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衍軍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沙河站鎮(zhèn)畜牧獸醫(yī)服務隊,山東東平 271508)
養(yǎng)豬生產技術淺析
董衍軍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沙河站鎮(zhèn)畜牧獸醫(yī)服務隊,山東東平 271508)
如何養(yǎng)好豬,從而獲得豐厚的經(jīng)濟回報是廣大豬農一直關心的焦點。下面我們從豬的品種,種豬的飼養(yǎng)管理,幼豬培育和肉豬生產等方面談談養(yǎng)豬的專業(yè)技術。
1.1 華北型
屬于此類豬種有:內蒙古河套大耳豬、西北八眉豬、河北深州豬、山東萊蕪豬。
1.2 華南型
屬于華南型的豬種有:廣西的陸川豬、福建槐豬等。
1.3 華中型
浙江的金華豬、廣東的大花白豬、福建的閩北黑豬等均屬此類
1.4 江海型
屬于該類型的豬種有太湖豬、陽新豬及臺灣豬等。
1.5 西南型
屬于該類型的豬種有:內江豬、柯樂豬及云南富源大河豬等。
1.6 高原型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屬于該種類型的有藏豬和合作豬。
2.1 保證營養(yǎng)需要
青年公豬每天飼喂精料2.5~3.0 kg;成年公豬每天飼喂精料約2.5 kg,非配種時間飼料精料1.8~2.3 kg。營養(yǎng)成分添加詳見表1。
表1 豬精飼料的營養(yǎng)成分添加情況
2.2 做好種公豬的管理
適時運動、單圈飼養(yǎng)和夏季防暑降溫是科學管理的三要素。運動時間1~2h/次,1~2次/d;單圈飼養(yǎng),防止相互排跨;公豬高溫不孕(>29℃);舍溫16℃~18℃,相對濕度60%~80%。
初配體重:應達該品種成年的50%~60%。我國地方品種8~10月齡;培育和國外品種10~12月齡。種豬的利用年限為3~4年;
利用頻率:公豬配種不能利用過度和長期不配。青年公豬3~4次/周,成年公豬配種每天1~2次,每周5~12次;
公母比例:本交1‥20~30;人工授精1‥500~600。
4.1 種母豬的管理
管理妊娠母豬的中心任務是:做好保胎工作,促進胎兒正常發(fā)育,防止流產。斷乳后體況差的經(jīng)產母豬采取“抓兩頭、顧中間”的飼養(yǎng)方式,即從配種前10 d開始增加采食量,提高能量和蛋白質水平,到配種后恢復繁殖體況為上,然后按飼養(yǎng)標準降低能量濃度,增加青粗飼料喂量,妊娠后期再給以豐富的飼糧。配種前體況良好的母豬,應采用“前粗后精”的飼養(yǎng)方式
4.2 分娩與接產
(1)產前1周準備好產房,臨產前準備好墊草和接產用具等。
(2)母豬臨產征候:產前14~27d乳房逐漸膨大。乳頭由白色轉為紅色,陰戶逐漸紅腫,臨產前3~5d,腹部顯得下垂,臀部和尾根兩側凹陷下去。臨產1d,母豬銜草作窩,有不安的表現(xiàn)。
(3)接產與護理:擦凈口、鼻和全身黏液;而后斷臍帶;放入墊有干草的產箱。
(4)母豬產前產后護理:分娩前3~5d適當減少飼料喂量,分娩當天喂2~3次麩皮鹽水,5~7d后恢復正常飼料喂量。
(1)母豬泌乳特點:乳頭各自獨立,一般前部比后面泌乳量大;沒有乳池,不能隨時排乳;放乳時間很短,一般10~20s之間。
(2)哺乳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制定合理的飼養(yǎng)標準;充足供給清潔飲水;產后3~5d開始進行適當運動;經(jīng)常檢查乳房、乳頭,如果損傷,及時治療。
6.1 哺乳仔豬的養(yǎng)育
6.1.1 哺乳仔豬的生長與生理特點
生長發(fā)育快,物質代謝旺盛:仔豬出生體重不到成年的1%,一月齡約為初生的6倍,兩月齡為13倍。消化器官不發(fā)達,消化腺機能不完善:20日齡仔豬胃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少量的胃蛋白酶,不能制造鹽酸??贵w少,抗病力弱:抗體在生后48h左右由初乳供給,28d才開始自造。調節(jié)體溫機能不完善:小豬怕冷。
6.1.2 哺乳仔豬養(yǎng)育技術
(1)抓乳食,過好初生關:固定乳頭,早吃初乳;加強保溫,防凍防壓。
(2)抓開食,過好補料關:提早補料;精配日糧;搞好管理、防止白痢。
(3)抓旺食,過好斷乳關:30日齡進入旺食階段,應加強補飼,少喂勤添。
6.2 斷奶仔豬的養(yǎng)育
6.2.1 斷奶日齡:2~5周齡斷乳為早期斷乳,早于2 周齡為超早期斷乳。
6.2.2 斷奶方法:一次斷乳,逐漸斷乳,分批斷乳。
6.2.3 斷乳仔豬養(yǎng)育技術:仔豬原圈飼養(yǎng):70日齡或適當時間,再轉圈分群;斷奶15d左右應逐漸轉換飼料;斷奶半月內,飼養(yǎng)方法及飼喂時間不變,飼養(yǎng)人員不變。組群,一般應一窩一群為好。
后備豬是斷奶后至初次配種的種用幼豬。培育后備豬的任務是獲得體格健壯、發(fā)育良好、具有品種的典型特征和高度種用價值的種豬。
7.1 后備豬的選擇
通常在斷乳、4月齡、6月齡3個時期進行選擇。
7.2 后備豬的飼養(yǎng)
8月齡后備豬可達成年體重的50%左右。5月齡以前配制營養(yǎng)全面的日糧,數(shù)量上應予滿足;5月齡以后采用限量飼喂。
7.3 后備豬管理
群養(yǎng),及時隔出發(fā)情母豬,單獨喂養(yǎng)。做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定期驅蟲和預防接種。每月應稱重一次,定期調整豬群。觀察采食和糞便,飲水。
豬的肥育方法:
(1)“吊架子”肥育法:傳統(tǒng)的飼養(yǎng)方式。
(2)直線肥育法:仔豬斷奶后,即用全價高蛋白質的配合飼料喂養(yǎng),生后6月齡,最多不超過8月齡,體重達90~110kg。
(3)快速育肥法:3階段飼養(yǎng)法,20~40kg階段、40~68kg階段、68kg~出欄(105~113kg)階段。
合理分群,大欄群養(yǎng):每群30~50頭,一般每頭豬1~1.2m2為宜。加強調教與管理:防止強奪弱食;固點采食、睡覺、排便。創(chuàng)造適宜環(huán)境,供給充足而清潔的飲水。防疫驅蟲,保持健康,定期進行疫苗注射和投藥。適時去勢,肥育用公母豬進行去勢,地方品種35日齡左右,體重5~7kg時進行去勢,瘦肉型品種及其雜交母豬可以不去勢肥育,但公豬一般去勢。月底稱重,每月底逐頭稱重,大群豬應抽樣稱重。
此外,豬場應雇傭敏感的和有責任心的豬場工人,在養(yǎng)豬的過程中應時刻用心,最大限度地加大與豬積極的交流,鼓勵豬場的每個人用友善的態(tài)度與豬相處,定期查清設施需適當修理和操作是否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