精華,在世界語言研究中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西化研究則認為, 只有西方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給漢語研究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兩種傾向各執(zhí)己見,莫衷一是。 據金瑩、嚴明(2009)統(tǒng)計,在語言學領域,2004-2006 年引用文獻數(shù)排在前四位的期刊分別是《當代語言學》《現(xiàn)代外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和《國外外語教學》,而《中國語文》和《古漢語研究》僅排在第13 位和30 位[1]。 從這些調查數(shù)據,我們基本可以看出學者們對于現(xiàn)代西方理論和傳統(tǒng)本土研究的認知態(tài)度。 在這種研究范式下,以往學貫中西的大師級人物如王力、呂叔湘、高名凱、趙元任等都難以再現(xiàn)[2]。 這種西化傾向直接導致了漢語研究的危機:使?jié)h語研究變?yōu)槲鞣秸Z言研究的附庸,而對自己語言現(xiàn)象的解釋舉步維艱。 鑒于漢語學界的這種研究現(xiàn)狀,本文擬結合語音和語法兩個方面來反思目前漢語研究的取向問題。

      一、西化的語音學與本土化的音韻學

      在漢語研究中西文化沖突的過程中, 西化傾向最先始于語音學,即從傳統(tǒng)音韻學的挑戰(zhàn)開始。

      傳統(tǒng)音韻學一般以中古宋人36 字母入門,下文以對聲母的分析為例, 進行音韻學與現(xiàn)代語音學的對比。 由于現(xiàn)代漢語語音分析受西方影響,所使用的分析術語與中古音不在一個術語系統(tǒng)內,所以,使得很多人感覺音韻學是一門“絕學”。 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面對同一分析對象,為什么要采用兩套術語系統(tǒng)?哪種更適合解決漢語的問題?有人會說, 音韻學研究的是以中古音為代表的古音系統(tǒng); 而現(xiàn)代語音學研究的是現(xiàn)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對象并不同一。 我們認為,所謂的古音和今音不過是人為劃分出的對象, 作為漢語語音其本質都是一脈相承的,不知其古,也就不足以識其今。對于聲母而言, 中古音和現(xiàn)代音都由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兩個維度來共同定位, 下面僅以發(fā)音方法為例加以說明。

      音韻學對中古36 字母發(fā)音方法的分析由兩項指標構成:一是以聲帶是否振動這一指標,搭建起了“清音”與“濁音”對立的框架;二是在此框架下,分別對“清音”和“濁音”作進一步分析。 對于清音, 根據氣流強弱的標準分為不送氣音與送氣音的對立,從而形成“全清”與“次清”的對立;對于濁音,根據共鳴腔(口音、鼻音)的不同形成“全濁”與“次濁”的對立。 這樣,就形成了兩組上位概念(清音、濁音)下的四個下位概念(全清、次清、全濁、次濁)來分析中古聲母。

      現(xiàn)代漢語的語音分析在西方語音學的影響下,對聲母發(fā)音方法的分析由三項指標構成:一是以除阻方式入手,構建起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和邊音等的分析框架。 二是在此框架下,再以聲帶是否振動這一指標把聲母分為“清音”和“濁音”。三是對于清音的進一步分析, 即根據氣流強弱把清音分為不送氣與送氣音。 由于中古全濁聲母在現(xiàn)代漢語中集體消失,所以,現(xiàn)代漢語中就沒有對濁音繼續(xù)劃分。

      表面上看來, 似乎現(xiàn)代語音分析只是在中古音原有分析框架基礎之上, 多加了一項除阻方式的分析標準,由兩項指標變?yōu)槿椫笜恕?我們要思考的是,漢語語音研究為什么要加這項分析標準?多加的這一層看似使?jié)h語語音分析國際化了,但其實這一層直接決定了我們分析語音的立足點,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們對漢語整個語音格局的認識。 我們分析的第一腳是要邁在自己的土地上還是要邁在所謂國際化即西化的土地上? 孰是孰非, 要看它到底對解決漢語問題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它對分析漢語語音有什么實際的效用。

