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經捷
(北京師范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北京 100875)
早期的中國紀錄片作為政治號角,宣傳主流文化,重視文本,依賴解說詞,通過解說,將思想直接灌輸給觀眾,達到政治教化的目的。改革開放之后,這種單一的模式被打破。
《話說長江》與《話說運河》率先在中國紀錄片史上創(chuàng)造佳績,《沙與海》與《最后的山神》又先后獲得亞廣聯國際紀錄片獎。直到央視《生活空間》的播出,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認同與接受中國紀錄片?!渡羁臻g》建立了一個與普通老百姓交流的空間,真正做到了藝術回歸生活,貼近平民。
2012年,《魅力紀錄》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同年5月,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在播出后迅速走紅,火遍了大江南北。其優(yōu)美的配樂,美輪美奐的畫面,歡快活潑的節(jié)奏把控,以及恰到好處的懸念鋪陳,將各地最具特色的小吃美食帶到我們面前,喚醒了無數人對家鄉(xiāng)美食的回憶共鳴,一時間成為極具公眾影響力的紀錄片品牌。
《故宮》作為中國紀錄片發(fā)展歷程中的優(yōu)秀作品,以“中國古典審美為傳播主線”的理想,將藝術表達與審美體驗相結合,而《故宮》的成功也意味著中國紀錄片開始進入商業(yè)模式,紀錄片的商業(yè)化制作一直以來都是一條極佳的出路,其出現也象征著中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將迎來新的機遇。
中國的紀錄片有著豐富的題材范圍可供選擇,無論是文化遺產、民風民情,還是壯美自然,都不失為一個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機會。通過紀錄片商業(yè)化發(fā)展,中國的紀錄片將逐漸邁向世界,邁向國際化市場,達到文化傳播與經濟利益的雙豐收。
在工業(yè)社會中,品牌是成功的代名詞。紀錄片主流市場中,也有著品牌一說。之前提到的《舌尖上的中國》,便是中國紀錄片成功品牌化的一個開端。中國有非常多的成功的紀錄片作品,《故宮》《圓明園》《話說長江》等,都是中國紀錄片中的佼佼者。但它們的成功難以再次復制。所謂的品牌,便是存在一種工業(yè)模式,讓產品可以重復生產,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在國際紀錄片市場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知名紀錄片品牌,如探索頻道、BBC、國家地理等?!渡嗉馍系闹袊返某晒ο笳髦袊o錄片品牌化的可能性,更多紀錄片品牌的出現,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紀錄片走向世界,進一步擴大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影響力。
我們不得不說《舌尖上的中國》是中國紀錄片市場上一個巨大的成功,但同時,它的成功也僅僅是個例。我國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們不斷地貢獻優(yōu)秀的紀錄片,許許多多的紀錄片在國際大會上獲得各國友人的認可,可以說,中國的紀錄片還是可以與世界水平論高低的。為什么中國的好紀錄片很多,卻只有《舌尖上的中國》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原因還是要歸結于我國紀錄片的市場運作以及制作選材的不足。
首先,在題材和內容上,選材較為單調,我們在電視上最??吹降木褪侨宋?、歷史題材的紀錄片,或是以意識形態(tài)宣傳為目的的宣教型紀錄片。其次,在故事性方面比較差,節(jié)奏比較緩慢,給觀眾造成審美疲勞,致使觀眾失去興趣。再次,我國紀錄片多產自電視臺,而多數電視臺都采用自產自銷的模式,市場運作難以干預,市場化程度極低,這也是為什么資本方更愿意在真人秀節(jié)目上投入資金。社會資金鏈的缺失很大方面導致了紀錄片市場的冷淡。另外,中國的紀錄片缺乏營銷環(huán)節(jié),一部電影少了營銷是難以想象的,紀錄片也是如此。
中國紀錄片想要打開市場、擴大影響力,最重要也是最具戰(zhàn)略性的一步便是邁向國際市場。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將進一步推進中華文化與悠久歷史的對外傳播,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的魅力,讓外國觀眾重新認識中國、熱愛中國、關注中國,并通過創(chuàng)作以中國眼光審視世界的中式紀錄片,讓中國觀眾以更接地氣的方式了解世間萬象。
近幾年,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們的不斷努力:從耗資巨大、跨國拍攝、見解獨到的《金磚之國》《貨幣》,到通過普通人、運動員及國家三個方面,以獨特眼光解析中國社會對體育的認識及奧運會所帶來的認知變化的《體育的力量》,再到國際化題材尋找與嘗試的《中國梵高》,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們?yōu)榱酥袊o錄片繁盛未來所付出的辛勞與汗水。央視與BBC傾力合作的《美麗中國》,更是在60個國家180多個機構進行了多次播出,成功收回了成本。
當然,國際化也并不是口頭說說那么簡單。如何尋找國際化的題材,如何做到國際化表達,進一步解決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問題,做出讓外國人能看懂能夠理解的中國紀錄片,一直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們高度關注的問題。同時,國際化資源與人才的不斷納入,如何組建優(yōu)秀的國際化團隊,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海外傳播,也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中國紀錄片已經逐漸邁向新的高度,相信在未來,中國紀錄片大市場將越發(fā)繁盛,越來越多帶著激情與夢想的創(chuàng)作者們將擁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期待著他們勇往直前,滿載而歸。
[1]王列.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教程[M].中國廣播出版社,2007.
[2]岳英杰.中國紀錄片發(fā)展歷程探析[J].
[3]方方.中國紀錄片發(fā)展史[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
[4]冷治夫.中國紀錄片發(fā)展創(chuàng)作啟示錄[DB/OL].人民網,2005-8-1.
[5]張家齊.淺談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fā)展現狀及未來趨勢——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DB/OL].人民網,200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