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航
(吉林工人報 長春 130000)
從近幾年來對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的整體情況來看,在人文關懷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失,很多新聞工作者過于注重新聞事件的時效性,而忽視了對受災人群人文關懷,在采訪和報道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受災人群的感受①。因此,需要針對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中人文關懷的表現(xiàn)進行研究,積極的分析其原因,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做好災難性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工作,進而促進整個新聞傳播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中,很多新聞工作者過度的重視新聞價值,并且在災難性事件突發(fā)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受災人群的心理感受,直接對現(xiàn)場實施報道,而在報道中很多受災人群也相繼入境,并且新聞記者為了了解受災現(xiàn)場的情況,會采訪現(xiàn)場的受災人群,但是,受災者在此時的心情較為復雜,而新聞記者沒有考慮到受災者的心情,造成人文關懷的缺失。
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很多的新聞媒體人過度的重視對受災具體的統(tǒng)計,像某某領導親臨現(xiàn)場,具體的死亡人數(shù),給當?shù)卦斐傻慕洕鷵p失等等。而對這些數(shù)據統(tǒng)計雖然能夠了解當?shù)厥転牡膰乐爻潭?,但是,卻忽視了對具體災情的關注②。例如,沒有關注具體受災群眾的日后生活,沒有考慮到受災群眾的心理感受。
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很多新聞媒體缺乏社會道德,在播報災難現(xiàn)場的過程中,將一些較為刺激的受災情況報道出來,以給予觀眾較大的視覺刺激。但是,一些受災現(xiàn)場較為慘烈,尤其是有重大的人員傷亡的受災現(xiàn)場,如果將現(xiàn)場的傷亡情況播報出來,將會對受災群眾的家屬造成很大的打擊。
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中缺乏人文關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個媒體之間存在著惡意競爭。很多電視臺為了博收視、報紙傳媒為了增大銷量而在播報災難性事件的時候將一些較為血腥的場面播報出來,進而給受災群眾及其家屬造成很大的傷害,而這些媒體嚴重的缺乏人文關懷。
由于一些災難性事件當?shù)卣扇”C苷?,在人員傷亡以及具體的損失方面都進行保密,導致媒體無法及時的了解受災情況,在進行受災事件報道的過程中,各家媒體也只是進行簡短的幾句概括,進而使觀眾無法了解受災情況,而受災群眾的家屬也無法及時了解情況③??梢?,災難信息報道不透明也是媒體缺乏人文關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由于部分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意識較低,在進行災難性事件報道的過程中,缺乏人文關懷的理念,沒有考慮到對受災群眾的關心和愛護,沒有換位思考,也沒有自覺地站在受災者的立場體驗和思考問題,影響到社會大眾對新聞傳播整個行業(yè)的信任,不利于新聞傳播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新聞媒體人應該全面的了解到人文關懷缺失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在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中做好人文關懷工作,提高新聞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意識。下面針對于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人文關懷的實現(xiàn)途徑進行具體的分析。
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各家媒體應該擺正心態(tài),做好自身的定位,本著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心態(tài)進行報道,并且針對于一些較為慘烈的受災現(xiàn)場視頻應該通過后期處理才進行報道,減少對受災人群及其家屬的傷害④。各家媒體也應該深刻的認識到,媒體人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面對大型的受災事件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從新聞傳播的角度將其播報出來,進而通過社會大眾的力量幫助受災地區(qū)度過難關。各家媒體只有深刻的認識到媒體人在社會發(fā)展中所擔任的使命,才能夠從良知的角度出發(fā)報道災難性事件。因此,各家媒體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應該減少惡意競爭的情況,通過多家媒體的合作,做好大眾的宣傳工作,積極的呼吁社會大眾,積極的發(fā)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這才是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是媒體人應盡的義務。
各家媒體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還應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受災群眾及其家屬能夠了解到具體的傷情,尤其有重大人員傷亡情況的時候,應該及時的報道傷亡人員具體的姓名、傷亡人數(shù)等,使傷亡人員的家屬能夠及時的了解情況,并且社會大眾也可以根據受災地區(qū)的具體情況進行支援,以便減少受災地區(qū)的損失,確保人員的安全。在報道災難性事件的過程中,媒體人應該本著不瞞報、不淺報和不斷報的原則,利用自身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提高災難性事件信息的透明度,使社會大眾能夠真實的了解災難性事件的情況,消除公眾恐慌和不信任危機⑤。可見,提高對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信息的透明度是作為媒體人社會責任感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對受災群眾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xiàn),有助于提高社會大眾對媒體的信任。
新聞媒體人的人文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是否在進行災難性事件報道過程中對受災群眾進行人文關懷。因此,新聞媒體人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新聞媒體人的人文素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能夠充分的尊重社會大眾,堅持以人為本,保護采訪對象的隱私,尊重其尊嚴,維護社會大眾的權利,關注個體生命的遭遇等等⑥。人文素養(yǎng)對于新聞媒體人來說非常關鍵,新聞媒體人只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播報的過程中,考慮到受災群眾的心情,充分的尊重受災群眾,并且積極的發(fā)揚人類扶危救困的道德品質,充分對受災群眾實施人文關懷,這才是一名新聞媒體人員的價值所在,這也是促進整個新聞傳播行業(yè)良好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從本文的研究中,我們了解到,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中對受災人群進行人文關懷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體現(xiàn)了新聞工作者的良心,還充分的弘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在進行災難性事件新聞報道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實際的情況,做好受災人群的人文關懷工作,充分的發(fā)揮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促進整個新聞傳播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p>
注釋:
①周石其,黃芳.論媒體在災難報道中的人文關懷[J].中國出版.2011(20)
②萬鵬飛.美國聯(lián)邦應急總署對新聞媒體采訪抗災救災的管理規(guī)范及其借鑒[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06)
③莫凡.試論災難報道中的人文關懷[J].新聞界.2011(01)
④吳琪.災難性事件報道的“堵”與“疏”[J].當代傳播.2012(03)
⑤孟玲.對災難性事件攝影報道的倫理問題思考[J].對外大傳播.2011(10)
⑥馬智.做好災難性事件報道的新思路[J].新聞與寫作.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