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瑞
(遼寧省大連水文局,遼寧 大連 116001)
繭場水文站是國家基本水文站,始建于1958年5月,集水面積1170 km2,距河口距離98 km。歷史最大洪峰流量為3470 m3/s,相應水位47.14 m(假定基面)。下游50 km是大連市重要供水源地碧流河水庫。是碧流河水庫上游唯一入庫控制站。擔負著遼東半島中南部抗旱防汛情報的發(fā)送和水文水資源勘測的任務。
繭場站測驗河段順直長約500 m。兩岸不受沖刷,左岸有防洪堤壩,河床均為卵石組成,基本水尺上游100 m及下游200 m枯水期形成迭水,使水流成S型流向;基上240 m處有一小支流。低水主流偏左岸???、低水時受急灘斷面控制,高、中水時受下游彎道斷面控制。水位流量關系呈穩(wěn)定的單一線。
水面流速系數(shù)是水文測站流量測驗中經(jīng)常用到的數(shù)據(jù),它是保證流量測驗的精度、提供可靠資料的重要依據(jù)。日常的水文測驗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水位變化特別急劇時,根本沒有時間用常測去測取流速,大洪水期間受漂浮物和水草影響較大,相對水深0.6 m一點法時,漂浮物對信號線的纏繞,造成信號中斷,另外水草極容易造成對流速儀的纏繞,影響流速,所以為了安全和測驗精確度,只能抓住水面漂浮物較少的時機用纜道來測得水面流速。然后用水面流速系數(shù)換算垂線平均流速,借用斷面面積進行流量計算。
為了科學合理地確定水面流速系數(shù),滿足流量資料整編精度,提高報汛質量,更好地為地方和社會服務,需要對繭場站的水面流速系數(shù)進行分析。
水面流速系數(shù)是垂線平均流速與垂線水面點流速的比值。根據(jù)GB50179—93《河道流量測驗規(guī)范》第4.8.6條規(guī)定:暢流期水面流速系數(shù)應由多點法測速資料或其他加測水面流速的資料分析確定,或根據(jù)實測的水面比降、河床糙率等資料分析計算。在《水文測驗手冊》對各種不同水流條件下河流所采用的水面流速系數(shù)取值范圍做了一個大致的規(guī)定。但這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的依據(jù),要想取得更加精確的水文資料,必須要有一個準確的水面流速系數(shù)。
此次分析資料采用的實測流量資料利用平水期及洪峰的退水段,水位變化緩慢期間,對水深達到1 m以上的中高水位分別進行了三點法流速的測量。共有36條垂線參加計算、分析,其中垂線平均流速的計算公式為:
1)四點法(水面流速不參加計算)
計算公式:
式中:V垂——垂線平均流速,m/s;v0.2,v0.6,v0.8——分別為相對水深 0.2,0.6,0.8 的流速,m/s;
此方法簡單易行,成果精度較高,故采用此法進行水面流速系數(shù)分析。
根據(jù)公式(1)計算出各條測速垂線的平均流速V垂,并將計算成果與水面流速V0.0進行匯總。以水面流速v0.0(自變量X)為橫坐標,垂線平均流速V垂(因變量)為縱坐標,建立線性函數(shù)關系點,點繪關系圖1。由圖1可見,二者線性關系良好,分布成帶狀,通過點群中心繪一直線,經(jīng)計算分析,得出的相關方程為:
圖1 繭場站相關圖
式中:V垂——垂線平均流速,m/s;v0.0——水面流速,m/s。
式中:r——相關系數(shù);x=V1,y=V2;V1的值為0.80×水面流速,m/s;V2值為垂線平均流速,m/s。
表1 繭場站水面流速系數(shù)的計算(水面流速系數(shù)為0.80)
根據(jù)公式( 2),( 3)及表1的數(shù)據(jù),得出相關系數(shù)r=0.933,理論上講,相關系數(shù)r表示變量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r越接近1時,表示誤差越小,點距越靠近回歸直線,直線方程V1與V2關系越密切。
通過計算表明,V1與V2相關關系較好,繭場水文站流速儀測流斷面的水面流速系數(shù)0.80是合理可靠的。
此次分析嚴格按照《河流流量測驗規(guī)范》要求進行,經(jīng)分析取得水面流速系數(shù)0.80符合規(guī)范及本站的特性,能夠較好的代表繭場站中高水位級的水面流速系數(shù)。
但由于時間跨度有限,比測資料系列短,對分析結果可能有一定的影響。為了進一步驗證測驗的精度,用常測法和水面一點法測流,分別計算,兩種方法計算流量的相對誤差均小于5%。在三線圖上,水面一點法測得的流量無明顯的偏差及點距明顯的偏高、偏低現(xiàn)象。
水面流速系數(shù)的分析,對該站的流量測驗具有重大的意義。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而且在汛期測驗縮短了測流歷時,提高了測驗精度。對測驗設施和測驗人員都提高了安全系數(shù)。為流量資料整編提供了一個合理可靠的依據(jù)。為非常時期和特殊條件下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測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