      進一步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中古音還是現(xiàn)代音,不同除阻方式(塞音、塞擦音)在發(fā)音部位上呈現(xiàn)出互補格局,即在唇音、舌音、牙音上有塞音而沒有塞擦音,在齒音上有塞擦音而沒有塞音。 這也就是說, 我們只根據發(fā)音部位已經足以區(qū)分出清音中的塞音和塞擦音,那么,現(xiàn)代語音再平添這兩個除阻方式的概念就顯得沒有必要, 因為這兩個概念不但無助于語音分析, 反而使得我們在學習古音時無法對接。 西方語音學對除阻方式的分析適用于西方語音, 而對解決漢語語音問題幫助不大,機械地照搬西方語音分析法,只會導致我們人為地割裂古音和今音的聯(lián)系, 無意中在傳統(tǒng)的音韻研究和現(xiàn)代的語音研究之間畫上一條鴻溝,使我們研究的語音成了無本之木, 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本根。

      二、西化的語法學與本土化的語法學

      國際化傾向最明顯的是語法學。 在語法方面,我們常常說漢語沒有所謂的西方意義上的語法。1898 年, 馬建忠在模仿西方拉丁語的語法體系下寫成了《馬氏文通》,開創(chuàng)了漢語語法研究的先河。潘文國(2000)認為,馬建忠以“中”就“西”,并以語法為突破口, 把漢語研究帶上了世界語言研究的軌道。此后,漢語研究的“現(xiàn)代化”就在不斷與西方“接軌”、以西方模式來進行改造的過程中運行著[3]。

      對于漢語語法研究的轉折點——《馬氏文通》,我們強調只有從其著書的目的出發(fā),再來反觀其體系,才能正確解讀此書,從而找到我們漢語語法的出路。 因為人們一般只停留于關注其書的體系內容, 而忽略了當時馬氏之所以模仿西方語法研究漢語語法的動因和目的。 在清末那樣一個積貧積弱的時代背景下,身為“洋務派”左翼的馬建忠為了讓中國人了解西方先進文化, 能更容易學習外語而去分析漢語,“將由是而求西文所載之道,所明之理,亦不難精求而會通焉”[4](后序)。 可見,他的目的指向是為了靠近西方文化而對漢語的解讀, 從我們作為聽話人的角度去探求如何理解自己的語言才能更快更好地“聽懂”別人的話。 馬建忠之所以用西方拉丁語法體系來分析漢語, 前提就是他的普世語法觀,即他認為“各國皆有本國之葛瑯瑪,大皆相似,所異者音韻與字形耳”[4](P16)。 在這樣的前提和目的的綜合作用下, 馬氏有如此的研究路向也就理所當然。

      而如今隨著國勢的強盛, 我們是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而推廣漢語, 研究的目的指向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即從我們作為發(fā)話人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分析自己的語言才能讓別人更快更好的 “說出”我們的話,這就決定我們的立場也要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此時,如果我們還是沿著以往西化語法的路徑走下去,只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不同的研究目的決定了不同的研究立場必然會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 如果我們無視這一點而一味走在先賢的身后, 直到發(fā)現(xiàn)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幫我們實現(xiàn)目標時,還要轉過身對先人“憶了千千萬、恨了千千萬”[5],罪過實在不在先人,而在于我們現(xiàn)代人自己沒有認清當前的任務。

      與馬建忠的研究立場形成對比的是趙元任先生, 他為教外國人學習漢語語法用英文寫成專著《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后被呂叔湘先生節(jié)譯為《漢語口語語法》。 由于趙元任立足于漢語,所以其中充滿了對漢語自身特點的總結和揭示。當前,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漢語自身的特色,同時把漢語放在世界語言研究的背景下, 用語言類型學的眼光來研究漢語。 所謂特點,一定要在對比中,針對不同的對象對比才能得出。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劉丹青(2010)在與英語的對比中得出了漢語作為動詞性語言的特點[6]。 近年來,沈家煊先生(2012、2014)寫了系列文章贊同趙元任漢語研究的視角和觀點, 目的就在于提醒我們不要在模仿西方語法的路上走得太遠。 沈先生(2014)發(fā)出這樣的慨嘆:“為什么要在漢語中尋找西方的語法范疇? ”[7]

