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北京 100192)
網絡受眾下網絡新聞傳播策略研究
沈春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北京 100192)
伴隨著媒體事業(yè)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我國網絡媒體在不斷地進步,網絡受眾越來越多,這就使得網絡作為新聞傳播媒體有了更為廣泛的發(fā)展空間。網絡受眾越來越多,人們通過網絡獲取新聞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進行新聞傳播,且不與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傳播發(fā)生沖突,就成為當前網絡新聞傳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本文就網絡受眾下網絡新聞傳播的具體策略,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網絡受眾;網絡新聞;傳播;策略
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為傳播媒介的增添提供了可能,應運而生的網絡傳播媒介更是使得新聞傳播成為了可能。人們對于大量信息的需要更是使得網絡成為了人們最愿意選擇的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這也就沖擊了傳統(tǒng)媒介進行的新聞傳播,只有二者進行平衡才能夠在實現網絡受眾背景之下網絡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一)對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傳播產生沖擊
伴隨著網絡媒體的出現,我國傳統(tǒng)媒體確實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首先,網絡媒體本身具有傳統(tǒng)媒體所不具有的一些優(yōu)勢,在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及傳播范圍上都實現了一定的提升。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傳播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制度,新聞稿件需要經過專業(yè)人員嚴格審稿之后才能夠進行播報。而網絡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的時候,往往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新聞的播報,不需要利用廣播或者電視臺進行轉播,而是通過飛速的網絡直接進行信息的呈現。所以,網絡受眾背景之下網絡新聞傳播對于傳統(tǒng)媒體有著不小的挑戰(zhàn)。
(二)網絡新聞自身的個性化不夠明顯
網絡應該利用其自身的優(yōu)勢,將個性化的特點發(fā)揮出來。網絡本身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具有新聞傳播速度快,且具有多向傳播性并且傳播范圍更廣的特點,而這些都是屬于網絡新聞傳播的特質??墒牵诋斍熬W絡新聞傳播的過程當中,卻沒有將這些特點發(fā)揮出來,大多數網絡新聞也只是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普通信息發(fā)布,沒有將個性化的特點展現出來。
(三)網絡媒體自身的互動性還沒有被挖掘出來
網絡媒體本身還應該具有互動性,最簡單的就是網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但是許多網絡媒體都沒有注重其互動性的展現,只是給網民留言以及發(fā)表評論的機會,并沒有將這些信息進行整合,也沒有針對網民的評論組織其進行相應的互動。
(四)信息質量不夠高
由于網絡媒體自身具有很快的信息傳播速度,極易導致許多信息的發(fā)布缺乏相應的高質量要求,進而造成信息質量不夠高。許多并不符合播出要求的新聞內容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進而影響了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也影響了新聞環(huán)境整體質量。
(一)增強和突出網絡新聞的個性化特點
網絡新聞傳播要將自身的特點發(fā)揮出來,首先,要體現出其個性化的特點。網絡媒體自身具有很廣闊的傳播性,并且可以有效地將新聞內容進行第一時間的傳播,所以這也是網絡新聞長久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網絡媒體要加大對自身新聞傳播速度的提升,當不同的網路平臺或者記者獲得了相關的新聞信息之后,要第一時間進行播報,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一手信息的需求。其次,還應該繼續(xù)擴大宣傳面,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網絡新聞傳播,讓更多的人可以獲得網絡背景之下的新聞信息內容。
(二)避免網絡新聞傳播與網民之間的障礙
網絡新聞的傳播與網民之間存在一定的障礙,主要體現在網絡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網民可以暢所欲言,也就是本我的狀態(tài)得到了體現。與網絡媒體不同,傳統(tǒng)媒體在很多時候向人們呈現的是一種相信和服從的態(tài)度,人們對于傳統(tǒng)媒體所播報的新聞內容深信不疑,甚至會出現一種固守思維,不會對傳統(tǒng)媒體中出現的任何信息提出質疑,對于信息和新聞的接受態(tài)度也是順其自然的被動接受。而網絡媒體帶給人們的則是一種懷疑和逆反,很多人對于網絡新聞所提供的信息持有懷疑態(tài)度,或者更多的愿意將自己獨到的見解進行發(fā)表,這實際上是主動進行信息獲取以及新聞接受的表現,人們將最本真的自我呈現出來。所以在網絡新聞當中,要盡可能的實現一些娛樂化手法對新聞內容的完善,盡可能實現硬新聞軟化,對于那些政治性、軍事性較強的新聞,應該進行相對的軟化處理,而不是單純地將新聞呈現給觀眾,讓觀眾更愿意接受一些和自身關聯(lián)并不大的新聞內容。同時,還應該強化重點推出一些重大新聞、奇異新聞等,讓受眾盡可能的接受網絡新聞傳播這種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三)增強網絡媒體的互動性
網絡媒體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因此就需要網絡不斷地進行強化,提供人們之間進行交流的機會,讓網民可以更多的將自身的想法表達出來,有效實現互動。網民可以通過在網絡平臺的評論、留言或者是相應的互動來實現對某一看法的表達和闡述,同時人們的言語也會形成一定的輿論壓力,這種輿論是對網路平臺的,也是針對整個網絡大環(huán)境的。這會監(jiān)督和制約網絡媒體的環(huán)境發(fā)展,也會使得我國網絡新聞傳播獲得更好的保障。
(四)提高信息的質量和水平
網絡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相比,確實缺乏相應的信息監(jiān)督制度,所以要想更好的實現網絡新聞傳播,就應該提高信息的質量和水平,建立起相應的信息監(jiān)督制度。對于新聞進行播報前的事項進行嚴格的審核,可以聘請專業(yè)的信息處理編輯進行相關的整合,確保信息的健康型和有效性。按照網絡受眾的要求,選擇一些符合人們信息需求標準的內容進行播報,然后將更高質量,更有水準的新聞進行傳播,實現網絡新聞傳播的重要意義。
網絡受眾背景之下的網絡新聞傳播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網絡作為全新的新聞傳播平臺,更是需要得到廣泛的發(fā)展。因此,需要相關的網絡平臺不斷地進行自身完善,將網絡媒體的獨有特點發(fā)揮出來,幫助人們形成更好的信息獲取平臺,進而實現網絡新聞傳播的有效性。
[1] 劉昊.從網絡受眾特點談網絡新聞傳播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06):66-67.
[2] 薛紅玉.網絡新聞編輯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
[3] 高鋼.怎樣為網絡媒體寫新聞——網絡新聞寫作特殊規(guī)律的探討[J].新聞戰(zhàn)線,2004(04):53-56.
[4] 孫晨鐘.網絡新聞標題與平面新聞標題差異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
G206.3
A
1674-8883(2015)14-0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