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慧
(白城日報社,吉林 白城 137000)
都市報新聞報道故事化現象研究
李家慧
(白城日報社,吉林 白城 137000)
新時代背景下,網絡媒體迅速發(fā)展,逐漸成為主流媒體,在媒體領域占據主導位置。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得媒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報紙新聞媒體不僅要面臨來自報業(yè)的競爭,還要面臨新媒體的挑戰(zhàn)。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資源獨家壟斷格局被打破,各家媒體只能使出“獨家解讀”的噓頭,吸引受眾,增強競爭實力?!皟热轂橥酢背蔀閳蠹埿侣勚苿俜▽?。一些報紙為了在多媒體競爭環(huán)境下生存下去,報道中廣泛應用故事化報道手法。故事化手法地融入有利有弊,確實能夠提升新聞內容可讀性、趣味性。但虛假報道,則會制造錯誤輿論,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本文將針對都市報新聞報道故事化現象展開研究。
新聞報道;都市新聞;故事化
都市報是報紙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龐大受眾群體和輿論影響力。都市報新聞內容,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做的是大眾新聞。但近些年,隨著媒體競爭越發(fā)激烈,一些都市報為了增強自身競爭力,吸引受眾,紛紛走故事化報道路線,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故事化報道手法逐漸成為眾多報紙的選擇,《南方周末》《廈門晚報》《楚天都市報》都曾經廣泛應用故事化手法。但其中也不乏虛假報道、錯誤導向、新聞炒作現象。這使得都市報故事化報道受到了高度關注。
都市報在報業(yè)領域中一直占據著重要位置,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國內數十家大報業(yè)集團均為都市報。早在20世紀90年代,都市報就已走進千家萬戶,有著龐大受眾群體。都市報走的是大眾路線,報道市民新聞,關注民生、社會,報道內容多為社會時機或民眾關注的熱點話題。[1]對于都市報的定義業(yè)內一直沒有一個統一定論,其主要構成要素是:綜合屬性、市場屬性、市民屬性。都市報以綜合新聞內容為主,綜合性是都市報立報之本,失去這一屬性,都市報將失去優(yōu)勢。市場屬性是都市報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條件,都市報定位和操作與其他專業(yè)報不同,以適應市場為基礎,遵循市場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市民屬性則是都市報的特色,都市報報道的就是市民新聞,服務市民,滿足市民對日常事件、八卦新聞的關注心理,再現都市生活。報道內容接地氣,靠近生活,與社會息息相關,有著很強的代入感。學者席文舉曾在論文中總結都市報的特征是:以市民為主要讀者,是市民生活的報,強調內容與生活的聯系,以社會新聞為主要內容,以市場為導向。不難看出,都市報與其他專業(yè)報相比,報道內容更全面,信息更豐富,貼近性強,實用性強,人情味更足。
新聞故事化報道起源于19世紀30年代美國出的“便士報”,該報紙中的雜聞寫作方式是故事化報道的雛形,經過不斷發(fā)展。20世紀60年代,故事化報道得到了廣泛應用,故事化寫作手法得到了更多認同。傳統新聞報道注重真實性、時效性、重要性、顯著性、正確性,寫作手法嚴謹。新聞故事化報道則是想要通過對話、描寫、場景,去挖掘新聞事件中的戲劇性,讓報道更好理解,獲得更多認同。但介于新聞報道規(guī)律,新聞故事化報道仍不能偏離新聞報道基本原則。故事化報道與傳統新聞報道相比文體發(fā)生了轉變,敘事結構更靈活、語言更生動,思想深度與新聞宗旨都有了不同的表現方式。[2]都市報新聞故事化報道根據敘事風格和故事化程度不同可分為“深度報道故事”和“通俗報道故事”兩大類。通過故事化報道都市報新聞內容可讀性、趣味性、服務性、貼近性被進一步增強,使得都市報特征更明顯。《華西都市報》報道的“能回家,太不可思議了”,以漂泊游子回家的視角進行整個事件的報道敘事,所起標題通俗易懂,具有感性化特點,容易使人產生情感共鳴,故事敘事方式易讓人產生聯想。都市報新聞故事化報道,受眾與市場的驅使,是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必經之路,順應了受眾心理需求。但都市報新聞故事化報道有利有弊,故事化手法雖給都市報發(fā)展帶來了機遇,增強了競爭力,同時卻也助長了虛假報道。[3]一些新聞報道為了吸引受眾關注,故事化報道中藝術加工成分過多,導致報道失真,誘導錯誤輿論,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例如,《南方都市報》在2014年6月27日所報道的《孤兒楊六斤的勵志故事》和7月24日的《碰瓷男慘遭女司機徑直碾軋事件》報道,均為沒有事實根據的虛假報道。經查證“碰瓷男遭碾軋”發(fā)生在韓國,早在7月19日已被韓國報道,卻被報道為國內某地發(fā)生的事件。并且報道中絲毫沒有質疑網絡上視頻的真實性,只是洋洋灑灑地引用了一些網友的話,《南方都市報》后續(xù)報道中依然沒有對視頻真實性產生懷疑,甚至煞有介事地請交警和法律專家做“解讀”,討論責任歸屬問題,最終引發(fā)了關于女司機的道德責任的爭議?,F如今都市報新聞故事化報道娛樂化趨勢日益明顯,一些報道追求吸引力、趣味性、強化戲劇效果、刻意規(guī)避報道真實性問題。新聞故事化追求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無可厚非,但決不能偏離新聞報道的初衷和原則。雖然故事化新聞報道在國外十分受歡迎,但我國不能籠統的照搬全抄,盲目贊同新聞故事化,因為并不是所有新聞事件都適用故事化報道手法。故事化報道要慎重選擇題材,不同題材不同對待,正確把握尺度,不能過分擴大、不能以偏概全。從報業(yè)發(fā)展總體局勢來看,近些年故事化報道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甚至政治新聞、經濟新聞、體育新聞領域都紛紛采用故事化報道手法。都市報新聞故事化報道必須正確認識故事化范式運用原則,把握好故事化尺度,杜絕虛假報道。虛假報道只是在自尋死路,將直接影響報紙公信力。合理運用故事化,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提升報道可讀性,趣味性。
新時代背景下,媒體融合趨勢日益明顯,網絡媒體已占據媒體市場大半份額,媒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故事化報道的確有效增強了都市報競爭實力,提高了新聞可讀性、趣味性,吸引了受眾關注。但都市報新聞故事化報道中必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離新聞報道的原則與規(guī)律,堅持做真實報道,弘揚新聞精神。
[1] 張靖玲.報紙新聞報道故事化傾向研究[D].山西大學,2010:119-124.
[2] 武曉波.框架理論視角下黨報和都市報民生新聞的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11:132-136.
[3] 夏冰.《南方周末》民生新聞報道風格研究[D].河南大學,2012:119-124.
G212
A
1674-8883(2015)18-0098-01