      以上反思了在西方影響下現(xiàn)代語法的問題,我們再要了解古人是如何研究漢語的。中國的傳統(tǒng)語法以虛詞和句讀研究為中心。我國古代最早一部專門談語法修辭的專著是宋陳骙的《文則》[8](P27),其后元盧以緯的《助語辭》、清王引之的《經傳釋詞》和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都在漢語語法學上占重要地位。 古人已經充分注意到漢語中虛詞這種重要的語法手段,所以,圍繞虛詞展開研究和論述,雖然成果豐富,但卻很零散,缺乏在現(xiàn)代語言哲學理論下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9](P89)。 鑒于傳統(tǒng)研究中的不足,我們需借鑒西方的語法化理論,對已有的研究進行梳理提升。 眾所周知,虛詞存在著不同動因下的詞匯化、 語法化路徑, 過去我們受西方影響嚴重, 過多地關注西方語言中比較普遍的句法驅動下的語法化。 董秀芳(2009)指出人們強調詞匯化和句法變化的關聯(lián), 但并沒有否認詞匯化還與其他方面如使用頻率、語義、認知、社會文化、語言接觸等因素相關[10]。以往人們對這種反映漢語自身特點的語義驅動下的語法化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目前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大家都圍繞著如何尋找漢語語義和語法的接口在不停探索。 我們申請的國家社科項目也擬從這個比較薄弱的方面作進一步研究, 研究將圍繞漢語自身特點展開。

      第一,漢語作為語用型語言,在篇章視域下研究漢語的虛詞。 早在1979 年,趙元任先生在他的《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就提出了從應用角度去看待漢語中的句子。 他認為漢語句子中的主語作為問話的性質,是話題;而謂語作為答話的性質,是說明。 二者都屬于零句,把這兩種零句放在一起,恰好構成一個整句[11](P51)。 漢語句子實際上是一個實際運用中的會話的話論。 也就是說,漢語是語用型語言,不同于西方語言(如英語)這種句法型語言[7]。 鑒于漢語和英語不同的語言特點,我們認為漢語的研究就要打破以往西方句子本位觀的局限,在實際的表達運用即篇章中來考察。

      國內較早關注到篇章分析的是廖秋忠先生。他早在1991 年就指出從句子到篇章的研究,這是語言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12]。 目前學者們對篇章分析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有兩點: 一是研究大于句子的語言體;二是研究實際運用的語言即語體問題。 致力于篇章和語體分析的學者有社科院的方梅(2005)[13]、張伯江(2012)[14]和國外的漢語學者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屈承熹(2006)[15]、加州大學的陶紅?。?999)[16]等。 我們在借鑒現(xiàn)有研究基礎上,在篇章視域下來研究漢語的虛詞。 雖然虛詞研究歷史已久,但面對相同的對象,不同的研究視域會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認識。

      第二,漢語作為語義型語言,以虛詞的語義為核心研究詞匯語法學。 對于虛詞的研究,采取什么方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我們的語言觀。 在語言觀上, 我們贊同Humboldt 的觀點:“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 二者的同一程度超過人們的任何想象。 ”[17]既然語言是從精神出發(fā),再反作用于精神[18](P145),那么我們認識這種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即中國文化就對漢語研究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西方科學主義的文化取向中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凸顯著一個大大的“人”字,即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在研究思路上自上而下。 中西文化的這種差異在不同領域都有所體現(xiàn)。 比如,在醫(yī)學方面,西醫(yī)講究由人體可以分解為多少塊骨骼,即從這些骨骼出發(fā),就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人; 而中醫(yī)則講究人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由經絡氣血一以貫之。 在這樣不同的觀念下,直接決定了中西醫(yī)不同的治病方式:西醫(yī)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見效快,但常會以犧牲其他器官的健康為代價;而中醫(yī)則從整體調理,難免見效慢,但會直搗病灶。 又如,在繪畫方面,同樣是描畫所見之物, 西方的素描講究對所繪物體透視的方法和比例,追求像似于客觀實體,惟妙惟肖;而我們的國畫則講究畫出外物給我們留下的主觀感受——潑墨背景的大山襯托下, 偏安一隅的小點點就已經生動地傳達出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和神韻。 再比如,在運動方面,西方的拳擊講究鍛煉身上的每塊肌肉, 通過擊打對手獲得點數(shù)來決定勝負; 而東方的功夫則講究內練一口氣,獨到之處就是“點穴”。 之所以能點中“穴位”,前提就是對人體這個有機整體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這樣,才能使“點穴”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可見,西方文化重客觀實體,重分析,認為整體是由個體組合而成,落腳于構成整體的個體;而東方文化重客體留給我們的主體感受,重綜合,認為個體只有在整體關系中才有它真正的價值, 落腳于整體關系下的個體。

      中西的這種文化差異反映出漢語與西方語言(以英語為例)的不同,那么我們在語言研究中針對不同類型的語言, 當然也該采取不同的研究路徑,各有側重。 因為語言作為人認識客觀世界的工具, 本身凝結了客觀的自然屬性和主觀的人文屬性,即具有交緣性。 在語言研究中,不同的文化會凸顯語言自身不同的屬性。 西方文化更多凸顯語言的客觀性,使得西方語言重自身的形式,因而從結構主義到形式主義以來, 形成了西方語言研究的科學主義取向。 它們試圖通過對外在形式的分析把握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 與之形成對比,東方文化更多凸顯語言的主觀性, 使得對漢語這種意合語言[19](P10)的研究更重語言的意義,所以,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研究形成了重意義的訓詁學取向。 但過去只停留于對意義的研究, 而尚未注意到意義是如何影響語言形式的組合結構問題。 我們認為,漢語中虛詞的語義就是漢語這個有機體的穴位, 點到了這些關鍵性穴位,切中肯綮,那么漢語的語法研究就會有庖丁解牛的效果,“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正如徐通鏘(1994)指出,如果說印歐語的句法結構是以“大”制“小”,即句法層面的“1”層層控制句子以下各級單位的結構, 那么漢語的結構特點是以“小”制“大”,以“字”的特點為基礎,前“1”制約后“1”的選擇,依次遞進,靈活多變地組成句子的結構[20]。 秉承這種研究思路,我們在項目進行過程中以虛詞“別說”為例,研究了它不同的用法,發(fā)表了系列論文①周莉《“別說”類語用標記的來源探討》,《漢語學報》,2003a(2);《前后分句中不同的連接成分“別說”》,《世界漢語教學》,2003b(4);《連詞“別說”與“不但”》,《語言研究》,2004a(3);《再論后分句引導語“別說”》,《語文研究》,2004b(3).。 我們認為這種語言研究思路的差異就源于中西文化內在本質的不同。

      綜上所述, 我們的研究一方面要突破以往傳統(tǒng)語文研究中就虛詞自身語義進行研究的訓詁學思路;另一方面,要從漢語這種語義型語言特點出發(fā),以虛詞自身的語義演變?yōu)榍腥朦c,看它在篇章范圍內對語法結構的影響和制約。 正如袁毓林、詹衛(wèi)東、施春宏(2014)提出,采用計算語言學上“大詞法、小語法”的語法描寫路線來刻畫漢語語法的意合機制,組織相應的詞匯-語法知識,從而把詞匯和語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刻畫、預測和解釋漢語的詞語或小句為什么能夠和怎樣直接組合來表情達意[21]。

      三、結 語

      漢語研究中的本土化還是西化最終應該由我們的研究目的來決定。 我們要糾正的是那種盲目認為只要用西方的理論來分析漢語就是“先進”和“現(xiàn)代”的錯誤傾向。 西方理論“先進”的意義在于它的理論適于解決西方語言自身的問題, 因為那是西方語法經歷千年發(fā)展的結果。 而對于和西方語言完全不同類型的漢語而言, 把西方理論機械照搬到漢語中就會時常出現(xiàn)水土不服, 那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學到西方理論的“先進”之處、精華所在,而學到的只是皮毛。 要認清漢語研究的取向問題,前提就要認清以下幾個問題:(1)我們今天的漢語研究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即首先弄清我們的研究目的, 到底是為本族人學習外語清除障礙還是為外族人學習漢語提供方便。 (2)我們漢語自身的特點是什么? (3)傳統(tǒng)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解決了什么問題,遺留了什么問題? 我們從中吸取發(fā)展什么,又要摒棄彌補什么? (4)西方理論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它們語言自身的特點是什么?(5) 它們如何從自身特點出發(fā)去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即西方理論解決語言問題的方式和思路是什么? (6)中西方語言的差異決定了我們要從中學習什么,放棄什么? 弄清這些問題后,漢語研究中的西化和本土化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

      我們不否認語言研究需要相互交流和學習,我們強調的是學習時的態(tài)度:一方面,我們一定要弄清楚我們學習的對象是什么——是西方分析方法本身還是西方分析問題的思路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即學習其“魚”還是學習其“漁”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穩(wěn)穩(wěn)立足于漢語自身的特點。 只有從漢語自身特點出發(fā),才能在與西方的交流和碰撞中,學到別人所長,為我所用,否則,“外國的理論在哪兒翻新, 咱們也就跟著轉”[22],那樣的結果會使我們的漢語研究淪為西方理論的注腳。 借用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說法,我們也倡導每個漢語研究者心中要有個“中國夢”,這樣,漢語研究才能走上通往語言研究的國際化大舞臺。

      [1] 金瑩,嚴明.2004-2006 年中國語言學期刊學術規(guī)范分析[ 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1).

      [2] 潘文國.“兩張皮”現(xiàn)象的由來及對策[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0).

      [3] 潘文國.漢語研究: 世紀之交的思考[ J].語言研究,2000,(1).

      [4] 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5] 陳望道.《一提議》和《炒冷飯》讀后感[A].陳望道語文論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6] 劉丹青. 漢語是一種動詞型語言——試說動詞型語言和名詞型語言的類型差異[ J].世界漢語教學,2010,(1).

      [7]沈家煊.漢語的邏輯這個樣 漢語是這樣的——為趙元任先生誕辰120 周年而作之二[ J]. 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2).

      [8] 邵敬敏.漢語語法學史稿[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9] 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7.

      [10] 董秀芳.漢語的句法演變與詞匯化[ J].中國語文,2009,(5).

      [11] 趙元任.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呂叔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2] 廖秋忠.篇章與語用和句法研究[ 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4).

      [13] 方梅.篇章語法和漢語篇章語法研究[ J].中國社會科學,2005,(6).

      [14] 張伯江.以語法解釋為目的的語體研究[ J].當代修辭學,2012,(6).

      [15] 屈承熹.漢語篇章語法[M].潘文國,譯.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16]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 J].當代語言學,1999,(3).

      [17] Wilheim von Humboldt.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的影響[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8] 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語言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19] 張黎.漢語意合語法研究——基于認知類型和語言邏輯的建構[M].日本:白帝社,2012.

      [20] 徐通鏘.“字”和漢語的句法結構[ J].世界漢語教學,1994,(2).

      [21] 袁毓林,詹衛(wèi)東,施春宏.漢語“詞庫-構式”互動的語法描寫體系及其教學應用[ 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2).

      [22] 呂叔湘.序[A].龔千炎:中國語法學史稿[C].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語法語音漢語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魔力語音
      基于MATLAB的語音信號處理
      電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8
      基于MQ3與MP3的價廉物美的酒駕語音提醒器
      電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10
      跟蹤導練(二)4
      KEYS
      對方正在輸入……
      小說界(2018年5期)2018-11-26 12:43:42
      追劇宅女教漢語
      Keys
      丰台区| 布尔津县| 织金县| 綦江县| 新竹县| 合山市| 团风县| 山阳县| 通渭县| 县级市| 山阳县| 庐江县| 环江| 娄底市| 甘洛县| 昌都县| 宿迁市| 诸城市| 大田县| 闽侯县| 珲春市| 稷山县| 长岛县| 柳林县| 黄浦区| 昆山市| 安远县| 陕西省| 西藏| 新民市| 镇宁| 边坝县| 兰州市| 竹山县| 卫辉市| 南部县| 荆门市| 宁化县| 聊城市| 武宣县| 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